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衡臣,你以后就跟著玔卿一起辦差了,務必要配合好啊,明白么?”李光地這話一說出口,張廷玉不由暗暗叫苦不迭。 以前,張廷玉暗中下絆子,陰過玉柱不少次了。 誰曾想,風水輪流轉,玉柱不僅又回來了,還成了張廷玉的頂頭上司。 張廷玉依舊穿著四品官服,可是,他的底子卻一直是七品的翰林院檢討罷了。 如今的玉柱,雖然排名于所有南書房大臣之后,但是,他這個學習行走,也是行走,名正言順的儲相也! 南書房里,還是老樣子。 但是,玉柱就不同了。學習行走的南書房大臣,也是大臣,只是資歷尚淺罷了。 所以,玉柱的桌椅,被安排在了當值大臣李光地的旁邊,兩張書案相距不足六尺。 區別就在于,李光地的座位,正對著南書房的門。 而玉柱因為地位較低,資歷甚淺的緣故,他的書案只能側著擺了。 剛才,李光地介紹過了,張廷玉寫的奏折節略,都必須經他過目,才能遞進乾清宮里,呈給皇帝御覽。 玉柱心里很清楚,張廷玉不是一般人,他很有水平,也很精明。 不然的話,康熙一廢太子之后,滿朝的滿洲親貴都推舉老八當太子,偏偏張廷玉第一個站出來,提議復立太子胤礽。 這是何等了得的政治見識和段位? 在一般的公事上,不僅難為不住張廷玉,反而枉做小人,智者所不為也! 所以,張廷玉來交節略的時候,玉柱端起茶盞,笑瞇瞇的說:“衡臣你辦事,我是放心的?!边@也是真心話。 從康熙三十九年起,張廷玉就進了南書房。但是,一直到乾隆十五年的幾十年間,權傾朝野的張廷玉,從未犯過大錯。 乾隆十五年,張廷玉以老病乞休,卻因屢屢提及配享太廟之事,惹怒了乾隆。 昏了頭的張廷玉,被整得丟官罷爵,貶回家鄉桐城之后,沉默了好幾年,沒說過一句話。 卯時七刻半,乾清宮里傳出消息,皇帝即將駕臨御門。 玉柱便跟在李光地的身后,一起去了乾清門里。 再次參加御門聽政的玉柱,已經不是當日之小不點了,而是響當當的儲相也! 康熙那可是老政客了,處理政務和軍務,異常之嫻熟。 只是,就在即將散朝之前,鎮國公景熙忽然出班跪奏,“皇上,奴才以為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恭請皇上早立新太子?!?/br> 玉柱一聽這話,當即把頭一低,死盯著腳上的靴尖,再不肯抬頭了。 嘿嘿,康熙啊,逼宮的來了呀! (ps:以后不贅述了,免得嫌我嘮叨。每天肯定有兩更,如果只更了一章的話,凌晨必定還有一更,等不及的就早上看吧。) 第270章 孤獨的康熙 眾所周知,鎮國公景熙乃是妥妥的八爺黨。 景熙出面奏請立新太子,這不明擺著,是惦記著擁立從龍之奇功么? 此時的康熙,還沒被逼急了,尚有幾分容人的雅量。 康熙擺了擺手,淡淡的說:“景熙啊,立儲君,乃是國之大大事。容朕多考慮幾日,可好?” 在場的漢臣們,都聽得出來,皇帝的這話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重如泰山。 只可惜,景熙只讀了一點漢書,學問不足,并未聽出康熙的弦外音。 他梗著脖子說:“皇上,奴才以為,八阿哥甚賢…” “夠了,朕自有主張!”康熙一下子被激怒了,粗暴的打斷了景熙的話頭。 這才幾天,已經有好幾撥滿洲親貴,主動向康熙推薦老八了。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康熙之所以發怒,是因為,他故意低著頭,看不見康熙使的眼色。 康熙畢竟是一國之君,大大的講究個面子的問題。 只是,除了玉柱見機早,一直低著頭之外。別的重臣們,包括李光地在內,都故意裝作沒有看見康熙的眼色罷了。。 在場的人,誰都不傻! 開什么玩笑,天家立儲君之事,若是冒然站錯了隊,不怕將來遭到徹底的清算么? 別的且不說了,當年跟著鰲拜的那些人,等今上親政之后,被整得還不夠慘么? 漢臣們不敢說話,滿洲親貴們大多支持老八,康熙掃視了全場一周,心下不由一陣悲涼。 唉,竟無一人敢替他說話??! 玉柱低著頭,沒管旁人,只是視線的余光,瞄著張廷玉。 