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常言說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 只是,玉柱到任之后,一直沒啥動靜。 軍官們心里犯起了嘀咕,就扎著堆的去找章勝。 章勝其實也不知道,玉柱貓在將軍府里,都在做啥。 但是,以章勝的經驗,類似玉柱這種少年驟貴的高官,很容易沖動行事,也很難沉得住氣。 玉柱在干啥呢? 他很頭疼呀! 節帥堂內的所有輿圖,玉柱全都翻了個遍。但是,這些被視若珍寶,只能由將軍府保存的軍用輿圖,太過于粗略了。 比如說,瑪海戈壁內,哪里有固定的水源?哪里的水源是季節性的?戈壁里的路,是否還真實存在? 這些都是個未知數! 地形不明,敵情也不明,玉柱自然不可能輕舉妄動。 明里不動聲色,不代表玉柱暗中沒有動作。他在等專業的人士,趕來西寧。 海上航行,靠的是指南羅盤、四分儀和六分儀,陸上行軍同樣也需要的。 尤其是,在瑪海戈壁里行軍,萬一向導出了問題,大軍迷了路,找不到水源,很容易就是全軍覆沒的結果。 據小威廉的介紹,14世紀初,意大利人喬亞首先把用紙做成的方向刻度盤和磁針連接在一起傳動。這是磁羅經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飛躍,從此船舶變向就不必再用手轉動羅盤了。 到了16世紀時,意大利人卡爾登制成了羅盤的平衡環,使磁羅經在船舶搖晃中也能保持水平。 在一望無際的大沙漠里行軍,沒有先進的指南羅盤,后果是撞大運似的不堪設想。 玉柱其實在等愛麗絲和大威廉的到來。谷舶 沒辦法,愛麗絲帶著玉柱的長女,只能沿著官道,走陸路慢慢的趕過來。 愛麗絲是個洋婆子,她生的又是個女兒,在康熙的眼里,完全沒有扣作人質的價值。 到今年為止,玉柱也就十八歲而已,距離弱冠之年,尚有兩年之久。 陛辭之時,康熙曾經暗示過玉柱,他在短時間內,很可能調不回京城了。 再說了,距離拉藏汗扶持的益西嘉措被大清承認,導致達什巴圖爾、察罕丹津和拉藏汗的徹底決裂,還有一年以上的時間。 玉柱明知道,遲早會爆發大清和準噶爾之間的雪域大戰。那么,他的當務之急,肯定是摸清青海地區,及從格爾木進雪域的詳細道路和水源情況了。 就在玉柱等待大威廉到來的時候,從青海那邊,忽然傳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庫庫淖爾(青海湖)以南的喀爾喀南右旗,發生了內亂。旗主被殺,其子孛兒只斤·雅庫,擁兵自立,僭稱汗王。 玉柱心里明白的很,這是沖著他來的。 早不內亂,晚不內亂,偏偏玉柱剛到任,就出現了逆子殺父奪位的戲碼。 如果不是圈套,才叫作有鬼呢。 說白了,青海地區的蒙古各旗各部,因為草場分配和奴隸的問題,哪天不發生爭斗,才叫作是稀罕事了。 玉柱不是趙括,在地形不明,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他肯定采取最保守的策略,即按兵不動。 然而,玉柱的奏折,遞進了京城之后,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今皇太后,也姓孛兒只斤,也就是博爾濟吉特氏。 這且罷了,因為皇太后居于深宮之中,從不過問政事,只管揣著明白裝糊涂的頤養天年。 可問題是,皇六女,和碩純愨公主的額附,喀爾喀部蒙古的貝子博爾濟吉特·策棱,正好在京城里。 麻煩的是,被殺的這個郡王,是策棱的嫡親叔叔。策棱的叔叔,因過繼成為老郡王的嗣子,才繼承的郡王位。 策棱的親叔叔被殺了,他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就直接找到了康熙那里。 玉柱的奏折里,寫得很清楚,時機尚不成熟,沒必要妄動。 明知道是個圈套,偏要往里邊鉆,那不是犯傻么? 但是,從大局出發,考慮到策棱是察哈爾鑲黃旗內,反擊準噶爾汗國的最重要支柱,康熙便給玉柱下了旨意,令其率軍入青海平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玉柱接了旨意后,以糧草不濟為借口,又拖了小半個月。 直到,大威廉帶著從歐洲招募來的法國工匠、荷蘭槍匠、瑞典炮匠以及購買的各種羅盤、四分儀和六分儀等測量工具,抵達了西寧,他這才正式下令,準備進入青海平叛。 軍令下達之后,整個西寧城立即進入到全面戒嚴的狀態,許進不許出。 當前的西寧,共駐有滿蒙八旗兵一千余人,綠營兵兩千余人,義勇營三百人,以及玉柱從京城帶來的五百多名武衛營,和一百余名炮甲。 玉柱手頭掌握的總兵力,也就四千出點頭。 按照將軍府檔案上的粗略記載,喀爾喀南右旗總共也就三千多戶。 