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節
她將白生生的胳膊伸了出來,大家定睛一看,這才發現在她的胳膊上有一個黑色的小點,若是不仔細看會以為只是粘上了什么不干凈的東西,或者是黑色的小石頭。 “不是,就是蟲子!”小娘子被嚇得淚都流了下來。 蕓娘細細一看,真的是蟲子,露在外面的應該是蟲子的半個身子和屁股,而它的頭已經鉆入到了同伴胳膊上的rou里面,看著的確是怪嚇人的。 “要不把它給拔出來吧?”蕓娘提議道,“這好像是草爬子!” “我……我不敢?!毙∧镒友蹨I汪汪道。要是敢的話,她剛才就已經拔了。 蕓娘膽子大:“我來?!?/br> 她剛伸出手想要把那蟲子給拔出來,卻在此時聽到自己耳邊傳來清脆的聲音,而且還頗為耳熟: “不能拔!這是蜱蟲!也就是草爬子,拔了的話它剩下的半邊就鉆得更深了,而且還會染病,治不了?!?/br> 幾人望過去,蕓娘卻發現正是那雙刀髻穿著鵝黃色襦裙的小娘子,她應該是被剛才的那聲尖叫給吸引過來的。 “真的,聽我的?!彪p刀髻認真對她們道,“悲田院之前在各里坊都做了宣傳提醒,現在正是蜱蟲的高發之時,還特意叮囑了若是被蜱蟲叮咬一定不能用手去硬拔。怎么,你們里坊居然沒有嗎?” 蕓娘她們面面相覷,搖了搖頭:“沒有?!?/br> 雙刀髻小娘子緊鎖起眉頭,生氣道:“你們里坊的里正實在是太不靠譜了!” 她又看了看被叮咬的那位小娘子,問道:“你們可是坐車來的?” 那小娘子搖了搖頭,蕓娘也搖了搖頭。 雙刀髻小娘子大方道:“既然遇到了就是緣分,被蜱蟲咬了要盡快去處理。這樣吧,我讓我家的馬車送你們一程,趕緊去悲田院的急診科處置吧,不然恐怕它要完全鉆進去了?!?/br> 這句話嚇得那小娘子花容失色,當下連連點頭:“多謝小娘子相助!不勝感激!” “哎,快去吧?!?/br> 幾個人湊一起商量了一下,其他人都有些為難顯然想要在這兒繼續玩耍,蕓娘倒是對悲田院是如何處置這蟲子的有些好奇,當下便自告奮勇站了出來: “既如此,我陪meimei去吧,你們繼續在這里頑?!?/br> 于是,皆大歡喜。 到了升道坊后,馬車將兩人放下,道謝后蕓娘急急地拉著同伴去了急診科室。悲田院她還是挺熟悉的,現在長安城的百姓有什么頭疼腦熱的,若是想要求醫,第一時間就會想著來悲田院。畢竟,這里價格公道而且醫生都是太醫院出來的,醫術好。 就算是掛的醫學生的號,那往往也比外面的普通大夫要好——君不見,每年多少普通大夫想要考進醫學院?而且,有可能這些醫學生還能喊來他們的老師。 坊間就曾經有傳聞,自己去悲田院看病,掛的一位醫學生的號,結果那醫學生搞不定,直接叫來了徐太醫。那可是徐太醫??!要知道,徐太醫一個月的號加起來也就那么幾十個,很難搶的。 所以,大家都將悲田院作為看病的首選。若是悲田院實在人太多,才會選擇去其他的醫館。說起來,長安城這兩年的醫館也變了很多了,不僅價格變低了,大夫們的態度也更好了…… 腦子里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蕓娘很快就帶著同伴來到了急診科。 急診科的人很多,有一撥人坐的坐,躺的躺,有的捂著額頭有的捂著胳膊都在哼哼,旁邊還有人罵罵咧咧,急診科的護衛們守在一邊很是警惕。 蕓娘聽了一耳朵,似乎是兩撥人打架打過頭了,一起被送進來了,有個人甚至還在急診手術室里搶救,主刀的是徐太醫的弟子莫大夫。 不過現在顯然也不是看熱鬧的時候,她找到一個護士,急急向她說了自己同伴的遭遇。 她找到的護士正是阿軟。 阿軟聽說是被蜱蟲咬了,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走了過去,對那位患者道:“她那邊的情況比較緊急,你先等一會兒,稍后我再過來?!?/br> 被她撂到一邊的患者本來有些不爽的,但看了看周圍的護衛,又將這份不爽給咽了回去??刹桓以诒镌喝鰸?,這里連護士都是朝廷正兒八經的吏卒,不能惹。