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441節
第81章 親征 都堂里,幾位宰執伸了個懶腰,準備散去。這幾天幽州的情況變化太快,幾位宰執幾乎跟不上那里的發展。每天的都堂議事,都特別冗長,著實不輕松。 正在這時,一個小黃門進來,拱手道:“諸位相公,官家口詔,速入大內議事!” 幾人聽了不由怔住。 文彥博道:“不知因何事,圣上如此緊急?我們都堂議事已久,正要去用些茶飯?!?/br> 小黃門道:“相公,小的如何敢問?圣上口詔,諸位速速進宮就是?!?/br> 文彥博嘆了口氣,對田況道:“看來有什么緊急事情,沒奈何,我們到大內走一趟吧?!?/br> 幾個人起身,隨著小黃門,向北到了垂拱門外。衛士早已得到消息,沒有阻攔,徑直進了大內。 到了崇政殿外,行禮如儀,小黃門報過,幾人進了大殿。 趙禎在那里正襟危坐。幾人行禮,吩咐賜座。 各人坐,趙禎道:“適才得河北路行樞密院戰報,劉幾、竇舜卿和劉兼濟三軍,攻破幽州。幽州一破,前線的戰局便就不一樣了。而且,幽州是大城,控扼燕山道路,是契丹大南京,非同小可?!?/br> 眾人聽了,急忙一起起身,向趙禎道賀。雖然大家知道這次很有可能收復幽燕,但卻沒有想到能這么快。自從杜中宵出兵,便摧枯拉朽一般,幾乎沒有阻礙,連戰連勝。 自大宋立國,契丹便就是北方的強權,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在宋朝身上。契丹兵強,是所有人的共識。特別高梁河一戰,太宗兵敗,這種意識更深入人心。此次在幽州,雖然宋軍已經占據優勢,但在這些宰執的眼里,還要經過苦戰,才能打敗契丹人?,F在進展如此順利,讓他們不敢相信。 重新落座,文彥博拱手道:“杜太尉用兵如神,此戰才能如此順利。當年以三萬營田廂軍救援唐龍鎮,連敗契丹和黨項,甚至擊斃了契丹國主。此次率大軍與契丹決戰于幽州,指揮得法?!?/br> 趙禎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自本朝立國,太祖建封樁庫,便有意于幽云。奈何契丹兵強,屢次與之交戰,不能夠戰而勝之。此次契丹南下,非是本朝進攻,萬幸指揮得法,而有今日局面?,F在契丹四十萬大軍被圍于武清,若是能聚而殲之,則契丹精銳盡喪?!?/br> 韓琦捧笏:“陛下,此是千載難逢之機,萬萬不可錯過了。滅此四十萬大軍,契丹再無精兵,北方無憂。自石敬塘獻出去的燕云十六州,收回來就不難了?!?/br> 趙禎道:“招諸位來,就是商議此事?,F在有兩件事,需要商議。一是幽州已下,云州實際上沒有多少兵馬,契丹大軍又已被圍住,可以考慮進軍了?!?/br> 田況道:“云州那里只有王凱五萬兵馬,還有河東路整訓過后的數萬兵。從幽州之戰看來,整訓過后的兵馬,戰力是靠得住的。剛剛整訓的,由于軍官不足,還要經過磨礪才能真正大用。云州大城,縱然沒有重兵駐守,攻破也是不容易。僅靠王凱五萬人,似乎有些不足?!?/br> 韓琦道:“要么云州等一等?等到殲滅了契丹大軍,從幽州調兵過去就好?!?/br> 趙禎道:“王凱報,契丹大軍被圍于幽州,內部空虛。前些日子,陰山以北胡人見有機可乘,有意出兵攻契丹。若是不能盡快收復云州,只怕契丹敗亡,其他胡部又起。盡早收復云州,王凱才可以調集兵馬,彈壓陰山以北胡人?!?/br> 聽了這話,一眾大臣不說話,思考辦法?,F在大軍聚于河北路,京城只剩天武和拱圣兩軍,實在沒有兵再調到河曲路去了。其余地方的軍隊,跟河東路兵馬類似,都缺乏軍,不足大用。 