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書迷正在閱讀:[火影同人] 開在木葉的水蘭花、[歷史同人] 我與政哥同母異父、[紅樓同人] 黛玉有個現代的哥哥、[紅樓同人] 紅樓之上進賈赦、[紅樓同人] 林家天驕、[紅樓] 側妃被迫努力、[清穿同人] 成為雍正meimei之后、[全職同人] 職業聯盟攻略手冊、[綜漫] 星漿體不可以稱王嗎、[綜漫] 我的路人咒高物語果然有問題
見敵人立刻潛入了海中,徐雪筠也沒著急,因為在海中是需要換氣的,他肯定等一會還會上來,只要一直盯著海面就行了。 殊不知她這簡簡單單的幾槍,讓觀看她這個版面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因為天幕一直看到的都是第三視角,所以他們之前只以為是朱高熾和徐雪筠兩個人視力好,才能看到那么遠的一個小點。 但看到和打到是不一樣的啊。 劉備簡直以為自己看錯了,但他揉了揉眼睛繼續盯著,卻又發現沒錯。 徐姑娘的確在那么遠的距離下打到了海面上一個小小的,只能看清楚一點黑色,疑似有人的地方。 之前徐雪筠和岳飛他們去射擊場的時候只是體驗了一下槍支,但因為射擊場的場地有限,槍上沒有安裝高倍鏡,只有一些槍上安裝了二倍鏡。 這個沒什么稀奇的,只能看得更大,更清楚一些而已。 但也沒人告訴他們能看得這么大,這么清楚??! 其實若開槍的人是白起或者韓信,哪怕是朱高熾,觀看天幕的人都不會那么震驚,因為會覺得這是他們自身的實力,但現在開槍打中的可是徐姑娘啊,并且她還完全沒有一點意外,說明她早就知道自己肯定能打中。 而徐姑娘開槍的水平他們之前是見過的。 可以說但凡從他們的朝代拉過去一個將領,訓練一天就能比她打的更準。 所以這怎么能不讓他們震驚,不由得看上槍上那個小小的東西。 “它被徐姑娘喊做倍鏡?!敝T葛亮今日無大事,所以難得閑暇的仔細觀看了一會天幕,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細節。 只是之前不知道倍鏡的意思,但現在根據徐姑娘和旁邊人的交談,就得知這是六倍鏡。 六倍鏡。 劉備也想到了。 “難道說是可以將物體放大六倍的鏡片嗎?” 這,實在是太令人震驚了。 古代沒有鏡片,或者說有鏡片,但不是現代傳統意義上的鏡片,因為所用的是水晶而不是玻璃,并且只有放大物體的作用,并且放大的倍數不大,更像是現代小孩子觀察植物或者樹葉所用的放大鏡,只能近距離觀察,若是看遠處的物體就沒有什么用了。 直到明朝宣德年間,玻璃材質的眼鏡才傳入中國,不過當時中國并沒有自己制作玻璃鏡片的技術,那時的眼鏡是十分珍貴的物品,并且幾乎全靠貿易往來或者貢品,除了皇家,其余地方幾乎難見一幅,就算看到大多,也是皇帝賞賜下去的。 ‘色絕似云母,而質甚薄’,便是當時用來形容玻璃眼鏡的。 所以在明朝宣德之前的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徐姑娘的槍法竟然能在換了槍之后,一下子變得這么厲害。 朱元璋嘿了一聲,搓搓手,很想自己上去試一試,能不能用了這把槍之后就立刻大發神威。 千里射日,這是只存在于神話傳說中的故事啊。 他估摸著,這種好東西,估計得是很久以后——后到快接近徐姑娘所在的那個時代才出現的。 打仗時觀察敵情非常重要,所以但凡見了六倍鏡在徐雪筠手中發揮威力的皇帝或者將軍都不會不心神向往。 哪怕他們沒有這個神槍,有個這個神鏡也行啊。 殊不知,這鏡片和已經讓很多人羨慕過的地瓜土豆一樣,都是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的。 萬歷四十七年。 又是人們所熟知的萬歷朝。 天主教的德國傳教士將望遠鏡帶入了中國。 因為當時國家動蕩,所以明朝上下自見了望遠鏡之后就很快意識到這個物品可以運用到軍事上。 當時由李祖白,湯若望兩人共同著作的《遠鏡說》中便提到,‘若陡遇兵革之變,無論白日,即深夜借彼火光用之,則遠見敵處營帳人馬器械輜重,便知其備不備。而我得預為防。宜戰宜守或宜安防銃砲,功莫大焉’。 這就是望遠鏡在戰場上最初的運用,而在望遠鏡傳入到中國十多年后的崇禎年間,很快便有人想到可以將望遠鏡安裝到大炮上。 所以沒有見識過望遠鏡的人,大多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其中的原理,只期待能夠去天幕上見識一下,而見到過的人則興奮于這‘千里鏡’于火槍上竟然還有這么大的潛力。 而且是怎么把那么大,那么笨重的望遠鏡變成小小一個的呢? * 徐雪筠專心的瞄著海面,不一會,氧氣快耗盡的人不得不露出水面。 這次徐雪筠就一下子拿到了他的人頭,讓她興奮的蕪湖一聲。 她對自己的要求向來不高,每次打游戲的時候能拿到一個人頭,破個蛋,她就認為這一局的標準已經達到了。 當然,這是和平,她玩王者的時候對自己的要求是戰績打平,起碼不能是負戰績。 打完人之后她才有心思去觀察韓信和白起那邊,這個時候她才發現:“怎么一下子少了一半人?!” 剛才開打前場上還有四十三個人,現在就只有二十一個了。 而就在她說出來這句話的瞬間,二十一又跳到了二十,并且他們的地圖下方出現了一個提示。 【您已進入前五,是否繼續?】 【是/否】 徐雪筠向來選是,不過她此時覺得有點不妙。 二十個人進入前五,說明剩下的全都是滿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