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451節
王凱道:“朝廷增兵十萬,看來此戰不只是要占大同府。契丹國內已經無大軍,我們十萬人,可以四處縱橫。再派十萬兵來,只怕朝廷有意奉圣州?!?/br> 奉圣州位于幽州和云州之間,就是后世的涿鹿縣。大致管著后世的張家口地區,還有北邊的大片草原。這里地理位置重要,不但是溝通幽云兩州的重要通道,還是進入草原的通道。 和斌點了點頭:“幽州一勝,契丹國內再無大軍。不占奉圣州,幽云兩州交通不便?!?/br> 王凱道:“不只是如此。占了奉圣州,大軍就可以沿河曲路東進,直取契丹的中京道。燕山山勢較高,難以修通鐵路,反而河曲路可以翻越陰山北進。不修鐵路,草原終究難辦?!?/br> 和斌想了想,點頭道:“太尉說的是。幽州勝了,契丹精銳盡喪,朝廷該北進才是?!?/br> 兩人一邊喝著酒,一邊議論著最近的戰事。都感覺出來,隨著幽州大勝,這天下已經變了。 契丹的軍隊大部喪在幽州,其他力量一時成長不起來,宋軍可以肆無忌憚地北進。有了鐵路,以前過于遙遠的地方,現在已經沒有難度。只要控制了最寬廣的草原,北方從此無憂。 中國北方大草原,無非是后世的錫林郭勒和呼侖貝爾兩個大草原。只要占住了這里,游牧民族就無法壯大。有了鐵路,宋朝占領這兩地沒有什么障礙。而且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只要有十萬人,就可以橫掃北方。把這兩個草原牢牢占住,其他地方養不了太多游牧人口。 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造成威脅,需要有跳板。西邊就是河曲一帶,可耕可牧,腹地寬廣。南下直搗關中腹地,對中原的威脅很大。東邊就是幽州的北邊,一樣可耕可牧,越過燕山就是大平原。再就是遼東地區,一樣有平原,可以耕種糧食,有進入華北平原的通道。 唐朝之前,對中原威脅最大的是河曲一帶。唐朝之后,關中殘破,對中原威脅最大就成了燕山以北地區。也正是從這里,一次又一次進攻中原,造成兩次中原陸沉。 占領河曲路之后,宋朝最重要的就是燕山防線。只要控制了燕山南北,就擋住了草原民族。 大同城里,耶律侯古坐在火堆前??粗鸲?,吃rou喝酒。正在這時,副手蕭謨魯進來,急道:“留守,城外的宋軍都在傳,幽州敗了!圣上被擒,四十萬大軍全部葬送!” 耶律侯古一驚:“消息確實嗎?宋軍攻不下城,拿這些虛言來嚇我們,動搖軍心也是有的?!?/br> 蕭謨魯道:“我聽探子說,消息極有可能是真的?!?/br> 耶律侯古點了點頭,指著對面道:“坐下說話?!?/br> 蕭謨魯坐下,耶律侯古吩咐人拿了碗來,給他倒上酒。道:“這是大事,我們仔細商量。這些日子宋軍圍城,不過攻得并不急。只是用炮轟,沒有蟻附,我們當可再守些日子?!?/br> 蕭謨魯點頭:“留守說的不錯。不過,圣上被擒,臨行前又沒有指定太子,又該怎么辦?” 耶律侯古嘆了口氣:“幽州敗了,指定太子又有什么用?此一戰,圣上征集了所有可戰之兵,一敗之后,實際上國內已經沒有戰兵了。將來如何,哪個知道?” 蕭謨魯道:“既是如此,我們又該怎么辦?幽州敗了,我們再無援軍,如何守得???” 耶律侯古嘆了口氣:“先不說這些,我們喝酒?!?/br> 兩人飲了一碗酒,拿起rou吃了,一時沒有說話。帳里靜悄悄的,只有火苗跳動的聲音。 過了好久,耶律侯古才道:“是啊,我們該怎么辦,實在是難下決定。宋軍沒有強行攻城,只怕就是在等幽州的消息。幽州敗了,只怕他們不會再這么慢慢攻打,接下來我們就難守了?!?/br> 蕭謨魯聽了,不由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幽州一戰結束了,宋軍的數十萬兵力就可以轉移到云州方向來,當然不會再慢慢攻城?,F在的問題是,皇帝沒了,這仗還怎么打? 耶律侯古也沒有想清楚。誰能想到,打著打著,突然間皇帝就被對方俘虜了。