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禪讓
書迷正在閱讀:夫郎家的摳門贅婿[種田]、穿到部落當祭司、快穿:虐完男主,我哭著重走攻略線、我系統,我老婆鳳傲天、嬌養小王妃、[綜漫] 我在咒術高專吃瓜日常、[綜漫] 柯學寵物模擬器、[綜漫] 拒絕魏爾倫劇本從我做起、[柯南同人] 靠彈幕吐槽讓紅黑方破防了
書接上集。 上官云英繼續講故事??! 這時五人都埋怨太康,因此敘述大禹的教導而寫了歌。 其中一首說:“偉大的祖先曾有明訓,人民可以親近而不可看輕;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國家就安寧。我看天下的人,愚夫愚婦都能對我取勝。一人多次失誤,考察民怨難道要等它顯明?應當考察它還未形成之時。我治理兆民,恐懼得像用壞索子駕著六匹馬;做君主的人怎么能不敬不怕?” 其中第二首說:“禹王的教誨這樣昭彰,可你在內迷戀女色,在外游獵翱翔;喜歡喝酒和愛聽音樂,高高建筑大殿又雕飾宮墻。這些事只要有一樁,就沒有人不滅亡?!?/br> 其中第三首說:“那陶唐氏的堯皇帝,曾經據有冀州這地方?,F在廢棄他的治道,紊亂他的政綱。就是自己導致滅亡!” 其中第四首說:“我的輝煌的祖父,是萬國的大君。有典章有法度,傳給他的子孫。征賦和計量平均,王家府庫豐殷?,F在廢棄他的傳統,就斷絕祭祀又危及宗親!” 其中第五首說:“唉!哪里可以回歸?我的心情傷悲!萬姓都仇恨我們,我們將依靠誰?我的心思郁悶,我的顏面慚愧。不愿慎行祖德,即使改悔又豈可挽回?” 五子之歌中的五位王子所居的地方為今花地嘴遺址。 有詩曰: 邦惟固本自安寧,臨下常須馭朽驚。 何事十旬游不返,禍胎從此召殷兵。 酒色聲禽號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墻。 靜思今古為君者,未或因茲不滅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當時事,首為盤游亂紀綱。 明明我祖萬邦君,典則貽將示子孫。 惆悵太康荒墜后,覆宗絕祀滅其門。 仇讎萬姓遂無依,顏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場前事悔難追。 五子之歌中體現的民本思想,是華夏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思想資源,是華夏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與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 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釋義為百姓是國家的根本。 這一思想反映了統治者的民本思想與清華簡之厚父中的民心惟本,厥作惟葉的民本思想一樣。 其他體現民本思想的還有如: 尚書虞夏書,皋陶謨興五教、定五禮、立九德、親九族,堅持公正,刑教兼施等。 如五教的內容即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 皋陶的民本思想被夏朝君主做為重要的治國典章并實行,使得國富民強、天下大治。 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本。 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儒家西河學派的創始人子夏在春秋谷梁傳中說:民者,君之本也。 西漢著名政論家與文學家賈誼:國以民為安危,君以民為威侮。 唐太宗李世民: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所以,這些故事怎么樣??!”上官云英問道。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云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 在幾千年前的夏朝,夏后不降就是夏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后”,去世后才稱“帝”。 夏后不降的全名叫姒降,“不降”是他的謚號。 不降是夏王泄的兒子,泄病死后,十九歲的不降繼位。 不降登基后,仍施行先王姒泄制定的基本國策,對內加強經濟管理,努力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的生活;對外與周邊的夷族方國保持友好往來。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 九苑即嵩山東北,洛河以南的顧縣鎮、緱氏鎮、龐村鎮、寇店鎮之間這一區域,屬于有莘氏故地。 有莘氏部族與夏王不降所在的夏后氏同為姒姓,他們都是大禹的后裔。 不降在位的第六年,有莘氏的下層民眾掀起了叛亂,夏王不降率軍討伐九苑的叛亂并且取得勝利。 不降在位的第十八年,他任用夏朝諸侯國豕韋的彭伯為大理,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同時任命其弟姒扃為管理國家事務的大臣。 說到不降的弟弟姒扃,其人以博學多才而著稱于世,他對兄長不降忠心耿耿,竭盡全力地輔佐不降。 不降也非常喜歡這個弟弟,不但讓姒扃參與國家大事地決策,最后甚至把王位都傳給了他。 當時夏王朝減免了災區的歲貢,還動員富裕的諸侯國援助災區,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從而避免了部分地區因天災引起的恐慌和動亂,穩定了社會局勢。 在此之后數十年,夏朝局勢都和諧穩定,百姓們更是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不降在位的第三十九年,拜其弟姒扃為相,姒扃開始總攬朝政。 竹書紀年記載:“不降五十九年,遜位于后扃?!敝v的是不降在位的第五十九年,他把皇位禪讓給了弟弟姒扃。 不降在位時間長達五十九年,他成為了夏朝在位時間最長地君主,在夏朝所有君主中也屬于比較有作為的。 他在位的這五十九年里,夏朝版圖達到最大。 其實,不降先后生下了十多個兒子,但他覺得他的兒子們的治國才能都不如弟弟姒扃,為了夏朝和百姓,他便將王位傳給了弟弟。 姒扃多年以來一直在朝中輔佐不降,不降深為器重他,也深知自己死后,恐怕兒子們不會服氣,要與姒扃為敵。 因此,他思來想去,竟在生前就退居二線,把王位傳給了弟弟。 退位十年后,88歲的不降去世,葬于老丘。 后世之人在評論不降時,稱“三代,夏、商、周三個朝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圣德?!?/br> “所以,這些故事怎么樣??!”上官云英問道。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上官云英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 預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