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461節
杜中宵聽了,一時有些驚訝。幽州戰后,自己知道契丹大勢已去,必然有人獻城投降,但這么大的規模,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中京是契丹要地,大致范圍是后世的承德、赤峰和錦州一帶。這里有草原,也有大片的耕地,是可耕可牧的地方。游牧民族一旦占了這里,就得到了農業補充,同時掌握了隨時南下的通道。對于契丹來說,這是核心腹地,旦宋朝占領,契丹基本就完蛋了。 想了想,杜中宵道:“此事可確實如此?沒有不實之詞?” 馬鎬拱手道:“太尉,末將與諸城將領商議妥當,單等朝廷大軍北進。只要大軍到城下,大家都相約獻城,絕沒有遲滯。若有意外,取我頸上人頭!” 杜中宵道:“為什么?幽州一戰,契丹精銳盡喪。有人獻城我不意外,但如此大家聯合起來,還是出人意料。直到現在,契丹也沒有另立新主,應該也是有原因的?!?/br> 馬鏑道:“耶律洪基被俘,契丹倒是有人提議另立新主。只是有人提議立耶律洪基之子,有的則提議立其弟,一時爭執不下。有前些年兩帝并立的教訓,此事便暫緩下來。至于我們一起獻城,也是沒有辦法。這些州縣,雖然比不得幽州和大同府,下面的漢人卻是不少。幽州一戰,契丹的精銳已經盡喪,實際上各城沒有多少兵。不獻城,還能夠怎么樣呢?!?/br> 杜中宵點頭:“獻城是大功,一起獻城更是天大之功!有你們相助,只要一二十萬人,就可以兵臨大定府。以現在契丹兵力,想守住大定府根本不可能。據我所知,耶律洪基率大南下,剩下的宮室軍和斡魯朵都在大定府周圍。一起全殲,契丹就徹底不可能翻身了?!?/br>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耶律洪基南下,率的多是契丹王公。他們被全殲之后,剩下的這些漢族世家勢力相對增強,在契丹更加沒有顧忌。契丹統治的時候,他們能主動投靠契丹,宋人來了,主動投靠宋人也沒有什么。大定府周圍,這些州軍之中,很多頭下軍州,是契丹王公的個人私產。他們的主人沒了,這些頭下軍州也就沒有了作為,只能任這些人處置。 此次馬鏑聯系的人中,除了韓家之外,馬、趙、劉三家子弟不少。都想著乘這個機會,立下入宋之后的軍功,為以后想,動靜很大。而且契丹已經沒有精兵,哪怕消息泄漏出去,契丹也裝作不知道。 聽馬鏑說著最近大定府周圍的情部,杜中宵連連點頭。這些契丹人其實很明白,一旦宋軍攻下了奉圣州,打開了北上通道,他們就再無法阻擋了。結果已經注定,大家當然要為自己的未來考慮,特別是這些世家大族。四大家族中的韓家,回在契丹的地位太高,與皇族的關系太深,不參與其實也正常。其余三家不同,他們更多是地方勢力,要為家族考慮。 契丹國內,朝家的地位僅次于耶律皇族和蕭氏后族,不要說漢人,就是其他的契丹人和奚人的地位也比不上。這個時候,要投降宋朝,其他幾家也刻意避開韓家。 說了一會,杜中宵道:“馬將軍,你先到旁邊的靜室稍等,一會我安排接風筵席。這里我與李太尉還有其他事情要聊,切莫見外?!?/br> 馬鏑忙道不敢,隨著進來的士卒,到了一邊的靜室里。 第135章 準備出擊 馬鏑出去,杜中宵對李璋道:“馬鏑所說,是否可信?現在中京道實情如何?” 李璋道:“依這些日子查探的情報,馬鏑說的基本可信。耶律洪基把契丹精兵全帶到了幽州,中京道并沒有多少兵馬。僅有的守城軍,多是些地方軍隊,并不是契丹主力。除了馬鏑,現在馬、劉、趙三家子弟,很多都在中京道為官。他們一起獻城,是擋不住的?!?