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宿主:不哄男神遭雷劈、引誘學生的老師(純百gl高H)、全民偶像之女配有毒、真探大用、折桂(1v1 先婚后愛 H)、供奉的身體,記錄的日子、對面鄰居不拉窗簾(現代 1V1)、潰癰(強劇情,rou渣)、無限流:救世主他撂挑子不干了、詭異降臨怪談倒欠我八個億
顧曉跟著同仇敵愾了一番,倒也不在意這些話傳出去,畢竟,本來就是這幾個人家自個理虧。他們但凡敢表露出一點不滿來,那就是怨望。 顧曉也吐槽了一下佳姝的想法,佳姝倒是不在意自己未來的丈夫可能是個投機主義者,但是,也就是自家如今處在強勢的地位,便是遇上什么軟飯硬吃的,到時候也好辦。 畢竟,佳姝是想要未來丈夫出海的,到了海外,那就是自家的地盤,那位但凡有什么不規矩的地方,隨隨便便找幾個理由,就能將人給打發掉了,到時候有孩子就去父留子,沒孩子也無妨,三條腿的蛤蟆不多見,兩條腿的男人到處都是!甚至,在自家的地盤上,效仿漢唐時候的公主,養幾個面首,又算得了什么呢! 皇后也是個聰明人,顧曉也沒明說自己的想法,但皇后卻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從宋朝開始,公主的地位就愈發不如從前,本朝還算好一些,但也就是那樣。像是之前的寧國公主,也就是太上皇那時候肯替她撐腰,要不然的話,這虧也就白吃了,甚至遇上那等如宋朝時候的士大夫,還得說寧國公主不夠賢淑呢! 皇后琢磨著,自己活著的時候能給女兒撐腰,但是若是自己不在了,駙馬有了花花腸子,兒子那邊又鞭長莫及,那會兒皇位上坐著的也未必肯幫著嘉妍,難道就叫嘉妍吃了啞巴虧? 皇后思來想去,竟是覺得女兒也該如佳姝和可卿一樣,選個跟著出海的更好,人家前程性命都在自家人手里捏著,除非是個蠢貨,否則就得一輩子老老實實將公主供起來。 當然,這話皇后沒跟圣上說,圣上大概不會很樂意叫嫡出的公主嫁出去,說不得,他還有些留著自己母女,制衡外頭的徒嘉珩的心思。畢竟,萬一徒嘉珩真的成了氣候,回頭又對如今的情況覺得不甘心,想要回來討回他應有的東西,皇后母女留在京中,那就是新君的一道護身符,可以防著徒嘉珩那邊做出什么過激的舉動。 相比較來說,顧曉的政治敏感性就差得多。便是上輩子看了許多什么歷史權謀的電視劇,但比起這些從小就泡在權謀里頭長大的人jingzi來說,那就差得太遠了。 好在顧曉又沒什么謀朝篡位的心思,親生的兩個兒子又都出去了,她完全可以沒心沒肺一些,高高興興過自己的小日子。 原本顧曉也沒有如同許多母親一般,將兒女當做自己的生活重心,因此,除了一開始心里有些空虛,如今顧曉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節奏,正巧如今紅樓里頭大多數人就算沒有全部就位,但也差不多了,顧曉開始有心思看起戲來。 賈敏帶著一雙兒女住在娘家這邊,其實還是很擔心林如海那邊的情況,只是林如海在日常的通信里頭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妻兒不在身邊,他反而不用投鼠忌器,可以大動干戈。 像是之前,林如海就調動了一次鹽丁,又掃蕩了一次私鹽,揚州那邊,有兩家大鹽商直接在這次掃蕩中栽了。別看這些鹽商很有富可敵國的架勢,但實際上,處置這種大鹽商,甚至不用跟上頭通氣,巡鹽御史衙門就能全權做主。 