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節
李承乾一愣,本來以為會迎來一連串啰嗦的教導和訓斥,沒想到卻是這樣的回答,不免眼睛一亮。 “但微臣覺得,上位者的確不應該表現出明顯的偏愛?!敝茏院庠捯粢晦D,“或者是,表面上最起碼要裝一裝,別表現得那么明顯?!?/br> 在宮殿外聽著的李世民:“……” 周自衡理所當然地說道:“帝王已經獲得了世界上至高無上的權力,那裝一裝總是能做到的吧?如何在不同的人群之中取得平衡,或許才是殿下之后要重點學習的事情?!?/br> 帝王之道,也是平衡之道。 李世民邁出去的腳又收了回來,長孫皇后莞爾一笑。 “扯遠了?!敝茏院饪戳丝囱劬镆呀浽谵D圈圈但是又若有所思的李承乾,用手指了指剛才自己畫的環,“剛才我們所說,其實就是殿下身為上位者,要對天下人一視同仁。天底下的女人占據了一半,這其中想必也有不少的人才。放棄這一半的勞動者,微臣私以為是很愚蠢的事情。 “而男人、女人、南方人、北方人……不管他們是什么出身,只要他們忠于大唐,認可大唐,并且又有著杰出的才華,那就是值得拉攏的對象?!?/br> 周自衡一向覺得,“利他”才是最佳的勸導方式。 勸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不要告訴他這件事情有多么多么的偉大,而要告訴他這樣做了之后有什么樣的好處。 “而把這些不同的人放在適合他們的位置上去,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長處,為大唐做出貢獻,這才是殿下應該做的事情!” 李承乾點了點頭:“雖然還不是很明白,不過我會回去好好周補闕所說的話?!?/br> 周自衡忍不住大逆不道的摸了摸他的頭:“想不明白也沒關系,以后說不定某一個瞬間,就明白過來了?!?/br> 他還挺喜歡李承乾的,尊師重道,很有禮貌。 周自衡不免思索,歷史上的李承乾到底是怎么才能走到最后一步的。 收起這些心思,他拿著教鞭指了指地圖上的某一點:“行了,今日我們來講一下吐蕃。吐蕃這塊地其實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它邊上的這圈雪山……” 殿內響起了李承乾的驚呼聲: “什么,長江與黃河都是從那兒發源的?” “八千多米!竟如此高!豈不是飛鳥都飛不過?” 宮室之外,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翩然離去。 第132章 走遠了的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正在討論周自衡與李承乾。 “承乾曾經向我抱怨過,蕭公和孔學士對他都太過嚴厲?!遍L孫皇后道,“倒是沒想到,他會如此喜歡周補闕?!?/br> “蕭瑀和孔穎達為人端方嚴肅,不被小孩子喜歡是自然的事情。但承乾身邊需要這樣的長輩,他們不會因為承乾的身份而做出妥協?!崩钍烂竦?,“反倒是周十三,他年輕,教導的內容又是承乾感興趣的,承乾會天然的親近他?!?/br> 他摸了摸下巴:“我倒是沒想到,周十三這小子其實是這樣肆意的性子?!?/br> 李世民一開始以為周自衡是如魏徵一般,為國為民但是很嚴肅很律己,典型的端方君子,畢竟在他的固有印象里,醉心于農事的人一定是踏實勤勞的形象,甚至是有些憨厚而不善言辭。 但后來,他的一些做法卻讓李世民十分驚奇——周十三此人在處理政事上手段是極為圓滑的,各方面都考慮得很嚴謹周全,年紀輕輕卻有了些老謀深算的意味,輕易不得罪人。但是他卻不怕得罪人,他在朝堂上很少發言,但若是惹上了他,他每次發言卻能角度刁鉆,把人往死里懟。 