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425節
耶律仁先拱手:“數十萬大軍,要前進五百里路,需一二十萬人運輸糧草。幽州糧草不多,許多都要從其他地方運來,聽怕人手不足。說到底,不攻破宋軍必座城池,這仗可不好打?!?/br> 耶律洪基面沉似水,心中極為惱怒。他也沒有想到,現在的宋軍守城會如此厲害。長城口只是一座微不足道的小城,自己五萬大軍,一百多門炮,竟然就是攻不破。小城就如此,后面的州縣大城,哪里還敢去想?第一戰攻下曲陽城,實在太過于順利了,讓很多契丹將領有了不合實際的想法,以為攻宋朝城池不難。真正攻長城口,才明白過來,契丹實在缺乏攻城手段。 當大炮成為軍中主要裝備,決定戰場局勢的,就是重武器了。與宋朝相比,契丹的重武器數量少得可憐,效果也相差甚遠。更不要說,雙方國力天差地別。對于宋朝來說,一座長城口小城,就可以有源源不絕的鐵炮彈,還是開花彈。僅這一戰,宋朝打掉的炮彈,契丹集全國之力也做不出。 從理智上,耶律洪基知道,現在最明智的,就是及時退兵??蓴凳孔?,全國之兵七十萬聚集在這里,寸功未立就撤退,自己這皇帝還做不做了?不管怎樣,都要打一場勝仗,有個借口撤兵。 可現在的宋朝實在難纏,連一個邊境小城都攻不下來,其他大城更不要想了。最要命的,數百里內堅壁清野,就連搶掠都沒有地方。怎么辦?這些日子耶律洪基都快愁死了。 幾位大臣爭論了一會,上面坐著的耶律洪基面沉似水,一言不發,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最后耶律仙童道:“現在看來,不管攻保州,還是攻雄州,都不明智。必須選擇宋軍防守薄弱的地方,突然進攻,讓他們措手不及。城池越少越好,與宋軍進行野戰。我們火炮比不上宋軍,數量又少,只有野戰才能與其相敵。而且最好地方空曠,利于大軍縱橫?!?/br> 耶律仁先嘆了口氣:“這樣的地方,就只有雄州以東了。只有幾座大城,守軍不多,運氣好說不定能攻破幾座城池。哪怕攻不下城,宋軍也必須出兵堵截。如若不然,到了將陵軍,就離著京東路不遠。只要數萬軍隊進入京東路,宋朝必定大亂。只是,從那里出兵,道路不好,要運送軍糧可就難了?!?/br> 耶律洪基看著眾人,沉聲道:“眾卿議來議去,出兵道路還是雄州以東。既然只有這一條路走,沒有辦法,再大的難處也必須走!簽兵三十萬,如果不夠,就在幽州再簽十萬兵來。有人運糧,大軍繞過宋軍的城池,南下就是。若是他們出城攻擊,正好消滅!野戰之中,不會再像攻那么難!” 眾將一起唱諾。很顯然,現在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夠如此了。如果大軍去進攻宋軍城池,簡直看不到希望。幾個月的時間,若是連國境都攻不過去,以后與宋朝就很難相處了。 現在契丹大軍聚于邊境,正是騎虎難下。短時間還可以,若是時間長了,必然生亂子。 耶律洪基道:“三日之后,大軍悄悄移到霸州。以迭里得為先鋒,率軍兩萬,帶十五日糧,直去將陵軍!路上如果宋軍出城邀擊,則將其擊潰。若是宋軍難纏,等著大軍趕上。到了將陵軍,從附近百姓那里補給糧草,等候大軍到達?!?/br> 迭里得出列,高聲唱諾。 耶律洪基道:“大軍南下,宋軍想來會出兵迎擊。那時沒有城池,我數十萬大軍,要出全力,盡快把宋軍殲滅。