明面上倒臺的只是兩大鹽商,實際上背后不知道多少人跟著利益受損。別說是鹽商這種跟官府關系極密切的行當了,但凡生意做得大一些,就得有官面上的關系,要不然,生意根本做不下去。 薛王氏為什么一定要住在榮國府,不就是因為他們母子沒了別的依靠,又得罪了族人,手里頭偏偏還握著大筆的錢財和生意,若是不能借著榮國府的名頭,那么薛家很快就要被人生吞活剝了! 揚州那邊排行靠前的鹽商更是如此,不僅要跟官府維持好關系,還得跟地方上的士紳維持一定的交情,或者說,很多鹽商就是不少官員士紳的白手套,他們賺到的錢,相當一部分都是要孝敬出去的。這一下子倒了兩家,不知道多少人對林如海恨之入骨。 而作為幕后黑手之一的甄家,那真的是氣急敗壞。 林如海剛剛上任的時候,甄家都以為這位是太上皇派出來的,畢竟,林如海是賈家的女婿,本身又是姑蘇人,算是江南士族的一員,甄家還對林如海多次示好,暗示大家可以一起撈錢。結果誰能想得到,這位不光不是來和光同塵的,而是來砸鍋的! 之前林如海的那些動作,甄家還能容忍,都是小打小鬧,并沒有太影響甄家撈錢,因此,甄家那會兒不過就是略微警告林如海一番。但如今林如海這番動作,即便是對甄家來說,也是傷筋動骨了!再過一個月,就是甄家慣常孝敬太上皇和徒宏憬這個外甥兼女婿的時候,結果錢還沒收上來,林如海就將揚州一幫鹽商打擊了一番,直接抄了兩家,其他幾家一個個也是噤若寒蟬,哪里敢有什么動作,甚至還得老老實實補交鹽稅乃至罰金,免得回頭被林如海抓了把柄,到時候削減了鹽引的數量,他們可沒地哭去! 每年鹽政上頭能撈到的錢就那么多,畢竟,江南這邊官鹽私鹽加起來產量是固定的,自從那次灶戶作亂之后,朝廷就對鹽場管理愈發嚴格起來,想要多壓榨那些灶戶也是不能。至于借著鹽場要挾朝廷什么的,呵呵,蜀中的井鹽,青海的青鹽,也就是交通不夠方便,要不然的話,他們的開采成本其實比江南這邊的海鹽低得多,到時候朝廷一狠心,將鹽政傾向那兩處,江南這邊靠著鹽政過活的人家,可就要抓瞎了! 甄應嘉太了解太上皇了,他但凡跟太上皇說,因為林如海的緣故,今年的孝敬要削減大半,只怕太上皇頭一個就不放過甄家。何況還有個徒宏憬,別看徒宏憬身上有甄家的血脈,還娶了甄家的女兒,但這位論起薄情寡義,跟太上皇相比,那是青出于藍勝于藍,只要覺得甄家沒用了,那么,他們回頭就能將甄家當做是絆腳石一腳踢開。 甄家一邊到處籌措銀兩,一邊聯合一些江南士紳準備對林如海下手。他們已經意識到,林如海就是當今扎在江南的一根釘子,他要是一直做這個巡鹽御史,那么,鹽政上頭的好處,他們是沒法繼續霸占了! 動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之前林如海不過是私底下追查流失鹽稅的去向,就引起了許多人的反彈,以至于差點連年幼的兒子都搭進去。如今已經是徹底撕破了臉,那些人當初連支持白蓮教造反都做得出來,對付一個巡鹽御史又算得了什么!他們一個個甚至如今都覺得有些后悔,當初林如海將老婆孩子送到京城的時候,他們就該覺得不對,結果那時候心懷僥幸,還以為林如海做完這一年就準備滾蛋了,哪知道,他居然來了這么一手,送走了老婆孩子,直接圖窮匕見了! 上半年的鹽稅前腳解往神京,后腳林如海就遇上了刺殺。而且還不是在別的地方,是當街行刺!幾個刺客趁著林如海巡視鹽場的機會,埋伏在林如海的必經之路上,用弓弩射殺了駕車的馬匹,林如海的車夫也被射殺,饒是隨行的鹽丁很快反應過來,坐在馬車里面的林如海胳膊也中了一箭。 