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嵩祝也已經看明白了,他不先表態,玉柱肯定不可能跟著表態。 “宗室之中,以莊王的地位最是崇高,玔卿你也是知道的吧?”嵩祝這么一說,顯然是想把莊親王拉下水,當替死鬼。 玉柱略微一想,嘿嘿,莊王若是倒霉了,是嵩祝干的,二郡主應該不會怨恨到他的頭上吧? 嵩祝被迫暴露了真實的想法之后,玉柱依舊只品茗,不說話。 嘿嘿,談條件嘛,嵩祝先出了牌,也就輸了一半,玉柱有啥可急的? 見玉柱始終不肯吭聲,嵩祝想了想,只得條件加碼了。 “山西巡撫出了缺……”嵩祝故意只說了半截話,等著玉柱的回應。 玉柱一聽就懂,他夾袋里的骨干成員,最接近這個位置的人,只能是一手提拔起來的侍郎楊森。 “嗯,莊王德高望重,深孚眾望,必堪大任!”玉柱拿到了合適的好處,很自然的松了口。 望著氣定神閑的玉柱,嵩祝心想,換個人,哪有如此便宜之事? 別看嵩祝是首席滿洲大學士,他擬的奏折,都要經過內相玉柱之手。 若不是玉柱確實有能力掣肘,嵩祝怎么可能舍得拿出山西巡撫作為交易籌碼呢? 眾所周知,山西的土老財特別多。在山西的地界上,家里藏銀過百萬兩的大晉商,少說也有百余家。 當一任山西巡撫,只撈回七、八十萬兩紋銀,都算是沒怎么貪的清官了。 嵩祝惟恐生變,趁著玉柱就在身邊的好時機,親筆擬了份奏稿。 玉柱接過奏稿,定神一看,好家伙,嵩祝不愧是飽學宰相,奏稿里,可謂是字字珠璣。 按照嵩祝的說法,莊王若是不親自出馬,全面負責接待老十四,那真就是對老十四最大的不尊重??! 嵩祝重新謄抄了一遍,并簽字畫押之后,輕輕的將折子推到了玉柱的面前。 玉柱微微一笑,提筆在手,在折子的末尾,添上了四個字:臣兒附議,并簽下了他自己的名字,鈐了小印。 嵩祝拿到聯名奏折的同時,信口問玉柱:“你就這么信得過我?” 言外之意是,我若毀約了,當如何? 玉柱撇嘴一笑,淡淡的說:“老中堂,你又不可能毀約,我何怕之有?” 底氣十足,氣勢如虹! (ps:今天三更,這是第一更,求賞月票的鼓勵。) 第798章 硬靠山 照道理說,嵩祝和玉柱,正相和副相之間,應該矛盾甚深。 但是,由于玉柱從不主動攬權,兩人倒也一直相安無事。 嵩祝忌憚玉柱的未來。 玉柱擔心老皇帝的猜疑。 兩個心懷鬼胎的家伙,反而有機會合作了。 若是一般人聯名上折子,想推卸責任,老皇帝早就火冒三丈了。 但是,老皇帝心里有數,嵩祝和玉柱不是一伙的。 不是一伙的兩個重臣,居然意見一致,由此可見,兩個人確實不樂意太過抬舉老十四。 老皇帝既惱火,又覺欣慰,心情十分矛盾。 外相和內相,都站在維護皇權的立場上,絕不攀附老十四,老皇帝怎么可能不高興呢? 既然玉柱和嵩祝統一了意見,強扭的瓜不甜,老皇帝索性下旨,命莊親王博果鐸全權負責cao辦老十四的回京事宜。 事情出現了轉機之后,楊森很快補上了山西巡撫的美缺。 嵩祝也是官場上的老狐貍了,他本人并未出面,而是暗中授意別人的門生,舉薦了楊森。 大清的官場之上,人人都會變戲法,就看怎么哄騙老皇帝了。 玉柱一直沒吱聲。 等楊森接了旨意之后,這才恍然大悟,匆匆趕來拜見玉柱。 “門下拜見相國?!睏钌L揖到地,畢恭畢敬的參拜了玉柱。 玉柱生受了楊森的這一禮,隨即微笑著說:“森浦,你太過多禮,坐吧?!?/br> “多謝相國?!睏钌幰幘鼐氐男鄙碜谟裰淖髠?。 楊森原本是偏沅省的正四品長寶道員。 自從,追隨于玉柱的左右之后,楊森長期停滯不前的仕途,便一飛沖天。 康熙五十四年,吏部引見之后,楊森就任刑部左侍郎。 在刑部熬足了資歷,外放山西巡撫之后,楊森的前程,就極寬了。 有玉柱的撐腰,有了地方實績的楊森,若是任滿回京,則必升尚書。調轉它地,則可晉為總督。 