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令玉柱沒有想到的是,外面還有強敵的情況下,看似溫和敦厚的老五,居然耐不住性子,這就想把爪子伸到他的碗里來了。 實話說,玉柱寧可馬上和全體滿洲勛貴撕破臉皮,也絕無可能放棄手頭掌握的兵權! 只要丟了兵權,玉柱和他的一大家子,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歷史上的曹爽,明明是執政多年,又掌握了大魏國兵權的大將軍,卻輕信了司馬懿的所謂洛水之誓。 結果呢,曹爽傻乎乎的交出了兵權之后,富家翁的美夢還沒做幾天,就被司馬懿找借口誅了三族。 從此后,政歸司馬氏,曹魏政權名存實亡也! 老五剛出宮不久,玉柱就遞牌子,請見了慈康皇太后和小皇帝。 玉柱說:“京城人心惶惶,治安狀況也跟持續惡化,殺人越貨之徒,公然橫行市井之中,臣請皇太后和皇上,盡快簡派大臣,接掌步軍衙門?!?/br> 小皇帝一聽這話,馬上意識到,只怕是有人刺激了玉柱吧? 步軍統領的職位,不管怎么強調其重要性,都不過分。 此前,因隆科多的橫死,步軍統領的職位,一直懸而未決。 一直不怎么著急的玉柱,突然提出步軍統領的補缺問題,在小皇帝看來,顯然是,朝局出現了微妙變化啊。 小皇帝急得抓耳撓腮,卻又沒辦法插嘴。唉,誰叫他尚未大婚呢? 皇帝若想親政,必須在大婚之后,這是規矩! 只要不大婚,就是未成年,必須由母后垂簾聽政,代行皇權。 輔政王大臣,雖有八個之多,卻無領班的存在。 這里又看出了,玉柱這個老政客的遠見卓識了。 平時,老子可以不管事,任由你們去享受權力的滋味。 但是,誰敢把爪子,伸到老子的碗里來了。 對不起,別說是安答了,就算是玉皇老兒,老子也敢翻臉! 就在小皇帝急得直冒汗的時候,早就和玉柱通過氣的慈康皇太后,當即表了態。 “大行皇帝龍馭殯天之前,最信任的重臣,便是你了。你又先后三次兼管過步軍衙門,皇帝,你覺得呢?”慈康皇太后冷不丁的問了小皇帝。 慈康皇太后的意思,擺明了就是讓玉柱繼續兼管步軍衙門。 尚未親政的小皇帝,若敢提出異議,廢立之禍,也許轉瞬即至了。 “回皇太后額涅,臣兒以為,柱兄確是接掌步軍衙門的的最佳人選?!毙』实郯蜒垡婚],捏著鼻子認了。 “既然皇帝都覺得你忠勇可嘉,那就這么定了。叫張廷玉?!贝瓤祷侍蠛莺莸目恿艘话研』实壑?,順勢一錘定音的拍了板。 這人吶,大事焉能糊涂?必須快刀斬亂麻! 等老五得知消息之后,木已成舟,生米早就煮成了熟飯! 第956章 軟飯的最高境界 玉柱兼任步軍統領,鄔思道被抬入漢軍正白旗后,兼任左翼尉,孫承運則兼任右翼尉。 原步軍衙門的右翼尉隆興,則升為順天府尹,并授世襲罔替的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除此之外,還賜銀五萬兩,以及賜豪宅一座。 內城的豪宅,向來都是有價無市,拿著銀子都買不到??! 順天府尹可比步軍衙門的右翼尉,油水豐厚的太多了。 隆興接了旨意后,美滋滋的去上任了。 玉柱的慷慨大方,給了諸多老部下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這年頭,大家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跟著玉柱賣命,不就圖個高官厚祿,封妻蔭子么? 自古以來,能成大事者,都是擅長分配利益的高手。 忠君報國的口號,能當飯吃么? 養兵的第一要務,就是足餉! 不足餉,就必須答應丘八們,在獲勝之后,有搶劫的資格。 既不足餉,又不許戰后搶劫,嘿嘿,擎等著營內嘩變之后,亂兵砍下你的腦袋吧! 步軍衙門,在玉柱的眼里,也就相當于北洋軍閥時期的京畿衛戍司令部 帝都警察局 亂黨偵緝處。 三萬多步軍,都屬于是輕步兵的概念,武器以刀弓為主,火炮全無,步槍全無,只能平時維護一下京城內外的治安。 真正的野戰打擊力量,肯定是武裝到了牙齒的新軍。 把鄔思道這個大陰謀家,擺進了實權極大的步軍衙門之中,嘿嘿,正所謂知人善任也! 重用孫承運,和是不是結拜兄弟,沒有半文錢的關系。主要是,老孫在奪宮和守門的過程中,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忠誠可靠。 玉柱率領新軍出擊的時候,敢把后背交給老孫掌管,可見是多么的信任? 旨意發布之后,步軍衙門居然成了玉柱的后花園,老五對玉柱失望之極。 現在退了,將來才能善終啊,玉柱怎么這么糊涂呢? 可問題是,兵權的大事上,玉柱能退后半步么? 自從老皇帝死后,朝廷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的出來。 先是隆科多被戴鐸害死了,接著是老四和老八不見了蹤影,然后是,弘皙也不見了。 盡管,很多滿洲勛貴,對老皇帝的遺詔,表示很不理解。 