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老皇帝醒來之后的第一個動作,按照老四的理解,就三個字:調玉柱! 論爵位,論官職,論年齡,更重要的是,論膽識和魄力,除了玉柱之外,還有誰鎮得住老八他們? 迄今為止,玉柱的眼里,只有老皇帝一人爾! 一般人,得知老皇帝昏迷不醒之后,多半要上竄下跳的四處打聽消息。 玉柱卻穩如泰山一般,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歇息了,就摟著愛麗絲,享受被她榨干的快樂。 正泡鴛鴦浴的時候,吳江的聲音從窗外傳來。 “稟爺,朝廷的欽差到了,衡臣部堂和孫爺一起來的?!?/br> 在玉柱這里,能被吳江喚作是孫爺之人,唯有孫承運一人而已。 “大開轅門,擺香案,準備接旨!”玉柱心里多少有些得意,抬手在愛麗絲的翹臀之上,用力的掐了一把。 愛麗絲疼得渾身一顫,正欲埋怨男人的粗魯,卻聽見了玉柱的吩咐聲。 “太心不在焉了,跪下?!?/br> 張廷玉和孫承運,等了足有半個時辰之久,才看見玉柱滿面春風的進來。 孫承運太熟悉玉柱了,他一看玉柱的表情,就猜到了真相,心里一癢,忍不住調笑道:“相國倒會享清福啊?!?/br> 和孫承運這種色胚不同,張廷玉既不好色,也不貪財,只愛掌權的美妙滋味。 張衡臣,自然聽不懂老孫話里隱藏的機鋒了。 玉柱心里比誰都清楚,張廷玉從暢春園來大沽口,肯定是奉旨而來。 只因,玉柱和張廷玉,完全沒有私交可言,只可能是正經的公事。 孫承運也一起來了,這就多少有些意外了。 反推回去,玉柱壓根不需要去清溪書屋,便猜到了真相。 老皇帝惟恐玉柱找借口,不肯奉旨提兵護駕,故意派了孫承運一起當欽差。 十余年來,玉柱處心積慮的想騙取老皇帝的信任。 反過來說,經過十余年的觀察,老皇帝又何嘗不了解玉柱的性子呢? 這人吶,就是賤,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可能珍惜。 這一次,玉柱其實有多種選擇。其中最不壞的選擇,就是提兵西進,護駕于暢春園。 但是,這一次,玉柱實在是厭煩了老皇帝無休止的猜忌和試探,而故意按兵不動。 按兵不動,看似啥都沒做,肯定無功。實際上,玉柱賭的是最優選擇。 這么多年了,玉柱太了解老皇帝的賤脾氣了。 太聽話了,他要猜疑你。不聽話,他還是要猜疑你。 與其一直沒完沒了的被猜疑,玉柱索性躺平了! 汗阿瑪,臣兒完全沒有野心,只想做個安穩享樂的純臣。 老皇帝的狗脾氣是,你越想要的東西,他越不樂意給你。 相反,玉柱索性躺平了,啥都不想要的置身事外,反而極有可能所獲極豐! 賭嘛,成固可喜,敗亦無憂! “特諭,晉玉柱固山貝子,著提兵進暢春園護駕,欽此?!?/br> 玉柱聽了旨意后,心里異常之滿意。 嘿嘿,如果不是被逼急了,老皇帝又怎么舍得開出如此優厚的條件呢? (ps:凌晨五點半,兌現了四更。大戲肯定還沒完,精彩還在繼續。今天沖過了150名,一定接著四更。) 第814章 你可知罪? “臣兒不敢奉旨!” 張廷玉萬萬沒有料到,玉柱竟然不肯接旨。 若是旁人,張廷玉已經厲聲大喝,汝安敢抗旨? 問題是,玉柱不是一般人,張廷玉楞是沒敢抖威風。 見張廷玉頻頻瞄向他,孫承運微微一笑,還得俺老孫出馬??! 只見,孫承運主動站了出來,蹲到玉柱身前,小聲說:“好弟弟,萬歲爺已經猜到了你不肯奉旨,特意命我攜來了密旨?!?/br> 玉柱眼珠一轉,明白了,敢情老皇帝已經料到了他的反應,在這里等著他呢。 既然是密旨,就不能公開宣讀了。 玉柱就把孫承運和張廷玉,領進了后帳。 