/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又道:“此次契丹南下,契丹傷筋動骨。中京道的糧食儲積是否足夠?” 李璋搖頭:“幽州本來就沒多少存糧,很多糧草,實際是從中京道運來的?,F在的中京道雖然不似幽州那樣慘,存糧也不多,好壞還有糧種罷了?!?/br> 杜中宵道:“如此說來,我們大軍北上的話,還是要自己帶糧草。那里多山路,運糧不便,倒是麻煩。如果大軍北上,還是要用百姓運糧?!?/br> 想了好一會,杜中宵斷然道:“不管了。這樣的機會,錯過再難碰上!我明天回京,稟報圣上,準備大軍北上,占領大定府!只要占了大定府,契丹就沒有機會再起了?!?/br> 李璋道:“朝中幾位宰執,也是同樣的意思。不過,李太尉說,幽州實在征集不起糧食,只能從汴京這里調糧。汴京缺的糧食,再從京東路和兩浙和江南路調來。糧食只能運到幽州,再向北就只能靠人背肩扛,極是不容易?!?/br> 杜中宵道:“豈止如此。幽州的民工去年都做了簽軍,大多死在戰場了。運糧的民夫,還要從中原征集。如此一來,需要的糧食不是小數,而且馱畜也需要糧草?!?/br> 站起身來,杜中宵來踱步。過了一會,轉過身道:“告訴李復圭,不惜代價,征集足夠的糧食運到幽州去。向北道路不便,這次的糧草,并不一定比年前一仗更少?!?/br> 李璋叉手稱諾。拱手告辭,騎快馬回京城去。萬勝鎮離著開封城有段距離,回城就天黑了。 到了晚上,杜中宵設了酒宴,請馬鏑飲酒??紤]再三,沒有把馬鉉叫來,而是讓孫鵬前來陪酒,說了馬鉉現在的情況。馬鏑到底沒有真正獻城,馬鉉還不到感受好處的時候。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便與馬鏑一起,快馬回到京城。進城的時候,剛到中午。杜中宵沒有回家,直接到了樞密院。吩咐人安排了馬鏑,回到自己官廳。 不多時,田況、曾公亮兩人進來,向杜中宵行禮。 各自落座,杜中宵道:“昨日馬鏑到了萬勝鎮,說是中京道多州獻城。昨夜我詳細問了,此事應該可信。這是大事,所以今日急著回來。你們覺得,此事如何?” 田況道:“大定府以南幾州多山地,運輸不便。若是有人獻城,大軍快速通過,少運許多糧草。這是好事。那一帶山路崎嶇,若數十萬大軍出擊,糧草著實是問題?!?/br> 杜中宵道:“糧草其實少運為了多少,一路上契丹人沒有存糧,還要從中原運去。不過,他們一旦獻城,大軍就可以直接兵臨大定府。契丹的皇室、王公等等,大多聚在那里。能夠快速出擊,把這些人一網打盡,契丹就徹底垮了。不過這一戰,運糧的隊伍,要比軍隊本身多上數倍?!?/br> 曾公亮道:“去年幽州一戰,便就有數十萬人運糧。若今年再次招集人運糧,只怕不易?!?/br> 杜中宵道:“就看朝廷肯不肯花錢了。拿出錢來,自然就有人運糧。鐵路修到幽州,可以從京西路招集民夫,坐火車到幽州而已?!?/br> 這樣做,其實招集起來的民夫就跟軍隊差不多,只是不打仗而已。這個年代,軍隊過境,征調民夫運糧是常事。一場大戰,軍隊輸了,地方的百姓往往受害更重?,F在宋朝不同,民夫征集起來之后,是按照軍隊的方式編組,由樞密院統一指揮,規范了許多。 打仗的時候,李復圭手下指揮的運糧人馬,實際遠遠多于戰兵,已經成了常態。 田況沉吟一會,道:“前日與中書一起議事的時候,幾位宰相也是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F在幽州戰罷,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確實缺錢。