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抱得美人歸
白斯文一陣苦笑,本來自己想要把華梅拉攏到東岸陣營,而且很有成功的希望。趙紅軍一頓忽悠,華梅提督就站到了歐聯的一面,還反過來要把自己拉過去。 不是趙紅軍有蘇秦張儀之能,單純從話術上來講,白斯文比趙紅軍要強得多。只是趙紅軍心底無私,說的話占據了大義,而華梅提督追求的恰好是大義而已。 老白整理了一下思路,“華梅啊,不瞞你說,東岸內部,對明國的態度其實也是有分歧的。邵總、二軍、馬首席和馬甲他們這些決策者是以東岸利益為先的,年輕一代也是這個想法。 以我為代表的一些年紀大的老家伙,則對華夏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在東岸發展的同時,也照顧到華夏的利益,實現共贏和共同發展。 共同發展的道路雖然艱難,卻也不是無法實現。我們和邵總雖然在這件事上有分歧,邵總認為我們過于理想主義了,但有了歐聯出頭,這個事情就更有希望了。 我本人在東岸還有些威望,有一群人跟在我的身后,如果我投了歐聯,就會造成東岸的分裂。東岸是我們在邵總的領導下共同締造出來的,現在形勢大好。 東岸的子民可也都是華夏的苗裔,如果東岸因我而分裂,難道不也是對華夏后人的不負責任? 而且邵總心胸開闊,并沒有因為我們之間的不同意見而打壓我們?,F在對我可算是言聽計從,還明示要以國事相托,我怎可相負? 如果我將來執掌了東岸,才更能實現我東岸與華夏共贏的抱負。你若到了東岸,咱們共同推進共贏的事業,不是更能造福華夏的百姓?” 老白這一番話推心置腹,也是從大義出發,和先前分析利益完全是兩個效果,華梅提督不禁若有所思。 華梅重新認識了老白,白斯文不僅僅是自己原來以為的,僅僅是個外交官員,他還是個有影響力的執委,自己也代表了東岸的一股勢力的。這樣自己讓他投歐聯的建議,就確實有些孟浪了。 不過華梅不是那么容易說服的,對政治也是有深刻的敏感性,手拿著筷子敲了兩下,做出了暫時的決斷。 “政治形勢總是在隨時變化的,你既然和邵總有分歧,在東岸的前途未必如預想中順利。既然目前歐聯和東岸在華夏的問題上暫時取得了一致,那么我就可以先不急于站隊。 我還是一切以華夏百姓的利益為優先,我們共同把前宋聯軍伐明這件事情做完,這應該不會很久。 之后若是你在東岸的腳跟站穩,我就和你去東岸,共同推進共贏的事業。若是東岸的國策有變,你的抱負無法施展,不妨和我共同投了歐聯如何?” 看上去華梅提督是在兩面下注,不過以白斯文的角度聽來,自己在東岸成功,華梅就嫁到東岸;自己在東岸仕途要是不暢,兩人一起投歐聯,總之華梅提督嫁自己這件事情是定下來了。 無論老白的政治理想能不能實現,這抱得美人歸這件事已經能確定,老白立時心情大好,爽朗笑道,“咱們一言為定?!?/br> 當下兩人擊掌為誓,不再談政治,開始一邊吃一邊討論起菜的味道來。 趙紅軍見白李二人嘀咕了一陣,然后擊掌,顯然相談甚歡,深感莫名其妙。不過這是人家的私事,四爺也無意干預,倒是提了幾杯酒。 午飯除了白斯文、華梅和四爺,只有從城堡工地回來的趙爸在場,是這三天人最少的午餐,其他人都各忙各的,楊希恩據說是回港口照看艦隊去了。 人少吃飯快,華梅急于繼續學習,趙爸也想著繼續當工頭完成工程,沒人想喝個沒完,午餐很快就結束了。 1623年10月18日,下午,尼古拉斯莊園書房,華梅提督和趙紅軍的會談繼續。 和華梅提督相比,趙紅軍這個年僅二十八歲的伯爵就成了長者,笑瞇瞇地喝了口茶,語重心長地開講。 “臨高政權最后能不能避免歷史周期律,這個我是不能保證的。 從最壞的角度考慮,就算他們和以往的王朝一個樣子,咱們的努力至少也避免了朝代交替的時候,百姓流離失所大量滅亡的痛苦不是么?這就已經值得了。 另外,如果督公確實如他所自稱的,能夠不忘初心,踐行自己的理想一直如一,臨高未來會不會滅亡不知道,他們統治期間,老百姓能獲得更多的好處是一定的?!?/br> “臨高自稱是宋人后裔,有宋一朝,出過昏君,卻從未有暴君,對老百姓是歷朝最好的,是不是宋人掌權了,老百姓能繼續過好日子的意思呢?” “這一點華梅提督你誤會了。前宋聯軍只是一個幌子而已,我拿這個當名頭,只是為了華夏的老百姓比較容易接受。 前宋確實已經滅亡了,這幾家前宋勢力的來源其實和我是一樣的,都來自某個平行的異空間。 我說臨高治下的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是因為他們掌握了站在歷史頂端的,從未有過的全新的理論?!?/br> “理論?臨高要是能滅明的話,靠的難道不是先進的武器和有戰斗力的軍隊么?” “表面上看是這樣,但實際上靠的是工業化帶來的先進組織能力,和得民心的政策帶來的民眾支持。 明國這樣巨大體量的國家,如果統治得力,一般來講是無法從外部攻破的,除非科技和組織能力的對比達到了當年西班牙人和印加人的地步。 實際上前宋聯軍和明國的科技軍事對比還達不到這個程度。當年戚繼光時代,明國的火槍大炮就已經普遍應用了。 明國要是萬眾一心,上下同欲,由于他有廣闊的戰略緩沖空間,即使開始戰場上失利,也是能逐漸挽回的。 明國也并不缺人才,要是明國使用這些人才得當,即使臨高科技先進,慢慢也能被明國山寨得七七八八,后發者可以少走彎路,這方面其實也有優勢。 可是現在明國貴族有財富,卻無法被國家所用形成國力,民間有人才卻不能發揮他們的能力,兵員數量多皇帝卻無法調動,饑寒交迫的老百姓都恨不得這樣的朝廷早點兒滅亡。 這是大廈將傾,已經無力回天。我們前宋聯軍并不是去滅亡明國,而是他自己要倒了,我們只是幫著順勢推一下,免得過多地砸到無辜的老百姓而已?!?/br> 華梅嘆了口氣,“看來明國要是早出幾位明君,就不至于落到今天的這個地步?!?/br> “或許吧,在工業革命和新的理論出世以前,你這樣說是沒有毛病的。但現在世界變了,至少在華夏,帝王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br> “難道出明君不好么?” “不論明君、昏君還是暴君,他們建立王朝的目的都是自私的,無恥的,歸結起來無非就十二個字?!?/br> “哪十二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