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貓貓在無限流簽到吃瓜、[綜武俠] 美人兔兔天下第一、楚風蘇影、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見年輕精靈面露踟躕,云漠柔聲道:“親愛的朋友,不必擔憂,其實這跟之前的流程并無不同……” 她自然沒有系統學過精靈語,但她學過英語??! 世界上任何一門外語的入門都大同小異,初期最關鍵的無外乎詞匯和語法,其余的都是以這兩大項為基礎延伸出去的分支。 不過這種方法更適合時間充裕的在校生。 而云漠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所以她強迫自己開啟填鴨式學習: 她請年輕的精靈在羊皮卷上寫下一首長長的詩歌,然后逐句翻譯。 而云漠邊聽,邊在另一張羊皮卷對應位置上標注諧音和注釋,反復跟讀,直到這些拗口的音節如guntang的烙鐵般在她腦海中留下印記。 一次記不住太多,那就一天三句,積少成多,直到能完整地背誦下來,一字不差。 同時,她還將詩歌拆分,把每一個詞、詞組和變形都做成單詞卡片,隨身攜帶,吃飯睡覺的間隙都要抽空拿出來看一看。 七天下來,云漠把這首詩歌徹底背熟、嚼爛,無形中也掌握了大量陌生詞匯和基礎語法。 每門語言的實際詞匯量不等,簡單的可能只有幾千、幾萬個,復雜的高達十萬、幾十萬。 但這并不代表學外語就一定要一口氣學那么多。 因為語言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邊學邊用,哪怕表達不那么精準,對方也能結合語境或肢體語言猜出來。 實際上,無論哪種語言,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詞匯都集中在5000到10000之間。 通常來講,只要掌握3000詞匯,基礎交流就沒有問題。 一首中等篇幅的精靈詩歌約有800字,其中包含了大量歷史、傳說,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的名詞、代詞、方位詞等等,實用性非常高。 云漠的定位非常清晰,目前最要緊的就是“識字”“閱讀”,至于會不會寫,寫得怎么樣,都不重要。 15天下來,云漠徹底掰碎掌握了兩首精靈詩歌,不僅了解了兩段精靈族內部廣為流傳的動人故事,增強了與精靈朋友的友誼,也收獲了初級閱讀能力。 她目前的閱讀詞匯量應該在1100左右【口語方面差不多可以翻倍】,因為高頻詞匯出現次數極多,兩首詩歌的文字必然有大量重合。 即便如此,她的進步也非常顯著。 如今再看納林霜的手稿,雖然還不能通讀,但許多簡單的詞句已經不需要別人翻譯了。 甚至偶爾有稍微復雜一點的,結合手稿設計圖,也能連懵帶猜想個大概。 然后在回家的路上請熱心精靈幫忙翻譯其中一兩個關鍵詞匯,完整句意也就弄明白了。 在這期間,她也跟那位名叫呼爾雅的精靈混熟了。 170歲的呼爾雅只能算精靈族中的未成年,雖然已經可以出來工作,但長輩們也只肯委派一點不那么重要的小活兒,比如日常巡邏,檢查下防御大陣有無損壞之類的。 發現危險后的清理和戰斗,就不是呼爾雅的任務了。 任何一個種族的未成年或多或少都有點莫名的躁動,總覺得自己旺盛的精力下掩蓋著無窮潛力: 我的未來熠熠生輝! 我能干一番大事業! 簡稱,貓嫌狗厭。 對呼爾雅而言,單純巡邏的工作真的太枯燥啦! 因為精靈族的長老們非常關愛幼崽,給未成年們劃分的巡邏區域也是最安全的,若干年下來,根本就沒有一次危險! 說白了,只是為了讓孩子們釋放下過分充沛的精力,摸摸魚罷了。 所以上次云漠一求助,年輕的精靈就使命感爆棚,一口答應了下來。 嘿嘿,有人類需要我! 云漠:“……” 不得不說,你們精靈族是真的好騙。 得知云漠正跟在納林霜身邊求學,呼爾雅立刻睜圓了綠眼睛,充滿真情實感地驚嘆道:“你可真了不起?!?/br> 云漠吃軟不吃硬,給夸得不好意思,“哪里,其實就是打個雜……” 納林霜家的家具都快給她盤包漿了! 呼爾雅卻不這樣認為。 年輕的精靈眼中流露出混雜著羨慕和敬畏的神情,“那位大師可……” 不太好相處。 第37章 師生 納林霜曾憑實打實的戰功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游吟詩人們的口中多有傳說。精靈族幼崽們“上學”時,都會或多或少聽說這位長者的豐功偉績。 哪怕其他種族的高層,也都知道浩瀚森林外圍有這么一位神秘又厲害的銘文大師,性情古怪,脾氣多變。 久而久之,經過層層傳言和“藝術加工”,納林霜的對外形象已經半妖魔化了。 考慮到納林霜自己的意愿,以及整個精靈國度的對外威懾力,精靈族高層一致決定聽之任之,甚至會在必要時刻推波助瀾。 呼爾雅忍不住問:“你是怎樣成為納林霜大師的弟子的呢?” 這可不容易。 “還不算正式弟子啦,”云漠目光渙散地清點起來,“平時也就是端個茶倒個水,擦擦桌子抹抹地,幫忙整理下散亂的手稿,給植物們澆澆水、拔拔草,給圈養的奶牛擠奶,做黃油、奶油,做幾頓飯、準備幾樣點心……” 她還沒說完,呼爾雅的眼神就從向往變為欽佩,繼而迅速從欽佩淪為驚悚。 少地瓜 無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