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人心相悖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種田飛升了[穿書]、炮灰覺醒了、穿成反派他崽[快穿]、私人野犬[重生]、清冷O失憶后虐文變甜了、穿書渣雄被撿來的雌蟲騙身騙心、月色返潮 | 年上、我付出的可是金錢(1v1)、瓦萊里婭、大山(年代 兄妹1v1)
人心都是rou長的。 對于生活在底層的黔首百姓來說,除了壞到頭腳流膿的極少數外,絕對多數人都有一顆感恩之心。 西縣的黔首,如今就很感恩華雄。 這位年輕的縣令,做出了一件讓人很意外的事情:要賣掉自己那匹純血烏孫馬! 一開始,人們還以為這是無稽之談。 對于征戰沙場的將士來說,有一匹神俊的戰馬,是能多好幾分活命的機會。 誰會那么傻,會想自己的戰馬給賣呢? 縣令的俸祿好歹也有千石呢,又不是窮得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下頓! 但是呢,這個荒唐的消息,竟然被劉縣丞給證實了。劉縣丞當值了二十多年,西縣男女老少都了解他的為人,都知道他不會拿這種事情來開玩笑。 頓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什么娛樂生活的黔首們,就興趣勃勃的開始了茶余飯后。 各種猜測著縣令賣馬的目的。 只是他們揣測的各種版本,最后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閻家的家主,竟然不顧身份的親自cao起棍子,追著自己未及弱冠的幼子滿院子胖揍!揍完了,就牽著烏孫馬,帶著幼子去縣官署給華雄告罪。 還放出來狠話,說什么華縣令如果不收回烏孫馬的話,他就和這個劣子斷絕父子關系,逐出家門! 黔首百姓們,又一片嘩然。 華縣令賣馬,就作價兩千石糧食,很公道??! 閻家幼子也湊夠糧食了啊,一手交糧食一手交烏孫馬,不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嗎? 怎么會引起閻家家主那么大的怒火呢? 難道是舍不得糧食? 得到消息的黔首們,帶著熊熊燃燒的八卦之火,蜂擁去官署外看熱鬧。 然后呢,值得事情原委的他們,都陷入了默然。 原來華縣令賣馬,是耿刺史要準備征伐叛軍了,也再一次向西縣征調了糧秣。 華縣令不愿意在春耕來臨的時節,苛求黔首們將播種的種子交出來,就想用自己的戰馬換去錢糧。 而閻家家主,覺得幼子這樣的行為太不道義! 縣令為了百姓們的活路,都能無私的賣掉戰馬了!自己閻家作為當地大戶,應該效仿義舉才對,怎么能去趁人之危呢? 閻家家主,情深意切的說完理由,就大手一揮。 說兩千石糧食,就當是閻家為鄉里做點事,是自愿獻給官府討伐叛賊之用的,聲淚俱下的懇請華雄收回烏孫馬。 那個場面,讓閻家的聲望,迅速變成了西縣的仁義之家。 也讓不少黔首百姓們,被年輕縣令給感動了。 心里還感慨了一句:難怪華雄來西縣上任的時候,能得到蓋太守的陪同! 前年饑荒的時候,蓋太守拿出了家中全部糧秣,讓上千人活了下來;現在華縣令為了百姓的活路,也打算賣掉烏孫馬...... 愛民如子,不外乎如此了吧? 仁義賢明,也就如此了吧! 黔首們靜靜的感慨著,沉默的看著,華雄和閻家家主在一個執意不要馬,一個執意不要糧食的相互謙讓。 然后便偷偷的,紅了眼睛。 他們都知道,官府征討叛軍,就地征調黔首糧秣,是天經地義的事。 他們更知道,生存在這片以利益為尊的邊陲之地,能無私為別人做點什么的官佐,是多么的難得可貴。 所以他們也不再沉默了。 一位約摸三旬的壯年男人,用巴掌大的手,推開人群越眾而出,給華雄深深的躬身后,就慨然而言,“華縣令,我家中還有些余糧,愿意獻出一石,以助官府討伐叛亂!” 此言,猶如水濺入了熱油鍋一樣,讓圍觀的黔首變得人聲鼎沸。 “華縣令,我家中也有余糧!” “我愿獻八斗!” “我愿獻細絹三匹!” ....... 不同的聲音,卻匯聚成為一條名為感恩的溪流,滋潤入了西縣所有人的心田中。 最終,感人的場面,在華雄拱手給黔首作禮中落下帷幕。 華雄沒有收任何一位黔首的糧食,更沒有如愿的賣掉烏孫馬。 而是將烏孫馬放在閻家里,作為借糧的抵押。說以后什么時候官府還清了閻家的糧食,再什么時候將烏孫馬遷回來。 只是沒有人知道,華雄進去官署后,就長長的出了口氣。 面對笑容吟吟的閻忠,還很沒禮數的抱怨了一句,“先生,你這個收買人心的計謀,實在是太過了!” 是的! 華雄方才就是在做戲! 閻忠建議的。 他覺得耿鄙既然要征伐叛軍了,那么,華雄就必須將仁義的名聲傳揚到整個漢陽郡!為了耿鄙大敗的時候,無數躲避刀兵的難民,會選擇逃難到西縣來! 想崛起,就得有兵馬! 想有兵馬,就得先有人口! 既然華雄之前就想出了,和張都尉里應外合謀取耿鄙的軍糧,解決了糧秣問題;就應該思考積攢治下人口了不是? 所以他就想到了,讓閻家來配合演戲。 至于那兩千石糧食,華雄早就準備好了。去年年末的時候,姜敘讓部曲們以訓練之名往返武山塢堡,不就背回來了張都尉偷的軍糧嘛。 而且這么做,還有一個好處。 以后華雄想讓西縣弓箭社,外出征戰的時候,黔首百姓們也會群起景從的。 得人心了不是! 已經讓黔首們覺得,華雄寧愿自己吃虧,也不會讓他們吃虧了不是! 嗯,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華雄那顆還沒有完全黑透的心,在面對黔首百姓們的真情實意的時候,生出了些愧疚和隱隱作疼。 哎,這該死的良心啊,狗怎么還沒吃完呢! 帶著這樣的感慨,華雄騎著一匹健壯的河區戰馬,往鐵籠山而去。 那邊,華車招攬了大半年的羌人小部落,還等他去做戲......咳咳!是讓仁義的光環,亮瞎所有人的眼。 而遠在冀縣的耿鄙,得知消息后就怒不可遏,拔出佩劍將桌幾砍成兩段。 他不是那些沒有讀過書的黔首! 而是混跡仕途多年,爬到封疆大吏的老官僚! 一聽華雄籌糧的過程,就知道了華雄這是將他這個刺史當成了惡人,來刷個人的名聲! 豎子! 可恨!亦可誅! 他心中無聲的咆哮著。也覺得自己,該對華雄做些什么了。 無獨有偶,有一個人也覺得,自己必須要對他這個刺史做些什么了。 嗯,是隴西郡太守,李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