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他和巢明都這樣說,徐清麥便放心了。 朝堂上的辯論她是不擔心的,反對派們的論點是如此的單薄,除了來惡心一下人之外,并沒有什么威脅。她相信李世民和魏徵等一眾重臣,不會短視至此。 李世民自然明白是有人從中作梗。 他并沒有表態,只是內心憋著一肚子火。他想看看這件事到底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到底是哪些人在背后煽風點火?只不過,如此將太醫院推到風口浪尖上,他又有些于心不忍。 于是,這日,他讓巢明去給魏徵看診。 巢明帶上了徐清麥。 “魏左丞身體并無大礙,只是憂思過甚,需要多加休息?!背裁鞣畔陆o他切脈的手,有些訝異。 沒病啊,怎么忽然就指定他來看診了? 魏徵若無其事地將衣袖放下,笑瞇瞇道:“既如此,我就放心了?!?/br> 巢明和徐清麥一臉懵逼地被他送出門。 路上又聊了幾句。 魏徵:“悲田院如今怎么樣了?” 徐清麥道:“和往常并無區別?!?/br> 魏徵點點頭,含笑道:“悲田院一事,太醫院做得非常好,利國利民,安心等封賞罷!” 徐清麥:??? 直到出了魏府的門,她這才醒過神來:“想來,魏左丞實際上就是想對咱們說這句話,所以才召您前來看診的吧?” “你才想到?”巢明笑起來,“想必這是陛下的授意?!?/br> 徐清麥皺起眉,忍住想翻白眼的沖動,她在心中嘀咕道:玩政治的人吶,一點都不爽快,彎彎繞繞! 巢明揣測:“我估計陛下可能也是想要借此事來看看朝臣們到底都是怎么想的……”他瞇眼看向遠方,又道:“算了,陛下的心思豈是我等可以猜測的,靜觀其變好了?!?/br> 徐清麥也深以為然:“船到橋頭自然直?!?/br> 有了魏徵給出的定心丸,她就更不懼了。 果然,接下來很快便有支持悲田院的朝臣出來反駁: “藥商與醫堂是百姓,難道那些受惠的人就不是百姓了嗎?后者的規模甚至還要比前者大上許多,而且都是老老實實種地做工的百姓。君之所言,那些開藥材鋪開醫堂的是大唐的百姓,那這些就不是大唐百姓了?” “與民奪利?奪的是哪些民?” 于是,事情發酵了起來。 如錢瀏陽所說,那些藥材鋪子和醫堂的背后都站著豪族與世家,因此雖然他們很快落入下風,但依然死咬著不松口。這場辯論持續了好幾天,巢明、徐清麥等人都被叫去朝堂上與人辯論了好幾次。 “倒是頗有些漢武帝時期,桑弘羊與賢良文學辯論之象了?!崩钍烂駥⑹种凶嗾廴釉诎干?,臉上神色諱莫如深,“不過那時乃鹽鐵之辯,如今不過是小小一個悲田院,便像是翻了天了!” 李承乾在旁邊陪同父皇一起批改折子,也學習著如何理政。 他好奇問道:“卻為何要對準小小的悲田院?” “這不過是個引子罷了?!崩钍烂竦?,他摸了摸李承乾的頭,“一開始或許是那些藥材鋪和醫堂背后的人挑起來的,但發展到這個程度,卻不是了?!?/br> 李承乾思索了一下,將桌上折子翻出一冊來,打開后對李世民道:“是不是像這個一樣,借著說太醫院耗資過多,攻訐薄稅賦一事于國不利,應該用重典治民,才是他們真正想說的?” 李世民頷首,索性親自動手將另外幾本也放到了兒子面前:“還有這些……承乾,你要記住,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夾雜在其中的、深處的東西才是重點?!?/br> 李承乾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受教了。 他打開那幾本折子一看,有些糊涂:“這個不是在替太醫院說話嗎?” 這本折子明明是在說太醫院的規模還不夠大,應該擴招人手,增加職位。 李世民挑起眉:“你想想前段時間阿耶放出去的風聲是什么?” 李承乾沖口而出:“是精簡官制!我明白了!” 前幾天,李世民與幾位宰相們都覺得大唐的官員尤其是地方官員實在是太多了,“十羊九牧”。他決定精簡機構,裁撤冗官。 當時,他對宰相們道:“官員需要選擇賢才,需要選擇合適的。如果是合適的有才之人,雖然少也足夠了,如果是不合適的人,那即使是多也沒什么用?!? 顯然,父皇的這段話已經傳出去了,而這些人依然是借著太醫院的事做文章,認為朝廷不應該精簡人手,順便來探探口風。 李承乾又看了看另外一本,則是在說悲田院容納的患者還不夠多,應該給予寺廟和道觀等等宗教場所更多的權力,讓他們也參與到其中來。 李承乾看了看那位諫官,隱隱記得他是位虔誠的佛教徒。 他忽然就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敢情,都在這兒渾水摸魚呢! 李承乾在心中嘆一聲,臉色發苦,深深為自己的以后感到擔憂。和這群人打交道,好累??! 不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場辯論終結于一個猝不及防的讓人無比恐慌的消息。似乎是上天也看不下去了,輕輕地伸出手讓事情的走勢滑向了另外的方向—— 這一日,朝堂上又舊事重提的時候,忽然有內侍急匆匆走來,臉上帶著慌張之色: “陛下,太醫院有事稟告?!眱仁炭戳丝此闹?,神色似乎有些猶豫。 李世民靠在御椅上,懶懶道:“但講無妨!” 太醫院的消息想來也沒什么好瞞的。 