進了后帳后,當著張廷玉的面,孫承運笑瞇瞇的對玉柱說:“好弟弟,為何不肯奉旨呀?” 玉柱小聲一嘆,解釋說:“固山貝子,乃是宗室王爵,我若受了此爵,必引天下人側目而視。唉,汗阿瑪總要給臣兒留條活路吧?” 孫承運點點頭,摸著下巴,說:“你我兄弟之間,情勝親骨rou,我也就不瞞你了。萬歲爺特意把我找了去,讓我務必告訴你一句話:老爺子,信得過你!” 玉柱淺淺一笑,說:“再信得過我,我的也不能奉旨。硬要逼我,我寧可馬上回家,抱小崽子們去?!?/br> 孫承運展顏大笑,說:“好,好弟弟,我老孫果然沒有看走眼。萬歲爺密旨,玉柱聽宣?!?/br> “臣兒玉柱,恭聆圣諭?!?/br> “密諭,著玉柱兼任步軍統領,欽此?!?/br> “臣兒玉柱,領旨謝恩?!?/br> 尼瑪,呼嘯可聚三萬兵的步軍統領,玉柱完全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呀! 玉柱雙手捧過了密旨之后,就瞄向了張廷玉。 張廷玉也是地道的明白人,他趕緊捧出了“如朕親臨”的金批大令,以及“康熙之寶”的金印。 金印,只是習慣性的說法而已,代表了皇帝崇古的慎重態度。 實際上,張廷玉拿出來的所謂“金印”,乃是御用碧玉璽的材質。 旨、令、印,三者俱全,這就是合法的調兵信物了! “吹緊急集合號!”玉柱快步走到了大帳門前,斷然下達了命令。 “嗻?!?/br> “噠噠噠,滴滴噠……” “立正?!?/br> “向右看齊?!?/br> “向前看?!?/br> “報數?!?/br> 只花了半刻鐘,六千大軍便已經集合完畢,整裝待發。 張廷玉難以置信的張大了嘴巴,下意識的問孫承運:“這是真的么?” 孫承運也是頭一次見到大軍集合,他也有些發懵,喃喃的說:“我的個小乖乖呀!”竟然忘了回答張廷玉的問題。 騎在馬上的玉柱,默默望著他傾注了無數心血打造的強軍,心情多少有些激蕩。 這時,總值星官呂武,拍馬來到玉柱的馬前,撇刀行禮。 “稟玉帥,勇銳營緊急集合完畢,應到……實到……請指示!” “很好,傳我的命令,全軍出動,護駕暢春園?!?/br> “嗻?!?/br> 以前,玉柱擬定的軍令系統之中,接令人應該大聲說:是。 但是,勇銳營的軍官們,大多抬了旗。 前任都統費揚古,為了撈取政績,特意把“是”改成了“嗻”,以突出八旗兵的特點。 玉柱剛剛拿回老部隊的指揮權,也不想驚動了老皇帝,便暫時沒有改回來。 大軍浩蕩出營,鋪天蓋地的朝著暢春園的方向,滾滾前行。 中軍開始移動的時候,玉柱居中而行,張廷玉居左,孫承運居右。 快速行軍之時,身為典型的文臣,又是漢臣,張廷玉的馬技可謂是異常生疏。 張廷玉騎在馬上,東倒西歪的樣子,惹得牛泰等人,紛紛側目而視。 實際上,孫承運也好不到那里去。 這小子吃喝瞟賭,眠花宿柳,大肆收受賄賂,賣官鬻爵,異常內行。 挽弓騎射,就完全不中了呀! 簡直是,把河西名將孫思克的老臉,全都丟盡了! 按照滿洲權貴們的邏輯,抬旗了之后的勇銳營,就算是典型的八旗漢軍了。 從這個意思上說,玉柱的老部隊,屬于是大清信得過的自己人。 說實話,清初時期,尤其是平定了三藩之亂,又收復了臺灣之后,純粹的漢臣極難掌握到兵權。 老佟家的老底子,是漢軍旗人。 川陜總督年羹堯家的老底子,也是漢軍旗人。 在滿清的皇帝眼里,漢軍旗人比漢人,可信得多。 漢軍旗人里,出則為督撫,入則登閣拜相的,可謂是多如牛毛也! 拼祖宗的社會里,玉柱是隆科多的親兒子,僅僅是出身上頭,就占了天大的便宜! 換成漢人的出身,想摸兵權,只怕是連門邊都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