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突厥的結局
書迷正在閱讀:夫郎家的摳門贅婿[種田]、穿到部落當祭司、快穿:虐完男主,我哭著重走攻略線、我系統,我老婆鳳傲天、嬌養小王妃、[綜漫] 我在咒術高專吃瓜日常、[綜漫] 柯學寵物模擬器、[綜漫] 拒絕魏爾倫劇本從我做起、[柯南同人] 靠彈幕吐槽讓紅黑方破防了
蕭瑀、封倫勸唐太宗以禮送他回去,唐太宗不許,將他囚禁在門下省,接著與侍中高士廉、中書令杜如晦、將軍周范等六人馳馬出玄武門到達渭水,與頡利可汗隔水說話,斥責他負約。眾酋將大驚,都下馬拜。 隨即唐軍大隊人馬到達,旌旗鮮亮,兵甲閃耀,部隊整肅。 突厥兵大驚。 唐太宗指揮大軍退而列陣,單獨與頡利可汗按轡而言。 頡利可汗因畏懼唐軍,于是請和。 第二天,雙方殺白馬,在便橋盟誓,頡利可汗于是引兵退走。 唐太宗詔令殿中監豆盧寬、將軍趙綽護送突厥。 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頭,唐太宗沒有接受,只讓他們將所掠的中原人都放回來。 貞觀元年,原臣服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落均起而叛突厥,頡利可汗派突利可汗前去討伐,未能取勝。 叛軍更盛,突利可汗輕騎逃回。 頡利可汗大怒,將他監禁。 突利可汗因此生怨心。 同年,因下大雪,致使羊馬凍死很多,人也遭災。 突厥害怕唐軍乘危來攻,于是領兵入朔州,揚言是會獵。 有議臣建議責備他背約入我疆境,就此討伐。 唐太宗說:"匹夫都不可以不講信用,何況一個國家?我既與他們有盟約,怎么可以乘人之危呢?一定要他對我無禮后,才可討伐他。" 貞觀二年,突利可汗向唐朝陳述遭到頡利可汗的攻擊,請求援助。 唐太宗說:"我與頡利可汗有盟約,又與突利可汗結拜為兄弟,兄弟有難不可不救,怎么辦?"兵部尚書杜如晦說:"夷狄不講信義。我雖守約,但他們常背盟。今他內亂而擊之,是他自討滅亡。" 于是詔令將軍周范駐守太原備戰,頡利可汗也擁兵窺視。 有人建議修筑古長城,再調百姓充實要塞。 但唐太宗認為,當時災難頻發,而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不和,互相攻殺,突厥勢必要滅亡,不需要筑障實塞。 突厥人粗疏少謀略,頡利可汗曾得到漢人趙德言,賞識其才能,十分信任他,趙德言漸掌國政;頡利可汗又將某些政權交給各胡人部族,卻不用自己宗室中人。 每年興師入侵唐朝邊境,其下屬不堪其苦。 胡人秉性魯莽,多次言而無信,號令常變。 此時災荒,征收苛重,各部落均生二心。 貞觀三年,突厥屬部薛延陀自稱可汗,派使者來告唐朝。 唐太宗詔令兵部尚書李靖攻擊馬邑,頡利可汗逃走,九個俟斤帶兵降唐,拔野古、仆骨、同羅各部以及霫、奚的君長都入朝。 于是,唐太宗詔令并州都督李績從通漠道出兵,李靖從定襄道出兵,左武衛大將軍柴紹從金河道出兵,靈州大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從大同道出兵,幽州都督衛孝節從恒安道出兵,營州都督薛萬淑從暢武道出兵,共六總管兵十多萬,均由李靖指揮討突厥。 李道宗在靈州與突厥接戰,俘獲人畜數以萬計。 突利可汗及郁射設、蔭奈特勒率領所部投降唐朝。 唐軍每日均有獲勝。 貞觀四年正月,李靖屯駐惡陽嶺,夜襲頡利可汗,頡利可汗驚懼,遷牙廷至磧口。 大酋康蘇蜜等人,帶著隋朝的蕭皇后及楊政道投降唐朝。 頡利可汗困窘,退守鐵山,兵眾還有好幾萬。 頡利可汗派執失思力來唐朝,假裝謝罪,請求歸降。 唐太宗詔令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等持節前往撫慰。 李靖知道唐儉等人在突厥,頡利可汗定松于戒備,于是乘機襲擊,大獲全勝。 頡利可汗結果后來如何呢? 頡利可汗騎著千里馬,獨身逃奔沙缽羅設阿史那蘇尼失處,途中被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擒獲。阿史那蘇尼失率眾投降唐朝,突厥滅亡,唐朝收復定襄、恒安地,開拓國境直至大漠。 唐軍將頡利可汗送到長安,向太廟祭告俘獲。 唐太宗到順天樓,陳列儀仗侍衛,士民都涌來觀看。 官吏押送頡利可汗前來,唐太宗說:"你有五罪:過去你父親國破,依賴隋朝得以存立。 但當隋朝有難時,你卻一兵之力都不幫助,以致隋朝覆滅,此其一;與我為鄰而背信侵邊,此其二;連年征戰不止,致使部落生怨,此其三;掠奪我中國人,踐踏我莊稼,此其四;許你和親而遷延逃走,此其五。我要殺你并非沒有理由,只是渭上的盟約未忘,所以不想苛責。" 于是,歸還他的家屬,讓他住在太仆,官家供應食用。 思結俟斤帶領四萬人來降,頡利可汗的弟弟欲谷設逃奔高昌,后來欲谷設也投降唐朝。 伊吾城之君長一向臣服突厥,將其七城入獻。 即以其地設置為西伊州。 當時突厥曾遭瘟疫而死者眾多,在長城以南尸骨堆積如山。 唐太宗詔令祭奠埋葬他們。 并將隋末淪落突厥的漢人,派使者用金帛贖回男女共八萬人,均還為平民。 頡利可汗不習慣住房子,常在廷中設置穹廬居住,且郁郁寡歡,常與家人悲歌對泣,形體消瘦。 唐太宗憐惜,任命他為虢州刺史,因為虢州靠山,多獐鹿等野獸,可以射獵自娛。 頡利可汗推辭不去。 于是任命他為右衛大將軍,賜給良田美宅。 唐太宗說:"過去啟民可汗亡國,隋文帝不惜粟帛,大興士眾,營衛安護使之存立,到始畢可汗時漸強,卻起兵在雁門圍困隋煬帝,如今頡利可汗的敗亡,大概是他背德忘義的報應吧。"頡利可汗的兒子疊羅支,天性純真。 住在京師時,頡利可汗家的婦女們都有按級別的供應,疊羅支也享用;他的生母最后才來,沒有供應,疊羅支就不再吃rou。 唐太宗聽說,感嘆到:"仁孝是天賜的人性,是沒有華夷之分的。"于是厚賜疊羅支,以供應他生母rou食。 貞觀八年,頡利可汗去世,追贈歸義王,謚號荒,安葬于灞水的東面,詔令其國人來葬,按照他們的禮節,焚尸,葬于灞水之東。 頡利可汗在位時期,由于連年用兵,征發苛重,突厥內部矛盾逐漸尖銳。 再加上連年災荒,課斂繁重,使得其東部的奚、霫部落歸附于唐,漠北的薛延陀、回紇等鐵勒十余部亦相繼叛離,頡利可汗遣兵追擊,反為薛延陀、回紇所敗。 預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