史書上的記載,都不可能有太多的細節。 玉柱很有些好奇,張廷玉敢不敢現在就站出來,替老皇帝說話呢? 然而,玉柱一直等到康熙臉色鐵青的宣布散朝之時,都沒見張廷玉主動站出來。 嗯,張衡臣,確實是個聰明人呢! 現在就站出來了,撈到手的好處,不可能太多的! 或許,張廷玉現在也沒看準康熙的心思,還需要繼續揣摩吧? 不管別人是怎么想的,玉柱那是真的看得很清楚的。 圍繞著立儲之事,整個情勢的發展,還有個醞釀的過程,遠遠沒有這么快。 退下的時候,玉柱察覺到,康熙深深的瞥了他一眼。 嘿,老子位卑,不敢妄言國之大事也! 回到南書房后,玉柱端起茶盞,小飲了一口,便開始看奏折。 和直南書房不同,南書房大臣們,不需要寫節略。但是,要隨時隨地準備著皇帝的垂詢。 說白了,南書房大臣,主要是通過影響皇帝的決策,來參與國政。 歸根到底,南書房行走們,屬于皇家高級智囊團的范疇。 玉柱心里有底,廢太子之后的第一個**,其實是大阿哥這個蠢貨,主動找到康熙,說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蠢話。 時間尚早,玉柱完全沒必要這么早就主動站出來,成為滿洲親貴們的公敵! 政治上的事兒,往往,火候尤其重要。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剛剛好,才合適! 玉柱呢,現在啥事都不需要做,靜觀其變即可! 只等康熙被逼急了,為了顯示圣君氣象,出大昏招,讓群臣公推新太子之時! 嘿嘿,幾百名滿洲親貴的幾百本奏折,共推老八接任新太子之時,試看康熙如何收場? 申時初,玉柱出了宮,坐轎趕去戶部。 按照禮節,玉柱這個新任的戶部現審處總辦郎中,應該去拜見戶部的堂官們。 只是,玉柱的官轎剛剛落下,就見老四的大轎到了。 見禮之后,老四當面告訴玉柱,他剛接了上諭,由工部轉任戶部的管部阿哥。 玉柱很想笑,冷面閻王到了管錢糧的戶部,戶部的官兒,恐怕都要官不聊生了??! 老四是什么人? 不管是誰,只要欠了國庫的錢,老四都敢上門去催債! 找國庫借過錢的王公大臣們,嘿嘿,準沒好日子過了! 這個時代的京官們,都樂意找戶部的國庫借錢,主要是因為,民間的高利貸太狠了。 民間的高利貸,兇狠異常。印子錢,利滾利,不到一年就要翻一倍以上,窮京官們誰借得起? 而戶部的三庫呢,官員們來借錢,利息低至一成而已。 和動輒五成以上的高利貸相比,一年才收一成利息的戶部借款,簡直是良心之極。 既然老四成了戶部的太上皇,玉柱心知,馬齊不好說話,就索性跟老四一起去拜見部里的堂官們。 老四當眾宣諭的時候,玉柱就在公事廳外的臺階下邊,并沒有跟著進去。 玉柱和老四再有淵源,規矩就是規矩,禮不可廢。 等老四正式接管了戶部,派人叫玉柱進去的時候,玉柱這才挨個拜見了頂頭上司們。 如今的戶部,從老四以下,依次是管部的大學士馬齊,兩名尚書和四名侍郎。 和別的五部相同,戶部的尚書和侍郎,依舊是滿漢各一,共六名。 這八個人,都算是玉柱的上級。 只是,玉柱所在的戶部現審處,歸戶部左侍郎噶禮管轄。 噶禮,姓董鄂氏,滿洲正紅旗人,剛由山西巡撫的任上,調來戶部。 現審處,管轄的是旗人之間的財產和經濟糾紛,自然和漢臣們,就沒有半毛錢的關系了。 玉柱和堂官們都見過禮后,正想走,卻被老四叫住了。 “玉柱,你是把算帳的好手,等你接掌了現審處后,就來尋我?!崩纤暮貌蝗菀装延裰\到了手底下,自然要物盡其用了。 在工部的時候,玉柱做的表格,一目了然,令老四這個實干家大為震動。 在河南防洪的時候,玉柱指揮大家,奮力保住河堤的強悍表現,亦是格外的令人驚艷。 “嘛?!崩纤牡姆愿?,玉柱從來不會當面去硬頂的。 老四的脾氣是,他交辦的差事,說是啥時候辦完,就必須按時辦完,不允許打絲毫的折扣。 不管是誰,若敢敷衍塞責,就等著倒霉吧。 而且,老四是個工作狂,玉柱從此以后,很有可能無法準時下衙回府了。 原本,戶部的管部阿哥是八貝勒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