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人在官場之上,必須多想好幾層,才是成熟的老官僚。 若是前線打得正緊之時,突然有人切斷了陜西運糧食去西寧的通道,玉柱這個陜西巡撫,肯定難逃其咎! 現在,西邊的軍情一日緊似一日,年羹堯最擔心的,其實是玉柱和他爭奪西征的統帥之位。 玉柱非常了解年羹堯的脾氣,姓年的做夢都想立下蓋世之奇功,誰敢和他搶位置,就是死仇大敵! 很快,老皇帝就接了玉柱的奏折。 “呵呵,衡臣啊,玉柱堅毅果敢,絲毫也不怕得罪了漢人,實在是可堪大用??!” 聽了老皇帝的夸獎,張廷玉能說啥呢?又敢說啥呢? “皇上派玉柱去陜西,還真的是下了一著妙棋,臣以前怎么就沒有看明白呢?”張廷玉非常了解老皇帝的脾氣,不動聲色的大拍其馬屁。 老皇帝哈哈一笑,說:“年羹堯和玉柱都是朕一手提拔的重臣,手心手背,還真的都是rou??!” 張廷玉心想,西征的主帥,恐怕就要出爐了吧? 第558章 安遠大將軍 玉柱接見了固原提督潘育龍后,正在喝茶。 吳江進來稟報說,有個叫圖理琛的內閣侍讀,在外頭求見。 玉柱接過名帖,仔細一看,嗯,確是印象中的那個圖理琛。 圖理琛,姓阿顏覺羅氏,滿洲正黃旗。 此人的官運,在康熙朝其實頗為不佳。 到如今的康熙五十五年為止,圖理琛也就是個正六品的內閣侍讀而已。 老電視劇里,故意把圖理琛改名為圖里琛,并寫成了侍衛總管一樣的人物。 實際上,真正的侍衛總管,是玉柱這個領班御前大臣。 “請他進來吧?!庇裰睦镉袛?,圖理琛來找他,肯定是有事兒。 圖理琛進來后,當即扎千請安,異常恭敬的說:“請柱爺大安?!?/br> 玉柱擺了擺手,溫和的說:“瑤圃啊,你遠道而回,勿須如此多禮?!?/br> “來人,看座,上茶!” 等圖理琛落座了之后,抱拳拱手道:“不瞞柱爺您說,卑職奉旨出使土爾扈特,回程途經霍罕國的時候,聽說準噶爾人的腹地十分空虛……” 玉柱仔細的聽完之后,明白了圖理琛的來意。 圖理琛經過陜西的時候,主動來拜訪玉柱,其實是看明白了,西邊肯定要打大仗,想摻合進來,趁機分一杯羹。 如今的陜甘地區,掌握兵權的大人物,除了年羹堯,就是玉柱。 圖理琛沒去找年羹堯,而是來了玉柱這里。 這就說明,圖理琛更加看好玉柱的前途,打算跟著玉柱干了。 講道理,和至今沒有戰功的年羹堯相比,西征拿下了胡圖斯山口的玉柱,顯然更值得信任一些。 再說了,圖理琛是滿洲正黃旗下,年羹堯是漢軍鑲白旗下,豈有正經的滿洲旗人投靠漢軍旗人之理? 那就太丟人了! 玉柱心里很有數,這次的雪域大戰,很不好打。 老皇帝派出的兩路清軍,都折戟于高原之上,先后全軍覆沒了。 站在玉柱的立場上,自然是要趁機撈足了軍功,方便將來更容易主掌朝局。 但是,因為距離京城很遠,玉柱又沒在老皇帝的身邊,這就只能等老皇帝的安排了。 玉柱把圖理琛安頓好了之后,絲毫也沒有耽誤時間,當即就寫好了奏折,用六百里加急,遞往京城。 也是趕巧,就在老皇帝有些猶豫的時候,看見了玉柱想留用圖理琛的奏折。 看完了奏折之后,老皇帝就下了決心,命人叫來了張廷玉。 一個月后,玉柱和年羹堯都被召回了京城,老皇帝在暢春園接見了他們。 “臣兒玉柱,叩見汗阿瑪,恭請汗阿瑪圣安?!?/br> “奴才年羹堯,叩見皇上,恭請皇上圣安?!?/br> “伊立!” “嗻?!?/br> 康熙面前的地毯上,攤開了一幅碩大的大清疆域全圖。 這幅全圖,整個大清獨此一份,只掌握在康熙的手里。 “策妄阿拉布坦太猖狂了,不僅殺了拉藏汗,更想把雪域據為準噶爾汗國的領地,朕絕不答應!” “亮工,你說說看,怎么反擊準噶爾人?”康熙先問了年羹堯。 王朝慶心里有數,老皇帝晚年最重用的兩個年輕臣子,就在眼前。 現在,就看誰的意見,更符合萬歲爺的心意了。 年羹堯重重的磕了個響頭,起身后,哈著腰說:“回皇上的話,奴才以為,應從青海和四川一起進軍……” 玉柱一聽就知道,年羹堯確實揣摩過老皇帝的心思,并且,對老皇帝的脾氣也甚為了解。 等年羹堯說完后,老皇帝頻頻點頭的拈須輕笑,顯然被說到了癢處。 “柱兒,你怎么看?”老皇帝又問玉柱。 