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李妍年嘿個一聲,她這大哥腦子忽然這么靈光了,是換了芯子吧。不過黑豆下手也不重,就是跟她鬧著玩的,李妍年就沒跟他計較,笑嘻嘻地湊到張幺妹邊上可勁兒撒嬌:“外婆~~~” 徐樟樹眼里含笑地看著面前的一對外孫,人活了大半輩子,他們也是到這會兒才真正懂得,沒什么比家人更重要。上回醉酒醒來,看見兒子兒媳都在自己身邊殷勤伺候著,家里有了人氣,熱熱鬧鬧的,老兩口那個瞬間那個百感交集。老都老了,還跟孩子們斗什么氣呢,和和氣氣地含飴弄孫,小日子過著也是挺好的。 兩人便商量決定,把之前分家那一節放下,從此以后一家人好好過日子。 原本給了人的東西,張幺妹也不好意思開口要回來,但想著老大媳婦饞這對鐲子已經饞了很久了,給別的都不是那個味道。再者李妍年本來就不愿意要,今年又才十歲,離著嫁人還遠得很,以后再多給些體己錢也是可以的。所以兩口子思來想去,想著這趟來李家村,除了幫忙收番薯之外,即使覺著為難也開口探探李妍年的口風,沒想到,鐲子已經弄丟了。 張幺妹心想,這大概就是命數,命里她這大兒媳夏桃花就是和這對鐲子沒緣分。李妍年也不過是個孩子,自己當時給大兒媳慪氣把傳家的東西提前給她了,現在東西弄丟了,自己也得擔一分責任,所以要怪也只能怪自己。 她這么想著,寵愛地摸摸李妍年的腦袋,笑得慈眉善目:“你放心吧,外婆不跟他們生氣了,咱們好著呢?!?/br> 李妍年松了口氣,甜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外婆,你不是要另外找鐲子給大舅媽傳家嗎,你看看我這套首飾能用不,就是玉差了點,比不上之前的那對?!?/br> 說著,她噔噔蹬地一陣跑,從樓上房間里拿出之前買好的首飾,一一展示在張幺妹眼前。 徐樟樹原本想著外孫家也沒什么錢,這一番買鐲子怕是又花了他們不少,兩個孩子倒是有心了。正心有所動,忽然見著擺在眼前的一整套首飾,徐樟樹目光就有些直了。 “這都是金的?”徐樟樹還沒出聲,張幺妹一手撿起一個,狐疑地朝李妍年問道。 “你們哪來的錢買這個?這費了不少銀子吧。哎呀你們這兩個傻孩子,東西丟了就丟了,又不是什么值錢的,費這么些錢買這些沒用的玩意兒回來干什么,這不是糟蹋錢嘛!” 李妍年都沒好意思說自己干的渾事,要是張幺妹知道她那對鐲子值那么些錢,恐怕就不會說這番話了。 她臉紅道:“外婆,您別cao心了,這些東西真沒花我們多少錢,東家待人厚道,平時攢下來的也就夠買了。您不是要給大舅媽他們留傳家的嗎,這里有四樣首飾,四個舅媽每人挑一樣,不是正好?也免得就大舅媽得了東西,其他幾個舅媽心里又要不高興了?!?/br> 徐樟樹和張幺妹這回幾乎是異口同聲:“這個主意好!” 黑豆也附和道:“對啊,這樣子一家人每人手上有個傳家的,合起來就是一整件,寓意說頭都好?!?/br> 張幺妹高興歸高興,私底下還是有些替兩兄妹心疼錢。早知道那對鐲子能惹出這么多事情來,還真不如一開始就給了大兒媳。 一場風波就這樣消滅于無形,還落了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李妍年總算是放了心?;仡^想想還是挺好奇這對天價鐲子曾曾曾祖母到底是從哪兒弄來的,不過有對新物種無限好奇,幾乎可以媲美藍貓三千問的張幺妹和徐樟樹在,她很快就沒有精力再去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吃過晚飯后,李妍年領著他們去了客房。張幺妹摸著床上鋪著的老床單,十分新鮮:“這料子摸著挺結實,就是大夏天的遮著還是嫌熱,回頭我讓你們外公再給你編幾床竹涼席,夏天睡著冰冰涼的才叫舒服呢?!?/br> 李妍年心想這竹子倒是一年四季都有,估計村里人幾乎都會這門手藝,野菜之類的東西畢竟有個季節性,要是能把村民編的竹席給收起來賣給系統,到時候也是能替大伙兒增收的一個好項目。她暗暗留了心,這邊和張幺妹說道:“外婆,這床單你喜歡我這兒還有呢,明天給你們帶回去?!?/br> 又回頭和徐樟樹說道:“外公,你編席子一天能編多少張???” 徐樟樹笑笑:“那得看多大的床了,像你們家這張床用的,快的話一天兩張,慢的也能有一張。我看你們家裝東西的籃子也不多,回頭外公多給你打幾個籃子?!?/br> 李妍年跟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外公你真是太厲害了,什么都能編啊?!?/br> 張幺妹自豪道:“那算什么,你外公還能編草帽,打草鞋,莊稼人差不多都會這些。等家里空的時候,讓你外公都一一打了,讓你舅舅給你們送過來?!?/br> 李妍年樂得直點頭:“嗯嗯嗯,那我就等著了。外公,等我有空了你教教我啊,我也想學一學這門手藝?!?/br> 一聽這話張幺妹就第一個不同意:“女孩子家家的學這個干什么!那竹篾子又糙又刮手,一個不小心手就被割了,留了疤可不好看。再沒幾年就要嫁人,把自己弄得亂糟糟的,看到時候有沒有人家肯要你?!?/br> 李妍年心知自己這編竹席扎草鞋的手藝是拜師無門了,吐吐舌,乖乖作罷。繞過這個話題,她給二老打了洗臉水和洗腳水,便關了門出去,不打擾兩人休息了。 張幺妹和徐樟樹看著外孫女和外孫住的這個新房子,比起上回來那個墻都榻了半天的簡陋住處,可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上回兄妹三個搬新家辦酒席請客,李家親戚鬧得太不像樣子,他們也就沒好意思多留,所以只匆匆看了眼房子,并沒仔細打量過里頭的樣子,這次真正住進來了,才體會出這新房的好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