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br> 杜中宵道:“再發債嗎。發債確實是個好辦法,怕就怕,朝廷發債上癮?!?/br> 田況搖了搖頭:“發債還的時候,要付利息的。中書看著利息頭痛,豈會發債上癮?!?/br> 杜中宵笑笑,沒有說什么。當朝廷最后發現所謂的債,只要付利息就可以,而后發新債償舊債,那個時候很難不上癮。自己前世的國家,有多少是這樣的?諸般借口,就是這樣收錢容易而已。 對于政權來說,只要有手段,真正下了決心,哪里還怕錢不夠。錢是數字,真正決定政權的,是實際的物資。錢只是用來征集物資的一個工具而已,還有許多其他的工具。宋朝是剛剛發現發債的好處,離著發現發債的壞處,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曾公亮道:“若決定出兵北上,派多少兵馬合適?用哪些人?” 杜中宵道:“昨天晚上我想了一下,幽州大軍多已回調,應該以河東路兵馬為主。契丹的主力去年已經消滅掉了,并不需要太多兵。以王凱和賈逵兩軍,加上幽州的劉幾一軍,一共十五萬兵馬北上,應該就夠了。十五萬人,保證他們的糧草,也容易一些?!?/br> 田況道:“十五萬人夠嗎?中京道是契丹腹地,最是重要。而且此時正有大量部族在那里,人數應該不少。而且山路崎嶇,應該帶不了重炮?!?/br> 杜中宵道:“重炮必然是不能夠帶了。如果是從幽州北上,都是在山路穿行,帶不了重炮。不過契丹剩下的地方,沒有大城,也不需要重炮。十五萬人,對于草原來說,已經是未見的大軍?!?/br> 曾公亮道:“契丹應該沒有再擋我們十五萬人的軍隊了,現在難的,是供給這些軍隊的糧草?!?/br> 杜中宵嘆了口氣:“是啊,十幾萬人的軍隊,已經足夠橫掃整個草原了。但這些人的糧草,運輸就難了。這一戰,同樣要傾全國之力運糧,才能夠打下來?!?/br> 田況點了點頭,深有同感。從幽州再向北打,就離開了中原的傳統地域,深入草原。打那里最重要的就是糧草,只要糧草運到,基本可以橫掃。由于山路艱難,十五萬人軍隊,需要的運糧草的人馬,可能跟去年幽州一戰差不多。幽州成為北方的重鎮,直接控制整個燕山,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136章 再次掛帥 崇政殿里,趙禎端坐,兩側是文彥博、韓琦等中書官員,以及杜中宵、田況等樞密院官員。下面站在桌上沙盤旁的是趙滋、李復圭、李璋,楊文廣等三衙官員站在一邊。 趙滋指著沙盤說道:“近日有契丹澤州守將馬鏑來投,說是已經聯絡契丹官員,可以獻大定府以南五州之地。如此一來,朝廷大軍可以從幽州出發,取道懷柔、密云,去北安州。而后經澤州、榆州,直取大定府。自耶律洪基帶大軍南下,其宮室軍余部和家眷,都在大定府周圍。如果能夠一戰圍殲,則契丹殘黨盡滅,剩余的再鬧不出什么事情來了?!?/br> 趙禎點了點頭,道:“此戰樞密院計劃如何做?用多少兵馬?” 趙滋拱手:“回陛下,樞密院計劃,以王凱、賈逵和劉幾三軍,從幽州北上。一共十五萬兵馬,不帶重炮等不便運輸的武器。自出發用一個月時間,圍困大定府?!?/br> 文彥博道:“十五萬兵馬不多,不過要到大定府,道路崎嶇,不便運糧?!?/br> 李復圭拱手:“回相公,糧草確實不便運輸。據測算,要支撐十五萬大軍北上,需要約四十萬人運糧,駱駝、騾馬等馱畜約二十萬匹。如此,才能保證前方物資不缺?!?/br> 文彥博聽了不由皺眉:“需要這么多嗎?與去年幽州一戰相比,大約差不多了?!?