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書迷正在閱讀:將軍府幺女真的不嬌、汴京上元局、瘋了吧?天天撩我,還高冷女神?、我所在的世界不正常、恐怖副本:大BOSS是戀愛腦、直播:指點考古隊,我震驚了全世界、嬌軟美人殺瘋了,反派皆為裙下臣、呂布重生:崩壞的漢末世界、我真不想當玩家、快穿:睚眥出沒,人渣小心
“嬪位便嬪位,她一個后妃難道還能把手伸到外面不成?” “就算可以,她也不會動咱們家……” 老夫人冷笑了一聲,拐杖輕敲地面,滿是褶皺的眼皮子輕輕掀了一下。 “陛下能同意她把那孩子帶在身邊養著,難道還能同意那孩子從宮中出嫁嗎?那孩子遲早還要回到咱們侯府,還得記上咱們魏家的族譜,從咱們魏家出嫁……那孩子終究姓魏!” 一句話穩住了侯夫人,她坐回了椅子上,就聽老夫人又道:“多注意宮中的消息,若是有機會你請旨去宮中探望一番?!?/br> 侯夫人心下一驚,抬眼看過去,第一次見她這個厲害的老婆婆退讓。 老夫人微微有些不自在,面上卻依舊不變道:“那畢竟是魏家后代,探望一番理所應當?!?/br> “是?!?/br> 送走兒媳,孫媳婦,北寧侯老夫人慢慢癱靠在了軟榻上,她的語氣不復剛才的強勢,反而充斥著疲憊和些許害怕:“你還記得當年那個道士的批命嗎?” 老仆沉默了一會,輕聲道:“記得……那道士說那個孩子命格比二少爺貴重太多……二少爺禁不住那孩子叫父親……” 當年她們都覺得那道士胡扯,怎么可能親生父親禁不住孩子叫喚?古往今來命格貴重之人也沒說不能叫父母的。 所以她們忽略了那一句,只當這孩子克父,要不然怎么孩子剛出生沒幾天,二少爺便去了? 可是現在…… 老夫人和老仆對視了一眼,皆在其中看到了擔憂和恐慌。 哪有非皇家宗室之人能養在皇宮的?若是那孩子母親真的青云直上,那孩子…… “不,不會的……” “哪怕是宗正也不會同意?!?/br> 老夫人努力說服自己,可是心怎么都不如從前平穩了??謶趾蛻岩傻姆N子終究是生根發芽。 帝王一連幾日都沒有再入后宮,虞亦禾也沒焦慮,依舊安安心心地繡著她的香囊,力求盡善盡美。 閑暇之余又帶著寧寧去了趟壽康宮,她可沒忘記這件事。 出來迎接兩人的是太后身邊的方嬤嬤,她在太后剛入宮時就侍奉在其身邊,陪太后經歷了平陽公主的出生和夭折,又見證了陛下的出生和成長,經歷過谷底,也見過高峰,情分自然非同尋常。 虞亦禾不敢托大,向她點頭示意。方嬤嬤也點頭回應,面上不冷不熱。 “容華怎么今日來了?有些不巧,太后近來腰酸背痛,身子有些不爽利?!?/br> 等低頭看到乖乖立在母親身邊的寧寧時,方嬤嬤不禁揚起一抹笑。 “寧寧也來啦?!?/br> 虞亦禾柳眉微微一挑,顯然她的女兒要比她受歡迎得多。不過她不會因為這點挫折就放棄。 “正巧我也曾侍奉過長輩,特地找老郎中學了推拿,不知是否有幸侍奉太后?寧寧又格外乖巧,想來也不會鬧得太后娘娘不快?!?/br> 這樣一番話說下來,方嬤嬤也格外意動,正糾結之時,一個宮女從殿里出來,揚聲道:“娘娘請容華和寧寧小姐進來?!?/br> 方嬤嬤便知自己還是攔不住太后,她只是不希望太后又沉浸在過去而已。 對上方嬤嬤無奈的神色,虞亦禾佯裝不覺,跟著小宮女進去。 進了殿內就瞧見太后已經躺在了軟榻上,眼睛半瞇著,已經有些迷迷瞪瞪了。 虞亦禾這才察覺自己可能打攪了太后休息,不過太后瞥見她身邊的寧寧后,眼睛立刻睜開了些,說出的話和方嬤嬤如出一轍。 “寧寧來了,快來哀家這?!?/br> 寧寧早就被她囑咐過了,當即小跑到了太后身邊。 太后拉著她的小手稀罕地看了好幾眼,還是不夠,吩咐身邊宮女把寧寧的鞋子脫了上榻。 “快叫孩子上來陪哀家?!?/br> 虞亦禾的嘴動了動,有心阻止卻又不敢。這畢竟是太后的地方。 太后瞥見了依舊站在三步之外恭敬行禮的虞亦禾,并不因為孩子受她青睞就變得放肆,面上也帶了點笑意。 “你也過來坐吧?!?/br> 她拍了拍那張寬大的軟榻,冰涼的料子上面滿滿的團鳳壽紋。 看到虞亦禾面上的猶豫,太后貼心替她找了借口,“你剛才不是說你會推拿嗎?來給哀家按按肩吧?!?/br> 虞亦禾心下一定,上前幾步提著裙子坐到了那張向來只有帝王皇后才能挨著的軟榻。 她在心中深吸一口氣,而后抬起了自己的雙手。 這雙手在前三年繡了無數羅帕來換取銀子,但在這前五年,它都是用來伺候魏家老夫人的。 魏老夫人也經常腰酸背痛,她光是給老夫人按摩每天就要花費至少半個時辰,多的兩個時辰也有。 而現在,她要用來討另外一個老夫人歡心了。 太后原本也只是隨口一說,并不想著虞亦禾能按得怎么樣,只不過做做樣子罷了,她只滿眼看著寧寧,越看越歡喜。 誰想那一雙手放到她的肩上,慢慢一按,竟是把勁兒拿捏的恰到好處,不輕不重,又摁了幾下,舒坦勁兒立馬上來了。 第52章 香囊 太后本來是隨意叫虞亦禾摁摁,幾下之后竟然察覺出好來了。 不由得眸子閉了起來,也不和寧寧說話了。 往常也有嬪御主動替她摁肩,但那力道實在不一,不大舒服。 因此,妃嬪們競相獻媚盡孝,太后本人往往只讓她們動動手,做做樣子,主要還是在旁陪侍,端茶倒水,說說話,如此便算是盡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