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
怎么連皇上和皇后都想要見徐四娘?徐神醫又是誰?! 第87章 興道坊的大門出來,就是朱雀大街,它是整個長安城的中軸線,將長安分為東西兩半,朱雀門橫跨于大街之上。不過,普通老百姓只能去到朱雀門往南的街道部分,跨過朱雀門便進入到了皇城的范圍內。 內侍向把守朱雀門的羽林衛出示了腰牌,衛兵一揮手便放他們進去了。 通過朱雀門洞之后,豁然開朗,街道寬闊,兩邊高墻豎立,布局嚴謹,顯出皇家氣派。但這里還不是宮殿,而只是皇城,是六部還有軍衛們以及其他一些機構辦公的場所。穿過這座皇城,看到了承天門,這才真正來到了太極宮。 太極宮的守衛要比皇城嚴密得多,即使驗過了腰牌還要確保他們的身上沒有攜帶武器,確認之后才讓他們進去。 周自衡和徐清麥當然想要好好的看一看這座消失在歷史上的宮殿,但是第一次前來還是需要謹慎一點,因此并沒有四處張望。但偶爾的一瞥,已經足夠讓兩人震驚。它的規模宏大,莊重典雅,更甚于后世的紫禁城。 宮墻連綿,根本看不到盡頭。 內侍帶著他們去了東宮,李世民現在依然還在這里辦公和居住。原本是皇帝居住的太極宮,則依然被李淵住著。 “您隨我去見陛下,”內侍對周自衡道,“至于徐娘子,自會有宮女帶她去皇后所在的宜春宮?!?/br> 早有等候在這里的宮女盈盈上前,對著徐四娘福了一福:“徐娘子請隨我來,娘娘等你已久?!?/br> 周自衡擔心的看著她,用眼神問她有沒有問題,徐清麥頷首,輕輕的捏了捏他的手,自己跟著宮女朝宜春宮走去。 周自衡站在原地,等她走遠后才收回視線,對著內侍笑了笑: “公公見笑了,走吧?!?/br> “周錄事伉儷情深,讓人羨慕?!眱仁虦睾偷?,“隨我走這邊?!?/br> 他帶著周自衡去了麗正殿,這是東宮的主殿,兩排穿著鐵灰色盔甲的衛兵在檐下一字排開,手里持著的戟閃著森嚴的寒光。又有一隊內侍站在旁邊,等待著隨時被召喚,他們身姿沉默,在高大的殿堂下更顯得渺小,寬大的袖袍在風中瑟瑟抖動,成為了這里唯一可以擁有一線自由的物件。 周自衡低垂下眼,體會到了什么叫做皇家威儀。 李世民正在這里和一些心腹大臣議事,門口守著的太監傳訊進去,很快就又出來了,笑容滿面:“周錄事,陛下讓你即刻進去?!?/br> 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衣袍,穿過衛兵,跨過門檻,進入了麗正殿。 “臣,司農寺下轄潤州屯錄事周純周自衡,見過陛下!” 他雙手向前,彎下腰來,行了一個無比標準的拜禮,這一刻,周自衡無比慶幸大唐覲見皇帝并不用下跪。只有在祭祀時,皇帝代表上天,才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 很快,他就聽到一個沉穩但是年輕的聲音傳來,那聲音還帶著些好奇與笑意: “起來吧?!?/br> 周自衡抬起頭,內心不免激動之情,但面上仍舊強裝鎮定從容的看向坐在寬大主位上的那個穿著明黃色圓領袍衫的男人。他大概三十歲左右的年紀,看上去雄姿英俊,儀表非凡,尤其是一雙鳳目中神光熠熠,雖然只是閑適的坐著,但宛如收斂起了利爪的猛虎,身上威儀讓人不由自主的就想要臣服。 周自衡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什么李世民被打壓這么多年,他身邊的謀士與武將們依然不離不棄。 至于兩側坐著的那幾位……那個頭戴氈帽,面容陰沉,頭發還有些卷曲的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長孫無忌;而那個胖胖的臉上掛著和氣笑容的應該是房玄齡;房玄齡旁邊那位瘦弱的可能是杜如晦? 他還看到了許久未見的魏徵,魏徵對他露出淡淡的微笑。 李世民的鳳目看了過來,周自衡立刻低垂下眼去。 嗯,也不能一直盯著看…… “周十三,朕總算是見到你了,”李世民爽朗的笑起來,十分親和,“這些時日,朕從不同人的口中都聽到對你的描述,于是便也在想你會是什么模樣,沒想到,你卻不像是我想象中的那樣?!?