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小八:“熟人就是熟人,看著熟,想不起是什么人?!?/br> 何苒失笑,原來你也不認識啊,只是看著面熟而已。 小梨忙道:“來的是一對姐弟,那個女孩子自稱姓何,她說她是您的meimei,男孩子是您的弟弟?!?/br> 小梨知道何苒與真定何家的關系不怎么樣,因此她沒讓那對姐弟進來,而是先來問過何苒,如果何苒要見,那就讓她們進來,如果何苒不見,那就把她們趕走。 何苒一怔,難怪小八說看著面熟卻想不起是誰,何家的那些人,小八是在半空中看到的,頂多是見過,有些眼熟,卻不知道是誰。 門口的那對姐弟會是誰呢? 長房和二房都有姐弟,何淑媛已經死在大牢中,何淑韻有父母護著,應該還在真定,那么就只有長房的何淑婷了。 何大老爺和閻氏雙雙“失蹤”,老夫人南下去了金陵,何淑媛也死了,閻氏生的另外三個孩子現在的處境肯定不好。 何淑媛的死訊還是路暢讓人送來的,皇帝遷都的消息傳來,京兆府衙門就亂成一團,關在大牢里的犯人趁機暴動,試圖越獄,衙門里的衙役不夠用,請了衛軍前來鎮壓,死了很多犯人,何淑媛就在其中,她比較倒霉,不是死于衛軍刀下,而是被其他犯人活活踩死的。 何苒想了想,對小梨說道:“帶他們去善堂吧,讓人留意他們在善堂里的表現?!?/br> 何苒沒有猜錯,來人正是何淑婷與何書橋。 他們離開真定后,沒走多遠就遇到了一伙流民,好在這只是普通流民,不是流民軍,即便如此,他們身上的那點錢還是被搶走了。 從真定到晉陽,他們走了整整三個月,一邊走一邊行乞,好不容易到了晉陽,他們找到行署,報了身份,可是何苒沒有見他們。 小梨對何淑婷說道:“兩位若是無處安身,我這就讓人送你們去善堂,善堂很安全,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包吃住,還可以在善堂里讀書,十二歲以上身體健康的人,可以在善堂里做事養活自己,善堂里有很多適合女孩子的工作,你應該可以的?!?/br> 何淑婷沒有猶豫,便點頭同意了。 現在沒有什么能比一個住著安全的地方更重要的了。 而且弟弟還能繼續讀書。 見她答應的痛快,小梨對她多了幾分好感,親自把他們送去了善堂。 晉陽城里現在有三座這樣的善堂,專門收留一些,因為戰亂而無家可歸的老人、女子和孩子。 何書橋不足十二歲,飯堂里包吃包住,還有一位秀才教他們讀書認字。 善堂里也會提供一些孩子們力所能及的工作,何書橋看到幾個孩子正在剝花生,剝好的花生米會送去酒樓后廚,孩子們能得到幾個銅錢的報酬。 何書橋覺得這樣的活兒他也能做,他現在知道賺錢很不容易,兩文錢可以買到一個包子,剛剛有個孩子告訴他,自己靠著剝花生已經存了十五個銅錢,何書橋羨慕不已,十五個銅錢啊,那是老大一筆錢。 何淑婷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她有一手好女紅,善堂從繡坊里接了很多針線活,分給會女紅的女孩子去做,她當場繡了一朵小花,負責這件事的婆子很滿意,給了她兩塊布料,讓她去繡帕子。 當何書橋得知jiejie繡一條帕子能得十五個銅板時,羨慕的說不出話來。 他很快就發現善堂里還有抄書的活計,賺的更多,他跑去應征,寫了幾個字,負責這個的大叔不滿意,讓他先讀書,把字寫好了再來應聘這個工作。 何書橋很不好意思,但是他很快又高興起來,因為他發現善堂里也有連環畫,而且還有他沒看過的。 善堂里的連環畫,只要在借書卡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隨便看,不要錢,也沒有其他孩子和他搶。 除此以外,他們真的可以填飽肚子,雖然吃的都是粗糧,rou要十天吃一次,可比起他們離開真定后的日子要好的太多,他們很滿足。 姐弟倆很快便適應了善堂里的生活。 第227章 十二君子 何淑婷與何書橋在善堂里的表現,何苒全都知道。 何苒對這對姐弟沒有太多印象,他們雖然是何大老爺與閻氏的親生骨rou,但他們與何淑媛不同,對于勞氏母女,他們沒有傷害過她們的生命,沒有占據過她們的利益。 在他們來晉陽之前,他們在何苒眼中,只是兩個透明人。 在他們來到晉陽之后,他們也只是眾多無家可歸的少女和孩子中的兩個。 何苒不會為難他們,但也不會對他們特別照顧。 倒是小八,特意飛到善堂巡視一圈后,回來告訴何苒,何書橋剝花生手上磨出了血泡。 看到黑妹的來信,何苒還真抽出時間,很認真的幫他給軍隊取名字。 可惜她自己就是個起名廢,自己的軍隊不是叫何家軍,就是叫苒軍,所以她覺得黑妹的軍隊叫虎威軍就挺好的。 她這樣告訴黑妹,黑妹還真的給軍隊取名虎威軍,可惜這個名字很快便被人忽略了,無論是百姓還是流民軍,甚至丐幫自己的兄弟,還是稱這支軍隊為花子軍,無奈之下,黑妹只好寫了告示貼到縣城和周邊鄉鎮。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他的軍隊叫虎威軍!虎威軍!虎威軍! 誰再說錯重打二十大板! 重打之下,虎威軍的名字終于被人記住了。 而此時的晉王日子很不好過。 他雖然如愿打進了保定府,但是忻州全線失守。 晉王靠著自己的努力,終于活成了何苒希望的模樣。 他派去殺何苒的鄭宣,也如同大太陽底下的一滴水,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派了心腹悄悄潛入五寨,去鶴林觀調人,可派出去的人也是一去不復返,音訊全無。 