如果耶律洪基派人來勸降怎么辦?繼續守城?還是獻城?好像對自己都不是好事。 多年之前,耶律宗真攻唐龍鎮的時候,由于對宋軍不熟悉,被杜中宵用重炮轟死。沒有想到,現在更加離說譜,耶律洪基不但自己被抓了,連帶著契丹所有的精兵全部完蛋。沒有援軍,大同府怎么可能守得???宋軍不必強攻,再圍一個月,城里的守軍就該餓死了。 沒了皇帝,契丹還是以前的契丹嗎?自己還有必要在這里死守嗎?耶律侯古只覺心亂如麻。 喝了一會酒,蕭謨魯道:“留守,恕我多嘴。到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獻城,宋人會怎么對待我們呢?這仗明顯著打不下去了,現在獻城,宋朝應該會優待?!?/br> 耶律侯古沒有說話。過了好一會,才道:“多年以前,義先大王在唐龍鎮被俘,后來在宋國過得如何?他是戰時被俘,沒有半分功勞?!?/br> 蕭謨魯道:“下官聽說,宋人對義先大王還好。雖然沒有讓他做官,但在京城里,卻是個十足的富貴人家。開封繁華地方,日子過得還不錯?!?/br> 耶律侯古點了點頭:“義先大王尚且如此,我們若是獻城,應該不會更差吧。唉,此事著實讓人難以決斷。算了,我們且等上兩天,等有確切的消息再說吧?!?/br> 蕭謨魯點了點頭。宋朝不知俘虜了多少契丹大臣,與耶律侯古和蕭謨魯熟悉的必然不少,應該會派人來勸降吧。 第108章 勸降 下了車,看著眼前的大同府,耶律仁先嘆口氣道:“沒想到五天時間,我們就從幽州到了這里。而且路上甚是從容,并沒有拼命趕路。宋朝有火車這種神器,來往如飛,朝廷焉得不??!” 耶律仙童搖了搖頭:“許多事情,只有在事后才能看清楚。當時圣上要南下,群臣無人反對,都覺得縱然勝不了,也會逼著宋朝給更多的好處。哪里想到——” 說到這里,耶律仙童不斷嘆氣。他是北院樞密使,契丹的第一重臣,此次大敗,自然要負更多的責任。到了現在已經明白,契丹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過宋朝的,本就不應該南下。 蕭虛烈道:“現在說這些有什么用處?在幽州大軍盡喪,宋軍幾乎沒有損失,現在只能任宋人宰割了。我們接下來的日子,就要在宋朝過了。應該怎么過,必須要想清楚?!?/br> 耶律仙童自嘲地搖搖頭:“這還用想嗎?這一兩年內,數十萬宋軍必然北上,如何阻擋?契丹已經算是沒了。剩下的人,只是茍延殘喘罷了。日子終究是要過下去,只有給宋帝做事一途了?!?/br> 蕭虛烈聽了不由嘆了口氣。后族的人真是倒霉。先是支持耶律重元,結果敗了。統一之后,耶律洪基正要重新籠絡后族,還沒有完成,就發動了對宋朝的戰事。一戰把契丹的國運葬送掉,后族這些年正處于低潮期,入了宋朝也不能得到好的地位。 護送幾人的郝質下了馬,過來道:“諸位相公,前面就是圍大同府的軍營。且稍等,我已經派人過去,稍后就會有人過來。下了大同府,諸位就立了大功,進京必有重賞?!?/br> 耶律仙童忙道不敢。 不多時,王凱和和斌兩人得消息,親自迎了過來。 雙方見禮罷。王凱道:“我們圍了大同府已經十余日了,樞府命令不得強攻,還沒有下城。諸位相公來,能勸城里的守將獻城最好,如若不然,我們就要強行攻城了?!?/br> 耶律仙童道:“我們此次來,就是為了此事。城中的宗愿大王本是皇叔,如今幽州兵敗,他或許不知。等我們曉諭了他,想來應該能夠獻城?!?/br> 王凱道:“他是皇叔,若是知道了皇帝沒了,會不會想著爭位?” 耶律仙童道:“太尉過慮了。宗愿大王自來沒有此志,一向安分守己。更不要說,大同府里的兵馬不多,他能夠跟誰爭去?若是獻了城,還有一世富貴?!?/br> 王凱點了點頭:“如此最好。你們遠來辛苦,我營里備了酒筵,為你們接風。等到明日,派人去告知守城將領,看看你們是進城,還是在城外喊話。不管怎樣,幽州兵敗,這里不需要再打了?!?/br> 耶律仙童稱是。與耶律仁先、蕭虛烈一起,跟在王凱和和斌身后進了軍營。 耶律侯古是遼圣宗的第六子,漢名宗愿,母親是耿淑儀。