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書迷正在閱讀:你不是說她年紀大,不得寵嗎、重生神醫掉馬甲、拒絕女主後,我和喪屍再一起了?!、[bg]拯救白月光受、漂亮的異類、誰是白月光(1v2)、銀杏落下的那一刻、拯救mob文女主計劃(np)、螢火之春
常公公三人進來,直挺挺地跪下了,這三人一輩子也就見過一兩次天顏,平常也就能偶爾刷到皇上的恭桶罷了。 “奴才們拜見主子,主子饒命啊?!?/br> 瑯華見三人實在害怕,只昂起頭: “將你們三人那日在殿里看見的一一說來,不準隱瞞,不準夸張,若有虛假的,就一律杖責五十,關進慎刑司?!?/br>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先說話。 最終常公公一咬牙先開口:“皇上,皇后娘娘,奴才那日在寶華殿外掃雪,親眼看見大師和嫻貴人手拉著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奴才還看見大師親手給嫻貴人戴上了一串手串?!?/br> 青櫻主動亮出手上圓潤的七寶手串,面帶驕傲: “臣妾和安吉大師清清白白,這串七寶手串是大師看臣妾有慧根才送給臣妾的,臣妾一開始所求并不是此物,但大師主動給了,臣妾也愿意收下?!?/br> 瑯華聽完青櫻的話,感覺哪里不對勁兒,按照青櫻的話,是安吉大師主動對她示好的? 小狗子說完,常公公也愿意開口了,小狗子啊還是太年輕了,他見多識廣,能描述的更準確些。 “皇上,奴才那日正好在大殿門口,奴才還聽見嫻貴人跟大師說什么求愛呢?!?/br> 瑯華頭一暈,怎么越說越離譜了。 呂公公也不甘示弱,也起身補充道:“嫻貴人還說見到安吉大師就很欣喜,奴才們都聽見了?!?/br> 青櫻聽完,其實這些公公說的也沒錯,只不過怎么聽起來好像她和安吉大師確實有私情的樣子呢。 皇上此時已經到了暴怒的邊緣,瑯華毫不懷疑,皇上馬上要掀桌子了。 于是她很有眼色地起身行禮:“皇上,這三位公公雖然供詞差不多,但也不能全信,謠言自他們而起,這個自得處置,臣妾覺得,還是得再找幾位近處的宮女問一問?!?/br> 皇上深吸一口氣:“既然如此,把嫻貴人的貼身宮女帶去盤問吧?!?/br> 青櫻還是坐在椅子上,她認為自已是清白的,所以即使盤問菱枝,她也不害怕,甚至為了證明自已的清白,動點兒刑也很必要。 “皇上,臣妾是清白的,您大可以讓菱枝和純貴妃身邊的翠兒果兒一起入慎刑司,讓精奇嬤嬤拷問,臣妾絕不畏懼?!?/br> 瑯華實在氣極,于是開口:“嫻貴人,你當然不畏懼,受刑的又不是你,本宮看,你才是謠言的起源,你怎么自已不入慎刑司,皇上,后宮用刑,人心不安,臣妾建議,先把安吉大師請來吧?!?/br> 皇上也點點頭,差點被青櫻帶偏了! 過了一會兒,安吉大師被進忠請著,翩翩而來。 安吉大師進殿以后,向皇上和皇后行了禮,一眼都不曾看過青櫻。 皇上對安吉大師帶著基本的尊重,詢問道: “近來宮中流言叨擾了大師清修,朕召大師過來,也是想問個清楚明白?!?/br> 大師面色從容,直視著皇上:“貧僧知道此事以后,也等著向皇上解釋,不然傷及無辜就不好了?!?/br> 瑯華心內稍安,大師還不是個糊涂的。 大師終于看向青櫻:“皇上,皇后娘娘,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嫻貴人造訪之日,貧僧正在寶華殿為太后的朝珠誦經,當時她與貧僧論起了人之所求,我們各抒已見,嫻貴人是不是這樣?!?/br> 青櫻點點頭:“是?!?/br> 瑯華想想,瞧瞧人家大師,多會說話。 大師又說:“嫻貴人說她近來心中憂慮,想向貧僧求一法物,她當時看上的是太后娘娘那串東珠朝珠,是也不是,嫻貴人?!?/br> 青櫻又點點頭,確實是這樣,皇上會不會把朝珠直接賞給她呢。 “皇上,臣妾確實喜歡那朝珠,但大師不肯給臣妾?!?/br> 皇上臉上疑惑,她怎么敢要皇額娘的東西的。 大師點點頭,幸虧嫻貴人百口莫辯不愛解釋,不然更難救場了。 “貧僧拒絕了嫻貴人的請求,嫻貴人又看上了貧僧的手串,向貧僧求取,貧僧一開始將它放到了嫻貴人手上,是也不是,嫻貴人?” 青櫻點點頭:“是這樣,是臣妾自已翻手順勢戴上了?!?/br> 大師又看向跪著的三個太監,目光悠遠:“流言中說貧僧和嫻貴人手拉著手,舉止親昵,可是三位公公親眼所見?那貧僧和嫻貴人是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還是雙手拉雙手呢?三位公公看得清楚嗎?貧僧的七寶手串又戴在哪個手上呢?” 常公公,呂公公和小狗子相顧無言,當時確實離得遠,看不清楚,是常公公討厭嫻貴人,主動說嫻貴人愛勾搭人的。 事已至此,皇上和瑯華都在安吉大師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全貌,此事是一場烏龍。 皇上看向座下眾人,開口說道:………… 第128章 皇上覺迷錄 皇上看著座下的眾人:“常公公三人,散布流言擾亂宮闈,拖下去杖斃,嫻貴人和安吉大師無辜,送回寶華殿和延禧宮,傳旨宮中眾人,此事已經查明,若是再有謠傳,處置同常公公三人?!?/br> 青櫻心里溫暖,皇上還是相信自已噠,這就是他們青梅竹馬的情誼。 而且安吉大師過來護著她,怎么不算是超越男女之情呢。 青櫻挑釁地看著皇后,頭揚的高高的。 安吉大師依舊不走,抬頭看著皇上,“皇上,那個七寶手串是嫻貴人在貧僧這兒要走的,可否讓嫻貴人還給貧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