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不過,玉柱還有件大事待辦,必須第一時間登李光地的門,去感謝師恩。 既然他是李光地點的解元,那么,李光地就是名正言順的“座師”了。 另外,薦了玉柱卷子的同考官,翰林院侍讀學士梁惠農,這便是他的“房師”了。 玉柱心里明白,隨著消息傳開之后,上門來道賀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 與其參與無意義的應酬,不如去會一會大名鼎鼎的康熙朝不倒翁——李光地。 說起來也挺有點意思的,玉柱的恩師湯炳,和座師李光地,都是身上背著大污點的鴻儒。 仔細一研究,就會驚訝的發現,凡是康熙重用的掌握了一定實權的大臣,包括隆科多在內,身上都有大污點,無一例外。 于是,玉柱備好了厚禮,直奔李光地的家。 李光地屬于是典型的漢臣,他本無資格住在內城。 因康熙格外的體貼李光地,在東安門外的東廠胡同賜了一座前明內閣首輔的大宅子,他便住到了鑲白旗的地界上頭。 按照規矩,漢臣都要由東華門進宮。而東華門就在東安門的里邊,李光地從家里進宮上朝的距離,短的令人發指。 玉柱趕到東廠胡同的時候,胡同里已經擠滿了來道謝的新舉人。 吳江拿著玉柱的名帖,擠過人群的時候,玉柱聽大家議論紛紛,李光地閉門謝客,誰都不見。 玉柱雖然不知道貢院里發生了什么,但是,他心里卻明白。 這種敏感的時刻,以李光地的謹小慎微,肯定不會去招惹不必要的流言蜚語。 李光地見不見玉柱,其實并不重要。以玉柱的雄厚家世,也不需要依賴李光地的官場提攜。 重要的是,玉柱在中了解元的當天下午,就來拜謝師恩了。 這便是很多小鎮做題家,曾經因為不懂,而栽過大跟頭的人情世故。 實際上,會做人,并且和上司的私交到了位,才是提拔的關鍵。 越有才華的人,越容易仗著才華,不把決定你前途和命運的上司放在眼里。 比如說,李白,就是鮮明的反例。 你就算是再有本事,又如何呢?說你不行,你就不行,再行,也不行。 果然不出所料,吳江回來的時候,稟報說,李光地不見客,謝意心領了。 于是,玉柱轉道又去了梁惠農那邊。 梁惠農是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士,看似清貴之極,其實手里并無實權。 作為清流中的清流,梁惠農又只是同考官而已,自然不需要有太多的避諱。 聽說玉柱來了,梁惠農倒是在第一時間,就讓他進了宅子。 見面之后,就見一名身穿青緞便服的中年男子,端坐于太師椅上。 玉柱趕緊長揖到地,畢恭畢敬的說:“門生玉柱,拜見房師大人?!?/br> 梁惠農笑著擺手道:“勿須如此多禮,坐吧?!?/br> 玉柱斜著身子,側身坐在太師椅上,且只坐了半邊屁股。 梁惠農暗暗點頭,他本以為玉柱,最快也要后日上午才能來拜謝師恩。 按照常規,張榜的第二日,謝座師。梁惠農這個房師,自然要靠后了。 沒想到,上午剛張了榜,玉柱下午便來登門道謝,竟與囂張跋扈的隆科多,有著迥然不同的謙遜作派。 梁惠農心里舒服了,也就有了談興,便很“自然”的想起了貢院里發生的事兒。 他笑著說:“說起來,你的卷子做得確實漂亮,一看就知道往日里下過了一番苦功夫?!?/br> 這話隱含著多重意思,玉柱一時判斷不明,便試探著說:“不瞞房師大人,門生參加鄉試之前,曾游學于江南的九華書院,竊以為受益匪淺?!?/br> “哦,竟有此事?難怪了,你的文章凝練通達,遣詞用句也很精妙,老夫一眼便瞧進去了?!绷夯蒉r這話看似平常無奇,實際上,已經透露出了很多意思出來。 很多時候,聽話不僅要聽音,還要看具體的神態和動作,綜合起來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有些場面話,看似云遮霧繞,令人摸不清頭腦。但是,仔細一琢磨,其實大有學問和深意。 以梁惠農的同考官身份,他本來就是玉柱的薦卷房師,卻偏偏拿一眼便瞧進去了說事,這就很有些意味深長了。 反過來說,就是有人并不支持玉柱的好文章了。 玉柱當即明白了,他的所謂解元頭銜,恐怕是在貢院里,引起了一番不小的爭執吧? 由此推導下去,主考官李光地并不見得很樂意錄他為解元。 因為,能夠拍板決定誰是解元的考官,唯有李光地。 李光地是什么人?他可是康熙朝的不倒翁。 據湯炳的笑談,李光地陰人的習慣,從來都不是從正面進攻,而是選準了時機,從你身后一刀致命。 以前,滿洲重臣們格外的歧視漢臣,自從達爾壽吃過大虧之后,已經收斂了許多。 禮部滿侍郎達爾壽,曾經當面斥責李光地,是個jian邪小人。 李光地不僅沒有反嘴,而且還很誠懇的接受了批評。 