和年羹堯不同,玉柱和準噶爾人打過仗,并且戰而勝之的拿下了胡圖斯山口。 玉柱故意走到輿圖邊上,抬手繞著雪域地區,畫了個大圈,大聲說:“汗阿瑪,臣兒以為,應該三路進軍,即,從四川、青海及哈密,這三條戰線上,同時對準噶爾人發起進攻,造成其首尾不能相顧之勢……” 說句心里話,玉柱最近一直在琢磨著和準噶爾人的戰爭。 歷史上的第一次雪域大戰,四川這邊防御清軍的主力,其實是不滿拉藏汗統治的雪域貴族軍。 而青海這邊,防范清軍進入高原的,才是以大策凌敦多布為首的幾千準噶爾人。 具體而言,準噶人的主力兵馬,目標肯定是如梗在喉的胡圖斯要塞,而不是雪域高原。 只要準噶爾重新奪回了胡圖斯要塞,整個烏里雅蘇臺地區,都將成為準噶爾鐵蹄下的肥rou。 所以,在發言中,玉柱用蔑視的語氣評價雪域高原上的準噶爾人,兵少將寡,不堪一擊,明顯是支偏師。 玉柱有著顯赫的戰功,他有資格這么說。 年羹堯就很郁悶了,他再怎么看不起準噶爾人,都算是紙上談兵。 等玉柱陳述完了意見之后,老皇帝不動聲色的吩咐道:“叫張廷玉?!?/br> “特諭,輔國公玉柱拜安遠大將軍,賜白虹刀,率軍三萬,由哈密進攻準噶爾……” 根據旨意里安排,隸屬于玉柱手下的兵馬,共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西安將軍手下的一萬八千名精銳八旗兵,其二是六千新軍,其三是六千火器營。 “臣兒玉柱,領旨謝恩?!庇裰虻亟恿酥家?。 至于大將軍的印信、兵符和白虹刀,則需要等到吉日的上午,到午門前跪接。 在大清,最尊貴的大將軍,并不是眾所周知的撫遠大將軍,而是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曾經兩次擔任過的奉命大將軍。 奉命大將軍,才是真正代行全部皇權的最頂級大將軍。 當年的多爾袞,就任奉命大將軍后,不需要請旨,就有權殺掉隨征的副帥。 客觀的說,這就完全可以和皇帝親征,劃上等號了。 在奉命大將軍之下,第二尊貴的大將軍,依舊不是撫遠大將軍,而是豫親王多鐸曾經擔任的定國大將軍。 排在第三位的大將軍,還不是撫遠大將軍,而是正黃旗固山額真譚泰,曾經擔任過的征南大將軍。 由于,吳三桂叛了大清,他曾經擔任過的平西大將軍,連印信都被銷毀了,從此永遠不設。 于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所謂撫遠大將軍,也就只能排在第五尊貴的位置上了。 至于,玉柱擔任的安遠大將軍,則僅次于撫遠大將軍,成了大將軍里邊的小六子。 安排了玉柱的位置之后,張廷玉再次宣旨。 “內閣奉上諭,著川陜總督年羹堯,加揚威將軍銜,督率川陜綠營諸鎮,由西寧進兵雪域……欽此!” 玉柱的安遠大將軍,強調的是宗室爵里的輔國公,而且,用的詞是拜帥的拜。 年羹堯就等而下之了,揚威將軍屬于加銜,而不是拜將。 在禮教森嚴的大清朝,拜和加,一字之差,意義有如天壤之別也! 然而,玉柱的所謂安遠大將軍,看似很尊貴,很風光。實際上,他帶領的三萬多兵馬,只能算是一支牽制準噶爾人的偏師而已。 就算是老皇帝的腦袋再發熱,也不敢指望,玉柱領著區區三萬多人,就可以打進天山腹地。 不過,老皇帝的安排,卻正合玉柱之意。 霍去病為啥那么的牛氣沖天? 不就是,經常深入到匈奴人的腹地,抓回大批的匈奴王公么? 西北那地方,最大的問題,并不是缺兵,而是缺糧。 說白了,玉柱帶著十萬兵馬去進攻準噶爾,還沒有到哈密,糧食就吃光了,那還怎么打仗? 讓玉柱比較滿意的是,老皇帝不僅讓新軍全員歸建了,還多給了他三千火器兵。 要知道,整個大清朝里,火器最精銳的部隊,總共也就是一萬二千多人而已。 老皇帝拿出一半的火炮,給了玉柱,也算是沒有虧待他了。 六千新軍,加上四百多門火炮,玉柱簡直是滿意之極了! 而且,駐扎于西安的八旗兵之中,有五千多人,是一人三騎的騎兵。 步騎炮的三軍,第一次完整的聚集于玉柱的麾下,他真的很滿意了呀! 等年羹堯走后,老皇帝特意留下了玉柱,好生安撫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