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野心膨脹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種田飛升了[穿書]、炮灰覺醒了、穿成反派他崽[快穿]、私人野犬[重生]、清冷O失憶后虐文變甜了、穿書渣雄被撿來的雌蟲騙身騙心、月色返潮 | 年上、我付出的可是金錢(1v1)、瓦萊里婭、大山(年代 兄妹1v1)
鐵籠山,又名斗底山。 山狀如同一個巨大的鳥籠,絕壁峭峙,孤險云高。遠遠望去,又像是老天爺從天上用線垂下來的壺。 這種地形,若是依著山道修筑塢堡,就是易守難攻的一夫當關之地。 不過也有一個缺點,水泉匱乏。 一旦被敵人斷了水路,山上的駐軍就得在被渴死和冒死突圍中抉擇。 是故,這里一直沒有被羌人部落占據。他們的牛羊和人馬,每天消耗的水太多了,幾條涓涓細流無法承擔。 而華車只有兩百多人的小部落,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在華雄的指示下,他來到這里后,就帶著族人開始大興土木,修筑塢堡。還以糧食作為報酬,去周邊的小部落里招攬幫傭。 有糧食,貧苦的羌人部落,都不會拒絕賣力氣。 他們零零落落的到來后,就大開了眼界。有的人兩眼變紅,洋溢著羨慕嫉妒恨的神采;有的眼睛發綠,思考著要不要發揚西北狼群的作風。 當然了,他們就想了想。 華車在最顯眼的地方,樹立的大漢的旗幟。 還讓所有漢子都騎在馬背上,每天都在山谷外巡視境界。 羌人部落們,看到新來部落的族人裝備精良;又知道了這是西縣縣令華雄派來的,都不約而同熄滅了心中的野望。 天眷之子華雄! 這個稱號早在兩年前,就傳遍了這片土地。 貿然去攻擊華雄的人馬,會被老天爺降下災難的! 更何況,他們就算能打得贏這個兩百余人的小部落,能抵御得了西縣官兵的報復嗎? 要是能抵御,他們早就將西縣當成牧馬場了! 然后呢,他們在老老實實賣力氣的同時,還不停的和華車套著近乎。 比如說,為什么華雄突然就派人來鐵籠山這一帶了,原本這里,就是羌人部落和氐人部落的緩沖地帶??! 比如說,問華車和華雄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才兩百多人的部落,能裝備著官府的軍械和擁有那么多糧食。 這些套近乎,正中華車的下懷。 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跟著華雄那么多年了,總得學到點吃人不吐狗骨頭的jian詐......咳咳! 是長了些心眼,胸腹有些謀略不是! 他將自己的經歷,當成例子,針對羌人小部落首領和普通牧民的身份不同、關注點不同,分別灌輸了兩個概念。 對首領們是這么說的:跟著華雄,只要付出忠誠了,他就一定會努力讓你的部落延續下去!讓你首領的位置變成父子傳承! 對普通的牧民呢,則是這么誘惑的:知道什么叫“天眷之子”不? 天眷之子,意思就是被老天爺眷顧的人,是老天爺派來讓我們過上好日子的人! 什么? 你不相信? 來,來,來! 看看我族人們的胳膊和臉龐,他們像是餓過肚子的人嗎? 而你們部落,就算首領在冬天的時候,都得飽一餐饑一頓的吧! 再來看看我們部落的軍制繯首刀和弓箭,一個人的裝備拿出來賣,就夠你吃一年了吧! 這就是跟著“天眷之子”的好處! 事實就擺著,還需要懷疑嗎? 好嘛,原本直腸子的華車,為了裝下讀書認字和耳濡目染,讓腸子多了好多道彎。 不過,手段雖然卑劣下作,效果卻是明顯的。 周邊羌人小部落的首領,心里開始有了些意動;而普通牧民的眼睛里,開始洋溢著向往。 而在華車來鐵籠山一個月后,從西縣過來的幾個人,讓所有羌人部落都垂涎三尺。 咳! 都是男的! 漢家子,年紀都上了四五十了,分別為兩個大夫、兩個蒙學先生。 他們的到來,讓所有羌人覺得,華車這個小部落的命,實在是太好了! 讀書識字,就不用說了。 西涼的土地本來就貧瘠,大多數人沒日沒夜的忙碌勞作,也難以果腹。讀書這種事,怎么能去奢望? 而漢人的大夫,則是關乎與羌人的傳統觀念。 他們以戰死為榮,以病死為不祥。 【注:《后漢書·鄧訓傳》記載:羌胡俗恥病死,每病臨困,輒以刃自刺。訓聞有困疾者,輒拘持縛束,不與兵刃,使醫藥療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br> 所以在西北種羌部落里,羌人們死亡率最高的一種方式,是自殺! 作為吃五谷雜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難免生病。而羌人部落的巫醫,醫術并不精湛。他們都是靠著口口相傳,以半巫半醫的行事來治病的。 治好了,就是醫。 治壞了,那就是巫! 覺得這個病啊,這是老天爺執意要收了你! 趕緊動手抹了脖子吧,別給家中子孫們帶來不祥...... 漢家的大夫就不同。 他們是有師門醫術傳承的,不會說出老天爺收走的這種話。講究的是醫者父母心,致力于專研醫術,以救死扶傷。 最重要的是,他們醫術比族里的巫醫,高了不是一個層次。 所以呢,羌人部落們,都發出了同樣的感慨:如果這兩個漢人大夫,也能給自己的部落族人治病,那該多好??! 畢竟能活下去的話,誰又喜歡去自殺! 他們帶著這樣的心思,就開始對華車新一輪的套近乎。 比如說,如果他們部落也聽從華雄的號令,是不是也能和華車部落享受一樣的待遇了? 比如說,既然華雄是老天爺派來,給羌人們過上好日子的天眷之子,那就請先從我們開始吧...... 華車一開始,直接就虎著臉,拒絕了! 雖然他心里,早就笑出了花兒來。 他跟著華雄,在漢家官佐和世家豪強中混跡那么久,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輕易得到的東西,不會讓人覺得珍惜! 他要吊足這些羌人部落的胃口。 等他們面連絕望的邊緣后,再來個峰回路轉,喜從天降! 讓他們用為了保住這樣的待遇,死不旋踵的跟著自己征戰沙場,而不是養成一堆“升米恩,斗米仇”的白眼狼來。 是故,當華雄來鐵籠山,出來迎接的華車身后,還有四五個小部落首領。 他們都盡力吹捧著,自己部落族人的英勇善戰,請求華雄收了他們。 咳! 是接受他們部落前來附庸。 讓華雄覺得,第二次謀取耿鄙軍糧的事情,刻不可緩。不然這些部落,會吃垮了他的儲備。也讓覺得西縣太小了,容不下開始膨脹的野心。 夢想嘛,還是要有的。 雖然不一定能實現,但也不占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