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節
第150章 我哭我有理 左老太越說越傷心,眼淚像是不要錢一樣,小手絹哭濕一條,丫鬟連忙再遞一條。 左老太可不只是掉掉眼淚那么簡單,她一邊哭一邊數落:“我老婆子的命好苦啊,一把屎一把尿把孫子拉扯大,好不容易能賺錢了,卻又把我的棺材本全都花進去了,我的棺材本啊,我可怎么活啊,現在遇到明主,想拿銀子出來卻又拿不出來啊,我怎么就這么沒用呢,老天爺啊,我沒臉活著了……” 在場眾人 這樣的場面,除了金枝玉葉的晉王,在場的人全都見過。 可那都是什么人? 鄉下的老太婆,市井里的潑婦。 可這位老太太,怎么看也和這兩種人不搭邊。 有人開始后悔,早知如此,他就不該來啊,讓家里的老太太過來,說不定比這位左老太還能哭,后悔啊,幾萬兩銀子就這么打水漂了。 若說他們不想支持晉王嗎? 也不是。 主要是現在眼瞅著天下就要大亂了,這一撥要錢的是晉王,過幾天晉王被人打跑了,真定府易主,他們的家業都在這里,難道還能跟著晉王一起跑嗎?萬一清算起來,他們可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再說了,商人重利,以前知府要銀子,他們愿意給,那是真能看到實惠,可是現在晉王要銀子,他們什么都看不到。 至少現在,晉王除了畫大餅,什么都給不了他們。 若是能像左老太這樣,用千八百就把這事擺平,他們求之不得。 可是晚了,沒有準備,現在說什么都晚了,上萬兩銀子他們給的起,可就怕這只是開頭,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沒完沒了。 商賈們見多了老太婆撒潑,晉王卻是頭一回見到。 晉王當時就驚呆了,沒辦法,他從小長大的圈子里可沒有這樣的。 當左老太哭到暈死后又醒來,這場見面會便結束了。 最終,各家把承諾的銀子如數送來,左老太則送來了一匣子式樣老舊的首飾頭面,其中一只玉鐲子上還有裂紋。 沒想到,晉王看到這些首飾時竟然還有那么一點點感動,他讓人打聽了一下,打聽到的結果讓他吃了一驚,這位左老太雖說確實是鄉下種田女出身,可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她是何驚鴻的丫鬟! 因此,她的孫子才有資格做驚鴻樓的掌柜,上一位東家何大小姐,才會把驚鴻樓賣給她。 何驚鴻雖然早就不在了,可是晉王想要讓自己比皇宮里的那位更加正統,就要表現出對何驚鴻更加尊重。 他雖然從未見過這位鎮國長公主的風采,但是他聽父王說過,何驚鴻對于太祖,是亦母亦姐的存在。 太皇太后之所以被幽禁四十多年,主要原因就是她對何驚鴻不敬。 父王還說過,如果何驚鴻當年還在朝中,那把椅子輪不到老二。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那位何大小姐現身的時候,馮擷英想要表示親近,他同意了。 何驚鴻如果還活著,那可能是個大麻煩,可她怕是連骨頭都化成灰了,那么她便是一個傳奇,是太祖子孫們視為長輩的人物。 因此,晉王雖然收下了左老太的那一匣首飾,可卻親自去了驚鴻樓,在太祖的御賜金匾前行了大禮。 只是當晉王回到臨時行署后,聽到晉陽那邊傳來的詳細消息,晉王便將手里的杯盞狠狠摔在地上。 他第一次聽到有江洋大盜進了晉王府的消息時,他其實并沒有特別重視。 他雖然把那一萬人馬全部帶到了前線,可是王府里有二三百名侍衛,即使有賊人進入王府,也不會掀起風浪。 那時他忙著發動進攻,消息傳來,他聽了一耳朵便換個鎧甲飛身上馬了。 等他大獲全勝進入真定府之后,又想起這件事,把人叫來細問,才知道那些江洋大盜根本不是幾個人,而是很多人,他們見什么搶什么,還洗劫了他的書房,最重要的是,一群丫鬟婆子在一條密道里發現了老王妃。 晉王的心猛的一沉,父王臨終時叮囑他,要讓蔡瑩活著,像老鼠一樣活著。 因為蔡瑩活著,歐陽云才能心甘情愿為他們父子所用。 他答應了,也沒有太過在意,晉王府里多養一個人也無所謂,只是后來,蔡杰死了,蔡家人也不會再關注蔡瑩了,他便懶得再演戲,索性連秀園里的替身也滅口了。 只是當他快要把蔡瑩忘記的時候,蔡瑩的秘密竟然暴露出來了,而且還是以這樣的方式。 此時的晉王,倒是并不擔心他的私庫。 私庫那么隱密,豈能輕易找到。 再說,迄今為止,他收到的所有消息,都沒有提及他的私庫,只是說搶走了王府里的很多玉器珍玩,甚至連侍衛和內侍們身上的銀子也都搜刮一空。 這樣的動作,擺明是一群土匪。 再結合之前軍營縱火的事,晉王毫不懷疑,這是同一伙人干的。 不過,府里有內jian,這是肯定的。 晉王做夢也想不到,他的私庫已經被洗劫一空了。 侍衛和大多數內侍都在西路和中路,因此,何苒在讓人動手搬空私庫的時候,特意把在東路里的丫鬟婆子全部趕進了那條密道。 而那位指路的內侍主管,早已經趁亂逃跑了。 還留在王府里的人,看到的也只有明面上丟的那些東西,至于晉王的私庫,他們根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早已被搬空了。 