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小苦瓜
溫行止是怎么長大的呢。 他也曾是被期待著誕生的,畢竟他是母親這一輩里,第一個出生的孩子。 至于父親,溫行止實在不愿稱他為父親。 他頂多是給他和母親提供了一個住所,再無其他。 溫行止叫他,老爺。 - 母親常說,她年少不知事,才會闖下大禍。 溫行止不覺得,母親聰慧,讀過的書數不勝數,寫的字更是漂亮,教給了他很多道理。 但母親每每說到此,便要落淚。 母親名為溫婉,人如其名,她是一個極其靜婉的女子。 祖父一脈為書香世家,雖世家皆循規蹈矩,條條框框多得數不過來,可將小輩養得個個兒姿態昂揚,無論男女,誓為家國付出一切。 這書香世家都快變為武將世家了。 但母親全然不若父兄般,能在朝堂之上,為世事激揚。她在一眾姊妹里,出了名的性子柔和。 只不過她看的書本很多,因而最是向往不同山川河流的風景。 所以才會這樣愛上一個,對她講些外界之壯美的商賈。 - 祖父祖母沒有阻撓這份感情,青年一輩,總有自己的活法。 再說,母親嫁與區區商賈,他們總能護母親周全。 可惜,勢去如山崩。 偌大的家族,既占著文官的位置,又踏足武將的地界,誰能容忍?縱是圣明的君主,也怕這般隨心壯大的家族。 一夕之間,信誓旦旦的族人們,確然如當初所說,為家族付出了一切,包括生命。 近百個溫氏族人,便只余為人婦的母親一人幸存。 這時溫行止五歲的時候。 - “老爺,為何不肯拿出銀錢救我父親母親?”溫行止躲在門邊,聽到母親說。 “溫婉,你說,誰會看得上‘區區商賈’手中的錢?”老爺諷刺地反問。 “我從沒有認為……”母親反駁。 但她的話即刻便被打斷了,老爺怒喊一聲:“夠了!” “你父母當日不是最看不起這些嗎?如今怎么求著要了?嗯?溫婉?” “可老爺今日身家也是我父母托舉而成……”母親跪在他腳邊,抓著他的衣擺。 “呵!是多虧他們,否則我怎么將我夫人孩子接到京中?” 母親聞言瞪大了眼,這消息如晴天霹靂:“什、什么?什么夫人?” “自是與我在家鄉便已結了親的夫人!”他一把揮開母親的手,任由她跪坐在地。 溫行止見此,再也忍不住,跑入屋里,扶住母親。 老爺看到他,也沒有意外,只說:“你們母子成日在一起,便搬到柴房住吧?!?/br> “你……你!怎可如此對我母子?!怎可這樣,對我家人見死不救?!”母親爬起來,上前要攔住他。 “當然是你于我而言,已無用處?!彼p描淡寫地丟下這句話,沒有絲毫留戀地離開了。 待他走遠,母親已是徹底脫力,坐地痛哭著。只有挺直的脊背在證明,她曾經持有的端莊。 - 翌日,他和母親便被管家趕到柴房前。 母親雙眼紅腫,聲音嘶?。骸坝袥]有吃的?行止還小……” 管家翻個白眼,十分不屑:“不知我是誰嗎?叫管家!” 母親抿緊了唇,沒有說話。 管家一擺手,說:“算了,念在你是第一回,下次可給我記好了!” “想要吃的,劈足了柴再說!”管家“哼”一聲,便離開了。 溫行止如此長到了十二歲。 - 溫行止很早便接過了母親手上的活計,可終日憂思,已令她蒼老許多。無論如何休養,她都無法恢復對生活的期待了。 母親知世事艱難,便要他苦讀。 她說:“我不是想你能夠當官發財,只愿你知事,懂辨別好壞,做個正直的孩子?!?/br> 溫行止知道,她是怕極了自己長成老爺那樣的人。 可他不會的,他連長相都不曾繼承老爺半分。 他五官像母親,臉型像祖父,身姿像舅舅,若要外人來看,絕不會說他與老爺有半點關聯。 他自幼跟著母親學執筆、學寫字、讀詩書、懂禮法,任他再怎么低劣,也不會做出迫害他人之事。 他一樣厭惡痛斥老爺那樣的人,竟能做到毫不留情,將他溫柔的母親變成了這樣頭發花白、眼底無光的模樣。 - 老爺今年又納了幾房小妾,已是徹底忘記他們母子二人了。 連夫人向他請求,說是柴房一下人,才思敏捷,或可為長子伴讀,他都是點點頭便應下了,神色沒有任何波瀾。 溫行止因此得到了進入私塾讀書的機會。 - 待到母親發病,溫行止已十五歲。 這會兒,他還隱約記得一些祖父祖母的面容,但很模糊,隨著他們的離去,在記憶中殘存只剩祖父的嚴厲、祖母的和煦。 有一日,母親問他,愿不愿離開京城,陪她到外頭去走走。 溫行止答應,并且高興,母親終于要為自己而活。 - 出走這事兒,還得虧夫人相助。 她對老爺在京城所行之事一無所知,甚至到了府上,也不知他們母子存在。 還是某個下人無意透露,夫人才得知當年之事。 她也心疼母親這般遭遇,可她從前只是農婦,不知怎樣幫助。 但自從她發話,溫行止沒再餓過肚子了。 后來的后來,她終于找準了時機,見老爺徹底淡忘了母親,整日沉溺于各個姬妾房中,便悄悄偷走了婚書與契約交給母親。 連同母親放在婚書里的一枚玉佩。 她打發了下人,將提前備好的包裹放在母親手中,送他和母親離開:“溫婉,是我察覺得太晚,只盼你離去后,能夠日日順心,不必如此辛苦了?!?/br> 母親久不落淚,此刻卻熱淚盈眶:“多謝?!?/br> 夫人是個感性的人,她一抹眼淚,說:“我才要謝你,多謝你教出這么好的兒子,有他在旁,我兒學業進步飛速?!?/br> 兩個困于深宅的婦人,相顧哭了一場,以此作為告別。 - 每一年,母親都會帶著溫行止到家族之人葬身之處祭拜。持續數十年,這般情緒的壓抑,導致她身子虛透了。 縱使是她喜歡的山川河流,她也無心去觀望了。 當了玉佩,加之夫人所給的銀子,這叁年光是給母親買藥,便已消耗大半。 溫行止一路替人寫書寫信,賺來的銀子也不抵開銷。 于是他們最終落腳在石水鎮。 這里有一條長長的河,放眼無窮無盡。 母親病重下不了床,卻也可日日聽河水潺潺。 - 某一日,溫行止寫書回來,母親臉色大好。 溫行止心沉入谷底,他知道,這是回光返照。 母親真的要離他而去了。 可除了心中悶悶,他也替母親開心,因為她終于可以不再顧忌一切,不再失望,不再后悔。 - 母親走了。 溫行止退了租借的宅子,拿出所有的銀錢,給她買一身華貴的衣物首飾換上,如她在祖父母家里時的穿戴。 可他太窮了,買完這些,便再也買不起棺材。 還好,他還有可以賣的東西。 那就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