見眾人不說話,趙禎道:“我欲派天武軍去河東路,與王凱一起,南北對攻云州。攻下云州,立即北進,彈壓胡人。沒有了契丹大軍,北地胡人不是朝廷兵馬對手?!?/br> 文彥博拱手:“陛下,如此一來,京城只剩拱圣一軍,且是炮兵。有些空虛了?!?/br> 趙禎道:“現在圍契丹大軍于幽州,正是用炮兵的時候——”說完,靜靜看著眾人。 參政宋庠福至心靈,捧笏道:“幽州一戰,事關國運,事事皆要小心。一個不好,被契丹人逃了出去,以后必為大患。臣以為,陛下可親統拱圣軍北上,御駕親征。到了幽州之后,與諸軍一起,滅契丹國主耶律洪基于幽州之地。燕云盡復,契丹兵滅,正是國運隆盛之時!” 聽了這話,其余宰執盡皆明白,趙禎有意親征。 想想也是,重兵集于河北,現在占盡上風,正是親征的好時候。澶州之戰的時候,寇準強求真宗親征,為的是鼓舞宋軍士氣,果然收到奇效?,F在親征,則是皇帝摘取勝利果實,增強威望的時候。此戰勝利的軍功太大,沒有皇帝在,杜中宵就功高難賞了。 作為皇帝,趙禎到了幽州,功勞還是杜中宵的功勞,聲望卻被趙禎收走,后續事情簡單很多。更重要的是,幽州這一戰對于宋朝太重要了。這一戰后,周邊再無大的勢力,不免拔劍茫然。作為皇帝不參加這樣的戰事,肯定不甘心。而且現在有了鐵路,來去方便。 想來想去,文彥博拱手:“宋參政說的是,現在幽州正是用炮的時候。陛下親帶拱圣軍,北上幽州參戰,滅契丹大軍,正是將士們想的事情?!?/br> 韓琦道:“契丹大軍被圍于武清周圍,離雄州不過一二百里路。陛下坐火車到雄州,親率大軍去武清參戰,將士必然踴躍!大軍會集,滅契丹大軍,是朝廷幸事?!?/br> 田況道:“龍衛軍已經到了雄州,現在近五十萬大軍聚于幽州。陛下到了,方可指揮如意。而且如此重兵,陛下不親臨,也非朝廷之福。左右有火車,數日就可以到雄州,一切都方便?!?/br> 見眾人同意。趙禎緩緩點了點頭,道:“耶律洪基是我后輩,與重元爭立多年,方登大寶。卻不想初登帝位,便就南侵,不可忍也!既然眾卿都覺得親征為好,我便率拱圣軍,前去幽州。韓琦和宋庠兩人隨行,樞密院有杜中宵和富弼在河北路,就不必了。內政暫委文相公和田太尉兩人,若有大事,公文來往就可以了。有火車通達,來往便利?!?/br> 眾臣一起稱是?,F在明白,趙禎今天這么急召集眾人來干什么。幽州一下,與契丹的戰事就進入了尾聲。若是慢了,只怕杜中宵把仗打完,趙禎沒親征的機會了。 第82章 日暮途窮 雄州帥司,杜中宵把手中公文交給富弼,道:“圣上決定親征,要商量一下,如何迎接?!?/br> 富弼吃了一驚,急忙接過公文,仔細看過。對杜中宵道:“現在幽州已下,契丹主力被圍于武清一帶,缺吃少穿,不日就將滅亡。這個時候,圣上為何親征?” 杜中宵道:“有鐵路來往方便,又是必勝之仗,親征有什么不對?” 這話問的,趙禎為什么這個時候親征?當然是仗要打勝了,幽州也收復了,過來走一趟唄。這一仗戰果太大,僅僅杜中宵和富弼兩人,是承受不起的。不說打下燕云封王之類的舊話,僅僅是一戰消滅契丹主力,威震四海,就不應該由兩位樞密使獨得這份功勞。 趙禎這個時候來,沒有什么用處,戰爭結局已經注定了。他來了,這次勝利的光環,就大多披在了皇帝身上。對于提振宋朝士氣,是有好處的。 當然,對于杜中宵和富弼來說,功勞還是功勞,并不會減少半分。只是一些尷尬的事情,比如封不封王,賞賜應該多少,做起來就不那么尷尬了。 封王除了一些虛名和禮儀,最重要的就是俸祿,實際權力倒沒有太大區別。杜中宵又不靠著自己俸祿過日子,也不重虛名,并不指望著封個王。封了有什么用?