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聶玉敏吃了幾次教訓之后,再也不偷懶,老老實實完成作業。 孩子的發育總是在不經意間,而且風生水起。 聶玉敏開春只用了短短半年,就脫胎換骨,面部柔和,身形有了曲線,月事也來的驚天動地。 聶玉敏似乎一下子害羞起來。 她渴望靠近嚴樹召,又知道這樣不好。 別的男孩子自然也發現了她的蛻變,紛紛湊過來跟她套近乎,奈何有嚴樹召珠玉在前,別的人,她一個都看不上。 嚴樹召似乎存了心意一般,笑看聶玉敏的踟躕糾結,最后沖她招招手,聶玉敏又宛如雛鳥戀巢一般,沖過去,開始學習,閑聊。 她懂了一點事之后,慢慢又開始讀起莎士比亞來,也能跟嚴樹召念幾首酸詩。 聶家父母原先覺得嚴樹召根基薄,可是看女兒這般情竇初開模樣,又不忍心喝止。 都是年少時候過來的,越是父母反對,越是情比金堅。 既然不能反對,不如換個角度想想,反正嚴樹召也回不去了,要是能留在他們焦山大隊,娶了玉敏也沒什么。 一直到秋收后,第三批常規知青下鄉,七八個人,村民家實在安頓不下,秋后地里活兒也少了,大隊長才招呼人蓋房子。 房子蓋好之后,嚴樹召三人也就跟這七八個知青一起住新的知青點,從村民家搬出來了。 嚴樹召還好,聶家人口簡單,沒有那么多是是非非。 另外兩位在老鄉家住的不是很愉快,雞毛蒜皮積少成多最后生出仇怨來了,還是搬出來清凈。 搬走之后,嚴樹召見聶玉敏的時間少了許多許多。 不過聶玉敏成大姑娘,不能再跟以前似的,跟半大孩子一起滿村跑了,家里為她謀了個倉庫登記的活兒。 嚴樹召隔三差五還農具的時候來得晚,能夠在學業上指點她一二,說說話什么的。 聶玉敏被家里寵著長大的,可是在知青點的女知青眼里,照舊是個黑不溜秋的農村土味妞兒,總被女知青用鼻孔看,聶玉敏也不是傻的,也跟著瞧不上那些人,輕易不往知青點去。 第301章 八零過得更好02 聶家爸媽對于聶玉敏和嚴樹召來往的事情心知肚明,他們知道越強調,在孩子心里分量越重,索性云淡風輕,把嚴樹召當成聶玉敏所有小伙伴之中的一位。 除了在每次聶玉敏來例假的時候聶媽抓住時機,小心翼翼叮囑一二,讓她婚前保護好自己,其他都沒什么了。 聶玉敏又有點困惑,她見過二哥跟二嫂談朋友的時候,周圍人和當事人的態度,仿佛相愛是一件非常復雜,難以描述的事情。 有歡喜,有揶揄,有調侃,也有打趣,當事人雙方還有期待和躲閃,羞怯和盼望。 這些種種,她都沒有,困惑,沒人可說,也沒人可解,不過也沒人阻擋就是了。 這么不溫不火的處了一年多,嚴樹召來的第三年冬天,聶玉敏十七歲那年的年底,冬日里的春闈開始了。 所有人都躁動起來。 這十年,憤怒,不甘,委屈,失望,絕望,麻木,認命,個中滋味,聶玉敏這個歲數還不太明白。 那些二十大幾,快三十歲的,通往未來的路被攔腰斬斷,才是刻骨銘心的痛。 這個消息下來的時候,村子里年輕人中鬧騰出不少是非。 早已在村里結婚的,鬧著要高考,要離婚,要分居,要算賬,要錢,不在少數。 還有的要找書,要借筆,要借燈,要減少干活,擠出時間讀書,甚至不少人因此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聶玉敏運氣很好,這些年沒有斷過學習,還因為有一位嚴厲的老師,學的非常扎實,尤其是數理化。 她想要去參加高考,以初中畢業生的身份。 雖然她不知道高考意味著什么,當年停止高考的時候,她才屁大點兒,但是女知青看她時,不屑的眼神還是被她記在心里了。 既然知青們都擠破頭也要去參加高考,還說什么,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那她也去試試好了。 聶家父母都是疼孩子的,攏共三個孩子,都是心頭rou,雖然現在長子次子家都添丁進口,不妨礙三個兒女在心尖尖上這么多年的分量。 知道聶玉敏的心思,聶父帶話給在鎮上上班的大兒子。 次日傍晚,聶玉敏大哥聶玉濤就騎著自行車回家吃晚飯,車龍頭上的公文包里,鼓鼓囊囊一兜子,裝著的都是妻子弟弟不用了的高中課本。 小舅子好不容易在縣里謀了一份正式工,正是表現的時候,怕萬一報名也考不上,還耽誤工作,索性不考了。 這些書,不少人去借過,聶玉濤有心,讓媳婦兒早早回娘家把書拿過來了。 想著就算家里親眷用不上,送人討一份人情也是好的。 沒想到自家小妹用上了,這比人情更重要。 二哥聶玉澤的小舅子也想考,不過聶母鎮壓著,二嫂不敢說話,只說有空讓小弟過來抄書,跟著學習學習。 聶玉敏數理化其實早就學到了大學的程度了,只有語文和政治兩科,需要背書。 像大多數備考知青一樣,聶玉敏走哪都帶著小紙條,嚴樹召也會抽空來出題輔導輔導她理科。 嚴樹召的成分問題,沒有參加高考,空余時間不少。 結果非常好,聶玉敏考上京都大學堂,理科少有的滿分,就是語文政治拉后腿,看起來不那么顯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