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聊天
書迷正在閱讀:夫郎家的摳門贅婿[種田]、穿到部落當祭司、快穿:虐完男主,我哭著重走攻略線、我系統,我老婆鳳傲天、嬌養小王妃、[綜漫] 我在咒術高專吃瓜日常、[綜漫] 柯學寵物模擬器、[綜漫] 拒絕魏爾倫劇本從我做起、[柯南同人] 靠彈幕吐槽讓紅黑方破防了
這時候蘇秦站了出來,他提出,齊國應該答應楚國,否則齊國將來必定受秦國制約,百害而無一利。 齊宣王思來想去,最后還是答應了合縱。 歷史上,公元前319年,屈原出使齊國,達成了合縱攻秦的盟約。 當然,楚國不止聯合了齊國一個國家,還有趙、魏、韓、燕、義渠,也都被楚國說服,加入了合縱攻秦的隊伍。 公元前318年,明明盟約上有七個國家,最后發動兵力的也只有六個國家,還有一個國家去哪里了呢? 這個國家就是齊國,屈原出使齊國是說服了齊宣王的,但是當大家一起推合縱的指導人的時候,大家都推舉了楚懷王,沒有推他,齊宣王一氣之下就放棄了合縱。 所以大家只看到了楚、魏、韓、燕、趙五國聯合攻秦,對秦國展開夾擊之勢,獨獨沒有見到齊國。 “怎么樣,這個故事精彩嗎?”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崩畲撅L說道。 故事發生在,烏鴉有一天嘴里叼了一塊rou,狐貍就走過來贊嘆這只烏鴉:“你的歌聲如此美妙,我渴望已久地想傾聽你一展歌喉,哎呀!希望你給我機會……”這只烏鴉給忽悠蒙了,一張嘴rou掉下來了。 原來狐貍不是為了贊嘆它,是為了它嘴里的那塊rou。 這只烏鴉后悔不及,于是就記恨這件事:“以后我再也不上你的當了,不被你忽悠了?!?/br> 第二次,烏鴉又弄了一塊rou,狐貍又來了。 這只烏鴉心里堅定了信心:“無論你怎么忽悠我,我都不上你的當?!?/br> 但是,這一次狐貍改變了套路,它指著這只烏鴉開始罵:“你這只丑陋的烏鴉,你的歌聲如此難聽,所有的人都覺得你不吉祥,誰看到你都會倒霉……”這只烏鴉最后受不了了:“哎呦……”正要回罵它,馬上這個rou又掉了。 很多時候,很多人,其實是沉不住氣的。 第三次,這只烏鴉又弄了一塊rou,狐貍又來了。 狐貍算盯上這只烏鴉了!然后狐貍一聲不響地盯著烏鴉,久久不吱聲,就在那里看著它……烏鴉蒙了:“什么意思?什么情況?”狐貍不吱聲,又盯了一段時間,烏鴉終于憋不住了,說:“你什么意思?”什么意思?rou又掉下來了…… “這個故事怎么樣??!”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蔽鏖T飄雪說道。 故事發生在某日。 一位法師正要開門出去時,突然闖進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漢,狠狠地撞在法師身上,把他的撞了一個跟頭。 那位撞人的大漢,毫無羞愧之色,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你跟我撞的?” 法師笑了笑沒有說話。 大漢頗覺驚訝地問:“喂!和尚,為什么不生氣呀?” 法師借機開示說:“為什么一定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怎么樣,又不能讓臉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說,生氣只會擴大事端,若對你破口大罵或打斗動粗,必定會造成更多的業障及惡緣,也不能把事情化解。 “若我早一分鐘或遲一分鐘開門,都會避免相撞,或許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惡緣,還要感謝你幫我消除業障呢?” 大漢聽后十分感動,他問了許多佛的問題及法師的稱號,然后若有所悟地離開了。 “這個故事怎么樣??!”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崩畲撅L說道。 故事發生在梁武帝時期,南北朝時南梁的皇帝,姓蕭,名衍。 武帝最初研究儒學,后來信奉道教,后來即皇帝位,稱帝不久,就宣布舍道歸佛。 在位期間,對佛教非常重視,國家因而特別興盛。 因為武帝篤信佛教,所以歷史上有“皇帝菩薩”的說法。 梁武帝在他的一生中,熱心佛教教理的研究,不但敕請國內外僧侶譯編佛教典籍,還親自注釋《涅槃經》、《大品經》、《凈名經》等經的義疏達數百卷;不僅延請高僧到宮中講學,還時常親自升座說法。 天監十八年,武帝師從惠約禪師受菩薩戒,當時,從皇太子以下有4800人一同受戒。 武帝還多方禮遇僧尼,并且極力獎勵佛教義學,創建了愛敬、光宅、開善、同泰等寺。 武帝信佛之后,為了表示他的虔誠,曾經在大通元年、中大通元年、中大同元年、太清元年,前后四次舍身同泰寺出家,結果還是群臣奏表上書,請武帝以國家為重,回宮料理朝政,并且以一億萬錢奉贖。 武帝也屢次開設無遮大會、平等大會、盂蘭盆會等法會,并推行救令,廢除宰殺牲畜以行祭祀的慣例,宗廟的供奉品,一概以蔬果代替,制定斷酒rou文,從武帝開始,佛教素食風氣得到推廣。 梁武帝在位近50年間,從齊代佛教至梁代佛教,寺院增加了八百多所,僧尼增加了五萬多人,內政清明,文教繁榮,是南朝佛教最鼎盛的時期之一。 “這個故事怎么樣??!” “好,講的好??!”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 “再講一個故事?!崩畲撅L說道。 故事發生在李白素喜佛法,每至一地,必尋訪寺廟。 他在杭州任刺史時,曾筑西湖白堤,美名至今。 杭州寺院很多,名僧輩出。 李白聽說有位僧人不居禪房,卻住在樹上,筑巢修禪,與鳥為伴,人稱鳥窠禪師。 李白問明他的居處后,就出北門來到秦望山,果如人言,一棵高大的樹上坐著一個和尚。 李白高聲說道:“禪師住處很危險呀!” 鳥窠禪師答:“我看大人更危險?!?/br> 李白說:“我身為官員,鎮守江山,何險之有?” 禪師答:“欲望如火,塵世如薪,薪火相交,人生無常,怎不危險?”李白若有所思。 李白換了個話題,問禪師道:“請問什么是佛法大意?” 禪師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br> 李白不以為然:“三歲小孩都懂,何用你說?!?/br> 禪師答道:“三歲孩童雖懂這個道理,但到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李白聞言,不禁肅然起敬。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少皆知,極為平常,然而世上能夠日日如此自省者又有幾人?知之易,行之難! 范大福還會講什么故事呢? 預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