又不傳子孫。經此一戰之后,回去能夠做宰相,仕途更進一步,才是最重要的。滅了契丹,這官做起來輕松許多。 沉吟一會,富弼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系。道:“圣上親征,事情不小,要不要把諸軍都指揮使召來,一起面軍?只是現在正圍耶律洪基,怕把他們召來了,前線又出變故?!?/br> 杜中宵道:“無妨。契丹大軍已經被圍死,又沒有了糧草,無力突圍。幾位都指揮使來,并不會影響部署。不只是各的都指揮使,最好是師都指揮使也一起來。特別是馬懷德一軍,軍中的師主都是最近提升起來的,未曾面君。這次前線大勝,迎圣上親征,正是該當的事?!?/br> 富弼點了點頭:“只要不影響戰事,如此最好。對了,圣上來此,必然要去幽州?!?/br> 杜中宵道:“那是自然。幽州是北方重地,非其他地方可比。圣上來了,自然是要去的。張玉的龍衛軍剛剛在雄州集結,還沒有去武清,剛好為圣上護駕。去過幽州之后,再去武清,殲滅契丹主力?!?/br> 富弼聽了不由皺眉:“圍契丹大軍已經有些日子了,不好再等下去。不如圣上到了,先到武清那里去,把契丹人殲滅,再去幽州豈不是好?” 杜中宵道:“契丹人沒糧,多等一天,便就好打一些。近些日子,已經有一萬余簽軍投降。再圍他們些時日,估計投降的人更多。契丹人和奚人不降,那些簽軍可不會白白送死?!?/br> 富弼點了點頭:“說的也是。契丹人的糧道已經斷了,而且幽州也搜不出糧來。唉,這場戰事沒想到最后是這個樣子。契丹人來的時候氣勢洶洶,戰起來卻潰不成軍?!?/br> 杜中宵聽了不由點頭。不要說是富弼,就是自己,也沒有想到兩軍的戰力差距會這么大。只有河北路整訓的禁軍,由于初期軍官不到位,經驗不豐富,面臨到了一些困難。打了些日子,也很快就成熟了起來?,F在馬懷德的十萬人,也是強軍之一,不是契丹人可以正視的。 正在這時,趙滋進來,道:“剛剛得到的消息,前線又有八千簽軍投降。據他們說,契丹軍營中快要斷糧了。契丹人不給簽軍糧草,不管他們死活,只能投降?!?/br> 富弼道:“如此說來,契丹軍隊只怕支持不住了。太尉,若是圣上沒來,耶律洪基降了如何是好?” 杜中宵想了想,搖了搖頭:“那沒辦法,投降也不行。圣上未到,這仗就不能結束。哪怕耶律洪基的屬下全部投降,也要把他留在那里,等候圣上發落?!?/br> 趙滋聽了就笑:“這個時候,只怕前線的契丹人沒什么希望了。大軍圍住,沒有糧草,他們根本看不到出路。聽說,耶律洪基現在對屬下講的,是中京道很快就有援軍到來??捎闹菽抢?,劉幾防得十分嚴密,哪里有什么中京道援軍?耶律洪基大話唬人而已?!?/br> 富弼道:“有什么辦法?難道他告訴屬下死路一條?吩咐包圍的各軍,仔細安排,不要在這個時候出任何亂子。圣上后日便到,我們準備迎接?!?/br> 武清城外,耶律洪基大帳。耶律仙童進來,行禮道:“陛下,有八千簽軍,一時看守不嚴,投到宋軍那里去了。軍中糧草不足,難免人心惶惶?!?/br> 耶律洪基擺了擺手:“那些簽軍全無用處,現在只是徒耗糧食而已。情況艱苦如此,從明日起,便就停了簽軍的糧草吧。讓他們自生自滅,不必去管了?!?/br> 耶律仙童有些猶豫:“這些簽軍若投了宋軍,終究是后患。戰陣上不中用,運糧還是有用的。宋軍在這一帶,有五六十萬大軍,糧草供應也不容易。投去的簽軍多了,只怕宋軍用他們運糧?!?/br> 耶律洪基聽了,沉默一會,微瞇又目,冷聲道:“那就告訴耶律乙辛,把簽軍全部殺了!” 耶律仙童嚇了一跳,急忙道:“陛下,微臣不是這個意思。