比如上次反駁那位參護理培訓班只招收女人的諫議大夫,周自衡一句“您莫非是想讓天底下的男人們都去做太監”讓李世民差點把嘴巴里的茶都給噴了出來,也把那位諫議大夫氣得臉都漲紅了。 還有,對李承乾說“任人唯才,不限出身甚至性別”,也就他敢這般說了。 連李世民自己都不敢貿然的在朝堂上提出立刻就恢復前隋時的科舉取士。 想來想去,李世民覺得也就一句“肆意”可以解釋他了。 長孫皇后想了想,笑了起來:“確實是肆意,反倒是徐四娘,雖則藝高人膽大,但是性格真誠,干凈得很?!?/br> “肆意好啊,”他是喜歡這樣有點性格的青年人的,“年紀輕輕的,沒點意氣怎么能行?” 而且這樣有意氣的卻偏偏又甘愿在農田里待著,卻又更讓人覺得欣賞。 長孫皇后看出了他的心思,笑道:“陛下可是舍不得放他回江南了?” “那還是舍得的?!崩钍烂窆恍?,他站在東宮高高的臺階上看著遠方,拍了一下欄桿:“糧食!糧食才是國之根本吶!” 他還等著周自衡兌現自己的承諾,將江南之地改造為天下糧倉呢! “他走的那日,讓承乾去送送他吧?!?/br> 殿內,周自衡關于吐蕃的課程也上了尾聲。 李承乾聽到原來大唐兩條最重要的江流都是從吐蕃發源的,小臉上憂心忡忡:“要是吐蕃給它們斷流了怎么辦?” 周自衡失笑:“吐蕃現在可還沒有這個能力。這個其實并不是如今需要擔憂的問題?!?/br> 還沒到建水庫這一步呢。 李承乾這才放心下來。 他描繪著吐蕃在地圖上的位置,抬起頭來問他道:“周補闕,您覺得大唐與吐蕃之間必然會有一戰?” “必然會有一戰?!敝茏院忸h首,“雖然現在朝堂上下更關注的是吐谷渾,但是臣認為吐蕃必然會成為這一片的后起之秀?!?/br> 而且搞不好正是由于大唐與吐谷渾之間的紛爭,讓他們鉆了個空子,才能成長起來。 所謂的猥瑣發育。 “吐蕃的新贊普,松贊干布,會是一位厲害的君主?!?/br> 后世對歷史再不熟悉,也知道大唐文成公主和親的故事。周自衡知道得多一些,他知道吐蕃與唐朝后來打了好幾次仗,綿延百年,只是不清楚其中的種種細節。 但只要看看現在的輿圖就知道了。 “大唐、吐谷渾、吐蕃正好三方交界,如果吐谷渾勢弱的話,那吐蕃顯然不會手軟?!敝茏院庵噶酥盖嗪R粠?,“這可是個好地方,外接西域,還可以作為整個西北的屏障?!?/br> 這一帶現在被吐谷渾實控。 李承乾捏緊了小拳頭:“吐谷渾、突厥……大唐的將士一定會踏平漠北,渭水之盟的恥辱要靠血來洗刷!” 周自衡欣然點頭。 大唐鼎盛時期的疆土他很滿意,既可以去高昌種個棉花,又能讓他去嶺南種點甘蔗然后培育一下稻種什么的,連占城他都去得,說不定后期還能研究一下那邊的橡膠和棕櫚。對他這個搞農業的十分友好。 要是能把青藏高原和東南方向的那個島給囊括進來就好了。 沒別的原因,純粹是他有執念。 不然,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殿下,這是臣給你上的最后一節課了?!敝茏院鉁芈暤?,“再過幾日,臣便要啟程去江南了?!?/br> 李承乾的眼中閃過不舍:“周補闕,你不能不去嗎?你本來就是在中書省任職,留在長安不是會更好嗎?” 周自衡微笑搖頭道:“長安固然好,但待在這兒卻解決不了老百姓吃飯的問題。要解決天下事,還是得要到天下去?!?/br> 他看著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眼神,不免有些同情他。 他富有四海,卻偏偏沒有自由,失去了隨心所欲的權利。 周自衡將李承乾帶到那張巨大的世界地圖之下,一大一小昂起頭來,仰望著它。 這段時間以來,他對他講了輝煌的古希臘城邦制、古羅馬文明的興衰、一神教在歐洲的崛起、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游牧文明的區別、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 雖然很多話題他也只能很淺顯的說,但希望這些和現在傳統認知完全不一樣的知識能夠在李承乾的腦海里留下或深或淺的一些印記。 