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書迷正在閱讀:[清穿] 清穿之雍正后宮養老記、[清穿同人] 清穿老六的咸魚時光、三國之補天系統一秒999級、四爺后院盛寵日常、末世女配覺醒經營系統、愛情公寓我有簽到系統、地球神話人物,在星際炸裂、女裝替嫁給傻子王爺后懷崽了、失憶后撩了少年帝王、判官直播逆天改命
天啟大帝當即對著敖丙豎起來大拇指:牛哇! 見到眾人將正確答案猜了個七七八八,天啟大帝也不再賣關子:“據說南極仙翁有一寶物,能夠源源不斷地產出糧食,而這寶物,現在似乎就在西伯侯府內?!?/br> 子受被這神仙寶物驚呆了:“竟然還有這樣的寶物?可就連句芒小神仙,想要使糧食豐產,都得自己親自不辭辛勞地去培育,他這寶貝,不是相當于能直接不勞而獲嗎?難不成這世上竟然真的有這等好事嗎?” 閃電貂聽了這話,卻是嗤笑一聲:“神仙縱使有千百種術法,但歸根結底,變化之術,無外乎有兩種,一種是變化術,另一種則是搬運術。 搬運術,顧名思義,便是將一個東西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便拿這糧食來說,搬運術便意味著,他能將本該屬于殷商的糧食,搬運到西岐。 到時,西岐眾人未曾好好侍弄莊稼,卻糧食豐收,而殷商眾人日夜在田間勞作,卻是顆粒無收,那他西岐自然是天命所在,眾望所歸,殷商自然是被神明厭棄的不毛之地。 而這變化術,卻也并不能憑空變出物品來,可以將它理解成更高級的搬運術,變化,變化,變化的乃是未來的物品,搬運的自然也是未來的東西。 再拿這莊稼舉例,變化術絕非無中生有,而是將未來的糧食提前搬運到了現在,若真是如此,他姬發在如今倒是掙得了好名聲,可他用的,卻全是后人的糧食??! 他若是真想要做這救世主,便等于提前透支了此后數百年的糧食,如今的人倒是對他感恩戴德,也靠著這神仙寶物變化出的糧食茍活了下來,可此后,后人卻要應對百年饑荒,無論他們如何努力,地里都種不出一顆糧食,全是因為他們的祖輩早已透支了他們百年的口糧!這可都是業 障!” 閃電貂此話落畢,眾人全都久久靜默。 而閃電貂這一番話,倒是讓圖南想起了一樁野史,封神演義之中,聞仲率兵圍困西岐,姬昌閉門不戰,也因此導致城內完全封閉,西岐缺糧,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時,楊戩帶著南極仙翁的一碗米,入了西岐。 雖說僅僅只是一碗米,可在楊戩默念法訣之后,碗中竟然源源不斷地流出大米,足夠西岐上下兩年的吃用,正是因為這碗米,西岐的糧食危機解決了。 圖南原先以為,這是來自主角的主角光環,可聽了閃電貂的一番解釋,卻覺得這主角光環,來得屬實是詭異,若世界上本不存在無中生有的術法,那這可供西岐上下吃兩年的米,究竟是從殷商搬運過去的?還是從其他地方搬運過去的?抑或是直接挪用的未來的糧食? 若是用了未來的糧食,那500年后,春秋時期,晉國,秦國的饑荒,和南極仙翁的這一碗米,又有無關系呢? 圖南覺得自己窺探到了一絲隱藏在史料背后的秘密,主角光環,當真是,妙不可言。 而姬發的“西岐人口引進計劃”,也十分簡單粗暴。 待到一切如他所料,當真變成人間煉獄之后,所有人都會為了果腹而不擇手段,到那時,道德崩壞,易子而食便也算不得什么了,而在眾人都已經宛如行尸走rou一般茍活于世的時候,他們便可如救世主一般粉墨登場。 那時他們會拿著南極仙翁的神器,當著已經餓得發瘋的眾人的面,演示糧食源源不斷地從天際傾瀉而下的美麗景象。 在這種宛如神跡的巨大的震撼面前,所有人會從心底生起對他們的崇拜與敬畏,對著他們山呼海嘯地朝拜,將他們奉若神明。 到那時,他們會主動為所有的西岐子民,獻出糧食,西岐,不會讓任何一個子民餓死。 卻也僅僅只是“西岐”子民。 如今的法律制度不算完善,想要從殷商子民變成西岐子民,雖然要花費些功夫,卻也并不是無計可施,姬發便是抓住了這一點,待到一切如他所愿,所有的殷商子民都會迫不及待地讓自己變成西岐的子民,無論帝乙等人做如何努力,都扛不過眾人活命的迫切需求,帝乙等人再怎么努力,也不過是激發民眾對他的不滿罷了,畢竟只有西岐才有糧食,而只有成為西岐的子民,才能獲得糧食,才能果腹,才能活下去,若是殷商有人阻止,便是要斷了他們的生路,倒是必然會發生暴力事件,而殷商亂起來,有糧食、又安全的西岐,自然變成了所有人的心之所向。 到那時,民心所向,乃是西岐,而殷商的眾人,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國家分崩離析,自己的民眾全部叛逃至西岐,可他們卻無能為力,甚至因為糧食短缺,而饑寒交迫地死去…… 不得不說,姬發這一計,又毒又壞,幾乎可以稱得上一句釜底抽薪,甚至找不出一絲漏洞,如果不是圖南提前準備好了紅薯這一大殺器,怕是一切要當真如姬發所愿,這世界會變成人間煉獄,隨后,姬發會以救世主的姿態,普度眾生,可事實上,他哪里是什么救世主?他明明就是親手造成這人間煉獄的儈子手! 只是,紅薯還沒有完全收獲,圖南心中仍是惴惴不安,若是當真在收獲前出了事,必定會有無數人,熬不過這個冬天…… 南極仙翁的神器已然入了西伯候府,南極仙翁已經站隊了嗎?那他的師尊元始天尊,又是否已然選擇了站在姬發那邊? 而姬發降世時的那兩位神仙,是否與西方教的兩位有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