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祖祖輩輩的泥腿子,能出一個四只口袋,可不昏了頭么! 別人討好他,都不用他說話,什么好東西都往他跟前捧,他只是多看什么東西一眼,多咂摸一下嘴,總有那能撓到他癢處的人,恰好到處的出現。 就因為他家兒媳婦生孩子失了點血,那些人打著他的名頭找人抽血,生生把福貴家孩子抽死了。 當年他從家里被拉壯丁,還跟福貴趴過一個戰壕呢!有慶多好的孩子啊,聽說跑的賊快,是個當偵查員的好料子,可惜??! 當時有點心虛來著,又被奉承他的人勸開了,想著賠償一點錢就算了。 誰知道那些錢壓根沒到福貴手里,誰又能知道,他現在過的連福貴都不如? 兒媳婦早就在事情鬧大,就第一時間跟家里劃清界限,他的寶貝孫子也被帶走了,聽說兒媳婦很快就改嫁了,孩子也姓了別人家的姓。 到頭來一場空!這都是他作的孽,是他該得的。 有時候更多的英雄是時勢造就,并非個體才華多夸贊,無非選擇大于努力加上一些運氣。 好比于文朝,當年外出,也不知道應該投奔哪支隊伍,文化有限,眼界不高,沒頭蒼蠅一般,碰巧遇上的是紅軍隊伍,跟著聽話照做埋頭苦干。 要是遇到旁的什么人,甚至山匪,學偷摸那一套,這會兒估計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這些人可以共苦,等到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未必適合身居高位。 屁股決定腦袋,腦袋跟不上,屁股卻坐到高處,摔下來也不過是回歸本來的圈層。 于湛秋等人不遺余力貫徹領導的決策,幾乎得罪了整個京都數得上名號的人,他們四人都知道,事后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包括他們的后代,每個人都被迫短視,眼前的巨大利益和所處位置不容他們退縮,只能一往無前。 未來他們回來之后,幾人的結局會是什么,都能想得到,但是這個未來到底有多長,誰知道呢? 總不能因噎廢食! 萬一來個二三十年,能榮耀這么久,也值了。 等這些人的骨頭扶直了,才是恢復的時候。 于湛秋把黑市抓在手里,不僅是他們手里有權,更重要的是于湛秋手里有糧食。 她到處奔走督收催種,狠抓糧食產量,順勢到當地黑市,放一批生活必需物資,把大量財富聚攏在手。 幾千年璀璨文明,好東西不計其數,這幾十年因為戰亂,流失嚴重。 要么通過各種渠道流失海外,要么被銷毀,再者就是被隱藏。 于湛秋利用四處奔走的便利,感知被錯放被掩埋的財物,順利收入囊中。 這些都是好東西! 后世總有人說我們的文物撐起了大e博物館,其實對于浩瀚歷史文化長河而言,十個大e博物館,我們都能撐得起。 東西都到哪里去了?現在都在于湛秋的芥子空間里。 奔走三年,各地基本穩定下來,官方順利接手民資遺留的工廠產業公共設施。 因為歷史遺留問題,被放出來卻無家可歸成為流民的舊社會奴仆,小妾,姨太太,乃至暗門子,秦樓楚館出來的,全部得到安置。 原本樊廠長一家六口人住著京都三進大宅院,是當初他用一根金條從一個老太監手里換來的。 現在這處大宅院住著近二十戶人家,煙火氣十足。 城里有工作的,留在城里,按人頭領商品糧,城里沒工作又沒讀書的,下鄉去,城市沒有余糧,不養閑人。 上下五千年,無論家國天下遇到多大困難,最終分解分擔落到個人頭上的時候,依舊是農民承擔了所有。 亂世農民種地,養活了這么多的人口,現在還是農民的土地,養活了安置不了的城市盲流。 領導也知道。 所以他早早在組織立下規矩,只要將來國庫儲備糧夠吃三年,就全面取消一切農業賦稅,若是能有富余,首先補貼農民。 所有人聽到這條規定,都覺得領導只是在給農民畫大餅。 第255章 五零年代改寫人生41 只有于湛秋知道不是。 未來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值錢,宏觀下,農業稅取消,水稻補貼直接打到農民賬戶,農村大病醫療報銷,最多可報銷九成。 當然,少部分地方碩鼠就不必相提并論了,什么時代都是殺不完的。 三年奔走,一切步入正軌,火熱的運動也慢慢降溫,所有人總歸都要回到平凡的生活。 于湛秋回歸糧食部,開始就耕地問題出臺一系列措施。 保證耕地紅線,良田改變用途手續嚴苛,開荒不可毀林等等,不僅于湛秋,京都的地質研究員,農業種植研究員,都參與到措施討論和制定中來。 百忙之中,大院收發室送來她的電報。 ‘祖母將至車站接’ 于湛秋看著莫名其妙的電報,隨手丟開,轉向老家來的信件。 說于偉業合適也好,說靠著于湛秋的光芒也罷,總之于偉業成了黃泥塘村大隊長,黃泥塘村也順應形勢,改了名字,叫紅星大隊。 紅星閃閃放光芒,一顆紅星終向黨,這是思想的改革也是進步。 地主于爺一家子都被下放到更遠的地方去了,他們家大宅已經被搬空,現在是生產隊大隊部在用,還有一部分偏院被隔開做成知青點,有下鄉知青被安置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