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高瑱裘從逸王妃涂氏那里要來了逸王府隨行下人的名冊之后,便開始有針對性地一一排查,問話。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要熟悉逸王府情況的人協助,除了涂氏手下的兩個總管,高瑱裘也怕只聽一面,底下下人為著保護主子,說出的實情會有所偏頗,所以借著讓趙旭認尸這一節,順其自然地就將趙旭攏在身邊,跟著自己一塊兒和府里下人問話。 當然,趙旭明著是不能出面,所以高瑱裘叫人過來問話的時候,自己在明,在前頭問,趙旭就坐在屏風后頭聽。問完一個,兩人再對照著口供推斷,誰說的是實話,誰說的尚有保留。 這么一問,還真讓他們兩個問出些東西來。 在逸王爺趙瑞屋里伺候的荀東說最后見著趙侍衛,也就是霍如龍,是在兩天前的傍晚,當時一起在場的還有逸王妃屋里的杜嬤嬤。兩人偷偷摸摸的也不知道在說什么事情,荀東剛好路過,莫名覺著兩人樣子有些奇怪,所以沒有上前捅破,而是悄悄地退了回去。 但是可惜的是,杜嬤嬤和霍如龍說話的聲兒實在是太輕了,荀東沒有聽見他們兩個到底在說什么,只記得當時兩人分開的時候,趙侍衛臉色鐵青,像是挺生氣的樣子。而杜嬤嬤的表情就沒什么特別的了,還跟平時一樣冷冷清清的。 荀東怕被兩人看見,還特意站在原地等了一會兒才走了出去。出院子的時候正好遇見府里下人們在掛燈籠,前頭院子里風大,把廊上的燈籠給吹翻了好幾個。 荀東的口供很快就得到了證實,那天在廊上掛燈籠的下人很快回憶起了的確是在那個時候見過他,而且其中一個下人還回憶到,在荀東之前,趙侍衛也從那里過過。 至于杜嬤嬤,也有婢女想起來,在涂氏院子外的廊上遇見過。 幾相對證,霍如龍死前最后見過的人,或許就是杜嬤嬤了,而且兩人似乎還起了爭執。但是有意思的是,事情問到了杜嬤嬤這里,杜徐楊給的答案卻完全兩樣。 “兩天前這個時候?我想想,王妃這幾天胃口不好,廚子卻總是做不好東西,所以特意囑咐我到小廚房看著廚子,不讓人放多了油,弄過了火候。從小廚房回來之后,我就直接回了王妃院子,后來就沒有再出門過,一直在王妃跟前伺候?!?/br> 胡說八道!屏風后頭的趙旭忍不住怒氣,一掌拍在交椅上,發出響亮的一聲“啪”。 杜嬤嬤輕撩眼皮,往屏風后頭看了看,嘴角緊抿,不發一言。 高瑱裘輕咳一聲,暗示趙旭稍安勿躁,又朝杜嬤嬤問道:“嬤嬤確定那天沒有見過趙侍衛?從小廚房到王妃院子的路上,真的沒有遇見過?也沒發生過爭執?” 杜嬤嬤眼里閃過一絲微訝,難不成那天還有誰在花園里撞見過他們,不可能的,明明她留意過,沒人看見過他們。整件事最關鍵的一環,就是不能讓人知道他們兩個認識,而且交情還不淺。必須咬死了自己當天沒有跟霍如龍見過面,更沒可能和他起過爭執。 杜徐楊想定主意,堅定地搖了搖頭:“大人是聽了誰胡亂攀咬?我和趙侍衛雖然各自跟在王妃王爺身邊伺候,可趙侍衛是今年才新近提拔到王爺身邊的,我一個老婆子,跟他從無來往,又如何會像您說的一樣,起什么爭執?!?/br> 杜嬤嬤不知道的是,明明只是個看似平常的爭執場面,她要是大大方方承認了,或許高瑱裘和趙旭還不會起太大的疑心,但她越發咬死了不肯承認,便顯得越心虛,背后一定還藏著更大的秘密。 高瑱裘當場沒有戳破,只淡笑著送了杜嬤嬤出門:“或許是那人看錯了吧,嬤嬤請,這事回頭我們還會再核問一下?!?/br> 等人走了之后,趙旭從屏風后走出來,面色復雜。 “你覺著會是她嗎?” 高瑱裘對照著下人名冊,上頭杜嬤嬤的來歷清楚,就是東京城郊的農戶家的女兒,在逸王府里也伺候了有十多年了。他不解地摸摸下巴,回頭和趙旭說道:“說不準。這事還得從東京查起。消息沒核準之前,我會讓人看住她的。小郡王,眼下情況未明,切忌不可輕舉亂動。另外,最近起居都留神些,兇手能連續下毒,說明他不止十分熟悉王府里的人,手上也有足夠的毒藥,還能繼續作案?!?/br> 趙旭還沒打消對杜嬤嬤的懷疑,或許杜嬤嬤就是聽命于涂氏,為著保住自己在王府里的地位,以及她兩個兒子的王儲之位,才趁著趙瑞在府外,守備不嚴的情況趁機下毒。只是她們為什么要殺他師傅霍如龍呢?難不成是他師傅發現了什么? 趙旭眼睛微瞇,他決定再去霍如龍屋里搜一遍,或許之前他們大意,錯過了什么重要線索也不一定。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過兩日,顧明遠就將剩下的錢款和李妍年交割清楚。不知道是不是李妍年的錯覺,總覺得這回來他態度有些吞吞吐吐的,眼神總是有意無意地避著她。 顧明遠對她的觀感李妍年并不是很在乎,只要之前簽的契書還作數,他是熱情還是冷淡,都沒影響。在商言商,再熱情的態度,也比不上真金白銀拿在手里來得踏實。 顧家這次給的還是銀票,厚厚一沓的大通錢莊官兌銀票,只能放著以后合適的時候再換成黃金。雖有遺憾,但不管怎么說,李妍年這次算是成功地做成了人生中第一筆大買賣。有了這么一大筆錢做自己的堅實后盾,接下去,就該把燒陶作坊的事情給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