第229章
書迷正在閱讀:[火影同人] 開在木葉的水蘭花、[歷史同人] 我與政哥同母異父、[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
三十塊錢都能買半個鏈接的紅薯了,結果就換成一個小小的石膏娃娃,那在地上涂或者在石頭上涂有什么不一樣嗎? 第89章 在古代娛樂的方式絕對不能說匱乏,但也的確沒有現代花樣百出,并且最為豐富的消遣都是有錢人專屬的。 現在看著徐姑娘在那畫白色石頭——似乎有點形狀的白色石頭,但也還是石頭嘛。 因為他們不理解桌上擺放的圖形。 有的是一個人的身體上長了一個貓頭,有的是兩個圓不隆冬的腦袋和肚子,但是沒有頭發…… 讓初次見識到的人覺得當真是怪模怪樣。 “石膏娃娃……”有人琢磨出來味了,“是用石膏注型的玩具嗎?” 玩法就是在這些白色的石膏上面用顏料涂畫。 像是繪畫,又像是壁畫彩繪,也像是給花瓶碗碟上色。 但想通了相似之處,觀看天幕的人反而更疑惑了。 他們請人來做還要給錢呢,徐姑娘竟然交錢去畫? 這是個什么愛好? 就像是劉徹他們造紙一樣,其實他們也不清楚為什么他們干活還要給店家交錢。 這就是時代的不同,在人們還在追求物質的時候,是很難體會精神需求這種事情的。 古代和現代都有相關的理論,而現代被人們廣為認可的是馬斯洛圖的需求層次理論。 首先是生理需求,也就是人們要活下去所具備的必需條件,包括食物水源,讓人呼吸的空氣以及能夠恢復精力的睡眠。 接下來才是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等需求。 但別說古代,就連現代又有許多人連基本的生理需求都還沒有滿足,就像是總在商場或者攤販面前爭吵的父母與孩子,有些是因為性格問題,但也有許多是因為他們需要將少量的資源優先滿足存活下去的物資,而不能去購買用于‘享受’的物品。 這里的享受在很多人看來可能不是享受,比如一杯奶茶又或者是一頓燒烤。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明確將這些需求分類的理論,但也有類似的,荀子和孟子都有說過相似的話,甚至在他們之前,管仲也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都是強調人要先滿足了物質的追求才能夠去追求‘錦上添花’的東西,比如禮節或者是遵守社會秩序等等。 嬴政其實也不能理解,不過他在面對徐雪筠的時候,絕對不能算是一個掃興的家長,努力想讓自己從這石膏娃娃里面看出來樂趣。 徐雪筠畫的是一個叮當貓,畫的其實很好,很還原,不過在沒有看過哆啦a夢的天幕觀眾眼里——實在是好丑的一只貓。 準確的說,他們一開始甚至都沒看出來這竟然是一只貓,還是因為徐雪筠又畫了一只哆啦美,向他們介紹說哆啦美是哆啦a夢的meimei,然后又介紹為什么哆啦a夢沒有耳朵。 ......竟然是要有耳朵的嗎? “哪里有藍色的貓?!崩钍烂駬u了搖頭,覺得徐雪筠又在搞怪了。 武則天眼熟:“徐姑娘之前的衣物上似乎就有這哆啦a夢的胖臉?!?/br> 不過當時誰也沒看出來上面竟然是一只貓。 在徐雪筠這里看了一會之后,他們又把視線轉回到了劉徹那邊。 只是走開了一時半會,劉徹他們竟然已經壓出來一張紙了,現正在鋪在一張大的竹席上面傾斜著晾曬。 “為何要斜著曬呢?” 雖然照著做也可以,不過李斯習慣有問題就先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樣更方便理解,也方便在日后出了差錯后找到解決的方法。 小萌老師沒有立刻回答他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先問他們:“大家上學的時候有沒有把課本打濕過呀?” 幾人對視一眼,最終還是趙孟頫站了出來,說曾經有過。 “那我們應該知道,紙張被打濕之后,如果不去管它,讓它自己干的話,紙張就會變得扭曲?!?/br> 趙孟頫點頭,這件事情他幼時便知道了,小的時候也很好奇,不過長大之后倒是沒了太大的探知欲,只知道解決辦法:“用重物壓著晾曬就好了?!?/br> 劉徹問道:“這是為什么呢?” 小萌老師解釋:“因為造紙要用植物纖維,而植物纖維的吸水性很好,紙張被打濕的時候,水分子進入了紙張里,就會把植物纖維給撐開,這樣哪怕曬干之后,但植物纖維也依舊被撐開了,就會導致書籍變形,這位先生剛才說的很對,用重物壓著晾曬之后紙張就會重新變得平整,這是因為在晾曬的時候,因為上方壓著重物,所以植物纖維的變形又被重新壓了回去,這樣哪怕曬干之后中間也不會有空隙?!?/br> 哪怕那個空隙是他們rou眼看不到的。 紙張傾斜晾曬也是這個原理。 平著晾曬很容易起褶皺,因為總是上方先干,而紙張的背面沒有干,兩邊的含水量不同就會卷曲變形。 “果然,世間萬物,皆有其道?!蹦痈袊@,就連晾曬一張小小的紙,都有講究的要點。 感嘆是感嘆,但他手下沒停,就這一會兒功夫,他已經帶領墨家子弟一比一的把天幕上的造紙過程給復刻出來了。 甚至現在都已經開始舀紙了。 其他朝代的墨家子弟,哪怕沒有他的帶領,也在自發的制造紙張。 嬴政聽后很滿意。 前幾日墨家子弟還說,安排的任務有些忙不過來,瞧——這不還是能忙得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