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有緣
書迷正在閱讀:夫郎家的摳門贅婿[種田]、穿到部落當祭司、快穿:虐完男主,我哭著重走攻略線、我系統,我老婆鳳傲天、嬌養小王妃、[綜漫] 我在咒術高專吃瓜日常、[綜漫] 柯學寵物模擬器、[綜漫] 拒絕魏爾倫劇本從我做起、[柯南同人] 靠彈幕吐槽讓紅黑方破防了
咱們書接上集。 首迦長者聽完就趕緊趕回去,到了狗的面前他問:“你是不是我父親?是不是后花園還有黃金?” 那只狗就夾著尾巴帶他去,結果一挖下去真的都是黃金,長者這才相信,真的是他父親。首迦長者馬上回到世尊那里懺悔道歉,世尊說:“你要替你父親多做功德,不然有很多錢還吝嗇而貪得貪,不會布施,還不信三寶,現在墮入畜生道了?!?/br> 世尊告訴他做什么功德就得到什么報應,這個叫世間法,這個世間法是現在世間最重要的東西,從此,首迦長者就開始精進學佛了。 所以,這些故事怎么樣??!”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玄奘法師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俗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屬于釋迦族。 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 他誕生于迦毗羅衛國,生卒年月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生活于公元前565至公元前485年。 據佛經說,釋迦牟尼出身于王室家族,父親是凈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 他降生后七天,母親就死了,由姨母瞿曇彌把他撫養成人。 他在深宮中長大,過著富足奢侈的生活,受到良好的教育。 成年后,娶妃名叫耶輸陀羅,并生一子,名羅睺羅。 凈飯王希望太子悉達多繼承王位,但悉達多有感于人生所面臨的生、老、病、死的痛苦,希望通過修行,尋求一條解脫人生苦難的道路。 悉達多29歲出家。 他先后找阿羅陀迦蘭和郁陀仙學習,可是都未能解決他所思考的解脫人生痛苦的問題。 便又在摩揭陀國的優盧頻婆幽深的樹林中苦修了六年,身體日益羸弱,但仍毫無所得。 于是他毅然放棄苦行,來到尼連禪河中沐浴,并接受牧女奉獻的乳糜,恢復了體力。 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靜坐思維,終于徹悟了生死痛苦的根源和解脫的方法,成了大覺悟者,即佛陀。 釋迦覺悟成佛后,首先來到迦尸城附近的鹿野苑,向過去曾跟隨他的橋陳如等五位侍者講述自己經過思考獲得徹悟的道理。 他以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比喻闡述了人生苦惱的原因,以及解脫輪回痛苦和達到無苦境界涅槃的修行方法。 僑陳如等五人聽法后,成為佛陀最早的弟子。 這就是佛教所說的“初轉大輪”。 一般認為,釋迦牟尼在鹿野苑為橋陳如等五人說法,并度他們為僧,標志著佛教的誕生。 從此佛教有了教主,釋迦牟尼,形成了基本教義,四圣諦和十二因緣,成立了僧團組織,僧伽。 釋迦牟尼35歲成道,80歲去世,在長達45年的時間里,他奔波于各地傳教說法。 傳教的范圍主要在恒河流域地區,東至瞻波,西到摩偷羅。 傳教過程中廣收門徒,使僧團組織逐漸擴大,結交國王和商人,佛教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最后他在北天竺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娑羅林中去世。 縱觀釋迦牟尼為求真理而奔波的一生,并沒有什么神秘色彩。 相傳佛陀去世后的次年,其弟子舉行了第一次結集,將佛陀一生說教的內容會誦集成,形成了早期佛經阿含經,約公元前一世紀由小乘佛教徒整理成文字。 經文中以釋迦牟尼的事跡作為闡述教義的背景資料,這樣就產生了簡單的釋迦生平事跡,雖然加進了神化筆墨,但釋迦仍是人間教主的形象。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靈鷲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見佛陀來到,紛紛前去訴說他們的爭議,各執一辭,爭論不休。 佛陀為眾人講了下面的故事: 從前一個叫鏡面王的國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匯聚在殿前。 國王說:“請你們來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訴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樣的?!?/br> 調象師領會了國王的意圖,將大象牽到殿前。 盲人們聞聲圍了上去,有的摸到腿,有的摸到牙,有的抓住了尾巴,有的拉住了耳朵…… “稟報大王,大象就像一根樁子?!?/br> “不對,大象如同簸箕?!?/br> “大象像一根繩子?!?/br> “大象如同圓滾滾的酒甕?!?/br> “大象就像房梁?!?/br> “大象就像掃帚一樣?!?/br> 盲人們像開了鍋一樣,各自講自己認為的大象的模樣,認為別人在欺騙國王,只有自己講的才對。 這時國王哈哈大笑…… 盲人摸象的故事在華夏國幾乎婦孺皆知。 佛陀為眾比丘講這個故事,就是讓大家明白:認識佛法不能偏執于某個門派、某種觀點。華夏國成語中有“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之說,與此相類。 “看待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毙史◣熣f道。 善根指的是破惡、生善的根本。 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機、好的基礎,善根主要是針對身口意三業的善法而言的,因為身口意三業的善堅固,所以稱為根,根還有生長的意義,就像樹根扎入土壤中,可以使樹木長大,枝繁葉茂,開花結果,生起其他的善。 通常,把善根分為三種: 第一,不貪善根。核心是清凈,也就是說見到金錢、名利、美色等等,能夠做到潔身自好,不貪不著、不愛不。 第二,不嗔善根。核心是慈悲,是指對一切眾生不生怨恨,不起報復心,不做不利別人的事,不給別人添麻煩。 第三,不癡善根。核心是般若,是指對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能夠明白通達。 知道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什么是有罪法,什么是無罪法。應該修什么法,不應該修什么法。 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每個人的善根就有深淺之分,因為每個人做到無貪、無嗔、無癡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這就好像是用功讀書的書生,自然能培養出深厚扎實的善根,根深而大,生長力就會增強。 如果荒廢學業不用功,那么善根也就停滯無法成長,根小而弱,遇到風吹雨打、驕陽似火,就容易受到環境影響,還可能因而生煩惱,退失道心。 因此,種善根得靠自己努力,善根越種越深厚,學佛修行精進努力不懈怠,就有助于修行時減少障礙,也更有著力點。 所以,這些故事怎么樣??!”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西門飄雪說道。 玄奘法師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了??!” 預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