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朝野震動,先不提兆京里頭有沒有人也牽扯進了這個案子,孫鞏斌的名聲是一下子打響了,而他上京時枯瘦滄桑的面容,拖著的半瘸的腿都成了他不畏強權臥薪嘗膽的證明,民間稱他為當代孫鋮,孫鋮是百來年前著名宰相,也是致力于懲治貪官污吏的大清官,人們樂于講述他的故事,直至今日,民間都有不少關于孫相的戲曲傳播。 這么一樁大案,這么一個名聲,孫鞏彬赫然成了京中最熱門最有話題度的名字,甚至隱隱壓過了大皇子,因為人們并不喜歡悲劇。 而孫鞏彬進京面圣當日,當著眾臣的面,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正值戰時,陛下更該委以太子重任,君臣一心,方能穩固后方使我大靖軍民齊心協力共戰胡蠻”。 據說當時文武百官都噤聲了,而隨著他這個話,被關禁閉半年的太子終于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 聽說完整樁事件后,沈蘭棠:“這個孫大人,跟太子有什么關系?” “他若是跟太子有關系,也不至于當了九年官還是一個小小的同知?!?/br> 孫鞏彬也就三十出頭,六品官員也不小了,但是你要知道他可是探花出身,且還是地方的六品官,跟京官又是完全不一樣的,畢竟翰林侍讀也就六品,能說它們一樣么? “孫鞏彬的確是靠著自己跟幾個朋友臥薪嘗膽兩面才搜集了眾多證據,但僅僅靠著他自己,就算有證據也做不了什么,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危險境地,他到京城后先是拜訪了一個還算要好的同學,隱約提及了這件事,他這個同學就是太子黨羽,太子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將他層層往上推,多番施壓才讓朝廷派了人下去徹查此事。所以說,孫鞏彬和太子應該是互相合作的關系,畢竟……” 畢竟,如果沒有太子幫忙,也許這個驚天大案就跟許多歷史一樣,淹沒在洪流之中了。 沈蘭棠靜默了片刻,道:“那這樁案件跟太子毫無關系么?還是里面的官員是大皇子的人?” “據我所知,這里面既有太子黨也有大皇子黨,但都不是核心人物,或許太子也曾受過好處,但以太子目前處境,錢財幫不了他,只有一個好名聲才能幫他脫離泥沼?!?/br> 所以必要時刻,他也可以自斷一臂只為求生。 沈蘭棠:跟她在電視里看到的差不多。 沈蘭棠揉揉眼睛,困了,累了。 “那太子這次應該能出來了吧?” “這該是他計劃許久的時機?!?/br> “……困了,我想睡覺?!?/br> 謝瑾從榻上起來,把沈蘭棠抱下來道:“走吧,我們去洗漱?!?/br> 皇權爭斗也就聽個一耳朵,如謝恒謝瑾這般還能起作用,沈蘭棠又影響不了什么,洗洗睡了得了。 這兩件事情都發生在八月,八月,注定是震蕩的一個月。 不過,這兩件事除了給兆京茶余飯后增添話題外,對普通人的生活產生不了影響,沈蘭棠從家里回來,手上還拿著個沒啃完的果子。 謝瑾今日在家沒出去,正規規矩矩地在書房練字。 沈蘭棠跨入門檻道:“今天有什么最新消息么?” 謝瑾頭也不抬地道:“太子出宮了算么?” 算,怎么不算! 沈蘭棠好奇道:“他是正式結束禁閉生涯,重新回到官場和大皇子斗了么?” 謝瑾:“嗯?!?/br> “今年夏天,陜北三月未下過雨,土地大旱,按照慣常,皇帝應到天臺山求雨,只皇帝年事已高,恐經不得連日祭祀求雨,太子自請代皇帝求雨,皇帝同意了?!?/br> 沈蘭棠細細琢磨了番:“好主意,好借口??!” 能代替皇帝求雨的也只有太子了,這事又是大事又是孝順,連反對的官員都找不到理由,實在是聰明的一招。 “那大皇子啟不是要氣暈了?” 最令人難過的不是自己的失敗,而是對手的成功,當然兩者疊加傷害更高。 謝瑾閑閑道:“身為皇子,要心胸開闊?!?/br> 沈蘭棠認為很有道理,他們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但這事情到這并沒有結束,謝恒晚上回來,吃飯的時候說起了求雨的事。 “對了,今日早朝,陛下命你重回朝廷任職,只不過這一次不是在外城司,而是當太子近身侍衛,隨同求雨期間保護他?!?/br> 沈蘭棠:啊。 第124章 是他 沈蘭棠默默看向謝瑾, 好消息,你復職了,壞消息, 你被調去當打雜了。 謝瑾:“既是陛下旨意,我自然從命?!?/br> 謝恒贊許地點點頭:“不管如何, 既是陛下分派的任務,那就好好干?!?/br> 求雨的地方在天臺山, 在天臺上頂有一祭臺專門用來祭祀求雨, 從山下到山頂共有三千臺階, 求雨者需徒步上山,也怪不得說皇帝年邁不能干了呢, 而最后一段通往祭臺的地方有個平臺,可供百姓圍觀,一般重要皇家祭祀時是封山不準尋常人進出的,而如求雨此類, 就可以根據求雨者本人意愿, 或者朝廷目的適當開放。 沈蘭棠:“那,太子這次求雨要開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