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一觸即發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種田飛升了[穿書]、炮灰覺醒了、穿成反派他崽[快穿]、私人野犬[重生]、清冷O失憶后虐文變甜了、穿書渣雄被撿來的雌蟲騙身騙心、月色返潮 | 年上、我付出的可是金錢(1v1)、瓦萊里婭、大山(年代 兄妹1v1)
年紀未及三旬,就能讓韓遂引心腹,將渝中城守備的重任托付的人,成公英胸中韜略十分出色。 比如馬騰,如今就駐馬看著對面的羌人,嘆息不已。 他得到叛軍去圍攻華雄營寨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踐行了當初許下的諾言:盡起麾下將士去救援。 然而,出了平襄城的他,就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天人交戰中。 成公英的調度,捏到他的痛處了。 他就扔出了兩千羌騎,在牧苑和襄平交界處游蕩。并且勒令他們,看到馬騰率兵出城了,就玩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術,不與之交戰,只是遠遠吊著。 這樣的做法,讓馬騰如鯁在喉。 并不是擔心這兩千羌騎,會在自己離去后,前去攻打平襄。 騎兵的優勢在于野戰,羌人又不善于攻城。而他還留了五百將士在城池內,緊急時還能發動黔首青壯協助,就這么兩千叛軍想攻下城池,無異于天方夜譚。 他是擔心自己會全軍覆沒。 成公英的這種調度,是將“圍點打援”和“引蛇出洞”給結合了。 圍點打援,是馬騰膽敢直接沖擊圍困華雄的叛軍,游蕩的兩千羌騎,絕對會從背后捅他一刀,來個前后夾擊! 而引蛇出洞,則是叛軍擊潰馬騰之后,就可以棄華雄部不顧,直接前去圍攻平襄城!以城內的兵力,兩千叛軍可以高枕無憂;但是換成了五六千,那就岌岌可危了。 而且成公英也不需要,擔心華雄部從背后來襲。 他只要分出一千兵馬,堵住華雄所在的山坳就行了。 是的,成公英的謀略很簡單:以勢壓人! 有點將略的將領,一眼就能看透了。 卻很有效,更無解! 以絕對的兵力優勢、以攻其必救的姿態,讓肩負著守備襄平城的馬騰,不敢放手一搏。 該死的! 如果我麾下再多兩千兵卒,定然將賊子成公英的首級掛在城墻上! 馬騰對此,只能暗地里憤憤然。 思來想去,他便分出兩千騎,用來牽制住叛軍游蕩的兩千羌騎,以此來減輕華雄那邊兵力懸殊的壓力。 哎...... 狩元,我也有不得已,你自求多福吧。 希望你能堅持到,耿刺史率大軍來援的那天。也希望耿刺史,能放下私人恩怨,早日派人馬來襄平,讓我能有足夠的兵力馳援。 馬騰心中默默嘆息了聲。 就派人快馬前去冀縣,給耿鄙遞上軍報和給自己加兵馬的請求。 同樣的,成公英駐馬看著華雄的營寨,心中也默默嘆息了聲。 韓遂派來的信使到了。 閻行回去金城郡,不光是請求韓遂讓他隨征隴西郡,也帶回去了成公英盡起大軍進攻華雄的軍報。 韓遂得知以后,就讓人帶過來了一句話:“見機行事,莫因小失大?!?/br> 沒有責備,成公英的擅自發兵。 只是提醒成公英要顧全大局,不要為了圍攻華雄,從而導致隴西郡的謀劃破產。 也是表達了絕對信任自己的意思。 他相信成公英做事有分寸,不經過自己就直接發兵去攻,定是有戰略上的考慮,所以放權讓成公英自己放手施為。 正是這樣,讓成公英心中頗為慚愧。 他率軍來攻華雄,更多的考慮是,是出自于對華雄的忌諱。 而對隴西郡的謀劃,沒有什么幫助。 畢竟,只要將耿鄙的大軍打殘或者全滅了,華雄也好、馬騰也罷,都不足為慮。到時候挾大勝的銳氣而來,就他們那點兵力,無異是螳臂當車。 讓成公英暗自嘆息的還有一點。 他試探過了,羌人們對華雄有一種迷之敬畏,說什么華雄是“天眷之子”,不太情愿去攻打。 聽起來好像挺荒謬的。 一軍主將,竟然被麾下兵卒抗拒權威。 但這就是叛軍內部,司空見慣的事情,也是最大的弱點。 由多個種羌部落和漢家黔首構成的松散組織,哪怕是韓遂弄死了邊章與北宮伯玉等人,也只是得到一個戰略方向的指揮權。 對于各營各部征戰的兵馬調度,卻無法做到如臂指揮。 那些種羌部落首領,依然將調動族人的權力緊緊握在手中,選擇性聽從韓遂和韓遂心腹的命令。 軍令如山,那是朝廷才有的資本。 是天下共主的權威被認可,才能形成的統一意志。 成公英明白這點。更知道自己如果強令為之,那些羌人兵卒也會出工不出力,讓軍中士氣變得低迷。 所以呢,他心中也做了個決定。 只攻打十天! 若是十天之內,攻不下華雄的營寨,就撤兵回去渝中城。好讓韓遂無憂后方的安危,放心去隴西郡給耿鄙下套。 進攻的兵卒,也定為了自己的嫡系。 自從當年被華雄一口識破身份后,他就有了羌人不可靠的心思。在韓遂的支持下,他組建自己嫡系軍隊的時候,也都是從漢家黔首中挑選。 也不多,就兩千人。 不過這些人,一直被他以恩惠相待,能死力效命。 在關鍵的時候投入戰場,應該能攻破華雄的營寨了吧? 成公英眺望著山坳那桿繡著“華”字的戰旗,眉目間有一絲凝重與冷意在凝聚。 對,關鍵的時候。 他先派上去的兵卒,是羌人。 既然他們不愿意盡力去攻,那就物盡其用,拿來消耗箭矢和掃平鐵蒺藜等防御吧! “嗚~~~~~” “嗚~~~~~~~~” 低沉的牛角號連綿了牧苑的草原。 讓羌人們在身后督戰隊明晃晃的刀子下,提起木盾和長矛,在各級小頭目的指揮下,挨個好陣列,從大營中魚貫而出。 以戰死為榮的傳統,讓他們眼睛開始充血,臉上滿滿都是戾氣。 因為多謀的成公英,做出了一個承諾,打消了他們的抵觸情緒:他們只需要破壞營寨外面的鹿角,就可以袖手旁觀了! 而且成公英的嫡系人馬,在攻破華雄營寨之后,會將所有的戰利品與他們平分! 這樣優厚的條件,羌人們怎么會拒絕呢? “嗷~~~~” 他們都發出西北狼一樣的嚎叫,盡可能將上半身縮進木盾的防御里,斜著腦袋,只留一只眼睛在盾牌上側,就邁開腳步勇而無畏的沖上去。 “咚!” “咚!” 山坳中,華雄營寨內鼓聲也如春雷般咆哮,化成了大漢將士英勇無畏的熱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