晉王恨死了何苒,但已經不像之前那樣,想要把何苒狠狠捏死捏死,他現在的感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樣的感覺令他恐懼而陌生,一直壓抑的情緒終于迸發出來,他變得喜怒無常,瘋狂而暴戾。 打下真定時,他勒令軍隊不能燒殺擄掠,他對每一個真定人都報以和藹的微笑,哪怕是左老太那樣的老潑婦,他也給予無限的包容。 那時他要樹立仁慈君主的形象。 可也僅是短短半年,從真定府到保定府,晉王就像是變了一個人。 在保定市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抓捕驚鴻樓的所有人。 保定驚鴻樓是書樓,不僅賣書,還能刻書印書,最上面的一層是讀書的地方,驚鴻樓會邀請大儒來這里講學,還會舉辦辯論會,讀書人們在這里念書論理,討論學問。 五十年來,有很多當世大儒高官權貴都曾來過驚鴻樓。 在長江以北,驚鴻樓是每一個讀書人向往的地方。 晉軍來驚鴻樓抓人的時候,驚鴻樓已經人去樓空。 有太皇太后閔蘭“珠玉”在前,晉王沒有下令燒毀驚鴻樓,但心中那口惡氣實在咽不下了,他便讓人把驚鴻樓里沒有帶走的東西全都搜羅出來,當然那塊御賜牌匾除外。 這當中有一些是書籍,還有一些是歷年文人墨客留下的詩稿,晉王命人將這些全部當眾焚毀。 晉王覺得沒有燒毀驚鴻樓已經給足了天下人的面子,他已經很吃虧了,可他沒有想到,即使只是燒了一些書籍和詩稿,還是讓那些讀書人捶胸頓足,嚎啕大哭。 晉王覺得,這些人被刨了祖墳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可這不是他們的子孫,這是何驚鴻和何苒的東西,何苒是反賊呀! 這些人是在為反賊鳴冤嗎? 殺! 殺不了何苒,還殺不了幾個書呆子嗎? 晉軍撲上來抓人,有的人跑了,可還有一些頭鐵的就是不跑,依然跪在那里哭。 晉軍總共抓了三十多人,有的人反應過來連連求饒,還有的痛罵何苒,痛罵驚鴻樓,對于這些人,打了幾板子也就放了。 然而還有一些,寧死不屈,他們痛斥晉王胡作非為,必將遺臭萬年。 晉王勃然大怒,在驚鴻樓前砍了十二個讀書人。 這十二人,被世人稱作驚鴻十二君子。 何苒在驚鴻樓對面,為他們建造了君子祠,各地讀書人紛紛前來拜祭,君子祠香火不滅。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文秋帶領驚鴻樓中的人,搶在晉王攻入保定府之前便離開了驚鴻樓。 這些事情何苒早在起事之前,便已經通傳各地,不要抱有人在樓在的想法,樓沒了可以再建,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文秋早就做好了撤離的準備,最后一批痛斥晉王暴行的傳單印刷完畢,文秋就將刻坊里所有的器具全部搬走,或藏或埋,而鴿子則轉去了保定府里一處隱秘的所在,驚鴻樓里的人員分散到保定府的各處,等待出城的機會。 晉王在驚鴻門前放火殺人,易容后的文秋就在圍觀的人群中,當天晚上他便飛鴿傳書,將第一手情報送至真定驚鴻樓,真定驚鴻樓換了鴿子,把情報送往晉陽。 兩天后,何苒便收到了這份來自敵區的消息。 她叫來何雅珉,讓她用最快速度將十二君子的英雄事跡畫出來,不知道他們的相貌也沒關系,他們是清秀文雅的讀書人,同時也是大義凜然的正義之士。 何雅珉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她有一個十人創作小組,按照何苒的要求,這個小組里有畫師,有負責故事內容的,還有負責文字創作的,因此何雅珉把十二君子的事跡帶回去之后,她的十人小組便忙碌起來。 畫師每畫一幅,校對完畢之后,制板師立刻接手。 何苒要求的不僅是連環畫,還要有演藝故事,因此負責文字創作的組員也一分為二,除了在連環畫上加上文字以外,還寫了評書,墨跡未干,便已傳抄下去,各大茶樓的說書人現在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 不過十天的時間,晉王暴行和十二君子的事跡便已傳遍了整個晉地,就連大同的大街小巷,也有很多人在悄悄議論。 “簡直是太慘了,那些可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啊,晉王連他們都要殺??!” 第228章 請她喝酒 平山衛。 駐守平山的是徐嶸。 徐嶸的父親徐進禮與符燕升是同期的武進士。 符燕升受老晉王器重,三十幾歲便升任一衛長官,但徐進禮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三十三歲就戰死沙場,符燕升聽說后,便把孤兒寡母接到晉陽,徐進禮的兩個兒子也進了軍營。 兩兄弟知恩圖報,非常努力,敢打敢拼,積累了不少軍功,可惜在攻打涿州時,哥哥徐崢被斬斷一條手臂,現在還在唐縣養傷,未來是不能再上戰場了。 弟弟徐嶸領了總兵一職,鎮守平山。 有一件事,晉王不知道,就連符燕升也不知道。 那就是兩位符公子此時正在平山。 他們二人早在攻打涿州時便結伴出走,符燕升心中難過,可面對晉王質疑的目光,還是說出了“斷親”二字。 兩位符公子當時已經離開了軍營,可父親說的話,還是傳到了他們耳中。 他們以前只是怪父親冷落母親,現在則怪父親的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