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在大清朝,凡是和大不敬沾邊的罪過,都要掉腦袋! 「啪?!估匣实凵鷼饬?,索性把朱筆扔到了地上,扭頭不看玉柱。 俗話說,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說的就是如今的康麻子。 以前,老皇帝也鬧過類似的小脾氣,玉柱一直沒敢讓步。 這一次,老皇帝實在是累狠了,玉柱便把想好的法子說了。 「汗阿瑪,不如這么著,您口述圣諭,臣兒照您的意思謄抄下來,您批個可字,再拿去用印,就是一道完整的旨意了?!褂裰奶嶙h,就是乾隆朝以后,軍機大臣們的做法。 設立軍機處之后,朝廷的旨意,又多了個名目:廷寄。 所謂廷寄,以皇帝的意思為基礎,由軍機大臣草擬的旨意。 廷寄的特點是,不由內閣寄出,而由軍機處密封后,交由兵部捷報處,寄往各省的督撫或布、按二使。 老電影《***戰爭》最開頭的臺詞,就是:兵部火票,四百里快馬急送,盛京將軍寶興。 這里指的就是廷寄。 不過,老四是個特例,他就像是一臺永遠不知道疲倦的批折機器一般,每天只睡一個半時辰左右。 老四每天批閱奏折的時間,短則八個時辰,長則十個時辰。 另外一個工作狂皇帝,不是旁人,正是明太祖朱重八。 但是,皇帝里面的工作狂,全是特例,完全不持續也。 老皇帝閉眼細想,越琢磨,越覺得玉柱的提議,妙極了。 按照老皇帝原本的想法,是讓玉柱代為批答,他批可。 玉柱的提議是,把原折完整的抄錄下來,再以老皇帝的原話作出批復。 這就完美的避過了天坑! 代帝批折,和謄錄君父的口諭,其中的性質迥然不同也! 出于省力省心的考慮,玉柱又幫老皇帝把折子分門別類的整理了一番。 請安折,完全沒有謄錄,由老皇帝直接批示:知道了。 說正經事的折子,等老皇帝親口說出處理意見,玉柱稍加潤色之后,再由老皇帝批可。 想想看,老皇帝從頭到尾,只需要批可,或批知道了,這其中省了多大的勁兒? 但是,只花了三個時辰就處理完了兩百六十多本折子,老皇帝又不滿意了。 「我說,你怎么像只鸚鵡似的,就知道學舌?」老皇帝冷不丁的指責玉柱。 玉柱一本正經的說:「汗阿瑪,您怎么吩咐,臣兒就怎么做?!?/br> 這意思是說,批復的旨意,都是您老人家自己的意思,臣兒只是個小小的幫手罷了。 由于玉柱的協助,老皇帝處理政務的速度,大大的加速了。 處理政務的時間少了,空閑下來,修身養性的時間,很自然的多了不少。 這一日,老皇帝打開當天最后一份折子,發覺玉柱并未提前處理好,不由奇怪的問他:「為何不擬?」 玉柱從容不迫的說:「回汗阿瑪,新軍原為臣兒所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臣兒不便插手新軍之事?!?/br> 老皇帝瞇起兩眼,仔細的打量了一番玉柱,忽然輕聲笑道:「朕信得過你?!?/br> 「來人,叫張廷玉?!?/br> 隨著老皇帝的一聲吩咐,玉柱暗暗舒了口氣。 伴君如伴虎,每一步都如臨深淵,誠哉斯言! 「特諭,著玉柱兼新軍都統,移駐于大沽口,欽此!」 「臣兒領旨謝恩!」玉柱接旨的時候,心情異常之舒暢。 這么多年了,玉柱在康麻子的跟前,究竟演過多少場戲,連他自己都忘記了。 如今,終于守得云開見日出,老皇帝經過無數次的試探之后,最終,還是選擇了相信玉柱。 不過,老皇帝依舊還是留了一手,原本駐扎于西苑的新軍,被調出了京城,安排去了大沽口。 眾所周知,從大沽口回京,必須經過豐臺大營的防區。 這就形成了,隆科多在最內圈,豐臺大營居中,玉柱領兵在外的嶄新格局。 至于原因嘛,嘿嘿,老十四快回來了,老八他們的人,頻頻出入豐臺大營。 玉柱一直有些想不明白,看似絕頂聰明的老八,為啥總是做蠢事呢? 看看老四,人家利用隆科多和年羹堯,暗中掌握兵權,一直都是悄悄的進行。 老八他們卻是大張旗鼓的搞小動作,惟恐老皇帝不知道??! 