而且悲田院是真的會把前來無端惹事的人記黑名單,記了的人以后就不能來就診了,不僅自己不能來,家人也不能來,已經有人嘗過這樣的苦處了,還不敢宣揚出去,會被人鄙視。 阿軟看了看蕓娘同伴的傷口,那蜱蟲還剩了半個屁股沒鉆進。 “處理得很好?!彼澰S地對兩人道。 最近是蜱蟲高發期,她在急診已經處理過很多例蜱蟲叮咬事件了,遇到那些被扯斷身體結果蜱蟲頭給留在了人身體里的,可真是頭疼。輕的要用針頭挑半天,嚴重的要動手術。 阿軟熟稔的從旁邊的藥柜子里拿出酒精來,然后用棉簽將酒精涂在蜱蟲的屁股上,涂多一些。 蕓娘好奇問道:“這樣它就會出來了嗎?” 阿軟點點頭:“一般來說是的,不過你們這個比較深了,只能先用酒精將它麻醉,這樣身上的倒刺就會松開,我再用鑷子夾出來就好了?!?/br> 看著這倆位都是十四五歲的小娘子,阿軟的語氣變溫柔了一些。 她在悲田院里已經干了兩年了,每天面對各式各樣的病人,脾氣居然還和以前一樣好,就連徐清麥都說這是奇跡,果然心大的人還是有好處的。 等了一會兒,阿軟用尖尖的鑷子小心翼翼的將那蟲子夾了出來。蕓娘同伴看到那蟲子似乎是吸滿了血,肚子都變得圓滾滾的,簡直又要哭出來,就連蕓娘都打了個冷戰。 可怕。 她忍不住問:“這蟲子真的像別人說的那么恐怖嗎?” 阿軟點點頭,輕描淡寫道:“前兩天就有人因為這個蟲子來看診,結果沒救回來,死了?!?/br> 蕓娘和同伴大震驚,尤其是同伴,傷心欲絕,淚水一顆顆的就這樣掉了下來。 阿軟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輕咳了一聲,立刻安慰她道:“那人情況比較嚴重,蟲子都爛里邊了,傷口也感染了。你的情況不一樣,你看,這蟲子都被我完整取出來了,是不是?” 同伴抽噎著點點頭,這才覺得心里安慰了些。 阿軟見她不哭了,松了口氣:“回去后注意一下,傷口可能會出現紅斑和瘙癢,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有發熱和腹痛、惡心、嘔吐那就立刻來悲田院?!?/br> 她又叮囑兩人回去后將這些注意事項好好與里坊鄉鄰們好好宣傳一下,這才送了她們出去。 蕓娘和同伴出去后,在升道坊的門口看到幾張貼著的告示,有人圍在旁邊在聊什么。兩人經過的時候聽了幾句,卻是今年太醫院的招生啟事。 又到了招醫學生和護理生的時候了。 蕓娘想到了剛才阿軟的模樣,心中一動,沖口而出:“你說,我去考一下護理生怎么樣?” 她的同伴愣了一下:“你膽子大,說不定可以試一試?!?/br> 蕓娘這話本來也就帶著點玩笑的成分,但被同伴這么一說卻又覺得似乎真的行……對啊,為什么不可以是自己呢? 悲田院內。 到了下午酉時,急診手術室的門終于打開了,兩位護士推著傷者出來了,跟在后面的是莫驚春與高禹。 “敏君呢?”阿軟踮起腳來問莫驚春。 莫驚春臉上明顯帶著疲憊之色,指了指里面:“正在收拾手術間呢?!?/br> 郭敏君現在是器械護士,阿軟其實也是,但急診今日人多,她便被抽調過來急診這邊輪值。說起來也是因為悲田院現在求診人太多,護士們的人數已經不夠了。希望這次招來的護理生能夠多一些。 阿軟了然的點了點頭,她問莫驚春道:“手術如何?” 莫驚春臉上綻出一抹笑意:“差一點就失敗了,好在高兄力挽狂瀾?!?/br> 高禹現在算是外科的人,主要負責手術患者的麻醉,不過阿軟聽徐清麥說悲田院很快就要成立專門的麻醉科了,領頭的就是剛被提升為太醫博士的姚明鏡,也是高禹的師姑。 高禹嘴角翹起來:“還是莫兄自己技藝了得?!?/br> 莫驚春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比起老師來,實在是差遠了?!?/br> 剛剛的手術,和老師之前給那位突厥將領阿史那做的手術類似,都是利器刺入腹中傷及了內臟造成了內出血。只不過這次是脾臟,相對更麻煩一些。