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合同的問題
"你先等一會,我先和江顧問把事情談了,客服還在等著回信。" 江亞看了一眼沒有說話,直接將寫好的策劃書遞給了他,"你看看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張啟明看了一眼,干干凈凈,清清楚楚,他半點毛病也挑不出來。 將重點標記的事情都仔細的研究了一下。 "江顧問,這種模式還是你跟我一起去談吧。"他心里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再說有江亞在,他也多了不少底氣。 江亞點點頭,"這樣吧,這次我主導,您補充。" 他們起身出去,一直安靜坐著的林秀蓮突然站了起來,"我也要跟著去。" 張啟明眉頭一皺,"別胡鬧。" "我看要不就讓嫂子跟著吧,工廠流程嫂子也熟悉,到時候讓她當個介紹員幫助他們更好的了解,這樣也讓我們更容易進行談判。"江亞幫忙說話道。 人家夫妻兩個的事情,再說了,這廠子說不好聽的還有林秀蓮一半呢,她可不想再跟著摻和了。 林秀蓮一聽還要介紹,直接放下一句話。"我還有活呢。"說完就跑了。 張啟明倒是有些意外,本來以為她肯定死乞白賴的要跟著,沒想到真的就這么走了,還真是有些意外。 江亞可郁悶了,這她跑了…… 兩人過去的時候,齊松山正在介紹,別說還真是有模有樣的,江亞欣慰不少。 齊松山看見兩人過來,頓時放松了許多。 來的客戶簡直太專業了,有些名詞他都不懂,還好弟妹之前沒少給他和紅紅灌輸怎么跟客戶打交道,不然自己丟人不要緊,要是讓客戶對工廠失望,那可是大事情了。 張啟明介紹了一下江亞得身份,"顧問?" "負責工廠一切的咨詢,并且給予解決方案。"江亞解釋道。 "這個稱呼倒是有意思。"其中一人說道。 "嗯,我們嘗試了你的產品,雖然好吃,但是品種太少了。" 江亞笑了一下。"你們貿易公司看中的應該是品牌和口味,而不是產品的種類是吧?" "你說的沒錯,你對我們有了解?" "了解談不上,只是略懂皮毛,你知道我們的山楂系列與rou類系列都是王牌,雖然樣式少,但是都是王牌主打。" 聽到江亞說出這話,要不有人在,張啟明都想拍手叫好。 "略懂皮毛,江顧問你這是謙虛了!" 一語中的,這絕對不是初出茅廬能夠做到。 江亞繼續保持笑容,沒有說話。 "張廠長,你這個顧問可是個寶啊,像這樣年輕有能力的女人可不多見。"隨即調侃道:"你花了多少錢請來的?" 張啟明不要臉的說道:"這可是我三顧茅廬請來的人才。" "江顧問,張廠長給你多少錢,我給你三倍,去我公司怎么樣?" 張啟明笑了一下,"劉總,你這當我面就挖人才,哈哈。" 其他人也跟著笑了一下。 張啟明心中明白,這事算是板上釘釘了。 江亞見機說道:"劉總你們看一下,這是我做的之后一系列的策劃書。" 兩個人一開始本來沒當回事,結果看完之后,瞬間驚訝了,尤其是說要挖人的劉總,一開始真是開玩笑挖人,現在真是有了挖人的心思,這樣的人別說三顧茅廬了,就算八抬大轎也得請來啊。 也不知道張啟明這小子走了什么狗屎運,竟然找到了這么一個人才。 劉總平穩了一下,將策劃書放下,"我們可以談談價格了。" "就按照一開始所說的,給您的和給加盟商的是一樣得。" 劉總搖搖頭,"我們得進貨量要大于加盟商的,純利潤要低于六分。" 聽到這句話,江亞心里一冷,低于六分,那豈不是工廠等于免費給貨?真夠狠的。 張啟明看了一眼江亞只見江亞笑著說道:"各位還沒吃飯吧?不如我們邊吃飯邊聊?今天食堂有雞蛋,如今雞蛋貴,一個雞蛋五分錢呢!" 劉總又不傻聽出了話里的意思。"江顧問這是?" "劉總,您要是這樣,這雞蛋我們都吃不起了,到時候我們也只能啃大餅了。" 劉總聽完哈哈一笑,"有意思,那就低于兩分吧,一個大餅,一個雞蛋,如何?" 江亞笑了笑,"那就謝謝劉總了。" "啟明啊。你這真是厲害啊,準備合同吧,簽完合同,就去你們食堂吃個雞蛋!"劉總調侃道。 "放心,想吃多少吃多少。" 張啟明這心總算是放下了,這事已經徹底成了。 送走了劉總,江亞翻看起合同來,突然所有的開心都消失不見了,她竟然如此大意,雖然策劃書上寫了加盟費的部分,但是竟然沒有寫貿易這部分的費用。 難怪劉總答應的如此爽快,會不會是因為他發現了這個合同漏洞。 如果沒有保證這一條,即使劉總毀約他們也沒有辦法。 作為一個前世掌管公司的人,江亞無法原諒自己這樣的行為。 想想,江亞去了張啟明的辦公室, 張啟明拿著合同正是高興的時候,一眼看見江亞,趕緊照顧她進來,還給她倒了一杯茶水。 "江顧問,你怎么來了,都發出去了嗎?" "嗯,都搞定了,只是水果類的原材料已經越來越少了,恐怕之后要影響了。rou類還可以再堅持一段時間,上次讓你聯系供貨商的事情怎么樣了?" 張啟明笑了一下,"那邊讓咱們等回信。" "還有,張廠長我是來跟你說合同的事情,合同上第五條加盟商是有代理費的,但是他們沒有。" "這樣對我們沒有利,如果沒有保證金,我們就成為了免費供貨,風險承擔的人都是我們,跟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江亞說完這句話,有些愧疚,她一直依仗的就是前世的經驗,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部分,前世所有合同都是由法律部審核之后拿給她的,這些漏洞甚至都不會出現在她的年前。 但是在這里,一切都靠自己,是她太過大意了,自我為是了。 總覺得自己是后世的人,生意經懂得多,卻忘了這個時代,才是出商業精英最多的時候。 這事是一個極為慘痛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