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艾娃和侍官(abo)、[1v1]小土狗被警察撿到后、塑造(女權覺醒 性創傷治療)、請不要捉弄奴隸的我-第二章、頂級暴徒(法案之后)、掌心茸花(1V2 強制 偽骨)、誤上賊舟、小警大用
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是出國的浪潮,那個時候丁邦山也有十歲了,大他一些年紀的也有受到這種浪潮的影響出國,然后一直對國內的東西不甚在意。 丁邦山雖然學西洋畫,對于這些東西還是有些說不上來的感覺,現在被葉之鶴一下子點到,好像昏蒙了幾十年的天天光乍明,他怎么看都覺得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最好。 葉之鶴亦是微彎唇角,沒錯,很多地方更偏向自然寫實,到了清朝就不一樣了。 難道是清朝變得紋飾繁復?或者更加夸張了?項景同猜測。 因為之前葉之鶴也說過很多東西,比如瓷器風格因為朝代變化而變化,又或者是之前的角雕的雕刻風格的變化,到了清朝中期都是往繁復那邊走。 答案勉強擦邊,還需要繼續加油啊,不能被固有印象困住。葉之鶴對著項景同輕輕眨動了一下眼睛。 有些俏皮。 項景同心頭一跳,但很快就沉著下來,重新猜測了一下答案,石獅子應該還是威嚴的,應該在延續威嚴的同時對于一些細節刻畫生動? 項哥厲害!梁仲覺得現在自己已經進化了,開始為他們搖旗吶喊了,不過他也有自己的一點看法,這明代的石獅子常見云紋和鱗片,張嘴露齒,鬃毛飄逸,而清代的石獅子在繼承的同時,對于鬃毛的刻畫則是更加飽滿夸張。 他想著拿出了自己的手機百度了一下清朝石獅子的圖片,就可以看見,的確是不一樣的。 大家都略略看了一下,各自點頭。 還有一點,明朝的石獅子立體感和層次感很強。丁邦山身為一名畫家,在這方面的感知十分敏銳。 明朝的石獅子都是官員可以用,能夠雕刻石獅子的工匠自然也不簡單,而清朝的石獅子已經走入民間,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影響,南北方的石獅子雕刻風格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葉之鶴拿過來梁仲得手機,翻了幾張剛才的圖片。 你們看,這張應該是南方石獅子的典型風格,南方石獅子融入了更多民間元素,更顯活潑,而北方石獅子依舊是沿襲威猛的形象。 圖片上的石獅子有些調皮的單腳踩在一朵祥云上,微微偏頭仰著頭睥睨著,頗有種不服打我的桀驁。 大家一下子把目光看向了項景同。 項景同渾身一個激靈,瞪了回去,你們看我干嘛? 丁泰秋咳笑了幾聲,這石獅子有些過于活潑了哈哈哈。 大家的氛圍也一下子變得快活了起來,就連直播間里都是一樣。 笑容不會消失,它只會從一個人的臉上轉移到別人的臉上,這被稱作笑容轉移定律。 討論完石獅子,丁邦山竟然帶他們進去了,之前他和文物局那邊打過申請,他們可以短暫的進去,只要符合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不隨意破壞里面的東西。 文物局請了一個大爺在這里看護,反復確認了申請的批紅之后,又看到了丁邦山河丁泰秋,才讓他們進來。 進到里面,落日的余暉就落了他們一身,大概談論的都是好玩的話題,看到的都是感興趣的東西,每個人都覺得落日也暖洋洋的,有一種悠閑慵懶的舒適。 首先他們看到的就是上面有著吉祥圖案的影壁,影壁可以遮住外面的人直窺里面的視線,迷信一點的人可以認為影壁可以擋住外面橫沖進來的污穢之氣。 而古代文人更加講究一種雅,一種叫做含蓄的雅。 并且影壁也是昭示身份的一種。 繞到影壁后面,看到的不算太大的院子真的讓梁仲挺失望的,雖然之前已經有所預測了。 三間七架的房子,這規格是很明顯的明制七品官員能住的房子。 正廳三間房子,然后是正房兩側的側房,還有門房、庭院、回廊、放置雜物或者次居的耳罩房 一眼就可以把這里盡收眼底。 組成房屋的一些木料的顏色本來已經淡白,但因為常年有人維護,帶著古意的顏色便少了一些歲月的斑駁。 之前葉之鶴偶爾看過《營造法式》,明朝的建筑物也有一部分沿承宋代建筑,不過使用大范圍使用琉璃瓦也是明清建筑物的特色之一。 葉之鶴看著那屋頂之上,被傍晚金燦燦的余暉反襯得有些刺眼的黃光,也微微瞇了瞇眼睛。 那正是黃琉璃瓦的流光溢彩。 第81章 回歸*琺瑯酒圓 琉璃瓦是明朝的時候才開始興起來的, 尤其是是在朱棣遷都北京之后。 也是永樂大帝之后,明朝的建筑才更加的宏偉和精美,在洪武年間的房子, 無論是殿堂還是官員宅邸都更加簡樸,更注重莊重和宏偉。 他們漸漸的走到門前,門里不能進去,他們只能在院子瞻仰一下,但也可以看到很多細節。 你們看這門環, 黑鐵的, 洪武年間, 六到九品官的房屋都是三間七架, 梁棟飾以土黃,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 這里就用了黑鐵,梁棟就是支撐房屋的主梁和柱子, 我們不能進去看, 但大概就知道了,還有這些門窗以及裝飾也都是不允許用丹漆,但比平民百姓好些,至少可以用彩繪。 葉之鶴帶著鏡頭一點一點的看過去, 細細的解讀著。 [古代一旦違制應該是要殺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