他母親的地位不高,不可能做皇帝,也沒有那樣的想法。自小一直是個富貴王爺,不想到了老來,面臨這場大變。 到了帥帳,各自落座,王凱吩咐軍中上了酒菜,請幾人飲酒。酒過三巡,耶律仁先道:“我們此次從幽州來,圣上交待得清楚。若是能勸降宗愿,得了大同府,便就立了大功,回京重賞。若是不能,自然無功無過,回京之后該怎么樣怎么樣。話先說在前面,我們量力而行,結果如何,可是說不好?!?/br> 郝質道:“你們不必擔心。派你們來,是因為若是別人說幽州敗了,城中守將可能不相信。你們是重臣,自然不會亂說。城中守將如何,是他們自己造化,你們不必過于擔心?!?/br> 王凱道:“大同府能降最好,若是不降,我們強攻就是。圍了這么多日子,不是我們攻不下,而是要等幽州戰事的結果。說實話,這場仗已經打得夠大了,死人太多了,能不死人下城,還是不死人的好?!?/br> 耶律仁先看了看耶律仙童,一起嘆氣。是啊,死人太多了。幽州一戰,契丹四十萬大軍,戰亂中死了十六萬人,還有五六萬余人有傷在身。那四十萬簽軍,下場更加悲慘,活下來不足十萬。死人雖多,卻基本都是契丹治下,宋軍的傷亡很小。聽宋軍將領說死人太多了,讓人覺得諷刺。 不過,對于宋朝來說,死人確實太多了。簽軍死了三十萬,整個幽州的青壯基本抽空,不知道什么時候恢復過來。死多少契丹人宋朝不在意,但那么多簽軍,卻是地方繁榮的基礎。 喝了杯酒,耶律仙童道:“以我等所知,宗愿大王不善領兵,城中事務應該多歸其副手。蕭魯謨本為夷離畢,戰前被派到這里輔佐大王。其人甚是精明,應該不會有大的意外?!?/br> 王凱道:“如此最好。盡快下了大同府,不要在這里耽誤時間。城中百姓何辜?重元據西京與洪其爭立,百數年不得安穩過日子。剛剛平定下來,洪基又挑起戰事?!?/br> 和斌道:“既然洪基被俘,此事與其他人無關。你們可以告訴城中的宗愿,只要獻城,朝廷必保他一生富貴。若是冥頑不靈,城破之后,必取他頸上的人頭!” 說到最后,和斌已經是殺氣凜然。耶律仙童和耶律仁先嚇了一跳,忙道不敢。 大同府城里,耶律侯古坐在房中火堆前,看著火苗出神。幽州戰敗的消息已經傳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作為皇帝的叔父,不可能憑著這樣的傳言就獻城??扇绻钦娴哪??自己還要不要守下去? 拿起酒瓶,耶律侯古喝了一口酒,只覺得心亂如麻。他出身高貴,自小到大就沒有吃過什么苦,突然間面臨這種大事,有種茫然的感覺。幽州敗了,皇帝被宋朝俘虜,四十萬大軍全滅,契丹還能夠剩下什么?自己就是不獻城,也改變不了什么。 至于借這個機會,自立為帝,重整旗鼓與宋軍作戰,耶律侯古想都沒想。母親的身份較低,在契丹根本就沒有登基可能。契丹是皇族和后族聯合,缺了哪一邊都不行。不是蕭家皇族的后代,怎么可能當皇帝?眾大臣寧愿立兄弟,也不會立這樣的人。 喝著酒,耶律侯古嘆了口氣。自己該怎么辦?真是愁煞人。心里面,耶律侯古其實是想投降的。但如果手下人心思戰,也不能強行逼他們降??纱蛳氯?,能夠打得贏嗎? 搖了搖頭,耶律侯古苦笑。幽州四十萬大軍都敗了,自己城中一萬余人,憑什么能贏?宋軍攻了這些日子,只是沒轟塌城墻而已。別說部會轟塌,就是宋軍蟻附攻城,契丹也擋不住啊。而且城中的糧草不多,再有一個月,就該沒有吃的了。 正在這時,蕭魯謨進來,拱手道:“大王,今日城外宋軍來了幾個人,不知什么來路?!?/br> 耶律侯古一怔,急忙問道:“有沒有看清,來的是什么人?” 蕭謨魯道:“據城上的士卒說,有些像仁先大王的樣子。他們在上京道的時候,曾經多次見過,應、看著極像。大王,若是仁先大王到了這里,只怕幽州之戰就真地敗了?!?/br> 第109章 獻不獻城? 第二日一早,耶律侯古還未起床。一個親兵急急進來,叉手道:“大王,城外有人喊話!” 耶律侯古翻過身來,不悅地道:“什么人喊話?如此大驚小怪!城外十萬宋軍,若是每天來個人喊話,都要來報我,豈不是要煩死!” 親兵道:“大王,城外喊話的是北院大王!