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早不請晚不請,正趕上石院長幫他們請大夫的時候過來,這種事誰碰上誰尷尬。 石敬業都不知道該怎么跟羅裳他們解釋這件事? 問題在于他對此事也是毫不知情,但他不清楚,他要是跟韓沉等人說他們石家不是故意的,別人會不會信? 石敬業深吸了口氣,在長輩寒暄過后,他也向郭老打了個招呼。 郭老旁邊的小伙子很精神,身上也透著股機靈勁。他進來時就察覺到石家人的反應不對勁。說了幾句話,他就猜出來了,石家人對于他跟他大伯的到來事先是不知情的,而且他們還另外請了大夫。 想到這兒,他心下頗為不爽。自家人最了解自家情況,他很早就在這一行里混,自然清楚他大伯在這一行里的威望?,F在他們這一來,倒好像要跟別的大夫搶病人一樣,他們平時忙都忙不過來,犯得著嗎? 他都能看明白的事,他大伯怎么可能看不出來? 郭老仍笑著,進來后也客氣地跟在場的人打過招呼,就連羅裳和季常明都沒忽略。 季常明見機還算快,主動上前跟郭老說:“郭老,沒想到我能有機會見到您。您應該不認識我,但我早就聽說過郭老,還拜讀過您寫的醫案?!?/br> “我是季常明,青州四院的大夫?!?/br> 季常明這番話恰達好處地表達了對郭老的敬意,話說的到位。郭老還好,還像之前一樣平和,他侄子神色就好多了。 “石老這邊最近犯病了,我要是早知道您會來,我跟小羅就不來了。有您這樣的國手在,我可不敢在您面前出丑?!?/br> 季常明的想法并不夸張,因為郭老與羅裳師傅孟老級別相當。如果事先知道郭老會來,他覺得他沒必要帶羅裳過來了。 “哦,你就是季常明?” 郭老上下打量著羅裳和季常明兩個人。但他的重心卻放在羅裳身上,隨后他擺了擺手,說:“你既然已經接了這個病號,就得治到底?!?/br> 季常明確實是先到的,現在他要是把病人推給郭老,倒好像郭老要跟他搶著看這個病人似的,反為不美。 像郭老這樣的人,如果不是欠了人情或者是別的原因,想讓他上門一次哪有那么容易的。季常明不好把病號推出去,又不好拿大,以免讓郭老感覺到被冷落,就得另想個法子。 “這……也行,不過我這也是剛做完檢查,方子還沒開呢,一會兒我跟小羅開出來,您一定得幫我們把把關。這樣無論是對患者還是對我和小羅都是好事?!?/br> 羅裳這時的注意力卻在那男青年手提的藥箱上。那個箱子是木制的,因為年頭久了,帶著木質紋理的木箱表面起了一層漂亮的包漿,透露出歲月沉淀的氣息。 箱體使用的是什么木料她看不懂,但她能看出來,木箱側面和頂端都用了黑漆螺鈿來做點綴。箱體側面角落里有個蘭花標識,那蘭花也是用螺鈿作成的。 這個木箱就是家族傳承傳下來的箱子,看來,郭家人以前也出過一些醫藥方面的大家。 正觀察著,病床上的患者手捂著胸口,身體緊繃,臉色不好,看樣子竟然像是突然發病了。 這時候再去拿藥煎藥有點慢,怕來不及,季常明就道:“恐怕得趕緊上針術,這樣能好快點。郭老,小羅針術很不錯,在我之上,在青州市也是數得著的,您看這個針灸由她來做如何?” 郭老并沒有說同意還是不同意。他又不是主家,不會憨到越俎代皰地替主家做決定。但石老爺子病成這樣了,的確耽誤不得。 至于羅裳,他還真聽說過,因為羅裳是孟老的關門弟子,孟老回京后,這事兒就傳開了。 他遲疑片刻,看了眼自己帶來的侄子,暗暗嘆氣。在他看來,論針術,應該還是他這侄子厲害。但這話他不好明說,說了就好像是在否定羅裳的能力似的,這就不合適。 石院長面對這種情況,不由得抓了抓后腦勺的頭發。他看了看石敬業母親和他舅舅,面露無奈。 羅裳也聽說過郭老,知道他是跟孟老地位相當的人物,在這種人面前她不好拿大,有這些人在,患者也不至于出現生命危險,她就道:“郭先生帶的醫藥箱一看就是古董,一般家里是沒有的?!?/br> “我聽人說過,郭家也擅長針術,所以這次能不能請郭老出手?我學習一下?!?/br> 她也看得出來,郭老不是自己要來的,事先應該也沒想到這次上門也診居然會安排成這樣。 