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春節前十天,何苒離開京城前往三河,這個春節,她要與在三河的二十萬大軍一起過年。 與此同時,鎮守大同的符燕升,順德大營的陸臻和江濤、真定大營的陸屏南、濟南大營的馮贊,豐臺大營陸屏業,鎮守晉地的何大力,開封的韓霆全都收到了軍餉和過年的補給,何苒還給周滄岳送了年禮,這年禮是送到京城的丐幫,至于周滄岳什么時候才能收到,何苒就不管了。 何苒輕裝簡騎,當天晚上便到了三河。 在三河,她見到了何想。 何想與柳山河果然有相似之處,但是何盼更像。 何盼與柳山河有六七分相像,何想則只有兩三分。 何苒與幾位將軍聊了聊,別說,她還挺喜歡何想的。 小姑娘眼睛明亮,目光堅定,笑容燦爛,神采飛揚,誰能想到,她曾經是一個要被親人溺死的女嬰。 小葵把她教得很好。 何苒問她有什么理想。 小姑娘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報告大當家,末將的理想就是能被畫到連環畫上?!?/br> 她家秀瓏大將軍上過好幾次連環畫了,她把那幾本連環畫快要翻爛了,也沒有找到一個畫得像她的。 何苒哈哈大笑:“好,有志氣,好好cao練,等你能獨當一面了,打個漂亮仗,我讓人單獨給你畫一本!” 小姑娘挺起胸脯:“末將一定不負大當家所望!” 春節一過,何苒便直奔順德,她先去了順德大營,把李錦繡給陸臻帶的東西送過去,又看了將士們的cao練,便去看望小葵。 看到小葵的身子骨還很硬朗,何苒很高興。 小葵說道:“姑娘,收到您的信我就去查了,這些年來,我這里每一個孩子都有記錄,想想和盼盼是前后腳來的,盼盼先來,想想比她晚了三天。 她倆雖然都是被遺棄在巷子里,可是當時的情況卻不一樣。 當時是夏天,可盼盼卻是被包在襁褓里,襁褓上還縫著驅蚊蟲的香袋,一股子草藥的清香,對了,孩子的小手腕上還綁著用五彩絲線編的手繩,手繩上有個精致的小香囊。香囊里也有草藥,我找人看了,那是驅邪除濕的。 盼盼從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特別冷靜,無論學文還是學武,她都比其他孩子學得快。 有一年錦繡來挑人,就挑中了盼盼,盼盼當時只有十一歲啊,我知道錦繡要挑的是什么人,那是要培養當釘子的。 說真的,私心里我是舍不得盼盼去干這個的,我希望她能像普通姑娘一樣嫁人生子。 可是錦繡說她是個好苗子,盼盼自己也愿意,我能說什么,只能答應。 盼盼臨走時,我把襁褓和那條五彩手繩全都交給了她,四年前,她讓人把這些又給我送回來了,我知道她一定是要正式執行任務了,做釘子的,都是斷六親的,她沒有親人,這些東西就是她與親人唯一的聯系,她便把這些交給了我。 和盼盼相反,想想被發現時,卻是身無寸縷,小孩子光溜溜地被扔在地上,身上被蚊子咬了幾個大包,怪可憐的?!?/br> 第344章 告全民書 事到如今,何苒已經可以確定何想與何盼這兩個女孩子各自的身份了。 一個是柳山河的親生女兒,她的生母很可能是惠山郡主,另一個是柳家族中那個險些被親人溺斃的可憐孩子。 她們兩人容貌相像,是因為她們本就是堂姐妹! 離開順德,何苒又去了開封、濟南、太原、真定、豐臺,最后回到京城。 這一圈走下來,已是早春二月。 得知何苒回來,勞光懷來見她,老人笑瞇瞇地說道:“大當家,老朽不負使命,糧草和軍餉已經準備好了?!?/br> 何苒起身,深施一禮:“外祖父,請受孫女一禮!” 何苒心里清楚,勞光懷和上官夫人,可能早就知道,她并非他們真正的外孫女,可是他們卻仍然對她掏心掏肺,把所有對女兒和外孫女的疼愛全都給了她。 她離京兩個多月,老磨房胡同里存了十幾封信,其中有兩封是周滄岳的,有一封武驥的,還有如意的,竟然還有一封信是儂六娘寫給她的。 不過,最令何苒詫異的,是其中有一封信來自何淑惠。 遙遠的記憶被重新開啟,何苒想起當年遷都的時候,丁氏和何淑惠曾經在驚鴻樓里住過一陣子。 當年她告訴陸暢,讓這對母女在驚鴻樓暫避,等到京城恢復平靜就讓她們自行離開。 何苒再回京城已是幾年之后,早就把這對母女拋到九霄云外了。 何淑惠在信里說,她們母女離開京城后,先是輾轉回到真定的外家,后來晉王戰敗之后,道路暢通,她們便去投奔了姨母,丁氏還開了一家繡坊,生意不錯,有姨母一家照顧,生活無憂。 何淑惠再三感謝當年何苒對她們的出手相助,她沒有再稱呼何苒為堂姐,而是直呼大當家。 這年頭沒有郵戳,何淑惠沒有寫明現在的住址,從信上便看不出這封信是從哪里寄來的。 看來,何淑惠寫這封信的目的,只是為了道謝,給當年的那件事劃上句號。 何苒挺高興,這樣挺好,這對母女都是聰明人,聰明人一般都會過得不錯。 