/br> 李復圭點頭:“是要這么多。這一路上其本不可能用車,全靠肩挑馬馱,極是不容易?!?/br> 趙禎道:“去年一戰,河北路受擾極重,只怕再征集人手,擔誤了今年農事?!?/br> 李復圭捧笏道:“回陛下,我們商量再三,覺得今年除少數地方,不能再從河北路征人了。初步想的是,從京東、京西路,還有開封府,招募運糧人手。計日發錢,以誘人來?!?/br> 文彥博聽了眼皮不由跳了跳,道:“數十萬人,計日發錢,太尉,這不是小數目!” 李復圭點了點頭:“確實不是小數目??涩F在正是農忙時節,仗可能要一直打到夏收的時候,若不給錢,只怕不行。強征民戶,又怕耽誤了農事。只能用錢,讓百姓自己擠出人手來?!?/br> 韓琦道:“四十余萬人,你們準備一天一人發多少錢?” 李復圭道:“去年打了一年,現在雇人的價錢漲了。到前線運糧,又遠離家鄉,還要再漲錢。初步算的是,每人一天二百五十文,四個人一貫,四十萬人就是每天十萬貫足錢?!?/br> “一天十萬貫!”文彥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叭羰谴蛞粋€月仗,光這些人的工錢,就要三百萬貫!打上三個月,就要近千萬貫了。太尉,朝廷實在沒有這么多錢!” 李復圭道:“相公,沒有辦法。若是不發現錢,就只能夠強征民戶了。那樣做,更加麻煩?!?/br> 文彥博瞪著眼,看著李復圭。過了好一會,才道:“ 除了這四十萬人的工錢,還有十幾萬軍隊要的糧草,還有賞錢。算下來,這一仗沒有兩千萬貫,是不能夠了?!?/br> 杜中宵道:“文相公,大約差不多。樞密院對此戰估算過,若是一切順利,一千二百萬貫應該就夠了。若是戰事拖得久了,可能會到兩千六百萬貫。不過,也不會再多了?!?/br> 文彥博吸了一口氣,搖了搖頭:“去年一戰,最后沒錢了,是向民間發債湊足錢的?,F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再要拿兩千萬貫現錢出來?!?,你實在難為朝廷了?!?/br> 杜中宵道:“有什么辦法?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錯過,就追悔莫及。就是借債,這一仗也是非打不可的。之所以給運糧的民夫工錢豐厚,是在幽州實在征不到人,只能從中原調人。如果不給他們豐厚工錢,用的手段,只怕會傷朝廷名聲?!?/br> 趙禎道:“此一戰,是絕契丹后患,非打不可!內庫可出五百萬貫,其余的錢,中書想想辦法。實在不行,跟去年一樣,繼續發債嗎?!?/br> 文彥博道:“陛下,發債是要償還利息的。中書定的,一貫錢的債,來年還時八十文利息。這是朝廷的錢,大家知道不會賴掉,比民間借債的利息低得多了。如果再發一兩千萬貫債務,將來多少利息!” 趙禎道:“今日國事如此,不得不為。借的債務多了,拖兩三年償還就是,利息照付即可?!?/br> 文彥博摸了摸額頭:“陛下如此說,臣只能遵旨意行事了。接下來的一兩年,只怕朝廷錢糧會非常緊張,再不敢這樣花錢。從去年到現在,僅打仗的錢,就近三億貫了?!?/br> 杜中宵道:“相公,三億貫錢滅了契丹,其實還是劃算。契丹在的話,光是防契丹的錢糧,每年都不知道多少。而且收復燕云等地,雖然最初幾年花錢,后邊還有稅賦?!?/br> 文彥博搖了搖頭,沒有說話。是啊,燕云收復回來了,可最初幾年都是花錢的。為示圣德,新收復的土地免一年賦稅,有的地方甚至免了三年。這些地方被契丹弄得很殘破,最開始幾年,每年都要花錢糧救濟。這仗打的,也只有國防壓力小了,財政支出反而更大了。 