反正吧,在大清朝,靠山硬的人,升官就是快,已經算是明規則了。 全天下的督撫,真正算是玉柱的人,也就是楊森一人而已。 “陛見之時,皇上若是問及你的施政原則,你務必告訴皇上,以農為本,絕不瞎折騰?!庇裰鶎钌媸跈C宜。 楊森頻頻點頭,異常虔誠的說:“門下多謝相國的教誨?!?/br> 玉柱是老皇帝的近臣,他非常了解老皇帝的脾氣。 得了玉柱的暗中指點,楊森等于是拿到了奉迎老皇帝的金鑰匙。 前任山西巡撫蘇克濟,在任長達十余年之久,惹得山西民怨沸騰,就是因為瞎折騰。 玉柱在京城里,早就聽說了蘇克濟的名聲不好。 山西人故意編段子,說什么,晉省黎庶,苦碩蘇久矣。 此處的蘇,通鼠也,碩蘇就是碩鼠的諧音。 楊森為官清廉勤謹,玉柱暗中觀察了好多年,倒不擔心他大肆的貪腐。 不過,不貪并不能確保仕途上進,還需要做老皇帝喜歡的事情。 “我聽說,五臺山的寺廟,頗多舊損?”玉柱點到為止。 楊森心領神會的說:“晉省商民大多向善崇佛,想必應該會踴躍捐銀吧?” 玉柱微微點頭,咳,孺子可教也! 本省巡撫要修繕五臺山的寺廟,晉商們怎敢不出血? 而且,五臺山的特殊性質決定了,修成之日,老皇帝必然龍心大悅。 揣摩上意,說難極難。說易也很容易,歸根到底就四個字而已:投其所好! 送走了楊森后,吳江忽然來稟,趙東河帶著林燕兒的jiejie林蕭兒,一起登門求見。 玉柱一聽就知道了,楊森的出任山西巡撫,讓趙東河蠢蠢欲動了。 說起來,玉柱剛認識趙東河的時候,他還僅僅是六品的大興知縣。 十幾年下來,趙東河已經躍升為正四品的順天府丞。 客觀的說,做官做到了四品之后,只要靠山硬扎,前途一片光明。 當年的趙東河,極有眼力,主動把林燕兒送給了玉柱。 這就等于是,和玉柱成了變相的連襟。 以趙東河喜歡鉆營的性子,若是玉柱看上了林蕭兒,他肯定二話不說的主動獻出。 “請他過來吧?!庇裰姆愿绤墙?。 吳江哈著腰,補充說:“回爺,小的是不是要請林姨娘出個面?” 玉柱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吳江的提議。 于是,林蕭兒被請去了林燕兒那邊,趙東河則來拜見玉柱。 “門下拜見相國?!壁w東河來見玉柱,從來都是跪見。 玉柱明知道趙東河是個小人,卻還要提拔他,這就涉及到了深奧無比的用人哲學了。 “罷了?!庇裰浅A私廒w東河,這小子的身上,自帶一股子奴性。 說白了,對他越是客氣,他越容易得意忘形。 相反,對他不冷不熱,他反而越發的乖順。 趙東河已經習慣了站著說話,他起身后,擠出笑臉,拱手道:“稟相國,門下聽說了一件事,特來稟于相國知曉?!?/br> 都這么多年了,誰還不知道誰呀? 玉柱越是端著相國的架子,趙東河越會賣力的打小報告,屢試不爽。 “何事?”玉柱漫不經心的信口問趙東河。 趙東河打點起十二分精神,小聲道:“門下聽說,莊親王在八爺他們的唆使下,打算上折子,以儲君之禮,恭迎十四爺回京?!?/br> “哦,如此機密大事,你是如何知曉的?”玉柱心里沒當回事,臉上卻露出感興趣的樣子。 見引起了玉柱的注意,趙東河不由精神一振,拱了拱手,說:“門下是聽九爺府上的何太監親口所言?!?/br> 嗯,老八、老九和老十這些人,全都是嘴巴不緊的蠢貨。 別的且不說了,單單是請道士算命,說什么王上加白,還廣而告之黨羽們,就屬于極其嚴重的腦殘行徑。 自古以來,謀奪皇位,都是悄悄的進村,聲張的不要。 老話說的好,王莽謙恭未篡時,說的就是不要過早的暴露了戰略目標。 老九一向馭下不嚴,身邊人四處漏風的情況,數不勝數。 老九貝子府里的何太監,玉柱對他的印象極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