但他相信,若是老師在這里,肯定不會有自己這般狼狽。必然是下刀如有神,干凈利索的就做完了。 莫驚春在去年年底開始主刀一些小型的手術,像這樣的開腹手術也是趕鴨子上架第一次——沒辦法,老師帶著師妹和小師妹去江南了,現在整個悲田院內能開刀的就只剩下他一個人了。 阿軟聽他提起娘子,感嘆道:“也不知道娘子和小娘子現在到哪兒了?” 莫驚春算了算日程:“如果路上沒出現什么意外的話,應該快到了吧?!?/br> 揚州城。 周自衡已經在揚州城等了好幾天了。徐清麥從長安出發的時候就托人快馬帶了書信給他,告訴了他自己出發的日期。周自衡算了算時間,這幾天她們應該也快到了。 他們將近三年沒見了…… 他在江寧縣根本待不下去,魂不守舍就連李崇義都看不下去了: “你去石頭城等她不就行了,要是不行,就去揚州那邊等?!?/br> 一語點醒夢中人,周自衡恍然大悟:“對啊,我可以去更近些的地方等她們?!?/br> 于是,他立刻啟程去了揚州,然后派薛大每日去一趟瓜州渡口,看看有沒有從長安方向來的官船靠岸,他要第一時間出現在徐清麥的眼前。 這一日,他終于迎來了好消息。 第174章 從洛陽換船后,徐清麥在船上已經待了二十多天了,好在是順流直下,比較舒坦,航速也快。 “馬上就要到揚州了?!彼龘Ьo了懷里的周天涯,柔聲問道:“你還記得瓜洲渡嗎?” 周天涯:“阿娘你好傻,我怎么可能會記得?” 那時候她還不到一歲! 徐清麥哈哈一笑,揪了一下她的臉。敢說她傻,這孩子是越來越不可愛了。 她又讓身邊的劉若賢去另外的船艙對一同前來的李太醫說了一聲,讓他們準備好行囊,再過不多時就要下船了,然后要再從揚州換船去江寧。李太醫會在江寧縣待幾天休憩一下,然后再前往姑蘇。 徐清麥這次回江南并不單純是與周自衡重聚。 之前的太醫院改制的時候,曾經有一條是仿照醫學院和悲田院,在各道也推行這種模式。培養更多的醫工和大夫,然后再讓他們支撐起本地的悲田院。 如今已經是貞觀三年,長安的醫學院和悲田院也都進入了正軌,巢明覺得也是推廣到天下的時候了。他上奏了朝廷,如今財政寬裕了很多的朝廷自然不會拒絕,不管是李世民還是三省的相公們都表示了大力的支持——他們在悲田院建起來的這兩年多里感受到了切實的好處。 首先,長安城中的夭折的孩子明顯少了,而難產而死的婦人也少了。在徐清麥遞上去的數據里,出生在悲田院里的嬰兒夭折率是十之有一,遠低于民間。 而且,零到三歲的小孩子死亡率也下降了。 人口,這是朝廷諸公們最看重的事情! 至于其他,長安城中活下來的老人,受傷后得到了救治從而保存了勞動力的青壯年等等,也都越來越多了。這一點從專門做白事的行當的抱怨里就可見一斑。 但從洛陽、并州甚至是蜀地、江南、嶺南趕來京城求醫的人又帶動了其他行當的繁榮。這里還包括了來自于突厥、嶺南一帶的一些部落首領。 政通人和、百姓們提到朝廷就會豎起大拇指,這都是李世民去城中微服私訪的時候親耳聽到的,簡直龍心大悅。他這才明白過來之前徐清麥在朝堂上爭執百姓們也應該擁有生命健康權的意義。不過是一家悲田院,就能讓民眾歸心,這簡直就是他做過的最正確的決策之一。 所以,在巢明提到要在天下推廣悲田院與醫學院之時,他想也不想的就大筆一揮。 準! 那接下來太醫院就要著手去cao作這件事了,整個大唐共十道,一下子全鋪滿顯然不現實,太醫院沒這么多人。因此在巢明與幾位太醫少卿、太醫丞等商議過后,先拎出了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江南道五個來。 負責去江南道做這件事的就是隨行的李太醫,他本就是江南人,這次會在姑蘇常駐,十分滿意。 徐清麥也給自己爭取到了去江南道出差的機會——她兢兢業業的在長安待了好幾年,從來沒休過什么長假,而且夫妻分別兩年多從未見面,如今給自己放個長假,順便監督一下江南道太醫監的工作,很合理吧? 她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