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大jian似仁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種田飛升了[穿書]、炮灰覺醒了、穿成反派他崽[快穿]、私人野犬[重生]、清冷O失憶后虐文變甜了、穿書渣雄被撿來的雌蟲騙身騙心、月色返潮 | 年上、我付出的可是金錢(1v1)、瓦萊里婭、大山(年代 兄妹1v1)
元棘亓忽然覺得,在涼州大亂的時局下,華雄是個很好的盟友。 并且心里還隱隱期盼著,西縣能在王國叛軍圍攻下安然渡過,能堅持到朝廷平叛大軍的到來。 有這種心思,是華雄扔出了第三波人情。 其實也沒什么大動作,就是提了一下,如果襲擊狄道成功的話,他會讓義弟華車帶領一部分兵馬,進入臨洮西邊的望曲谷屯田自養。 屆時請元棘亓看在今日的情分上,照拂一二。 看著,好像是華雄在拜托羌道幫忙。 實際上,則是元棘亓等羌胡首領占了個大便宜。 只要在西縣兵馬進入望曲谷了,王國叛軍來襲羌道,第一個目標就是滅了華車。 就算叛軍不來襲,華車的屯田自養,就是變相的和羌道互為犄角,為元棘亓等首領分擔了來自白馬羌的sao擾。 家門外憑空多了一道屏障,還是不需要付出的! 羌道的這些首領,怎么不感激莫名呢? 當即,所有人都拍著胸膛慨然應諾。 反正華雄說的照拂一二,是希望這些羌胡首領在華車立足未穩的時候,支援一些牲口以及糧秣。還是付錢的,用西縣的鹽巴換。 而元棘亓,這位羌道實際的控制者,還想到了更多。 他最早對華雄的感官,是有些排斥的。 涼州皆知,華雄是夏育的弟子! 當年,夏育任護羌營司馬的時候,跟隨他征戰的湟中義從羌都死傷殆盡??梢哉f,故太尉段颎這一系將率的赫赫威名,是無數羌人的鮮血鋪就的。 無論是起兵反叛,還是被朝廷征調征戰,都是一個結果:淪為白骨! 【注:《后漢書·段颎傳》記:夏,颎自進營,去羌所屯凡亭山四五十里,遣田晏、夏育將五千人據其山上。羌悉眾攻之,厲聲問曰:田晏、夏育在此不?湟中義從羌悉在何面?】 對此,元棘亓也在擔心,華雄也繼承了段颎“以殺止戈”的理念,是那種用羌人累累白骨鋪就野心之路的人。 身為羌人首領,元棘亓當然不愿意和這種人糾葛太深。 免得自己的族人也去填了溝壑。 利益同道的時候,相互借勢一番就好了。 但是如今,華雄主動示好付出,讓元棘亓大為改觀。覺得華雄被羌人們稱之為“天眷之子”,是名至實歸的。 此人頗具仁義之心。 元棘亓暗道了一句。隨即,心念一轉,就想到了更多。 恩,好像華雄的縣令之職,是天子親自綬官的吧? 能上達天聽的人啊...... 熬過了這次叛亂,必然會迎來仕途上的飛黃騰達!在西涼叛者如云的局勢中,朝廷出于樹立牌坊的心思,對捍衛大漢旌旗的人,都不會虧待。 不然的話,就會冷了其他將士的心,不再為朝廷拼命! 就算西縣被攻破了,只要華雄不投降,大漢朝廷也會嘉獎他的氣節,給他綬于其他官職! 而不是追究戰敗之過。 反正就是說,華雄的仕途是一片光明的。 對于元棘亓來說,和華雄糾纏得深了,以后說不定就沾上了光,上演雞犬升天的現實例子。 別的不說,只要華雄給朝廷的上表中,來一句:“武都郡羌道,有部落首酋元棘亓,忠貞大漢,登鋒履刃與叛軍血戰到底,氣節可嘉!” 那么,在這種時節,朝廷不得授予自己一個“歸義羌長”當? 有了這個名義,羌道境內的其他部落,不就唯自己馬首是瞻,讓自己名正言順的成了羌道縣長? 朝中有人好當官。 功勞這種東西,沒人幫你上表朝廷,天子也不會知道的嘛。 想通了一切,元棘亓也快速做出了行動。 他將親自率領部落的勇士,和華雄一起前往狄道。 理由是,路過臨洮的時候,由他親自出面說情,臨洮那股勢力絕對會讓出道路,不會有華雄假道滅虢的擔心。 華雄自然不無不可。 心里,也差點沒笑出花兒來。 元棘亓這個家伙,看著挺精明,怎么就那么淳樸呢! 在西縣的時候,他就和閻忠頭疼過,西縣土地有限,養不了那么人口。 思來想去,只能讓華車帶著一些依附過來的羌胡部落,前去隴西那邊屯田自養,順便作為日后占據隴西郡的橋頭堡。本來還在思考著,怎么讓華車在隴西郡站穩腳跟呢! 方才的拜托元棘亓等首領的照拂一二,就是有這次思慮在。 結果,元棘亓直接表態了,要親自參與其中,和西縣形成說不明道不清的關系。 讓華車的屯田,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有個后方能進退有據。 一時間,席間皆大歡喜。 馬上的,華雄就趁熱打鐵,說此去隴西應該兵貴神速,希望元棘亓等首領盡快挑選好族人,早點出發。 而元棘亓等人也熱情高漲。 在以劫掠財富的刺激下,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聚攏了各個部落的的勇士,足有千余騎,一人兩馬,次日清晨就和華雄一起浩浩蕩蕩的往臨洮而去。 而王靈,也在第一天酒宴結束,就告辭獨自回武都道了。 他身上還帶著護送物資去西縣的任務,自然不會隨著華雄去臨洮。 只不過,比起來時的心事重重,此番回去已經春風滿面。連馬蹄卷起的灰塵和驕陽炙熱,都覺得不是那么難以忍受了。 華雄也對他做出了承諾。 說什么,他此去襲擊狄道,若不是王靈不辭勞苦隨來羌道,他就不會和元棘亓首領結交,更無法借助元棘亓的人情,讓臨洮那股實力讓開道路。 對此,他銘記于心,還會投桃報李。 “文善,還請暫且寬心。此戰我若是不死,在西縣無叛軍寇境后,一定親自引兵前去廣漢屬國,為你上祿王家出這口惡氣!” 華雄是這么擲地有聲的。 還堅決不要王家的報酬:兩千石糧秣。 所以呢,王靈心情不美麗才怪了! 就應邀跑了一次羌道,費了點口舌,什么代價都不需要付出,就把武都太守都無可奈何的事情,給辦成了! 而且他無需擔心,華雄現在說得好聽,臨事了會反悔推脫。 西涼男兒本來就豪邁,一諾千金。 華雄要是反悔了,就會名聲受損,讓依附他的人心生離意,覺得“天眷之子”是個不可靠的人。 要不,此次回去后,和家主商量下,先運送些物資給西縣? 別人說不要報酬,但不代表著自己不能給嘛。 以資助官府抵御叛軍的名義,不就行了? 畢竟情分這種東西,只知道索取,而不思付出,用完了就沒了。 事關宗族傳承,眼光要看得長遠點。 付出一些物資,和華雄扯上關系,也是為上祿王家增添了一道外力。以后遇上什么事,說不定還能倚仗一二呢! 恩,就原先定下的兩千石糧秣,再弄點鐵錠和牛羊過去吧。 賣人情,就要賣得大點! 不痛不癢,可有可無的,別人也不會念著這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