這些刺客是唯恐林如海不死,箭上竟然還淬了毒。要不是林如海發覺不對勁,立馬先用汗巾將胳膊上截綁了起來,又有人幫著吸出了大部分毒血,只怕林如海這次就真的沒了! 饒是如此,林如海也得臥床休養相當長一段時間。消息傳出去之后,整個江南都震動了。 哪怕許多人跟林如海幾乎算得上是政敵,但是這種當街刺殺的事情,依舊是官場大忌。朝堂上勾心斗角,甚至是黨同伐異,大家都能接受,但今兒個有人敢刺殺林如海,那么明兒個可能就會輪到自己! 因此,連著江南總督府,都開始幫著追查幕后兇手,消息傳到神京,圣上也是勃然大怒,一方面對林如海大加賞賜,一方面又嚴令江南各個衙門,務必將幕后黑手捉拿歸案。 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林如海遇刺,跟甄家脫不了干系。但是太上皇不開口,就是還要護著甄家這條狗,這打狗還要看主人呢,圣上如今勢頭正好,尤其如今他才是穿鞋的,不是光腳的,所以愈發不能叫江南動蕩,因此,只能先找幾個替罪羊,將這事給糊弄過去。 賈家這邊,賈敏聽說了林如海遇刺的消息,只急得快要掉下淚來,恨不得立刻返回揚州照顧丈夫。 賈史氏哪里舍得,以前還當外孫生病是妻妾之爭,但林如海府里頭便是有幾個姬妾,但是她們又沒有寵愛,也沒有兒女,賈敏要是連這些人都收拾不了,那就真的是廢物點心了。如今發覺,這根本就是朝堂之爭,利益之爭。以賈史氏的想法,林如海死了也就死了,但要是賈敏回去,說不定就要替林如海擋了災。 這男人沒了妻子,很快就要續娶,到時候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黛玉和植哥兒兩個孩子該怎么辦!因此,賈史氏只是一力阻攔,面對心愛的小女兒,當初對付賈赦的許多手段也忘得干干凈凈,只恨不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好叫女兒留下來。 最后還是張氏開了口,張氏直接就表示,如今他們娘三留在京城,妹夫那邊才能全力以赴,從容轉圜,若是賈敏回去,哪怕沒有帶著孩子,也是給林如海加了一根軟肋,到時候反倒是畏手畏腳,難以施展。 賈敏被張氏說服了,私底下即便是心急如焚,也只能強自按捺,還得安撫一雙兒女,只說丈夫只是皮外傷,很快就好,再有一兩年,就能回到京城,跟他們團聚。 植哥兒年紀小,還未能體會什么,黛玉卻是天生早慧,從賈敏的神情姿態中猜出父親有些不好,當面不說,私底下卻是詢問道:“母親,父親那邊可是有什么危險?” 賈敏見女兒憂心忡忡的模樣,只得安慰道:“此事過了也就好了,不過是一些人狗急跳墻罷了!如今,你父親那邊已經加強了戒備,你大舅舅還又請了大夫過去照看,不會再有什么事情的!”賈敏這一方面是安慰女兒,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慰自己。 黛玉半信半疑,但瞧著賈敏篤定模樣,之后見賈敏似乎又恢復了之前的從容淡定,不免也相信了此事,只盼著父親這一任巡鹽御史結束,就能回京述職,到時候就在京中做個京官,以后一家子和和樂樂生活在一起。 想到父親回來,黛玉又問道:“母親,咱們家的宅子在哪兒?父親如果年底就能回來,要不要先去整理一下?” 實際上,從薛家住進了榮國府之后,黛玉就愈發覺得自己在府里變成了個外人。 黛玉不是很喜歡寶釵,寶釵打著參選的名號進京,前一陣子的確也坐著內務府的車出去了一趟,結果當晚就回來了。 