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此后,因小兒子名聲大噪,越來越多人上門求詩,姜拓不得不被迫為了圓這個謊言,給弟弟做筆替。 他三年不能參加科舉,索性就在家沉寂了三年,這三年姜家小兒子也長到了十三歲,他雖天資一般,卻也在姜氏夫婦的諄諄教誨下,學得了一點東西,年幼就過了童試,也因他寫的詩,愈發聲名煊赫,幾乎無人不知。 姜家下人對姜拓態度也愈發惡劣,曾經姜家那位驚才艷艷的大少爺好似一下子就忽而沉寂了下來。 再無音訊。 直到這年,他參加科舉的考試被扒出是他弟弟寫的,還被揭發出許多他臨摹弟弟詩文的筆跡。 但是那本來就是他寫的。 科舉作弊,是大事,他會被流放嶺南,那里了無人煙,再無進京的可能。 流放前,姜氏夫婦再次來看了他,帶著那個趾高氣揚看著他的弟弟,他沒有一點愧意,只姜氏夫婦偶爾不敢看他的眼睛。 姜拓甚至沒想過翻案,因為父母親告,在這個生養之恩大過天的時代,沒有人會推翻父母的話,縣官也不會否定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否定,子不教父之過,父母的證詞,就是他最有力的罪證。 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也很簡單,怕姜拓之后揭發他們的小兒子。 因為他們的小兒子才是真正的抄襲者。 隔著牢房,他們帶來了他們做的最后一餐飯食。 旁的姜拓都沒吃,只有一道紅豆餅子,是他剛來姜府時,養母總做給他吃的。 姜拓拿起那餅子吃了兩口。 那夫妻二人眼中愧意更深了。 這一世,姜拓確實歷了親情之苦。 他年少嘗過了親情之好,曾被視為珍寶,卻又終究被狠狠扔到了一旁,當作了敝履。 他最后死在了獄中。 因為他吃了那紅豆餅子,那些菜都沒毒,只除了那張紅豆餅。 姜氏夫婦只在那里下了毒。 似乎肯定了,他一定會忍不住吃上幾口那小時候他常吃的紅豆餅。 這一世結束。 我胡亂看過,見這一世過去,那金石之心果然被淬化了些許,卻也只是一點,似乎對本體仍未有什么過多的作用,我不由往下看去。 第35章 這第二世, 下場同樣凄慘。 神子穿成了一位寒窗苦讀的書生,許是上輩子殘念作祟,這輩子,他于書院結交了一位好友, 此人年紀比他小, 學問雖不如他, 但是為人卻好,更是助他頗多, 因他家境貧寒,這位好友常常救濟于他, 后來更是發現這人原來是書院那位院長的兒子,因這一世神子穿至的身體格外貧窮, 是這位好友幫他申請了書院的住宿,他買不起書, 二人便共讀一本書,一起談論天下間的事情, 年少時光總是短暫。 二人果然一同考上,并一同入朝為官。 官海沉浮許多年, 二人終究是出現了不同的政見。官場之上,漸漸沒有了從前的親密無間,因二人政見不同, 更是多番爭吵。 只這一次, 贏得人是早已身為高位的神子,輸的是那位好友。 神子因一時不忍,未曾將政敵一黨殲滅, 反而給了他們一絲生路。 卻沒想到,那位好友最后聯合旁的人, 給了他最后一次重擊,他未曾心軟。 十幾年同窗情誼,終極死于他的心軟,死于同窗之人毫不心軟的背刺。 二世完。 我看完了這一世,只見這一世過后,神子那顆金石之心卻還是未曾融化太多,我不由得有些著急起來。 我又粗略往后翻了翻,漸漸沒了仔細看之后幾世的心思。 第三世,神子生來雙目有疾,但他一生行醫,救下患者無數,最后卻不知誰傳出神子的銀發是不詳的征兆,于是暗夜之中,有人偷進神子的廬舍,將神子殺死。 一生行醫的神子,最后死在了他曾散盡家財救助的患者手中。 這一世那金石之心幾乎連淬化也只是一丁點了。 第四世,神子是一位少年將軍,最終因王室昏庸,他一身保家衛國,死在了他發誓效忠的帝王手中,皇帝喂他喝下毒酒,將他賜給了敵國,只為求和。 神子不堪此辱,咬舌自盡了。 此后幾世我都徹底沒了心思看,因為眼看,這人命格在歷劫之時愈發暗淡了,那顆金石之心卻始終沒有化成。 我就說這人瘋了。 我必得做點什么了,只是這人演化歷劫的地方外人輕易干涉不得。 我粗略往后翻去,只見目前這人在下世已經歷經到了第七世,那金石之心卻也只淬化了不過小半。 只見這第七世,神子遭遇的乃是嗔怨之苦,求不得之痛。這里卻要他經受一番求不得之痛了。 這一世講述的是神子愛上夢中神女,卻苦于只是凡人,終究無法得見仙顏,于是一輩子無妻無子,孤苦終老的故事。 我觀那泉水中正進行到那少年郎第一次遇到女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