他們吃糧不多,可以減半給糧,讓他們不逃到宋人那里就好?,F在戰事不利,若是殺自己的兵——” “什么自己的兵?這些漢人和渤海人,宋軍一來便去投敵,殺了干凈!”耶律洪基面沉似水?!艾F在諸事艱難,只能盡量保證軍食。等情況有變,脫圍出去?!?/br> 耶律仙童還要再講,耶律洪基擺手,讓他出去。 出了帥帳,耶律仙童嘆了口氣。簽軍雖然是從附近的州軍召來,但契丹大軍,可不把他們當作自己人。下令去殺,真下得去手?,F在四面被圍,外無援軍,如果殺自己的簽軍,會是什么后果? 耶律仙童不敢想。抬頭望天,只見太陽慘淡。風不大,卻份外寒冷??磁赃叡?,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不遠處,有幾個士卒正在殺馬,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血腥味。 對于游牧民族來說,馬本來是自己的伙伴,平時照顧有加??蓱鹗麓虻浆F在,糧道斷了,馬便就開始成為食物。最開始是有人吃死馬,接著就是殺那些瘦弱或有病的馬。再過幾天,可能軍中所有的馬都會成為軍食。殺了馬之后,怎么跟宋人打仗?誰管呢,總要先活下去。 張岊已經占領了平州,留五千人鎮守,大軍回到武清?,F在武清北面,有賈逵、晾泰、竇舜卿和劉兼濟四軍,加上張岊的四萬五千人,二十五萬大軍。南邊是十三郎、劉渙十萬人,加上馬懷德十萬人,二十萬人。一共四十五萬大軍,把契丹人團團圍住。 這些日子,契丹人不斷突圍。試了無數次,最終明白,他們全部軍隊出擊,也無法擊破任何一軍的防線。周圍的所有道路,都已經被封死了。 所謂日暮途窮,契丹軍隊已經到了末路。數十萬人,都在等著宋軍發起進攻,結束這一切。 第83章 霹靂車來了 看著從火車上開下來的霹靂車,杜中宵的眼都直了。到這個時候了,契丹大軍被殲在即,怎么把這東西運了過來?除了炫耀國力,這東西在前線還有什么用處嗎? 富弼輕聲道:“圣上此來,看來動靜不小。契丹大軍已經疲憊不堪,行將滅亡,卻派了無敵霹靂車來。此舉怕是圣上有意為之,派霹靂車來,震懾周邊諸胡?!?/br> 杜中宵點了點頭:“或許如此吧。既然到了,到時終歸有些用處?!?/br> 無敵霹靂車看著厲害,可在杜中宵看來,實際沒多少用處,最開始就不看好。這車太大,必須依靠鐵路機動??设F路修到了,不用霹靂車,還有什么力量能是宋軍的對手?這車本是用于進攻,可實際上適合防守,戰場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早些日子派此車來,由于部隊要快速機動,實際沒用。也只有現在,契丹大軍被圍,無路可去了,霹靂車才有了用處。 指揮霹靂車的譚耀上前行禮,道:“見過兩位太尉。末將奉詔旨,特意帶霹靂車來助陣?!?/br> 杜中宵道:“實不瞞我,這車到底能行多少里?此處到武清還有二百余里,到底能不能行到那里?” 譚耀看看四周,小聲道:“不瞞太尉,一百里勉強走得了,二百余里實在太遠了。只是圣上執意要讓蠻夷見一見神器厲害,必須要用,實在沒有辦法。我們隨行帶了修的人,提前趕路,路上壞了修好就是了。明天圣上才到,太尉最好不拖延一下,不要急著到前線。我們今晚便就趕路,總要到了才好?!?/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這車看著厲害,實際上毛病不少,戰場上當不得大用?,F在契丹大軍被圍,用來破圍當然是好的,聊勝于無吧?!?/br> 譚耀道:“太尉也不要這樣說,若是用來守城,霹靂車還是許多用處。