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芒種結束準備出來的,沒料到幾年不見的孟青蘭突然回來,他就不想走了。 現在看來還是得走出來,要是他現在強大了,青蘭這趟回來,他的機會說不定能大一些呢! “你呢,找活兒找的怎么樣?我倒是認識一個商店的人,可以找個售貨員的工作?!?/br> 孟青蘭嗦一口面條。 “活兒是找好了,就是我二妹的學校,我想搬到縣城來,二妹開學讀初三了,我想把她也轉到縣里來,還沒找到頭緒?!?/br> 實在不行,她可以轉到跟縣城交界的一個鎮上,到縣里也不算遠,就是刮風下雨的時候,她要辛苦一些。 李響快速翻動腦海里的人脈。 “城郊中學你看得上嗎?” 城郊是縣城的邊緣區域,算是老縣政府附近居民眼里的鄉下,但是對于山里的村子來說,好歹也是縣中學。 “要是能上就謝天謝地了,我有什么看不上的?” 李響重重點頭。 “行,這事兒我心里有譜,下午去幫你問問,你著急不?” 孟青蘭當然著急,雖然開學還有一個月,但是夜長夢多,定下來才穩妥。 “我當然著急,你是有什么人脈能用得上嗎?要花多少錢,送什么禮,你告訴我,我出錢?!?/br> 李響擺擺手。 “別管了,是有人欠我一個人情?!?/br> 孟青蘭有點不好意思。 “早上剛把你家里人給扇了,下午就要承你的情,這多不好意思?!?/br> 李響笑。 “該打就得打,人情這東西,欠的越久越淡薄,能用的時候得趁早用,我用了那邊的人情,你這邊又有新的人情了,將來我要是遇到什么難處,你還能不幫我咋的?” 孟青蘭樂。 李響說的很對,剛開始欠人情的時候,心里會感激,想著回報,時間久了,就會本能的忘記,多年后再去讓人還,對方心里還能生出被挾恩圖報的埋怨。 “那你可得早一點找我還人情賬,欠太久我怕我忘記?!?/br> 有人幫忙好辦事,沒奔波幾天,又蘭的學校就定下來了,青蘭帶著又蘭去鎮上學校找她們老師幫忙,開了轉學證明,又到城郊中學辦理入學登記。 孟青蘭沒在家待幾天,就帶著又蘭搬到縣里,在學校往縣城去的附近租了個房子。 村子里生活枯燥,雖然把莊小香打了一頓,八卦還要流傳一段時間,又蘭不高興,知道能離開村子,歡喜的很。 “這破地方,再也不要回來了?!?/br> 孟石堅離開的時候也說過這樣的話。 孟青蘭抿唇笑笑不置可否。 解決又蘭讀書問題,住處安頓下來,孟青蘭就放開手腳干事業。 江玉發過來的樣品都是在市場上精挑細選的,質量比本地的高出一截。 這個年代山高水長交通不便,好東西到不了小城市,這里的勞保手套跳紗抽絲都是常態,壞了的勞保手套都拆了拿來織襪子,都是常態。 孟青蘭跑遍整個縣城所有工地門口地攤,摸清楚本地人拿貨的成本是五毛八一雙,江玉在鄒城拿貨,一萬雙以上,價格可以談到兩毛二一雙。 這個五毛八也不是哪一個人掙的,都是經過好幾道手,孟青蘭不打算惹眾怒,價錢也定了五毛八,但是她的貨質量好,具有壓倒性優勢。 利潤翻倍還多,看似黑心,但是定價也帶著人情世故,不能隨心所欲。 除了工地,孟青蘭把市里的工廠也跑了一遍。 國營鋼鐵廠就算了,人家更講究人情世故,采購已經成了一種人情,一個行業,質量再差,都不鳥孟青蘭這樣的個體戶。 倒是市里的玻璃廠,醬油廠,磚廠,這幾年都公轉私,個體老板拼命想壓低成本,提高消耗品的使用周期也是壓低成本的一種方式。 一個夏天過去,孟青蘭成功賣出去四萬副手套,七千多雙鞋墊,利潤跟江玉平分,當然了,江玉負責找路子把貨送過來,費用都算江玉自己的。 這年頭找貨運不比找銷路輕松多少,友情是友情,孟青蘭也不傻。 到十月份的時候,手里的三千多元,變成一萬五。 孟青蘭看著存折上的數字,還不夠??! 回到住處,又蘭今天星期天,把家里的被褥衣服都洗干凈晾曬在小院子里,養的幾只雞在院墻一腳吱吱呀呀叫喚刨土。 “jiejie!家里有人給我們捎口信兒?!?/br> 孟青蘭洗把臉,洗去一臉塵土,心不在焉的聽著。 “唔,孟石堅找我們?” 又蘭臉色怪異的瞪一眼大姐。 “那是咱爸,不喜歡也要裝裝樣子,叫別人聽見,對你不好?!?/br> 孟青蘭無所謂的把毛巾洗洗晾起來,小飯桌上有留給她的飯菜,坐下就吃。 “說重點?!?/br> 又蘭煩惱。 “讓你回去上班呢!說是打十幾個電話了,再不去他要回來找你了?!?/br> 孟青蘭把碗里的稀飯喝完。 “來就來唄,在鄒城累死累活一年掙那仨瓜倆棗的,在這里幾個月就掙到了,他又不是不會算賬?!?/br> 又蘭哭喪著臉。 “他不僅會算賬,還會算計呢!到時候咱倆要被剝皮抽筋?!?/br> 孟青蘭笑。 “走南闖北難免要被人算計,有血緣關系的成功概率高,不過是因為我們沒有防備,他盡管來,能算計到我一毛錢好處算我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