黛玉雖說不知道宮里給公主遴選伴讀的流程,卻也知道,真要是看上了,怎么著也不至于當天去當天回,可見寶釵是失敗了。 黛玉倒不覺得寶釵失敗有什么意外的地方,按照本朝的規制,太子伴讀有四,皇子伴讀正常是二,像是公主在這方面也與皇子一樣,是兩個伴讀。也就是說,便是連著還沒上學的公主加起來,需要的伴讀也不過就是兩掌之數,而想要參選的人何止百人,這里頭除了文武官員之外,還有公主本身的母族,皇家的一些外戚。薛家又不占個官字,也不占個親字!憑什么能被選上呢? 但薛寶釵卻是大受打擊,甚至比起原著里頭受到的打擊更大。畢竟原著里頭,是薛蟠連累了她,她甚至只是報了個名,最后根本連初選都沒能參與,就被刷了下來。她可以安慰自己說,上頭的貴人不知道自己的才學品德,因此才落選。但是這次,她是參加了初選的,結果過去之后,直接就被當成了背景板。 沒錯,很多人不如薛寶釵長得好看,性情似乎也不如她溫雅可親,但人家要么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要么是外戚人家的千金,還有一些干脆就是皇家的遠親,薛寶釵在里頭,活像是一只草雞誤入了鶴群,便是內務府那些胥吏,都不帶正眼看她的。 她一下子就意識到,自家這個身份是真的有問題。 她之前在榮國府并沒有怎么感覺得到這一點,因為他們家本來就是親戚,賈家又是要面子的人家,便是劉姥姥這樣的窮親戚上門,你拿人家取笑一回,還得道歉找補一下呢!像是薛家,可比劉姥姥女婿那個王家,跟賈家的親緣關系近多了,便是沒有半點血緣,那也是正經的姻親。所以,哪怕心里覺得這就是落魄親戚過來投靠,面子上也得客客氣氣的。 家里的孩子得叫薛王氏一聲姨媽,再瞧不起薛蟠,也得叫一聲兄弟,薛寶釵雖說因為薛王氏過來的時候早就表態,一應采買事務,都由薛家自理,因此賈家這邊也不會準備薛寶釵的月錢份例,但是但凡是親戚間有什么往來,都有薛寶釵那一份。就如那一次,佳婉分大毛衣裳,也少不了薛寶釵那一件一樣。 薛寶釵也的確生得比玫姐兒和探春都要強一些,甚至私底下,她都覺得自己比佳婉這個郡主強,因此,她在賈家實際上并沒有感受到什么階級上的落差,但是去了一趟內務府,她是真的明白了。 她是個聰明的女孩子,別看薛王氏口口聲聲疼她,實際上,薛王氏疼愛薛寶釵的程度還不如薛儉活著的時候。薛儉那時候是真的疼女兒,只恨這個女兒不是個兒子!但是薛儉早逝,那會兒薛寶釵還小,她很快就意識到,在薛王氏那里,薛蟠才是最重要的,家里的一切都得向著薛蟠讓步。 薛蟠大手大腳,花天酒地,薛王氏管不了,也不會管,因為在她心里,這百萬家私,就是薛蟠的。所以,她卻要教家里其他人儉省,薛寶釵原本也是個喜歡花花朵朵的女孩子,被薛王氏念叨之后,為了討好這個母親,她就得不愛花兒粉兒,變得儉樸起來。 原本她期待的階級躍遷,就是通過參選才人贊善這類公主伴讀的職位,好結識王孫公子,用自己的美貌開道,自覺無往不利! 哪知道,現實給了她當頭一棒!美貌對于上層根本不是稀缺資源,甚至,青樓里頭真正的頭牌從來不是什么單純的美人,而是那等有才之人。 這年頭除了小選宮女,其他的類似于選秀一樣的活動,除非你本身的素質真的高到大家不得不側目的程度,比如說你真的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否則的話,歸根結底,選的還是你爹!