只要滅其幾萬人,宋軍的氣氛不在,一切就好辦了?!?/br> 對于耶律洪基來說,滅宋朝幾萬人,能不能得到好處不好說,終究是有夸耀的資本。那個時候,哪怕最后撤兵,也可以交待了。 第39章 大軍出動 杜中宵正在房中與幾個參謀人員商量北邊的契丹情勢,包括地形測繪。以前的太過簡略,現在邊境云集,這事情并不好做。這些做得越詳細,對后續的戰爭指揮越有利。 一個士卒理來,叉手道:“太尉,接前線公文,契丹大軍正在向東移動!” 杜中宵把公文拿來,拆開看過,遞給身邊的士卒:“去送給富太尉和趙太尉,讓他們過來?!?/br> 不多時,富弼和趙滋進來。杜中宵道:“契丹軍隊向東去了。我們所料的不差,他們放棄保州,可能會去進攻雄州。命令張岊和劉幾,兩軍做好準備!” 富弼道:“雄州與保州相比又差到哪里?一樣五萬大軍,一樣都是堅城,一樣地堅壁清野,后面一樣有河間府的五萬大軍。契丹人到那里,只怕還是沒有辦法?!?/br> 杜中宵一聽,不由愣了一會。想了想,道:“命令劉幾,派出偵騎,仔細探查河間府以東。如果發現契丹人從信安軍南下,立即回報帥司!” 趙滋稱諾,道:“太尉以為,契丹人會攻信安州?” 杜中宵道:“信安州有三千兵馬把守,城池堅固,沒有意外契丹人很難攻下。但是,他們如果不強攻城池,路上帶著軍糧,一路南下,守軍也沒有辦法。三千兵馬守城足夠,出擊不足?!?/br> 富弼道:“河間府以東就是滄州和乾寧軍,地廣人稀。加之堅壁清野,數百里內無人煙。契丹如果攻那里,不破城池,只能從后方運糧。他們哪里來這么多運糧人手?” 杜中宵嘆了口氣:“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做法,來想契丹人會怎么樣做。要知道,以前的契丹人出外征戰,什么時候自己運過糧?都是因糧于敵。只要士卒帶十幾日糧,一路過去,到沒堅壁清野持地方就好了。到于以后,糧草自然是從民間搶了?!?/br> 富弼搖了搖頭:“如果這樣,一旦戰敗,他們連退路都沒有?!?/br> 杜中宵道:“想一想,契丹人作戰什么時候想過退路?三萬騎兵攻曲陽,最后被圍,沒有了就沒有了,契丹連救都不救?,F在自然也是如此。只管出兵,不管怎么收兵。對于契丹軍隊,看待他們,要知道他們有正規軍隊的戰力,但戰法,卻與游寇有相似之處,不可以常理度之?!?/br> 趙滋沉吟一會,道:“依太尉所說,契丹還真有可能攻滄州。黃河以南永靜軍沒有堅壁清野,攻到那里,自然可以從民間搜刮糧草。離著邊境四百里,士卒帶著十日糧,不難攻到?!?/br> 杜中宵點了點頭:“我們就應該想到,現在安排不晚。命令劉幾,立即做好阻截準備。還有,命永靜軍、德州、恩州三州軍堅壁清野。對了,京東路的禁軍太少,讓樞密院派支軍隊去。坐上火車,從開封府到京東路并沒有多遠?!?/br> 趙滋應諾。這個時代,由于黃河入??诓粩嘧兓?,靠近海的地方是大片治沼澤,那三州都是地多人少的地方。堅壁清野,無非是再花些錢就是了。而且京東路多有儲糧,可以就近送達那里。 看著地圖,杜中宵道:“滄州是地廣人稀的地方,契丹進攻那里最好。兩國百萬大軍,就在那里戰上一場!命令竇舜卿、劉兼濟、賈逵三人,整頓本部兵馬,若有軍令,立即調來!” 趙滋叉手應諾,急忙命人起草命令,準備發出。 契丹大軍一出動,杜中宵的心中就大致有底。在宋朝境內作戰,比在契丹境內,這仗更好打。