內侍低下頭去,聲音有些發抖:“是悲田院,悲田院中發現了好幾例的痘瘡患者!” 第165章 悲田院發現了幾例痘瘡的事情同樣在太醫院引起了sao動。 巢明立刻召集了還在廨舍內的所有太醫博士以上的人,包括了姚菩提、徐清麥、歐陽大夫等。 徐清麥一開始在聽到“痘瘡”的時候還沒有反應過來:“發水痘了嗎?” 她心中狐疑,不過是發個水痘,的確是有一點傳染性但并不嚴重,為何要如此如臨大敵?然后她這才想起來,這個時代是把天花稱為痘瘡的! 天花! 這個名詞劃過腦海之時,徐清麥的心微微一沉。這的確是需要慎重對待的疫病。 當時,她曾經與孫思邈討論過歷史上一些流行性疫病的情況。在傳統醫學的認知里,他們記載并確診過的病例是“癘病”、“痢疾”、“傷寒”以及“痘瘡”。 從孫思邈描述的病情癥狀來看,徐清麥判斷癘病對應的應該是后世的麻風病,而痢疾依然被叫做痢疾,傷寒她不甚了解,而痘瘡應該就是鼎鼎大名的天花。 人類歷史上唯一消滅成功的病毒。 在中國歷史上,也曾掀起一陣陣的腥風血雨。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后,傳統醫學得到了很大發展的清朝,皇室中人依然聞之色變,并且影響了康熙的上位,可見其威力。 “老道看過葛洪的醫書,他在里面寫了痘瘡的由來?!碑敃r,孫思邈對她道,“相傳是漢光武帝時期,他派遣名將馬援南下平叛,在交趾一帶大敗敵軍,但俘虜的身上卻生了痘瘡,結果傳至軍中,導致漢軍死傷過半。而痘瘡一癥也由此傳入中原?!?/br> 徐清麥表示理解,傳染病的流行本來就是隨著人口的往來交流而傳播,戰爭是極其重要的方式。 孫思邈還認為在三國時期的大瘟疫中,同樣有痘瘡的影子。 也是通過他,徐清麥對那段歷史很感興趣,還特地在太醫院查看了一些典籍和史書,才了解到原來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大瘟疫流行了一百多年之久——當然,它們并不是持續百年,而是斷斷續續。比如漢桓帝時期就有記載三次,漢靈帝時期有記載的是五次。 加上戰亂和饑荒影響,全國的人口從原來的五千多萬變成最后的五百多萬! 徐清麥懷疑,瘟疫和饑荒在這里的作用是大于戰亂的。 “十室九空”,她當時看著史書上的這個詞感受到了徹骨的寒意,因為這樣的事情很有可能在大唐重現。 所以,聽到是天花之后,徐清麥懷著沉甸甸的心情去到了巢明那兒。 大家紛紛落座。 姚菩提首先問道:“確定了是痘瘡嗎?” 巢明頷首:“師弟在那兒,是他派人送回來的消息?!?/br> 所有人都沉默了一瞬,既然是錢瀏陽確診的,那大概率是不會有錯了。 徐清麥問:“太醫令,那接下來咱們要怎么做?” 巢明:“這正是我召集諸位的緣由。痘瘡,決不能由悲田院傳到長安城中?!?/br> 姚菩提與其他兩位太醫監對望一眼,他們都知道這件事的輕重——很容易就會給到朝中反對派們一個絕好的借口。 徐清麥提出不同看法:“但若是城中早有蔓延呢?相反,我認為悲田院需要在此時承擔起作為公立醫院……朝廷醫療機構需要承擔起來的責任?!?/br> 巢明看向她,若有所思:“徐太醫的意思是?” “太醫令所說當然是有道理的?!毙烨妍湹?,“不過我覺得太醫院還可以考慮得更遠一些。首先,疫情決不能由悲田院蔓延到長安城中,否則就是咱們管理不當,在陛下和百官那兒便有失職之嫌?!?/br> 大家聽得頻頻點頭。 “既然是錢太醫丞在那兒坐診,想來是不用怎么擔心的。但是!”徐清麥話鋒一轉,“太醫院主管全大唐的醫療,天下百姓之康健,遇上疫情自然也不能就只管到悲田院這一步?!?/br> 她看向巢明。 巢明贊許頷首:“這正是我所想說的。我們要做的是防范這次疫情擴展開,決不能讓它變成大疫!” 姚菩提:“要從源頭上掐斷它?!?/br> 其他幾位太醫本來還有些忐忑的,但聽到剛才徐清麥所說太醫院是掌管全天下百姓之康健,不知為何卻也有些熱血沸騰。 對啊,太醫院干的不就是這樣的事情嗎? 太醫院一直以來都是朝廷的邊緣機構,可疫情這樣的時候,卻正好是大展身手之際??!正好讓陛下和百官們看到太醫院的重要性! 他們開始明白過來。 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出謀劃策,要如何應對這一次的疫情。 徐清麥聽得時而頻頻點頭,時而皺起眉頭——現在的大唐太醫院在這事兒上遵循的還是隋朝甚至是更早些時候的前例,可問題是那些朝代也根本沒有建立起一個周全的防疫制度和體系,所以這些舉措難免會有些不周全。 “我去吧!”她忽然提出來。 所有人都看了過來,大家都很愕然。要知道,站在這兒提意見只需要動動嘴皮子,是很簡單的,但是要主動請纓去處理這件事情,卻是真正要將自己置于險地,需要的并不僅僅只是膽量。 巢明動容地看向她,但他最終搖了搖頭:“徐太醫有這份心,很好。但你們這樣的年輕人,還是好好的待在后方比較好?!?/br> 姚菩提含笑道:“然也。我們這樣的老骨頭去就行了?!?/br> 他們年紀大了,若是應對不當,死了也就死了,貶了也就貶了??尚焖哪镞@樣年輕的,而且又是杏林棟梁,又怎可去冒險? “太醫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