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書迷正在閱讀:將軍府幺女真的不嬌、汴京上元局、瘋了吧?天天撩我,還高冷女神?、我所在的世界不正常、恐怖副本:大BOSS是戀愛腦、直播:指點考古隊,我震驚了全世界、嬌軟美人殺瘋了,反派皆為裙下臣、呂布重生:崩壞的漢末世界、我真不想當玩家、快穿:睚眥出沒,人渣小心
她自己因從小受到父母不公平的對待而暗自發誓以后一定要公平對待自己的兒女,可是兒女多了,她才發現人的精力有限,確實難以完全一碗水端平。 小女兒生下來就鬧騰些,她便關注的多,兩個兒子因著年紀大了些,又上了書房,她便關心的少些,尤其是珣兒,天生乖巧穩重,她便下意識更忽略了些。 現在想來,她這不是犯了自己母親當年的錯么? 珣兒再早熟,他也只有六歲呀。 感受到母親的情緒,衛承珣掙扎著從母親的懷里出來,他舉起小手擦了擦母親留下的兩行眼淚,又冷靜地安慰道: “我知道母后是在乎我的,我也不是還要抱的小孩子了……我只是偶爾有點想……” 越說他的聲音越小,虞亦禾便覺得愈加心酸,她立馬又把他摟回懷里,“沒事的,你還小呢,當然可以找母后要抱抱,你可以隨時找母后要抱抱……” 聞言,原本任由她摟緊的小手也慢慢攀上母親的肩膀。 沒要一會兒,從隔壁玩回來的衛承璋看到了這一幕,立刻像小牛一般沖了過來扎進了母親的懷抱,邊往她懷里拱,邊哼聲道:“哼,我也要母后抱抱!” 兩個小皇子一邊一個,虞亦禾既覺得幸福又覺得對不起他們,當晚決定與他們兩兄弟一起睡,聯系母子親密感情。 結果就是忙到晚上才來正陽宮的陛下看到了空蕩蕩的正殿。 最后陛下實在不想孤枕難眠,也去了側殿,加入了母子三人的大床。 第223章 原來寧寧肖父啊…… 惠貞被留在宮中居住,第二日才見到了虞亦禾。 虞亦禾和她寒暄了幾句,便開門見山道:“本宮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懂得為自己的終生大事考慮,你可有什么中意的人選,盡可告知本宮,本宮先幫你掌掌眼?!?/br> 惠貞哪里有什么中意的人,就算有也不敢說,伯父還能記得她長大了就不錯了,只敢低頭道:“但憑皇伯母做主?!?/br> 可虞亦禾哪里愿意這樣草率地給一個女孩子定下婚事,也曉得她大概顧慮什么,拉著她的手柔聲道: “本宮雖為你的伯母,卻也不好叫你盲婚啞嫁,你今年及笄,改日我叫老王妃替你辦個及笄宴,遍邀京城公子,你先選上一選,再來告知與本宮?!?/br> 這樣一番語重心長,為她考慮的話瞬間叫惠貞熱淚盈眶,她蜷了蜷了手指,卻始終不敢再回握這位皇伯母。 她是不被帝王喜歡的郡主,郡主府的奴仆對她有敬意但也沒那么多,經常當著她的面閑聊些家長里短,風流韻事。 聽著這些話,惠貞已經明白了什么叫“jian夫yin婦”也明白了當年那位林氏皇伯母到底做了什么,以及她到底說了怎樣叫人死無葬身之地的話。 她無數次深夜醒來都會想如果自己當初沒有說那番話會怎么樣?可她也知道那樣的皇伯母注定會被廢棄,不過遲幾年罷了。 但……好歹還有一條命啊。 惠貞喜歡林氏嗎?不喜歡,但林氏撫養了她那么多年。 惠貞喜歡虞亦禾么?當然喜歡的。 只是當年那樁事到底成了一條天塹,叫她無法全心全意地愛重這位更好的皇伯母。 虞亦禾看惠貞這模樣,心里也軟了軟,她頓了頓還是勸說道:“皇家女子婚嫁并不著急,雙十年華再招駙馬也是有的,你不必著急,再好好選上一選?!?/br> 惠貞低著頭,哽咽應聲道:“好?!?/br> 等小公主長到了四歲,惠貞的婚事才終于落定,是她自己挑選的駙馬,足足大了她五歲,乃是國公之孫,雖不承爵位,但虞亦禾瞧著也還不錯,起碼是穩重之人。 寧寧卻背地里不解道:“她眼睛真是有些問題的,怎么找了那么大年紀的……” 虞亦禾笑著點了點寧寧的腦瓜子,嗔道:“人家郡馬才二十三歲,如何就是‘那么大年紀了’?” 寧寧不依不饒,哼聲道:“陛下與母后同歲,她找大五歲的可不就是年紀大了?” 等虞亦禾再問起她想要找什么樣的駙馬時,寧寧又一轉身跑了,只撂下一句,“我跟meimei玩去了?!?/br> 說到小公主,四歲的衛持盈長得的越發玉雪可愛,太后很疼愛她,可是也不得不承認,這位公主就是生的和她的母親一樣,幾年來毫無變化,跟平陽長公主沒有一點相似。 倒是寧寧長得和陛下越來越像了,簡直和親生父女沒什么區別。 早年衛景珩或許是因為虞亦禾,加寧寧本身就很討喜而比較喜歡她,一起生活了快十年后,兩人之間也早就有了真正的親情。 十三歲的寧寧可以隨意出入紫宸宮,見衛景珩從不需要提前通報。 這一日她進入紫宸宮時正巧碰見一位大臣在匯報公務,這不是第一次了,寧寧輕車熟路地走向了側殿,卻不知匯報政務的官員盯著她看了好些眼。 年過而立的帝王身上氣勢愈加威嚴,但看到自己的女兒,他的神情便緩和了很多,瞧見官員發呆,他不由得笑著解釋道: “你不常在京中,應當不知道,那是朕的華寧公主?!?/br> 誰料官員竟然微微搖頭,愣怔道:“微臣一見她便猜出來了,她與她的父親長得很有幾分相似?!?/br> 衛景珩這些年聽過太多這樣的話,便是他也承認寧寧與自己很像,他下意識地勾起唇角,想謙虛一下,隨后猛地一滯,反應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