你爹官大,簡在帝心,或者干脆就是皇親國戚,那么,就算你本身素質不佳,上頭也得給你個臉面,就算最后不留,也得先將你留到最后一關,再給點賞賜,客客氣氣將你送回去,表示,你的品性容貌是得到皇家認可的。 薛寶釵有啥呢?論起美貌,又不是獨一無二,論起性情,相處久了,你甚至會覺得這個人非常俗氣無趣,她想要表現自己的品行了,偏生很多時候過猶不及,大家只會覺得索然無味。 當然,這次小選其實沒有暴露出她這方面的問題,大家一看,區區一個皇商之女,也配做公主伴讀?走個過場得了,老老實實回去不好嗎? 薛寶釵沒意識到這一點,她素來喜歡找別人的毛病,因此篤定,是自己的出身連累了自己,叫人一看自己的出身,就不想了解自己的品行。 薛寶釵私底下哭了一場之后,就開始盤算,自己想要達到階級躍遷,哪怕是為了子女能夠實現階級躍遷,應該找誰! 她數了一圈自己認識的人,身份最高的自然是佳婉,可是佳婉的兩個王爺兄弟已經出海了,即便是那為庶出的兄弟,也已經封了鎮國將軍,她這樣的出身,給人做妾還差不多。 薛寶釵是不甘心做妾的,她父親剛死,母親就將府里的姨娘全給提腳賣了個干干凈凈,薛寶釵不想落得這個地步。而做妻的話,薛寶釵瞄了一圈,發現她能夠得到的最好的對象居然是一直覺得小孩子脾氣,不求上進,肆意妄為的賈寶玉? 偏生賈寶玉更喜歡跟黛玉親近,哪怕黛玉特意遠著他,賈寶玉也當做不知道,甚至有點狗皮膏藥的意思。薛寶釵立馬就將黛玉當做了情敵,開始有意無意擠兌起黛玉來。 一次兩次黛玉不放在心上,次數多了,黛玉又不是傻的! 第201章 黛玉雖說沒意識到, 薛寶釵在有意踩著自己顯示自己的賢良淑德,但她心思何等敏銳,寶釵言笑晏晏下面的不善, 她自然感受到了。 偏生薛寶釵就是私底下如此,當著長輩的面,素來都是一副好jiejie模樣, 黛玉再小性,也不能就因為私底下相處時候的那點不自在, 去跟大人告狀。 好在她素來牙尖嘴利,也沒真的吃什么虧。只是時間長了, 很多人都說她嘴里不饒人,不如寶釵溫厚云云, 愈發叫黛玉憋屈起來。 另外就是,與她性情相投的湘云之前被史家接回去了, 因為湘云的母親去世了, 湘云得回去守孝。 湘云回去只帶上了個翠縷,那是史家給安排的人, 原本伺候史湘云的珍珠是賈史氏撥給湘云的,珍珠素來都是一副溫柔大jiejie的作派,湘云很喜歡她,連著原本經常跟湘云膩在一塊的賈寶玉也挺喜歡這個丫頭,因此, 湘云回家之后,寶玉就將珍珠要到了自己身邊。 珍珠不是家生子,而是外頭采買的, 原本姓花,賈寶玉就給她取了個名字叫襲人, 這個空降派因著原來伺候過賈史氏這個老太太的緣故,一躍就變成了賈寶玉身邊的大丫頭。 賈史氏心疼賈寶玉這個孫子,襲人除了忠厚老實之外,并無多少特別之處,賈史氏因此又將另一個丫頭晴雯給了寶玉。 原本晴雯是賴大家買的,后來送給了賈史氏,但這一世,賴大家之前就因為偷盜御賜物品的罪名倒了,但大概是命運的推動,周周轉轉,晴雯還是進了賈府。 晴雯一看就不是尋常人家出來的女孩子,生得風流靈巧也就算了,偏生還一手好針線,她那手針線活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教導得出來的,那是獨門的手藝,家學的淵源,最重要的是,她還識得不少字,可見出身不差。她跟一個表兄一起被賣到了榮國府,很快就脫穎而出,被安排到了賈史氏身邊,專門給賈史氏做針線。 賈史氏瞧著賈寶玉也喜歡鮮亮的針線活,又看晴雯生得漂亮,手藝活也好,便將晴雯也給了他。只喜得賈寶玉笑逐顏開,在賈史氏那里膩了半天。 