還有仁先大王和蕭虛烈大王?!?/br> 耶律侯古嚇了一跳,一下坐起身來,道:“可看得清楚?他們怎么會到了這里?耶律仁先是南京留守,該守幽州才是。耶律仙童更不要說,作為北院大王,要待在圣上身邊!” 親兵道:“大王,看得清楚,就是他們。小的認為此事重大,特地來報!” 耶律侯古聽了,急忙起床。匆匆洗漱罷了,到了官廳。 蕭謨魯已經等在這里,急得團團直轉。見到耶律侯古進來,忙道:“大王,城外有耶律仙童、耶律仁先和蕭虛烈三人,在那里喊話?!?/br> 耶律侯古問道:“他們喊的什么?從幽州來,不必說,幽州已經敗了?!?/br> 蕭謨魯道:“不錯,他們說,幽州我們已經敗了。四十萬大軍盡喪,圣上被俘。完了?!?/br> 耶律侯古聽了,好長時間沒有說話。雖然傳聞聽到有幾日了,但真正到確認,還是讓人覺得無法接受。契丹自立國以來,對外戰事很少失敗。哪怕前幾年,黨項崛起的時候,進攻失敗了幾次,但最后終究是把黨項打得稱臣。對中原,契丹曾經多次進攻,最差也不過是打個平手,并沒有遭到過大的失敗。沒想到這一次,一下全部輸得精光,連皇帝都被宋軍俘虜了。 幽州前線,宋朝君臣在城頭上氣定神閑,說著閑話就把仗打完了,輕松異常。但對于千里之外的耶律侯古來說,卻如晴天霹靂,很難相信。 見耶律侯古不說話,蕭謨魯道:“大王,他們在城外,勸我們獻城呢?!?/br> 耶律侯古回過神來,道:“僅憑他們幾句話,怎么可能獻城?罷了,我去城頭,親自對話?!?/br> 說完,帶了蕭謨魯等人,出了官廳,直向城頭而去。 此時太陽剛剛升起,紅紅地掛在天空。陽光灑在大同府城上,把建筑物勾出了金邊。早晨的氣息非常清新,帶著泥土的芳香。城頭的士卒各自肅立,神情嚴肅。 耶律侯古走上城樓,向外看去。只見城下立著三個契丹人,沐浴在陽光下。定睛觀看,正是耶律仙童、耶律仁先和蕭虛烈三人。這些人都官封王爵,與耶律侯古熟悉異常。 見到耶律侯古走上城頭,耶律仁先拱手高聲道:“大王安好!” 耶律侯古點了點頭,高聲道:“大王是南京留守,因何不守幽州,到了大同府來?” 耶律仁先道:“大王有所不知,幽州一戰,我軍戰敗,此時哪里還有什么留守。四十萬大軍盡皆喪送,圣上被俘。唉,此事說起來就讓人心碎?!?/br> 耶律侯古就想問問,他們三人來這里做什么。話到嘴邊,強行忍住了。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他們是來勸降的。自己要堅守也就罷了,可以盡情羞辱他們。若是要獻城,還是不要得罪他們的好。 太陽升起來,恰好照在耶律侯古的眼睛上。耶律侯古手搭涼棚,高聲道:“不管如何,你我終究同殿為臣。我這便命開城門,三位進城來,我們敘一敘如何?” 耶律仁先道:“如此最好。我們遠道而來,也有許多話要跟大王說?!?/br> 這是昨天晚上已經商量好了的,并不需要再跟宋軍商量。實際上王凱、和斌和郝質就在不遠處,看著三人叫城。反正了大同府,不管耶律侯古怎么決定,都跑不了他們。 看著城門并沒開,而是從上面縋下一筐來,郝質笑道:“守城的倒是小心!” 王凱道:“被我們圍了這些日子,天天轟城墻,他們哪里還敢大意?,F在若是愿意,我們肯蟻附登城的話,幾天就可以破城。不過,樞府的意思,以后契丹的土地,能夠獻城最好。實在不行,才派兵去攻取。燕云十六州,這幾年在契丹治下實在過得苦了?!?/br> 郝質聽了嘆氣:“你們不知道,大同府這里還算好的,幽州才是殘破。契丹大軍南下,連百姓種糧都征集一空,簽兵四十萬,大部都戰死了?,F在幽州來年種地沒有種子,沒有青壯,必須朝廷運糧過去才能渡過下年災荒。大同府雖難,沒有到這個地步?!?/br> 和斌道:“沒有什么大事。鐵路通到幽州不難,有了鐵路,一切好辦?!?/br> 郝質搖頭苦笑:“這些年戰事不斷,朝廷已經沒有積蓄,通了鐵路又有什么用?” 坐著竹筐,耶律仁先、耶律仙童和蕭虛烈三人上了城。從筐里下來,耶律侯古急忙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