/br> 他帶著些好奇:“你看上去和長安城中那些舞文弄墨的書生們并無二樣,怎的卻如此深諳農桑稼穡之道?” 周自衡原以為他會開始問工作相關,沒想到他不按常理出牌,一開始就問這個問題。 好在他早有準備,恭謹道:“微臣小時候也學過一些農事,對其頗感興趣。去到潤州屯之后,一開始也曾唉聲嘆氣,頹廢許久。后來才想明白農事才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基礎,才重新的振作起來 “至于深諳,微臣不過是看了幾本農書,學到了一些知識,并且能夠將其和實際結合起來而已?!?/br> 李世民挑起眉:“看了幾本農書就能夠超越種田幾十年的老農?讓整個潤州屯的糧食產量提升了三分之一多?那朕是不是應該給所有屯都發幾本農書下去?” 周自衡從容道:“陛下,農書是對過往經驗的總結和歸納,是重要的學問。但是它只是理論性的,應用到實際卻還需要因地制宜,每一個地方的土壤和天氣、水文都不一樣,如果生搬硬套那必然會造成嚴重后果。潤州屯的糧食增產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缺一不可,并非臣一人之功?!?/br> 李世民輕笑:“倒也謙虛?!?/br> 他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可沒有那么謙虛。 周自衡狀似靦腆的笑了笑:“微臣當時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成功,所以才打算拿甲字屯作為試驗田。如果甲字屯成功了,才能將這些總結出來的經驗推廣到其他地方?!?/br> 他又解釋了一下何為試驗田。 長孫無忌皺眉:“可你自己說每一個地方的土壤與天氣水文都不一樣,那甲字屯的經驗豈不是也只適合甲字屯?” 周自衡道:“細微的差異可以忽略,只需按照大的氣候和水文上來劃分。事實上,臣認為甲字屯的經驗,在江南一地都可以通用?!?/br> 若不是怕過于驚世駭俗,他都想讓他們拿張輿圖來,好好的給他們講一講地理劃分。 一旁的房玄齡忽然問道:“可若是甲字屯失敗了呢?” “那自然是回看這個過程中到底是哪里發生了錯誤,然后重新再來?!敝茏院獠患偎妓鞯牡?,“魏左丞應該見過我讓那些屯戶們做的每日記錄,正是為了方便時時往回看,為下一次的改進做基礎準備?!?/br> 魏徵現在已經是尚書左丞。 他對著李世民點了點頭:“的確,當時臣還覺得有些訝異,連每日氣候如何,澆了多少水都需要詳細記錄在案是否過于繁瑣麻煩?!?/br> 李世民也覺得訝異,沒想到他這地居然種得這么細致。 周自衡笑道:“這就是試驗田的意義所在了?!?/br> 他將自己當時對試驗田的一些設置娓娓道來,忽然就理會了之前徐清麥和自己說過的話——她從姑蘇回來后,說與名醫們談醫論道就像是畢業答辯,他現在感覺就是如此。 好在,這“畢業論文”的確是他親手所寫,無論對方提什么刁鉆的問題,他都能回答得出,而且邏輯嚴密。 聽到后面的時候,李世民的眼中已經帶上了贊賞之色。 “橘生南方則為橘,橘生于北方則為枳?!彼麑Ψ啃g等感嘆道,“種田如此,其實朝廷的政令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他倒是完全認同周自衡所說的“農學也是一門學問”這個觀點了。 李世民敲了敲自己案幾上擺放著的那一堆奏折,這些都是之前潤州屯上報來的公文,以及魏徵當時在江寧縣“調研”后寫下的文章。 他沉吟了一下,問道:“周十三,你對江南怎么看?” 周自衡心中思忖皇帝是要問江南的農事怎么樣還是問江南怎么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可大了。不過,他覺得自己現如今還是不要貿然的指點江山,便老實的從農業的角度來回答: “江南之地,現在還沒有大面積開發,不過微臣覺得,若是能夠勤修水利,圍墾造田,不出十年,它必然會成為膏腴之地,天下糧倉!” 李世民有些動容:“天下糧倉?” 