沒過多久,達爾壽就倒了血霉,不僅被罷了官,而且全家都流放去了寧古塔。 剛開始,也沒人知道是李光地做的手腳。 有人從寧古塔赦免回京之后,大家這才曉得真相。 達爾壽寫的奏折里,出現了不利于滿漢團結的句子。 原本,康熙只想把達爾壽革職留任,以觀后效。革職,看起來丟了官,但是,級別還在,隨時隨地都可以起復原缺。 當時,李光地正好在南書房內當值,他只說了一句話,滿漢一家親,我大清的江山方能永固。 于是,達爾壽就躺下了,全家都被流放去寧古塔吃冷空氣了。 咳,這就和大家都害怕梁九功,其實是一個道理。 朝堂上的臣子,豈有不犯錯之理? 你犯錯誤的時候,梁九功就伺候在康熙的身邊。趕上康熙大發雷霆的時候兒,梁九功只需要提醒一下,你曾經犯過的舊惡。 嘿嘿,那個后果就很酸爽了。 此行不虛也! 玉柱得了這個極其重要的內幕消息,馬上就意識到,落榜的秀才們,很可能要鬧事。 隆科多得了玉柱派人遞來的口信,馬不停蹄的回了步軍統領衙門,召集手下的將校議事。 議事的主題,其實就一個。不管是誰的管區內,若是聚集了鬧事的秀才,輕則丟命,重則死全家。 “諸位,我隆老三提前道個歉。將來,若有小小的得罪之處,還請見諒了?!甭】贫啻搜砸怀?,他的部下們就全都明白了。 不管是誰,只要是轄區內出現了聚眾鬧事的秀才,就等著挨隆帥的刀子吧。 死命令的效率最高,殺傷力也最大! 潛臺詞其實是:老部下們以前的功勞再大,只要這一次轄區內鬧出了大亂子,就被徹底否定了! 散會后不久,順天府的貢院、孔廟門前,各大衙門的門前,尤其是外城南邊的各省會館附近,瞬間布滿了隆科多的手下巡捕和八旗兵。 玉柱,心安理得的享受著,親爹那無微不至的關懷,沒有絲毫的愧疚之感。 咳,就算是玉柱跟人說,他不靠爹,你以為有人會信么? 本來就是個公開拼爹的吃人社會,誰的爹厲害,誰就是你大爺。爹不行,就要精通裝孫子,如此而已。 原本,本次鄉試的考官們,皆以為,落榜的秀才們會來鬧事。 誰料,整個京城內外,被隆科多的部下們,圍得水泄不通。別說聚眾鬧事了,就算是小偷小摸的賊,都嚇得躲出了京城。 一連十日,等順天府內各州縣進京趕考的秀才們,大部分離開了四九城后,京城內外的準戒嚴形勢,才稍微放松了一些。 第99章 康熙賜字 第二日,正好是隆科多進宮面圣的時候。 隆科多稟報了京城內外的大小事體,末了,仿佛不經意的說:“仰賴主子爺的天威庇佑,犬子玉柱高中鄉試解元。奴才是既高興,又惶恐,唉,還是以惶恐和害怕為主?!?/br> “惶恐什么?”康熙信口問隆科多。 順天府的鄉試結果,剛一張榜,就有人稟了康熙。 康熙得知玉柱居然高中了解元,心情顯然是很不錯的,并未起疑心。 因為,院試的那次,隆科多故意唱念做打了一番,提前鋪墊了大半年之久,讓康熙已經清楚的看到了玉柱的真實水平和實力。 誰說旗人不會讀書了?玉柱不就是活生生的旗人榜樣么? “主子爺,您一貫主張滿漢一家親,奴才也是極贊同的。只是,奴才肩負京城治安大任,很有些擔心,落榜的秀才們,會以旗人哪會讀書做口食,串聯起來,聚眾鬧出潑天大禍?!?/br> 隆科多非常了解康熙的脾氣,不然的話,他也不可能掌握京城的兵權,長達十余年之久。 康熙的所謂滿漢一家親,不過是個幌子罷了,誰信誰傻! “嗯,若是別的旗人中了解元,朕必起疑。你兒子玉柱嘛,嗯,南書房的漢人鴻儒們,個個都夸過他的文章。哪,上次院試的時候,南書房的鴻儒們不是重新評了卷么?你的好兒子依舊是第一?!笨滴醮搜砸怀隹?,隆科多不由暗暗有些得意,妥了,他要的就是這個固有的好印象。 “玉柱不錯,鄉試居然中了解元,實乃我旗人之光也。哦,對了,玉柱可曾有字?”康熙這一問,隆科多立時大喜欲狂,興奮得差點昏過去了。 “回主子爺,犬子因未及弱冠,尚未有字。奴才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識得幾個,還請主子爺賜個字吧?”隆科多當即跪下了,“嗙嗙嗙?!边B磕了三個響頭。 “玔(音,一聲,不是四聲)者,玉鐲也。柱者,柱石忠卿也。就叫玔卿吧?”康熙話音剛落,隆科多便狂喜的重重磕頭,“奴才替犬子佟佳玔卿,叩謝主子爺天高地厚之隆恩?!?/br> 隆科多是康熙的嫡親表弟,而且,康熙的親媽孝康章皇后,還是隆科多的嫡親姑母。 這個時代,只要是沒出五服的親戚,都是正經的親戚。 株連九族,屬于比較夸張的說法。一般來說,吃人的社會,株連的范圍,僅限于五服以內的正經親戚。 從血緣關系上說,康熙也算是玉柱的正經表叔。 表叔,替有出息的表侄兒取個字,難道不是理所當然么? 這是康熙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