只是此車太貴,不是京城這種重地,哪里用得起?只是在京城,哪里那么容易被敵圍攻的!” 杜中宵笑了笑,沒有說話。京城不易被圍攻?大宋的都城被圍了多少次? 把霹靂車全部運下來,譚耀道:“韓相公在后邊火車上,很快就到了。我準備一下,太尉也派些人來,我們今夜急行。三四天之內,總要到武清就是?!?/br> 杜中宵道:“好,我派一千人給你,不要做砸了。時間緊急,你們夜里不要停,一直趕路。五天之后,在武清城外我一定要見到霹靂車。而且來了多少,我要在城外見到多少!” 譚耀叉手稱是,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作為霹靂車的指揮官,譚耀當然知道,這車跑在路上很容易出毛病。為防萬一,這次隨火車運來的,每輛都有幾套容易壞的備件,路上壞了隨時修理更換。霹靂車參戰,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宣示,用來向蠻夷炫耀用的。最重要的不是戰場上起多大作用,而是跑得順暢,戰場上看起來威猛。只要安全到了武清,并不困難。 安排了兵馬與譚耀一起,讓他先把車運到城外去,準備出發。杜中宵對富弼道:“立國以來,沒有哪一戰比這一戰重要。圣上此次前來,看來也是做好了準備?!?/br> 富弼點頭:“可不是如此。這一戰勝了,契丹的精銳全滅,取其境土不難,自然重要?!?/br> 杜中宵明白,此戰過后,契丹部族必然在現在的地方待不下去。宋軍北進,契丹人很可能會向其他地方逃路。會引起什么樣的連鎖反應,可是說不好。游牧民族,一個游字,說明了他們的居住地的不確定性。這里待不下去,便就向別的地方遷徒。 鐵路翻過燕山并不容易,這個時代的技術,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不走幽州,從河曲路出發修鐵路,到草原卻容易得多。只要鐵路通了,中原和草原聯接起來,事情便就不一樣了。 等了約半個時辰,韓琦的火車到來,與杜中宵和富弼見禮。 韓琦道:“圣上的火車明日午時到這里。今日我來,是先準備一下,免出意外?!?/br> 杜中宵道:“正該如此。河北路邊地,圣上親臨,一切都要小心謹慎。這里風大,相公且隨我們到官廳去。今夜備了酒筵,為相公接風?!?/br> 韓琦謝過。道:“這一戰,真是想不到。契丹初南下時,如疾風閃電,人人心驚。兩個多有后,卻被圍在武清,只有死路一條。就連圣上,也要親征?!?/br> 說到這里,笑著搖搖頭。大家都心知肚明,幽州戰事的大局已定,趙禎此來不是作戰,而是來收功勞的。這是皇帝的特權,大臣知道,也不好說些什么。 到了官廳,眾人落座。杜中宵吩咐上了茶來,請韓琦飲茶。 請了茶,杜中宵道:“圣上來幽州,事情就不一樣了。本來這里現在近五十萬大軍,糧草雖然供應得上,卻吃得簡單。既然圣上親臨,當要三司出些力,多運些酒rou來。此番大勝,什么都要熱熱鬧鬧的?!?/br> 韓琦道:“為不是難事?,F在天寒,河曲路的牛羊殺了,rou運到京城,還不腐壞。無非是多安排幾列火車,運到這里而已。此番大勝,花多少錢都值了,不在意這些?!?/br> 發行了債券,中書手里有了大筆錢,給錢痛快多了。能夠徹底殲滅契丹大軍,債券就不會虧本,朝廷倒是大方。河曲路不只是宋朝自己的牛羊,還有從陰山以北買來的,內食非常充足。 飲了一會茶,趙滋、李復圭和李璋三人進來,向韓琦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