她一開頭,季常明和石家人就都邀請郭老來做這個針灸治療。 郭老第一時間拒絕了:“不行,我這兩年手有點抖,水平下降了一點。讓我侄子來吧,他在咱們這個家族里,針術是最有潛質的?!?/br> 他都發話了,石家人自然不會有什么意見,幾個人便去請那年輕人出手。 于是,郭家侄子郭維打開了醫藥箱,準備給老人扎針灸。 他的藥箱里裝的物件可不少,內里設計感很強。 羅裳看了一會都覺得這箱子很不錯,抱著欣賞的心態,羅裳看著他往外拿東西,看得津津有味。 直到郭維拿出了特制的一盒針具,羅裳才真正認識到了郭家的壕無人性。這針看著很像是金子加特定小金屬做出來的。 看著那一套金燦燦的針具,和高檔的黑色漆盒,羅裳都想弄一副,哪怕不用,擺起來有空看看也是好的。 老人在家屬幫助下,很快做好了接受針灸的準備。郭維迅速在老人腕部內關xue飛下去一針。 飛的過程,其實就是持針者以手法將針透過皮表迅速準確到扎到患者身上。 施針大概七八分鐘,患者看起來舒服了一些,呼吸變得平緩,痛楚之色也有所減輕。 公平地講,十幾分鐘內達到這樣的效果,就算是很不錯的。 但這還不夠,石院長眼巴巴地瞧著羅裳,一時不知這話該怎么說。 通過他聽說的一些傳聞來看,他猜測,如果施針的人是羅裳,這時候老人身體應該已經有明顯緩解了…… 郭老不動聲色地上前來,給石老爺子把了把脈,隨后看了眼郭維。 他面上雖然沒有責備的神情,但郭維還是覺得尷尬。 他發覺,那幾個青州的大夫神色都挺平靜的,似乎覺得他這個針術比較一般。 時間差不多了,他默默地把自己用漂亮手法扎下去的針都拔了出來,抱歉地道:“不好意思,這次針刺效果不是很理想,要不,兩位大夫試試?我大伯真的手抖,他不適合下針?!?/br> 石家人心中焦急,生怕老爺子這邊出事,便頻頻地看向石院長。 石院長在石家人的授意下,跟羅裳說:“羅大夫,長榮醫院那兩位患者都接受了你的針刺麻醉術,他們倆恢復得都極好。所以說你的針術是經過考驗的,要不,老爺子這里,你也費費心吧?!?/br> 羅裳也感覺老爺子現在的恢復程度還不夠,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她沒有拒絕,回頭取出自帶的箱子。這個箱子就是普通醫務人員帶的藥箱,在藍色的箱體上沒有什么多余的裝飾物,瞧著再普通不過。 羅裳打開藥箱后,拿出來的針也是平平無奇的銀針,是很多基層醫生所用的那種。 她先取出一根針,對準老爺子身上的郄門xue,穩穩地刺了進去,手法看著平常得很,也沒有飛針。 但她凝神靜氣拿起針的那一刻,郭老第一時間看出了端倪。 這個女孩子,針術應該在他們家郭維之上。 這就有點稀奇了,因為郭維兄弟倆是他們家新生代中的佼佼者,一個擅用藥,一個擅用針。在兄弟倆的行醫生涯中,都有出彩之處,能超過他們倆的年輕人其實不多。 郭維的想法跟他大伯不一樣,他也是識貨的,羅裳下針后不久,他就在下針部位發現了不尋常的情況,羅裳下針時,患者的得氣感似乎很強。敏感的針灸師可以感覺到這種得氣感,他自然也不例外。 看了看羅裳帶來的醫藥箱和平平無奇的針具,再看看自己那個祖傳的藥箱和鎢金針,郭維突然感有些刺眼。 特么的什么破玩意,他這是帶著這些東西來這兒現眼來了?! 真是差生文具多,又菜又愛現! 沒過多久,石家老爺子緩緩呼出一口氣,整個身體都放松下來,額頭上冒出一層薄汗,面上現出久違的輕松之色,隨后睜開了眼睛。 韓沉腦子里在整理著這幾天收集到的證據和審訊的內容,他打算在回程路上把整理好的信息給羅裳講一下,讓她這邊過一邊。 據羅裳說,她那邊也收到了港島洪師傅送給她的一個八字,據她推算,那個八字是一個七十六歲老人的,從推算出來的內容看,八字主人是風水師 所以說,洪師傅給羅裳的八字,就是那風水師的八字。 一般來說,風水師對于八字這種私密資料會更謹慎,不會輕易讓別人知道的。那么洪師傅所提供的東西就比較難得了,對他們破案或許有幫助。 至于推算的具體內容,羅裳還沒細講。