這是讓每一個皇帝都會在意的字眼。如今的天下糧倉是和河東和山東之地,這也是為什么這兩地的士族地位高,被爭相拉攏。他們手中有糧,自然就有人! 可如今,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站在他面前對他斷言,大唐將會再多一個天下糧倉! 他瞇起眼:“此話怎講?” “陛下,這恐怕要從氣候與五谷之間的關系講起……”周自衡道,“說來就話長了?!?/br> 李世民瞅他一眼,笑了起來,對旁邊內侍道:“來,給周錄事搬個坐席,讓他坐下慢慢說?!?/br> 周自衡瞪大眼睛:“陛下,我可不是這個意思?!?/br> 他是怕他們沒那個耐心在這兒聽他科普,其實順便也試探一下如今大唐的上層們對農業的重視程度。 “朕讓你坐你就坐,無需忸怩?!崩钍烂駬]了揮手。 房玄齡等人此時也都坐著,周自衡看了看,謝恩之后便也坦然受之。 “如今我大唐主要是種麥與粟,水稻集中在南方。這是由于水稻喜熱喜水,”他侃侃而談,“而江南一帶正好滿足了這個要求。如今江南一帶有些田莊里實行稻麥復種?!?/br> 魏徵:“何為稻麥復種?” 周自衡愣了一瞬,之前他給他解釋過呀,但他很快明白過來,這是魏徵讓他解釋給其他人聽呢。 “稻麥復種指的是水稻收完之后,還可以在地里種一茬冬小麥,這樣可以多收糧食也不至于讓地荒廢?!敝茏院獾?,“但小麥與水稻所適應的土壤和環境并不相同。所以微臣覺得可以改為雙季稻!” 這次不用等到魏徵開口,李世民主動問:“何為雙季稻?” “雙季稻為早稻和晚稻。三月底四月初播早稻,七月初就可以收割,立秋前播晚稻,十一月底左右收割。一年雙季,故名雙季稻! “若是再往南一些,在嶺南甚至是瓊州、安南等地,氣候炎熱、土地肥沃,水稻一年甚至可以收三季!” 所以后世很多農學試驗田都在海南,就是因為項目速度進展更快。 李世民的眼中閃著光,喃喃道:“嶺南……” 在武德五年的時候,李靖與李孝恭出征嶺南,嶺南二十州在冼夫人的后代馮盎的率領下歸于大唐。世人道嶺南多瘴氣,遍地蛇鼠蟲蟻,卻沒想到竟然還是塊種稻的好地方? 還有安南,他本來不怎么重視那地方的,覺得不過是邊陲之地…… “三季!”杜如晦驚訝的挑眉,“那豈不是每年的糧食收成可以翻上三番!” “不能這么算,”周自衡忙道,“單季稻的畝產會高于雙季稻,但是總量肯定是后者更高?!?/br> 其他人也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周自衡從容應對。這些在場的朝臣們竟然有一種錯覺,此刻站在他們面前的并不是一個年輕人,而是一個有著十幾年經驗的學者甚至是管理者。 聽完后,李世民打開魏徵的那份案卷,犀利的眼睛看著他:“你曾與魏卿算過一次賬,算江南一帶每個人的口糧,得出的結論是即使增產,也不過是堪堪果腹……” 這份奏折曾經給他帶來極大的震驚,他從未這樣仔細清晰去算過一個普通的家庭的吃穿用度。當這些變成數字之后,壓力感似乎一下子就變得清晰了。 然后,給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覺得糧食成為了懸在自己腦袋上的一柄利劍!如此大的糧食缺口,他真的能在這樣的局勢下帶領著整個大唐的老百姓走入安居樂業的新生活? 可以嗎?真的可以嗎? 那兩日,李世民都沒怎么睡好覺。 于是,他此刻終于可以問周自衡:“可如今,周十三,你覺得江南有望在十年內成為天下糧倉?” 他的眼神中帶著微微的壓迫感。 周自衡一驚。 魏徵搶在周自衡回答之前開口,不認同的道:“陛下!” 周自衡回過一點味來了,這是打算讓他簽軍令狀? 他站直身子,眼神不懼的看過去,竟然在李世民的這種注視下沒有躲閃。 “陛下,這只是個基于現實而做出來的計劃。但是計劃達成與否,還要看很多因素??扇绻B計劃都沒有,那就永遠都別想要達成?!?/br> 傻了才會應承下來。 不過周自衡的這個回答也算是回答得不卑不亢,李世民聽了后哈哈大笑起來,殿中的那種壓迫感似乎也一掃而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