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于湛秋陪著鄭月娥走了一段路。 黃泥塘就在贛城的建春門外二三里地遠的地方,進城很方便,鄭月娥用燒酒做的辣醬是一絕,經常在農忙之余,推著獨輪車,下雨天就挑著挑子出來賣辣醬。 城里現在還很繁華,這時候正是國資和民營資本友好共存的時候,街上熱鬧的很。 布莊,飯莊,電影院,還有籃球場,熱熱鬧鬧。 街上沒有后世那么多汽車,大多數都是挑著擔子的,推著獨輪車的,背著背簍的行人。 贛城是贛江源頭,城里古井多又深,沒有后世的自來水,城里人吃水要么走很遠的路去古井邊打水,要么直接到大大小小的水塘去。 有的人家沒時間沒力氣打水的,也可以直接在街上買。 鄭月娥也曾經推著推車賣水,不過年紀大一點,力氣就不夠了,只能買辣醬。 因為贛城市場下雨,泥濘的路特別廢鞋子,大多數人都光著腳,腳上磨出厚厚的老繭,只有進城的時候,才會穿上木頭鞋底做的拖板子,走起路來,木板敲擊城里的青磚路,響聲清脆又連貫。 這也是城里人快速區分鄉下人的方法,鄭月娥自己穿著拖板子,堅持讓于湛秋穿著千層底條絨布做的方口繡花布鞋。 第222章 五零年代改寫人生08 把孩子送到學校,鄭月娥去采購東西了。 于湛秋回到學校,晚飯有鄭月娥給她帶的艾米果,她不用去食堂,就在宿舍看書。 倒是同宿舍的呂愛萍跟方小米垂頭喪氣的拎著空飯盒回來了。 徐大花習以為常。 “食堂又沒糧食了?” 呂愛萍不愛說話,方小米愛搶話頭。 “可不咋的,咱又不是不給錢,學校食堂三天兩頭沒糧食,沒糧食還辦什么食堂???” 徐大花嘆氣。 “那就只能出去吃了,我明早早起去買包子,你們誰需要我給帶的嗎?” 于湛秋不說話,呂愛萍盤算兜里的錢,讓帶個素包子,方小米讓帶一份燙皮。 徐大花不高興,她買個饅頭就是圖省事,圖快,燙皮可是要等的,那得幾點起來? “燙皮要排隊,我怕趕不上上課,你要么也吃饅頭包子,要么就跟我一起去?!?/br> 方小米不高興,放下飯盒的聲音都重了幾分。 “算了,不想帶就別帶,下次我也自己從家里帶糧食過來?!?/br> 方小米家是地主,雖說糧食不缺,可是她不喜歡被城里同學瞧不起,都是直接帶錢來買了吃。 徐大花家人在城里開包子鋪,但是她誰也沒說,就是怕別人天天讓她帶飯,最后自己成了個跑腿的。 這不,方小米就因為沒被滿足,來脾氣了。 徐大花也不慣著她。 “那你就自己帶么,又沒人讓你別帶,摔飯盒給誰看?” 好了,一場爭吵又開始了。 于湛秋兩耳不聞窗外事,呂愛萍話少,從中調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總之費了老大勁兒,兩人才算各哼一聲,轉開頭去。 宿舍是大通鋪形式的,來多少都能塞得下,多了大不了側身立著誰。 不過因為讀書的女娃子有限,只住了十來個人,于湛秋跟她們打交道的很少,睡的地方也是靠墻最邊上。 大家都不喜歡靠墻位置,因為墻上落塵土會弄臟被褥。 靠墻幾個位置理所應當成了農村來的家庭條件差的女學生住。 這會兒學業不重,于湛秋把所有的書都翻了一遍,除了俄語有點難,這會兒兩家蜜月期,全國呈現一邊倒模式,學俄語,穿布拉吉,吃老莫餐廳。 不過也不用擔心,等花家發現老莫只是想把自家當槍使,當做對付美帝爭霸世界的武器,兩家決裂的時候,俄語就不用學了。 期末考試于湛秋拿捏分寸,肯定要比之前有進步,但是不能太扎眼,循序漸進。 食堂的飯菜是越來越差,還好于湛秋是自己背糧食來的那一類,跟花錢買著吃的同學就不在同一個窗口。 在外面吃一兩頓,搭配自己收著的點心果脯之類,一兩天還行,時間久了同學們也難免發牢sao。 學生發牢sao最直接,每次到飯點兒,男學生們手里的鋁飯盒在空蕩蕩的窗口敲的震天響。 大師傅很干脆,現在整個城都缺糧食,城里人又不種地,都靠花錢買,買的糧食哪里來,自然是農村來,最近農村糧食賣的少一大截,機關單位都供應緊張,學校食堂自然要往后靠靠。 于湛秋聽個過場,剛到教室,就聽見有人找她。 鄭月娥在家孤孤單單,陡然少了個管束她的人,覺得孤單寂寞。 給女兒做的碎花褂子兩個晚上就得,還是盤扣子費了點功夫,這不做好了就給送來,順便把這幾天做的辣醬挑來街上叫賣。 于湛秋得了新衣服,歡喜的很。 “媽你吃飯沒?” 鄭月娥把給女兒帶的小罐辣醬也拿出來。 “在家吃過了來的,還捶了一鍋米糕,給你帶了點,趁熱吃一塊吧?還軟和著呢!” 于湛秋這些日子吃的粗茶淡飯,懶得出學校去買東西吃,肚子里缺少油水,飯量大得很。 米糕卷辣醬,吃的很滿足。 給她的小罐子辣醬跟賣的大不同,里面還有辣油和rou丁,香得很。 “賣完早點回去,賣不完也別耽擱太晚,我還有四天就能放暑假,到時候跟同學一起回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