儂六娘的信,一看就是找人代寫的,字跡工整,儂六娘告訴何苒,她和王豪之間的牽連解除了。 所謂牽連,也就是二人體內那同生共死的蠱毒。 因為有蠱毒的存在,所以王豪不敢殺死儂六娘,而儂六娘即使恨不能把王豪碎尸萬段,也不能付諸行動。 現在好了,兩人身上的蠱毒沒有了,這對前任夫妻真正的廝殺正式開始了。 春節前,武東明派人送來了年禮,當然,何苒也回禮了,不過來送禮的不是武驥,而是武東明的另一個兒子武駒。 說起來,何苒還是武駒的救命恩人。 當年武駒被俘,還是何苒帶人救出來的。 這封信,則是武驥寫來的。 信的內容非??斩?,就是常規的新年問候。 何苒看完信,有些奇怪,總覺得好像有什么事。 她對小梨說道:“去驚鴻樓查一下最近西北的消息?!?/br> 不過,沒等小梨從驚鴻樓回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便送了過來。 武驥與武東明父子反目,武驥帶領十萬人馬離家出走,去了咸陽! 何苒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武東明的大本營在榆林。 咸陽有兵馬,可也不過幾千人,這也是雙方之間的默契,畢竟咸陽距離豫地已經不遠了。 現在把十萬兵馬駐扎在咸陽,這是什么意思? 這時,小梨從驚鴻樓回來,把這些日子西北的情報整理了一份,送到何苒面前。 武東明的次子武駒以前年少沖動,這幾年性子漸漸收斂,目漸成熟,武東明對他越來越滿意,將三州二十四縣交給他管理。 武駒接手之后,便將這三州二十四縣的官員全部更換,這當中有一大半是武驥的人。 武驥為此很不滿意,告到了武東明面前,沒想到武東明卻偏袒了武駒,父子三人鬧得很不愉快。 年前要往京城送禮,每年都是武驥過來,可是今年武東明卻派了武驥去西安,而讓武駒來了京城。 這在武驥看來,武東明的這一舉動,就是為了讓武駒走到何苒面前。 武驥很生氣,武駒還沒從京城回來,武驥未經武東明同意,便帶了十萬人馬前往咸陽,武東明聞訊,親自率兵追趕,可惜武東明這幾年身體大不如前,只追了不到百里,便舊病復發返回榆林。 何苒看著這些情報,眉頭漸漸蹙起,她對小梨說道:“傳令下去,好好查一下武驥和武駒身邊的人?!?/br> 處理完這些事,何苒才有空拆開周滄岳的那兩封信。 第一封信,周滄岳是來向她表功的,他打下了永信城,活捉了永信知州馬行舟。 看完第一封信,何苒的眉頭蹙得更緊,據她所知,永信城之所以不好打,是因為永信城現在的話事人并非馬行舟這個知州,而是一位苗王。 而這位苗王有一個很厲害的漢人軍師。 何苒還記得,周滄岳曾經夸下???,三天內拿下永信城,之后好長一段時間,何苒都沒有收到周滄岳的信。 但是虎威軍里有何苒派去的人,他們每三個月都會有信送過來。 即使周滄岳不說,何苒也知道永信城易守難攻,而那些苗人擅長用毒,武器都是淬毒的,虎威軍先是折損了很多人,后來士兵們有了心理陰影,根本不敢與苗人硬碰硬,生怕中毒。 小小的永信城,是虎威軍繼襄陽之后,遇到的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現在周滄岳說他活捉了馬行舟,卻對苗王和那位軍師只字不提,何苒不用問也知道,苗王和軍師肯定逃走了。 她又打開第二封信,好吧,這封信里壓根沒說打仗的事,周滄岳先是感謝她送的年禮,再就是問她有沒有收到他送來的竹筒和竹杯。 何苒這才想起那些開裂發霉的竹筒和竹杯。 她忙問小梨:“那幾個竹杯子放在哪里了?” 小梨:“我去找找?!?/br> 因為發霉了,所以她放在院子里,想著有太陽的時候曬一曬。 然后,她們就出京了. 小梨找了一圈兒,也沒有找到那幾個竹杯子。 壽眉問她找什么,小梨說了,壽眉:“???那幾個破杯子還有用啊,我給扔了!” 小梨只好實話實說,何苒. 何苒覺得對不起周滄岳刻的驚鴻樓,還有那個梳著雙螺髻的小姑娘。 晚上,她很認真地給周滄岳寫了回信,并且詢問了苗王和軍師的情況,提醒周滄岳,這兩個人千萬不能放過。 除此以外,她還送給周滄岳一麻袋干果,核桃、栗子、紅棗、松子,都是炒好的。 把信送出之后,何苒便忙碌起來。 次日,她進宮,見了周堅。 這一年周堅開始抽條了,現在只比何苒矮一點,估計明年這個時候,就要超過她了。 現在何苒給周堅請了三個師傅,一個教四書五經,一個教琴棋書畫,還有一個,則只教史書。 周堅昨天就知道何苒回來了,他熬夜寫了一篇文章,今天見到何苒,便歡歡喜喜地把文章拿給何苒看。 何苒看到他眼下的烏青,關心了幾句,這才仔細去看那篇文章。 和上次的文章相比,周堅有了很大的進步,至少言之有物,看來請專人講史還是很有用的。 何苒對周堅稱贊了一番,還留在宮中與周堅一起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