根據章勝的推算,這三千多戶,頂多有兵一千而已。 從以往的戰例來看,攜帶鳥銃和輕型火炮的綠營兵,只須出兵五百余人,即可碾壓叛軍了。 玉柱聽章勝只提及了綠營兵,卻只字未提八旗兵,他不由暗覺好笑。 只怕是,駐防西寧的八旗兵已經喪失了作戰的勇氣,不敢跟著玉柱出兵平叛吧? 實際上,玉柱壓根就沒指望過已經腐朽不堪的八旗兵。 但是,進入青海地區作戰,光靠武衛營的步軍和火器營的炮甲部隊,即使順利的平定叛亂,戰果也不可能很大。 因為啥呢,玉柱的武衛營,必須要配屬精銳的騎兵部隊,才能夠在戰勝叛軍之時,順利的追擊上去,從而擴大戰果。 綠營兵,即使裝備火器,也全是步軍。 玉柱需要的騎兵部隊,就只能從滿蒙八旗駐軍里面挑選了。 但是,令玉柱大跌眼鏡的是,消息傳開之后,駐防八旗兵的反彈聲音異常之高。 章勝硬著頭皮來找玉柱求情。 “玉帥,這個……這個……旗下將士們……那個啥……”章勝紅著老臉,說不出完整的囫圇話來。 玉柱一聽就懂,嗨,駐防西寧的八旗兵們,徹底的指望不上了。 “朝廷厚養八旗千日,卻無法用兵于一時。章大人吶,本帥著實很失望啊?!庇裰睦镌缇陀辛说?,嘴上卻要擠兌住章勝。 (ps:這一更的史料太多了,查得頭暈,熬到五點才更,抱歉了??丛谟裰量嗟姆萆?,就多賞幾張月票吧,跪求了。) 第294章 平叛 出兵平叛,總要留人守城。 武衛營是絕對的出征主力,玉柱肯定是要全員帶走的。 火器營的炮甲,也是重點,必須帶出城。畢竟,子母炮這玩意,雖然無法用于攻城,轟擊臨時搭建的營寨,卻剛剛合適。 準噶爾人的駱駝陣,用攜帶方便、射程遠大于火槍的子母炮去對付,乃是天造地設的武器。 至于,武衛營裝備的燧發槍,是荷蘭仿造的最新式狗鎖燧發槍,無論射程還是威力,完全碾壓了整個西北敵人使用的火繩槍。 狗鎖者,doglock的意譯,意思是,槍機閉鎖制動組件中,用螺絲旋紐鎖住燧石的擊發錘,很像狗的模樣。 槍和炮,齊活了,就剩下了用于擴大戰果的騎兵部隊了。 問題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駐防西寧的八旗兵們,集體掉了鏈子。 章勝結結巴巴的解釋不清楚,玉柱也懶得逼迫他,就提出了條件。 “章大人,駐防八旗不出兵,出五百匹戰馬,總該沒有問題吧?”玉柱喊的是章大人,而不是章勝的表字,這就意味著,談的是正經事。 章勝長松了口氣,連忙點頭答應了下來,并解釋說:“不瞞玉帥您說,其實營里也有敢戰之士。只是,西寧回京師的路途太過于遙遠了,一旦陣亡了,可就苦了家眷妻小啊?!?/br> 玉柱心里明白,這是鴨子死了嘴巴硬的狡辯。 換個滿洲旗人的將軍,肯定不可能和章勝討價還價,直接下令八旗兵出征即可。 但是,玉柱別有所圖,西寧八旗兵的主動退縮,恰好給了玉柱利用實戰練出精兵的大好機會。 此前的進攻雅庫茨克,說白了,就是一場利用極端天氣展開的偷襲戰,并不是正規的兩軍交戰。 這種偷襲戰,只是讓武衛營的將士們,都見過血,殺過人。 其正面交鋒的真實戰斗力,玉柱至今是存疑的。 說句大實話,將來,山陵崩后,玉柱若想挾軍掌握朝政,肯定不可能依靠旗人權貴,骨干力量只可能是新軍或綠營兵。 所以,西寧的駐防八旗兵因為怕死,都慫了。玉柱也沒有下狠心逼迫他們,而是改為互補的談條件。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玉柱得到了五百匹戰馬,和五百副八旗的制式棉甲。 大清的八旗兵里,普遍配備的是棉甲。 所謂棉甲,就是使用絲織品制作成的甲衣,內襯鑲嵌鐵片,外層以棉布織成,起到雙層護體的作用。 火繩槍的出現,讓傳統的重型鎧甲不堪一擊,再者鐵質甲胄穿戴繁瑣,并且舒適感極差。 一言以蔽之,相較于鐵質甲胄,棉甲在防范火器和應對南北方惡劣天氣上,有著巨大的優勢。 棉甲并非只有棉布和鐵片??滴醵暌院?,為增加棉甲的防御力,加入了其他織物、牛皮、紙等材料。 康熙誰都不可能完全相信,他允許武衛營裝備新式狗鎖燧發槍,卻一直沒有配發防御力最強的武備庫棉甲,就是留了一手。 狗鎖燧發槍,是真正意義上,取代了火繩槍的第一代燧發槍。 騎兵在哪里呢? 嘿嘿,玉柱在西寧待了快兩個月時間,也不是吃干飯的。 因為地處西北的緣故,漢胡雜居,人不狠,被人欺。義勇營的三百名鄉兵,居然是人人會騎馬。 章勝愿意出甲和馬,義勇營可以充當追擊的騎兵部隊,玉帥出征的基本班底,也就齊活了。 這一次,小威廉從歐洲招募的各類工匠,足有五十幾人。 其中的槍匠和炮匠,都被留在了將軍府里,由劉瞰安排他們,準備器械和工具,就地仿造狗鎖燧發槍和子母炮。 其余的人,尤其是精通航海定位技術的水手和退役的皇家海軍的軍官們,都跟著玉柱一起進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