趙禎道:“好,作戰需要的錢就先這樣,由中書再發債務就是。這些年,京城,還有京西路的許多州府,很多百姓都賺了許多錢。國家有事,他們買一些債務,是理所應當。若是百姓推托,便就命地方官府壓下去,命他們盡快把債務買了?!?/br> 文彥博、韓琦等中書官員一起拱手稱是。 其實朝廷的債務,民間的富員外們還是挺想買的。利息雖然不高,勝在穩定,沒有風險。只要買了債,到時只管收錢,民間借債可沒有這么簡單?,F在難的,春天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大宋終究還是個農業國,此時正是資金緊張的時候。 趙禎道:“此戰用王凱、賈逵和劉幾三軍,依樞密院所言,應該夠了。不過,依著去年幽州一戰的經驗,帥臣極為重要。還是這樣吧,杜太尉去幽州,率趙滋、李復圭、李璋三人,統一指揮?!?/br> 杜中宵捧笏:“臣遵旨?!壁w滋、李復圭和李璋也一起領命。 去年幽州大勝,杜中宵及時帶領樞密院官員,在前線組成指揮部,作用很大。三個軍,十萬人是作戰兵力,上面要及時有指揮部,不然各軍無法密切配命。 趙禎道:“由韓琦負責內地糧草,經鐵路運到幽州去。去年大戰,附近的糧草多被征集,此次還是由朝廷出錢,從京東路和江南路收買。先運京城存糧,買來的糧草填補京城空缺?!?/br> 第137章 再回幽州 看著車窗外如潮的人流,還有大群的牛羊駱駝,杜中宵道:“有了河曲路,又恢復西域,這幾年朝廷終于不缺馬匹駱駝了。如若不然,運糧還真不是容易的事?!?/br> 李復圭道:“是啊,現在朝廷只要愿意,輕意就可以聚集起數十萬牲畜。前幾年哪里敢想?” 其實翻過燕山作戰,也很少要出動十幾萬大軍。離開中原對外作戰,戰爭規模受到了很大限制。凡是十萬以上的軍隊,都是歷史上少有的大戰?,F在有了鐵路,有了養馬地,宋朝財大氣粗罷了。 馬鏑看著車窗外的情景,嘆了口氣:“大宋有如此多的軍隊,又有如此多的牲畜,還有數不盡的糧草,契丹焉能不???就是用人去推,也把契丹堆死了?!?/br> 杜中宵搖了搖頭。如果朝廷沒用,怎么可能把契丹堆死?五胡亂華,五胡才多少人?就導致了中原陸沉。更不要說歷史上會發生的女真人滅了北宋,蒙古人又滅了南宋,滿清還把大明給直接滅掉了。 說到底,朝廷不強,還會成為百姓抵抗的包袱,最后帶著整個民族跌進深淵。 下了火車,富弼和劉幾已經在車站迎接。眾人行禮,到了幽州官衙。 幽州的官衙是以前契丹的留守府,極是壯麗。不遠處還有契丹的皇宮,還有許多衙門,現在大多沒了用處?,F在幽州,還是半軍管,官員不齊。一切都在慢慢復蘇,會慢慢好起來。 在官廳里分賓主落座,富弼道:“卻想不到,幽州一戰剛剛結束,大軍就要北上。本來想著,怎么也要等上一兩年,幽州這里百姓恢復過來,才能北上中京道呢?!?/br> 杜中宵道:“有馬鏑南來,說是附近數州將領,要一起獻城。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縱然是有諸多困難,還是不能錯過。此次出動十五萬大軍,幽州作為后方,可不容易?!?/br> 富弼道:“鐵路已經修過來了。只要糧草都是從中原運來,也沒有什么?,F在幽州很窮,大部分人家,家中都沒有存糧。中原不運糧過來,還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呢?!?/br> 杜中宵道:“是啊,幽州一戰,契丹對地方搜刮太狠。相公,現在是如何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