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因此,皇帝和太皇太后住進來之后,只覺哪哪都逼仄,哪哪都簡陋,哪哪都不好。 祖孫二人難得想法一致,他們全都認為,這是齊王在虐待他們,在羞辱他們。 可是又能如何呢? 除了后宮,他們已經沒有地方可以發號施令了。 祖孫二人又氣又惱,病情又加重了。 皇帝過得不好,跟隨他們一起來金陵的官員、世家、商賈和百姓們,就過得更不好了。 原先在金陵有宅子或者有親戚的,相對要好一些,他們很快便安頓下來,開始走親訪友,連絡感情。 可是大多數人,卻是兩眼一抹黑。 那時他們只是知道跟著皇帝才是最安全的,可是到了金陵才知道,這里的確安全了,可是他們的生活節奏也亂了。 沒有地方住,就只能租房或者買房。 金陵是六朝古都,真正的大城,可也無法一下子滿足這么多人的需要。 且,幾乎一夜之間,金陵便寸土寸金,房價飛漲。 再說,金陵本就是繁華錦繡之地,這里的房價本就不便宜 原先五百兩能買下的小院,現在漲到了一千兩,而且當你真的拿著一千兩要買房時,卻發現根本買不到了,昨天問過價的房子,當天就被別人買走了。 兩進三進的宅子,價格更高,若是再帶個小花園,有個小亭子,再加座假山,好吧,至少也要上萬兩, 普通百姓沒有地方住就自己去想辦法,可是皇親國戚以及勛貴們卻不會,他們遞了牌子,說是來探病,其實是來找皇帝和太皇太后要說法的。 我們跟著你們來的,你們就要對我們負責。 哭聲,吵鬧聲,時不時地從行宮里傳出來。 齊王聽說以后,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在意,反正那些人不敢來找他鬧。 齊王擺明不管了,那些人的膽子就更大了。 這個時候,閔家的人沖在了最前面。 別人還不敢鬧得太過分,可閔家不一樣,他們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人。 太皇太后躺在病榻上,耳邊傳來兩個娘家弟媳的哭聲,那一刻,太皇太后以為她就要死了。 她只好自掏腰包,這才把兩位弟媳打發走了。 她們剛走,昭王進駐晉陽的消息便傳到了她的耳中。 “你說誰?何苒?她姓何?” 在此之前,太皇太后和皇帝的注意力都在晉王身上,他們知道武東明反了,也知道民間弄出來一個小昭王,可是再多的消息,他們就不知道了。 而齊王,也不會和他們談這些。 現在,在齊王眼里,他們這對祖孫,就是混吃等死的存在。 因此,直到此時,太皇太后才知道,這天下反賊當中,混進了一個姓何的女子。 太皇太后生平最不愿意聽到的姓氏,就是這個何字。 “何苒?這名字怎么有些耳熟???”畢竟上了年紀,又病了多日,太皇太后的記憶力也大不如前, “這個何苒據說是鎮國長公主的傳人,以前還是那驚鴻樓的大當家呢,您曾經宣她進宮,不過后來您有事,就沒見她?!碧O說道。 太皇太后猛的坐直了身子,是那個何苒啊,她竟然造反了? “驚鴻樓?金陵有沒有驚鴻樓,去,快去,把驚鴻樓燒了,燒死那個賤人!” 太皇太后用力拍打著床榻,撕心裂肺。 何苒造反了,何苒只是一個小姑娘,她懂什么? 是何驚鴻,何驚鴻沒有死,她躲在后面指揮著這一切。 不到半個時辰,太皇太后下令燒毀驚鴻樓的消息便傳到了齊王耳中。 如今,無論是太皇太后,還是小皇帝,他們身邊都有齊王的人。 且,這是公開的。 齊王光明正大把人安排過來,這對世間最尊貴的祖孫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連個不字也不敢說。 齊王冷哼:“她要燒驚鴻樓,好啊,那就燒吧?!?/br> 傳旨太監捧著懿旨來到驚鴻樓,這是太皇太后的命令,驚鴻樓今天必須燒。 圍觀百姓議論紛紛,誰不知道驚鴻樓里有太祖御賜的牌匾啊,當時剛掛出來時,連金陵的父母官都要三跪九叩地行過大禮。 現在皇帝來了,這才沒幾天,就要把驚鴻樓燒了。 驚鴻樓的大掌柜沒有接旨,而是一揮手,幾名壯健后生從里面抬出一道金匾。 有人驚呼:“這是太祖御賜的金匾啊,這是也是要一起燒了嗎?” 忽然,一名老者從人群里沖了出來,跪在金匾前面捶胸頓足,號啕大哭,之乎者也說了一大堆。 傳旨太監汗如雨下,他認出來了,這位不是別人,以前任禮部尚書高大人,他老人家就是金陵人,早在十年前便乞骸骨回鄉養老了。 高大人帶頭一哭,四周頓時哭聲四起,很多穿著直裰的讀書人紛紛跪倒,陪著高大人一起哭。 哭什么呢? 哭太祖駕崩得太早了,沒把太皇太后一起帶走,太皇太后被關了這么多年,剛剛獲得自由,就要燒了太祖的御賜牌匾,這讓身為太祖子孫的皇帝和齊王如何處之,這讓黎民百姓如何處之? 這是什么?這是不忠,是不貞,是不慈。 