即使這樣,晉王還是很憤怒。 現在正是他在世家和商賈面前刷好感的關鍵時刻,他決不能背負不孝的罵名。 晉王從未像現在這樣想念馮擷英。 若是馮擷英還在,這件事根本就不用他費神,馮擷英會立刻前往晉陽處理此事,會把這件事處理得妥妥當當,決不會影響到他的聲譽。 正在這時,晉王收到戰報,遠在豫地的開州王起兵了! 沒錯,開州王周相,也起兵了。 開州王起兵的理由,和晉王是一樣的,都是要把閔氏子趕出京城,將龍椅還給真正的周氏子孫! 晉王勃然大怒,他才是太祖的親孫兒,周相,不過是從侄而已,連堂侄都不是。 周相算什么東西! 第151章 騙子袁綱 是的,在晉王看來,開州王周相還比不上武東明,武東明打的是昭王的旗號,昭王是誰?那是先太子! 因此,晉王對同為周氏一脈的開州王也敢起兵造反,感到既鄙視又憤怒。 這種情緒甚至超過了蔡瑩被找出來對他的影響。 可是壞消息接踵而來,開州王起兵的事剛剛傳來,不過幾日,便又傳出齊王要進京勤王的消息! 沒錯,齊王周熾要進京勤王了! 齊王進京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是因為晉王攻破了真定府,天子危矣! 齊王雖然過繼給昭王了,但他實際上是當今天子的親哥哥。 當今天子年幼,若非當年齊王過繼,先帝駕崩后,便有人提議將帝位傳給齊王,當時支持齊王繼位的人還不在少數,若非有太皇太后的支持,當今還真坐不上那個位子。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齊王一向低調,中規中矩,和其他幾位王爺一樣,自從當今繼位之后,齊王也從未進過京城。 不過,齊王是諸位王爺當中,名聲最好的,甚至超過晉王。 齊王比晉王更得讀書人和百姓的愛戴。 且,晉王的財富有一大半來自重稅,可齊王不是。 齊王很擅長經商之事,他與多支商隊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與吝嗇且愛斂財的晉王相比,齊王對前來經商的商賈們友好且包容,他甚至會減免商賈賦稅,來吸引更多的商人前來經商,帶動整體的富裕。 齊王還很看重讀書人,尊重各大世家,百姓們經??吹?,他們愛戴的王爺著粗布長袍,拿著書冊登門求教。 除此以外,齊王平易近人,溫文而雅,他如同一輪溫暖的太陽,照耀著每一個人。 因此,雖然皇帝沒有頒下勤王圣旨,可是當齊王宣布要進京勤王時,朝野上下竟然沒有人提出反對,當然,除了晉王! 晉王快要給氣死了,齊王硬生生把他襯托成了一個反派。 “打,一定要打到京城去,本王倒要看看,周熾如何勤王!” 雖然王府被打劫,雖然忽然冒出來一個老王妃,可是和齊王進京相比,這些全都變得不再重要。 馮擷英不在,因此晉王派了他身邊的另一位謀士袁綱回晉陽處理這些事務。 說起這位袁綱,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袁綱還有一個名字,他叫方剛。 而方剛有一位弟弟,便是都察院左督御史方毅。 當年方家的老太君是個偏心到冷酷無情的老太太。 她偏愛方毅,為了方毅,她與全家人為敵,尤其是長子方剛。 方家的兩個兒子都是讀書種子,可是方家很窮,只供得起一個兒子讀書,于是方老太太便勒令方剛回家種田,供方毅讀書。 如果只是不讓讀書也就罷了,方老太太對方剛非打即罵,動不動就讓他餓肚子,省下來的粗糧換成精米白面給方毅吃。 方剛十六歲的時候,方老太太為了三十兩銀子就把方剛給賣了,逼迫方剛去入贅給一個三十多歲的寡婦。 方剛忍無可忍,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 后來方毅高中榜眼,方老太太也因是寡母的身份受到太祖的褒獎,方毅歷經三代帝王,位居高位,而方剛則四處流浪,他極聰明,自學成材,當過伙計,做過帳房,后來還做了十幾年的算命先生,四處坑蒙拐騙。 前幾年因為一件小事,袁綱進入了晉王的視線,晉王派人查過他的身世,得知他竟是方毅的兄長,便將他收入府中,只是這件事,晉王沒對任何人說起,袁綱自己不說,晉王也不說,甚至就連馮擷英也不知曉。 畢竟,誰能想到,大名鼎鼎的一代名臣方毅,竟然有一個當算命先生的哥哥呢。 不過,上一次,方家兄弟差一點就見面了,晉王讓人去綁架前來和談的方毅,結果被何苒攪了局。 袁綱雖然跟在晉王身邊,也以謀士自居,但在別人眼中,他和馮擷英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馮擷英才是真的謀士,而袁綱就是一個騙吃騙喝的江湖騙子。 袁綱也不在意,哪怕有人當面挖苦他,他也只是哈哈一笑。 現在晉王讓他回晉陽處理那些麻煩事,便有人對他說:“袁先生,恭喜啊,王爺總算是想起了你?!?/br> 袁綱煞有介事地用手指比劃了幾下:“掐指一算,你有一劫,可想化解?” 要想化解,那就要給銀子,袁綱賤兮兮伸出了他的手。 來人呸了一聲,拂袖而去,袁綱摸著下巴上的幾根老鼠須,得意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