但是,擬詔的重臣之中,既有張廷玉,又有馬齊,而且是由滿蒙漢三文書寫,并加蓋了皇帝之寶。 更重要的是,老皇帝駕崩后不久,遺詔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從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取下來當眾宣讀的。 老四繼位的遺詔,符合上述的所有條件,并且,還晚了足足六天才頒布。 嗯哼,卻被歷史磚家們,鑒定為真,他們不愧是真磚家! 和老四炮制的那份遺詔相比,玉柱搞出來的這份,更有說服力。 玉柱有理由相信,這樣一份矯詔,如果落到歷史磚家手里,也會被認可為真吧? 輔臣們的案頭,已經堆積如山了。 康熙爺諸位妃嬪的加封問題,莊親王的繼嗣問題,諸皇子的加封問題,宗室王公大臣的加封問題,老四、老八和弘皙至今下落不明的問題,還有戶部銀庫告急的問題,玉柱擴大了兵權的問題,等等。 當然了,還有個大問題,也一直懸而未決! 那就是擁立首功之臣,玉柱、孫承運及新軍將領們的加封問題! 有功不賞,將來,誰還會替愛新覺羅家出死力呢? 盡管,京里的cao莽謠言,老五已經信了七分。但是,玉柱的手里捏著刀把子,誰敢妄動? 當年的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和司馬師率領三千死士成功偷襲了皇宮后,馬上讓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事,控制了曹爽的營地,又讓太仆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占據了曹羲的營地。 本質上,司馬懿的搞法,和玉柱沒啥區別,他們都是在第一時間,控制了京城里的兵馬。 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才僥幸騙過了曹爽那個傻蛋。 玉柱呢,以少勝多,一戰就徹底擊敗了豐臺大營的一萬八千多名純正的八旗重甲兵,軍威顯然更勝司馬老兒一籌。 江山從來都是打出來的!不打,哪來的軍威? 一萬多名俘虜,至今還押在新軍的營地里呢,誰敢造次,不要全族腦袋了么? 不過,小皇帝的心思,和滿洲舊勛貴,有著很大的不同! 老八和老四,無論是誰笑到了最后,小皇帝都必死無疑。 諸臣皆可降,唯主公不可爾,正是這句話,說服了孫權孫仲謀。 繞了一大圈回來,比較詭異的是,小皇帝居然成了玉柱最堅定的盟友。 老五和老七,故意不主張下旨,主動召回老十四和年羹堯。 玉柱明明心里透亮,卻故意悶不吱聲。 新軍的擴編,最需要的不是銀子和糧食,也不是合適的武器,而僅僅是時間而已。 而今的眼目下,能不撕破臉皮,盡量不撕破臉皮,成了玉柱的最高處事原則。 所以,玉柱偶爾露了一次獠牙之后,又恢復到了此前的百事不管的半賦閑狀態。 如果老皇帝還活著,肯定會一針見血的戳穿玉柱的畫皮:霍光就是這么干的! 這人吶,都有僥幸心理,老五和老七也不例外。 為了安撫玉柱,老五和老七商量了一下,他們一致認為,干脆厚賞玉柱。也別封貝勒了,直接封郡王算了,還是世襲罔替的那種。 只是,當老五和老七,單獨請見慈康皇太后的時候,卻遭到了太后的斷然拒絕。 “玉柱能封貝子,已經是大行皇帝的不世天恩了。豈能一再捧殺,讓擁立首功之臣,將來沒有好結果呢?”慈康皇太后的一番話,義正詞嚴,堂堂正正,無可辯駁。 老五和老七,本非善辯之人,當即被噴得啞口無言了。 就在這時,小皇帝忽然坐下御座,給慈康皇太后扎千行禮,異常誠懇的說:“稟皇太后額涅,兒臣本不該多言,但是,柱兄功高蓋世,若不重賞,恐難平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啊,請您老人家明鑒?!?/br> 大行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別看慈康皇太后一直不受寵,卻始終以貴妃或皇貴妃的身份,權攝六宮。 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深宮斗爭經驗,讓慈康太后,一眼就看穿了小皇帝的小心思。 拉攏玉柱,以抵御老四和老八,很可能的起兵清君側! 必須承認,大清的兒皇帝們,普遍自帶裝孫子的基因。 順治為了麻痹多爾袞,居然rou麻的加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康熙為了迷惑著鰲拜,私下里,一直以叔父相稱。 咸豐剛死不久,才幾歲的同治帝,就公開喚鄭親王端華為伯王。 鄭親王端華,在家中排行老三,肅順排老六,這兩人是親兄弟。 同治帝,大拍端華的馬屁,就等于是變相討好了綽號“宮燈”的肅順,大大的助長了肅順的驕橫氣焰。 光緒為了討好西太后,也是rou麻之極的喚她:親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