跟著傳旨太監一起來的羽林軍們也已頭大如斗,但還是硬著頭皮驅散百姓,高大人和那些書生們也被驅散了,到一邊哭去了。 驚鴻樓的大掌柜沒有再說什么,帶著樓中的伙計全部退了出來,只留下太祖金匾還放在那里。 驚鴻樓四周被潑了油,幾支火把扔過去,眨眼之間,便燃起熊熊大火。 震天的哭聲中,在金陵挺立了幾十年的驚鴻樓化為灰燼。 第203章 蠢了一輩子 號啕大哭的不僅是高老大人和那些讀書人,還有普通百姓,他們從記事起,金陵城里便有驚鴻樓。 驚鴻樓是他們的童年、少年、青年,現在他們帶著小孫子出來逛街時,會指著那座古樸秀雅的建筑,對小孫子說:那是驚鴻樓,祖父小時候,也跟著祖父的祖父來過這里。 可現在,驚鴻樓沒有了,他們不關心什么太祖金匾,他們在意的是這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沒有了,就像他們那已經逝去的青春,一去不復返。 驚鴻樓老了,沒了,他們也老了,他們也要沒了。 同樣大哭的不僅是金陵城的原住民,還有一些是跟著皇帝遷都來的。 但凡能長途跋涉從京城來到金陵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家底,他們在京城時,有大宅子大鋪子,有錦繡前程,有不錯的人際圈子,他們知道在哪個酒樓宴客更有派頭,他們也知道哪家的點心最合口味,哪家的大夫醫術最好,家里有事要找誰幫忙。 可是到了金陵,他們才感受到什么是人離鄉賤。 他們甚至還沒有買到合適的宅子,一家人還住在客棧里。 也有一些人是賣了京城的鋪子過來的,那時他們以為,天子腳下,只要有錢,就什么都不愁了。 可是現在他們手里有錢,可卻買不到鋪子,在京城里關系不錯的人家,現在都不知道去了何處,他們兩眼一抹黑,好不容易看到了驚鴻樓,驚喜地對家人說:“呀,金陵也有驚鴻樓啊,里面的老板說不定是京城人,找他們幫忙,不知道能不能買到合適的鋪子?!?/br> 可還沒來得及進去攀關系,驚鴻樓就被燒了。 被燒掉的何止是驚鴻樓,還有他們那剛剛燃起的希望。 他們后悔了,聽人講晉王現在也還沒有打進京城,如果他們留在京城,是不是也不會有危險,他們還像以前一樣安居樂業? 哭聲越來越大,哭聲里有驚恐,有惋惜,有憤怒,有悲涼,還有無盡的失望。 對生活的失望,對朝廷的失望,對當權者的失望。 齊王坐在一家酒樓的二樓雅間里,透過打開的窗戶,遠遠地看著那熊熊大火,一名親隨低聲說道:“聽說真定驚鴻樓只是停業一個月,便引來無數學子齊聚,驚動了衙門,后來還以驚鴻樓為題開了詩會?!?/br> 齊王冷笑一聲:“查到了嗎?金陵的驚鴻樓和何苒有沒有關系?” 親隨說道:“屬下查過,當年何驚鴻失蹤之后,她手下的人便分崩離析了,有一部分人南下,接管了南邊的驚鴻樓,從此南北驚鴻樓沒有往來,何苒接手的是北方驚鴻樓,南邊這些和她沒有關系?!?/br> 齊王點點頭,這和他之前打聽到的是一樣的,何苒的手,伸不過長江。 “何苒只是何苒而已,她不是何驚鴻,這么簡單的事,偏偏有人就是不明白,驚弓之鳥,不過如此?!?/br> 別人可能不知道太祖為何會嫌棄太皇太后閔氏,可齊王卻早就查過了。 閔氏愚蠢,竟然派了她的弟弟去殺何驚鴻,何驚鴻連根頭發也沒少,她的弟弟卻被割了腦袋。 就是這件事,令太祖對她那本就不多的夫妻情分也消磨殆盡。 “蠢啊,能蠢一輩子,也真是不容易?!饼R王感慨。 次日,成筐的折子經齊王之手送到了小皇帝面前,不過,齊王沒有來,他還有很多政務要去處理。 看到這么多的折子,小皇帝怔住,自從齊王攝政之后,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折子了。 “小冬,齊王是什么意思?”小皇帝忐忑,求助地看向身邊的小太監元小冬。 元小冬是大太監元英的干兒子,也是小皇帝身邊的第一大紅人。 元小冬擅長口技,他能學各種鳥叫聲,小皇帝很喜歡他。 聽到皇帝問自己,元小冬笑著說道:“陛下別急,奴婢先看看這些折子上面寫的是什么?” “你快看,看完告訴朕?!毙』实劢辜?,可他卻沒有勇氣去看折子上的內容。 他擔心那些人讓自己禪位給齊王,是的,他做過幾次噩夢,夢里那些大臣們對著齊王山呼萬歲。 元小冬已經打開了一份折子:“咦,折子是彈劾,彈劾……” 元小冬遲疑著不敢說下去,小皇帝卻是心中一喜,元小冬既然說是彈劾,那肯定不是彈劾自己,皇帝只能規勸,哪能彈劾。 “說,朕恕爾無罪?!毙』首油χ北臣?,有了底氣。 “彈劾的是太皇太后?!痹《f道。 小皇帝吃了一驚,神情卻更加坦然:“呈上來,給朕看看?!?/br> 一份折子看完,兩份折子看完,整整一筐折子全都看完了,小皇帝長長地呼出一口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