賈寶玉原本身邊最親近的兩個大丫頭,一個叫做可人,一個叫做媚人,老實說,也就是賈政不知道這兩個名字,要不然又得罵一頓刁鉆。 但王氏不識字,賈史氏也不在意這些,至于其他人,也不至于跟賈寶玉挑剔他身邊丫頭的名字。這兩個丫頭年紀比賈寶玉大不少,七八歲就在賈寶玉身邊伺候,一直是賈寶玉的奶娘李嬤嬤幫著調理。賈寶玉不吃奶了,李嬤嬤便在外頭榮養,只將兒子李貴送進來給賈寶玉做伴讀。 不過賈寶玉本身就不是什么喜歡讀書的,李貴這個伴讀在賈寶玉那里委實排不上號,甚至只要賈寶玉不出門,李貴連二門都進不了,儼然是被邊緣化了。 如今襲人跟晴雯到了賈寶玉身邊,她們一個還掛在賈史氏名下,一個又是賈史氏給的,一下子就將賈寶玉身邊大丫頭的位置都給占住了。晴雯還好,就是嘴上不饒人,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心機,襲人這邊,就已經開始覺得可人媚人比較礙眼,畢竟,這兩個資歷深,又是家生子出身,不比自己,是外面買來的,府里頭沒有親人,自然也沒有靠山,能夠依仗的,不過就是她伺候了湘云一場,而賈寶玉又跟湘云兄妹感情極為深厚罷了。 她這會兒其實已經想著自己將來的前程,更期望是湘云能嫁給賈寶玉,兩個都是自己伺候過的,都將自己當做jiejie一樣,自己很容易就能站穩腳跟。 但她很快意識到,這不太可能,哪怕湘云從小跟賈寶玉一起長大,但賈史氏從來沒透出這樣的心思,而湘云別看嘴里都叫著什么愛哥哥,實際上,她只是將賈寶玉當做親哥哥一般,并無什么男女之情。另外就是,史家那邊,史湘云是大房留下來的孤女,別的也就罷了,婚事上頭是絕對不能將就的,賈寶玉一個五品官家的次子,卻是配不上侯府的小姐。當然,原著里頭要是元春真的封了妃,賈寶玉按勉強算是圣上的便宜小舅子,倒是有資格了!可惜那時候,史家早就已經將湘云的婚事定下來了。 襲人倒是沒想過是賈寶玉不配,而是覺得史湘云跟賈寶玉沒有男女之情,兩家長輩也沒這個心思。倒是賈寶玉,跟林黛玉一直親近。襲人年紀略大一些,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自然意識到,哪怕如今賈寶玉跟林黛玉還不是什么男女之情,但是,林黛玉與賈寶玉而言,終究是不同的。 但越是如此,襲人越是不愿意叫林黛玉做這個寶二奶奶,因為林黛玉是個小性的,她能忍得了賈寶玉身邊有個從小伺候到大,感情非同尋常的姨娘? 正好薛寶釵盯上了賈寶玉,薛王氏也覺得女兒若是能夠嫁給賈寶玉,那賈家就真的變成薛家的靠山了,不像是現在這樣,看似是親戚,實際上總讓人覺得有些不尷不尬。因此,便叫薛寶釵將之前那個金鎖戴了出來,又借著鶯兒的口,說出了什么金玉良緣的話來。 王氏對此倒是沒什么反應,她想得其實很簡單,二房是爭不到爵位了,等著老太太一死,二房就得被掃地出門。賈珠娶的李紈家里幾乎就是精窮,陪嫁的全是些不值錢的書啊畫的,這些看著風雅,又不能當飯吃。以后這二房的產業,多半都得留給賈珠一房。而寶玉這邊,能指望的就是老太太的私房,他又不像是賈珠,是個喜歡讀書的,將來前程還不知道落在哪兒呢,就得給他娶個有錢的兒媳婦。 薛家就很好,薛蟠是個大傻子,寶釵是個精明有成算的,到時候完全可以吃了薛家的絕戶,有了薛家百萬之富,再有賈家的名頭庇護,賈寶玉這一輩子也能無憂無慮了! 王氏別的也就罷了,對幾個孩子那都是疼愛的,自覺都給了他們最好的前程。元春如今在宮里做宮女,家里頭是鞭長莫及,王氏沒辦法,但是對兩個兒子,王氏還是希望他們能一輩子安好的。 