他打算稍后抽時間跟羅裳好好捋一捋這件事,爭取一次性把鄒興源和他背面的風水師解決了,免得尾大不掉,徒留禍害。 正琢磨這事,這時石家幾口人已走到石老爺子床邊。 “爸,你感覺怎么樣?好點了嗎?”石敬業母親第一個問道。 “嗯,舒服多了,好像活過來了?!崩蠣斪舆€是沒什么力氣,語聲低微。 石院長在旁邊冷眼旁觀,心知他這次找羅裳和季常明過來,是找對人了。這么明顯的好轉,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得出來。 季常明并不希望郭老難堪,就道:“郭老,剛才我和小羅來得早,也不知道您會過來,所以我倆先商量了一個方子。不如您給把把關,看看這方子是否可行?” 郭老對此沒什么意見,他也看得出來,季常明之前也不知他們會來,否則無論是他還是季常明二人,都不會選擇一起過來。 一事不煩二主??! 但來都來了,他也不至于心眼窄到不能容人。 “嗯,我看看也行,談不上把關,就是大家一塊商量一下?!?/br> 季常明開始寫藥方,郭老則看著羅裳,心里是疑惑的。 因為學中醫的人,能面面俱到,學得非常全面,針藥都極好的大夫真的不多。 剛才羅裳用針的技術他也看到了,相當了得。他覺得,就這手針術來說,與她同齡者,怕是無人出其右。 針術這么好,那她在用藥方面,會不會稍為遜色?總不至于兩頭都很出色吧?要是這樣,那這姑娘的一身醫術可就有點超乎一般人想象了。 季常明把寫好的藥方遞了過來,郭老伸手接過方子,先看了看,隨后問季常明:“這方子是你們倆一起擬出來的?” 第111章 專家 大限在春夏之交 “是我跟小羅一塊研究出來的?!奔境C鲗@方子很有信心, 但出于對前輩的敬重,他說話時的態度就比較恭謹。 郭老手中拿著那方子,在紙上瞥了一眼, 就已看明白了這兩個人開藥時的思路。 他并沒有馬上給出答案,反倒先看向羅裳,“羅大夫, 你平時用藥更喜歡用哪個派系的方子?” 他本人很擅長治療各種熱病和傳染病, 是有名的溫病大家。孟老跟他不同, 孟老是經方派的老專家。 羅裳對于這時代有名的一些醫家還是有所了解的,平時有空她也會搜羅其他人的醫案。 只要是這些年出版的名家驗案和書籍,她都會抽空瞧一瞧。但能讓她仔細研讀的只占一部分, 更多的現當代同類書籍她主要是快速瀏覽, 過一遍就不看了。 郭老的醫案她是看過的,甚至對他的一部分用藥習慣也有所了解, 知道他是溫病派專家。 但羅裳并沒有迎合郭老的長處,而是直白地道: “我并沒有特意傾向于走哪個派系的路子, 平時用藥的話還是以經方派為主。其他派系的一些好方子我有時候也會選用?!?/br> “但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這句話,至少在現在的環境下, 哪怕它是名醫說的, 我也不是很認同。我覺得這句話至少在以后的幾十年里,得反過來, 變成陰常有余, 陽常不足?!?/br> 除了他們幾個學醫的,其他人都聽得不太明白。 郭老卻在認真思索著羅裳的意思,聽到這里, 他既沒表示認可,也沒否定, 只在旁邊問了句話:“這么說,你覺得現在的人不宜隨意滋陰?” 羅裳點了點頭:“隨意滋陰易生滋膩啊,補多了容易雍滯脹滿的??赡芪腋矚g以通為補這句話吧?!?/br> “以后生活水平上來了,家電普及,交通方便,人會變懶的,年輕人也不愛出來曬太陽,不想動還愛吃冰的,陽氣不足的人肯定會變多?!?/br> “現在就是這個背景,其他派系會火起來,也跟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氣候有關系,這些外在因素應該是有變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其他都是分支,還是要以經方為根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