最終,他摸了摸李承乾的腦袋:“殿下,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br>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周自衡都在告別。 和朝廷里交好的大臣們告別,和同僚們告別。這才發現,幾個月時間,他竟然已經結識了那么多人。 魏徵對他選擇回江南表示十分贊賞,送給他一方珍貴的徽硯和自己寫下了密密批注的《春秋公羊學》,叮囑他要多讀書。 而他的上司房玄齡對他的離開表示了依依不舍,撫額道:“十三郎,你走了后,本相身邊再無得用之人矣!” 周自衡在中書省的這幾個月可是出了大力了,交給他的文書都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還能抽絲剝繭直接找出事情本質問題,記憶力又好,以至于在后期時房玄齡到哪兒都帶著他。 他這么說,把周自衡嚇了一大跳,惶恐地道:“房相公如此夸獎可是折煞下官了。中書省內人才濟濟,正需要房相公這樣的伯樂慧眼識人?!?/br> 房玄齡笑呵呵的,臉上盡是揶揄:“恐怕,也找不到周十三你這般說話好聽的了?!?/br> 他揮了揮手:“罷了,你去吧,早日回來!” 周自衡深深的對他拜下:“下官領命!” 除此外,房玄齡并沒有多說什么,反倒是杜如晦,讓他每個月都寫封信,不,或者應該說是報告回來,詳細的描述一下江南的農事以及民生。 周自衡知道他的用意,自然答應下來。 杜如晦拍了拍他的肩,頗有深意的道:“在江南想做什么便大膽的做!有什么事情搞不定的,可以寫信來給我。過兩年,希望能在朝堂上見到你?!?/br> 周自衡沉默了一下,他想到杜如晦好像死得挺早了,打算讓徐清麥到時候好好的給他檢查一下。 有病得早治。 還有李孝恭那兒肯定也要去一趟的。 李孝恭托他帶了幾封厚厚的書信給遠在江寧縣的李崇義,又帶了不少的東西,甚至還撥了兩個在軍中多年,武藝高強的護衛給他。 “讓他們跟著你去,開春的時候,是匪賊們最猖獗的時候,一路小心!” 周自衡真有點感動了:“多謝王爺!” 他知道對方這是看在李崇義的面子上,把自己當做子侄一樣對待了。索性,他便也不客氣,委托李孝恭和河間王妃照顧一下待在長安的妻女。 李孝恭眼中閃過笑意,對他表現出來的親近很受用。 河間王妃笑道:“這個你放心,徐太醫我們肯定會好好看著,不讓別人欺負她的?!?/br> 而且現在誰還會欺負徐太醫呢?大家巴不得好好的和她處好關系。 住在隔壁的蕭瑀也表示,讓他放心的去,自己肯定會讓人好好的顧著周宅。 就連只有個幾飯之緣的歐陽詢,也送了一副墨寶過來,上面是他自己寫的詩,周自衡立刻讓徐清麥收到庫房里去了,這可是可以作為傳家寶的。 就這樣,終于到了他離開長安,登船回江南的日子。 前一日,夫妻倆帶著周天涯去了興道坊,拜別父母以及周禮等人,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大伯母孔氏想讓自己的小兒子,也就是周純的七堂兄周七郎跟著周自衡一起去江南。唐人其實多見這種形式,家中有誰在外當官,往往身邊帶著二三親人一起前去,既當幕僚也可以幫忙做一些事情,甚至還能正經的謀個差事。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如此。 但周自衡并不想要如此——這位周七郎游手好閑,并不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當然,他面上不會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