當然,王氏的這種“我都是為了你們好”的想法,其實就跟后世的父母一樣,很多都是自以為為了他們好,實際上孩子未必就真的能接受了。只是后世大家能夠逃離原生家庭,而現在,卻是不能。 當然,王氏也有點心機,琢磨著先拿薛家做個備胎,等以后賈寶玉要是不再像是現在這樣只知道玩樂,不知道用功上進,真的有造化了,那到時候自然有名門淑女愿意嫁過來,至于薛家嘛,雖說寶釵是自己的外甥女,但哪有兒子親呢,薛家要是實在不行,那就叫寶釵給寶玉做個二房,豈不是兩全其美? 賈政根本不知道后宅這些事情,他要是知道了,立馬能將薛家攆出去。你們家什么情況自己不知道嘛,留你們在府里就不錯了,還得隴望蜀,想要跟咱們家結親,也不照鏡子看看,你們配不配!他跟薛家做個連襟已經覺得夠膩味的了,真要是再做什么兒女親家,他不如直接抹了脖子算了! 賈政如今關心的是秋闈,今年秋闈,賈珠要下場了! 賈珠這兩年也是煎熬,一方面是母親,一方面是妻子,一方面是早就服侍自己的愛妾,還得用功讀書,雖說不至于形銷骨立,但也是形容憔悴。 賈政卻管不了這么多,對他來說,讀書就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賈珠若是早能夠這樣,豈不是跟賈瑚一樣,早就是舉人老爺了?如今這般也不晚! 雖說親家一家子都外任去了,但賈政跟李守中一直保持著聯系。李守中知道自家女婿要參加秋闈,即便人在外頭,也囑托自己的堂弟還有東山書院的先生,給賈珠加碼。說白了就是題海戰術,賈珠每日里眼睛才睜開,就要開始破題,睡覺的時候,夢里都在寫八股。 李紈倒是心疼丈夫,即便身上還背著無子的壓力,卻也不敢再跟賈珠多敦倫了,但是李紈不干,那兩個通房卻管不了這許多,她們得為主母分憂啊,既然主母讓開了位置,就正是她們施展的時候。李紈氣得厲害,偏生這兩個通房是王氏給的,背后有王氏撐腰,李紈根本拿著兩個通房沒什么辦法。干脆心一橫,既然你們不肯放賈珠休息,我這個正牌大婦就先將賈珠榨干了再說! 搞到最后,賈珠都被嚇壞了,干脆卷起鋪蓋,打著秋闈之前閉關讀書的旗號,直接跑到書院不回來了,這才算是消停下來。 王氏跟賈政對此都覺得很滿意,根本不知道賈珠苦讀完全是躲避如狼似虎的妻妾去了。王氏原本瞧李紈不順眼,如今倒是覺得李紈是個懂事的,知道丈夫到了關鍵時刻,不硬將丈夫留在身邊,因此,還賞了一碗一堆赤金鐲子,倒是弄得李紈有些心虛。 她這個月沒有換洗,心里便有了猜測,只是時日尚短,生怕是空歡喜一場,不敢聲張。她琢磨著,回頭賈珠金榜題名,自己再爆出喜訊,豈不是雙喜臨門。到那個時候,婆婆也能高看自己一眼,不像是如今這般,總是挑剔自己。 賈珠不在,李紈有疑心已經有了身孕,這些日子就深居簡出,每日里除了給賈史氏和王氏請安,幾乎不出房門。她信不過王氏分派過來的丫頭,更親近的還是自己的兩個陪嫁丫頭。她們是外來的,在府里頭也沒什么認識的人,消息也不靈通,因此,外頭什么金玉良緣之類的話,竟是半點不清楚。 賈敏倒是聽說了,對此不置可否,她又沒有想過讓女兒嫁回娘家,林如海這幾年在江南如履薄冰,為圣上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勞,等著回來之后,立馬就能越過四品的門檻,成為朝廷高官,到時候黛玉的婚事自然也能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