客觀的說,老四最終成了大贏家,低調行事的風格,屬實可圈可點。 (ps:月票少得可憐,很影響碼字的干勁?。。?/br> 第805章 你敢找碴?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西苑的新軍大營里,將士們依舊在沉睡之中。 玉柱縱馬奔馳到軍營門前,迎面就見值勤的管帶(營長)張勤,已經帶領著部下們,肅立多時了。 “向老帥敬禮!”張勤的眼里含著熱淚,仿佛見了親爹一般,腰桿挺得筆直。 守門的士兵們,紛紛持槍敬禮,眼睛不眨的盯在玉柱的身上。 玉柱緩緩勒停了胯下戰馬,故意低頭問張勤:“軍營重地,豈可輕放外人入內?” 張勤咧嘴一笑,小聲說:“老帥,您老人家曾經吩咐過,他日舉帥旗入營,便是奉旨重掌新軍之時。標下是個沒本事的,不過,記性尚可?!?/br> 玉柱微微一笑,又問張勤:“可須驗旨?” 張勤忽然并攏了雙腿,馬靴猛的一碰,“啪?!贝蛄藗€立正,義正詞嚴的說,“老帥親臨,必奉皇命,誰敢多問,就地正法?!睉B度異常堅決。 玉柱滿意的笑了,這小子是真懂事,不是假懂事。不過,態度很端正,是個好苗子??! 啥叫嫡系? 不問是非,只聽玉柱的命令,這便是心腹死黨。 玉柱悄無聲息的進了軍營,沿途哨卡的官兵們,見是玉柱本人回來了,一個個歡欣雀躍,紛紛主動放行。 結果,玉柱帶著親兵隊伍,一路暢行無阻,徑直進入了中軍大營。 玉柱堂而皇之的坐到了鋪著虎皮的帥椅之上,居高臨下的俯視轅門外,空曠的大cao場。 哎,這滋味可比坐在任何衙門的正堂里,爽多了呀。 想當年,粗鄙軍漢出身的郭雀兒(后周太祖郭威),曾躍馬于開封的城墻之上,俯視中原大地,并有感而發:皇帝,兵強馬壯者也! 玉柱對此深有同感! 時值康熙老朽垂暮之年,什么中堂、相國、鎮國公,統統都是虛的,唯有捏在手心里的兵權,才是實實在在的硬實力。 歷史上的晚清,滿人朝廷不得南北新軍之軍心,遂失江山。 重回故地,重掌舊部,玉柱不由心潮起伏,浮想不斷,竟然走神了。 一旁的牛泰,也不敢打擾他,只是默默的守護在側。 玉柱的確有股子狠勁,他對老皇帝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確實做到了。 被調離新軍之后,玉柱就真的從不管新軍之事,任由繼任者去瞎折騰。 老皇帝不可能是圣君,卻是一名合格的皇帝。 玉柱若是頻頻插手新軍的事務,肯定會惹來老皇帝的猜忌。 想想看,曹孟德健在之時,就算是借司馬仲達八百個膽子,他也不敢私蓄三千死士。 等熬死了曹丕和曹睿,蠢貨曹爽掌權之時,司馬仲達的野心陡然膨脹了起來,這才讓長子司馬師暗中做準備。 相同的故事,在歷史上,屢屢上演。 比如說,北周武帝宇文邕還活著的時候,曾經幾次三番的試探楊堅。 楊堅明知道處境危險,卻不敢起兵造反,只能選擇隱忍不發。 原因其實很簡單,以楊堅當時掌握的實力,只要起兵,必敗。 等玉柱追思古今之后,天色已經大亮了,新軍大營里竟然還沒展開晨訓,他不由皺緊了眉頭。 以前,玉柱掌管新軍的時候,一天三練,每天一次十里武裝越野,乃是家常便飯。 唉,太過于懈怠了! “傳我的令,吹號,集合!”玉柱心存不滿,說話的口氣,也就不善了。 “嗻?!?/br> 十名號兵,昂首挺胸的分立于大帳門前的兩側,鼓起腮幫子,奮力吹響了集合號。 “滴滴噠滴滴滴……” “噫,好熟悉的集合號??!” “呀,只怕是老帥又回來了吧?” “我的天,終于等到老帥了!” “快起來,集合了,集合了!” “緊急集合!” 伴隨著嘹亮的軍號聲,整個新軍大營都跟著動了起來。 盡管已經懈怠了不少日子,但是,基本的軍事素養尚在,將士們按照以往集合的軍規,紛紛提槍鉆出營帳,往大cao場上集中。 “轟轟轟……”密集的腳步聲,幾乎在眨眼間,響遍整個大營。 “立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