東邊就是大海,西邊則大軍云集,只要堵住契丹退路,這幾十萬大軍就無處可去了。 保州車站,賈逵看著擁擠忙碌的人群,對身邊的劉兼濟道:“契丹大軍已經南下,我軍中的炮軍還只運來了一小部分,真是愁人。沒有火炮,只怕作戰不利?!?/br> 劉兼濟道:“我們只是調去莫州和河間府而已,又不會立即作戰。你軍的馱馬多,在保州這里多留些人,炮一運到,就立即送到前線即可。契丹大軍雖已到信安軍,兩軍作戰還要等些日子,誤不了事?!?/br> 賈逵點了點頭,嘆了口氣。自己本是整訓最久的軍隊,火炮不在,戰斗力卻下降許多,如果戰事迅速打起來,只怕打不上主力。誰都知道,這一仗的規模史無前例,錯過了只能后悔。 正在這時,遠處傳來汽笛聲,有火車進站。不多時,竇舜卿急急趕來,與賈逵和劉兼濟見禮。 看著亂糟糟的人群,竇舜卿道:“帥司催得急,要我們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河間府??涩F在鐵路線上卻亂糟糟的,且要走上幾天呢?!?/br> 劉兼濟道:“十幾萬大軍,哪里那么容易。沒有四五天時間,是趕不到的?,F在火車都由李太尉親自指揮,別人說不上話,我們且等著吧?!?/br> 竇舜卿道:“李太尉在哪里?要催他一催?!?/br> 劉兼濟搖了搖頭:“不心費心了,剛才我們見過李太尉,沒有用處。不但是十幾萬大軍要到,軍中要的糧草、彈藥,全部都不能缺。李太尉已是焦頭爛額,沒有重要事情,不要去煩他了?!?/br> 李復圭作為河北路禁軍的后勤總指揮,要指揮整個河北路軍民物資運轉,忙得不可開交。他不但要完成軍隊轉運,還有更繁忙的任務。比如作戰用的馱畜,從契丹進軍幽州的時候各地收集,現在正運到河北路。大軍三十萬,運來的馱畜則近五十萬,比運軍隊的壓力大多了。 現在的宋朝,越來越把這一戰看與契丹的命運之戰,投入的精力越來越大。全國的物力、財力都向河北路集中,更不要說軍隊。連通保州和開封府的鐵路線日日忙碌,火車日日轟鳴。 滅掉黨項,恢復西域之后,宋朝的動員能力有多大,其實朝廷也不知道。直到最近一兩個月,全國物力開始動員,國力才開始慢慢顯露出來。以前的宋朝缺馬,現在則是應有盡有。不只是馬匹,從西域和河運來的駱駝就有八萬匹,數量把樞密院都嚇一跳。 說了幾句閑話,劉兼濟道:“現在看來,我們三軍要到河間府,非三五日時間不可。而且李太尉對人員、馬匹、火炮用的火車都分別編裝車,不能一軍一軍地走。不必急了,耐心等上幾日再說。今夜我在官衙擺酒筵,請兩位痛飲一番?!?/br> 賈逵搖了搖頭:“三五日時間,契丹就已經入境了。唉,想起來真是心焦!” 劉兼濟道:“入境又如何?他們用兩條腿,最多就入境百十里。我們到了河間府,有路夠的時間到前邊攔住他們?,F在河北路物資不缺,馱畜足夠,還怕追不上他們?” 竇舜卿點了點頭:“道理是這樣的道理,可十余萬大軍,在這個時候最容易出事。但愿李太尉安排得當,不要出差子,能讓我們平安到河間府?!?/br> 劉兼濟道:“這兩日,我去看過李太尉幾次。鐵路上運的人與物,我們看著雜亂,其實都是自有其道理在。我們不管怎么運,只要管好自己軍中,不要亂了就好。還有,最近從西北運來的馱畜不少,李太尉本來要分到各軍中,現在要到河間府再分。這些東西,要提前做好規劃?!?/br> 第40章 盡殲來敵 迭里得咬了一口rou干,罵道:“直娘賊,一路南來近二百里,不見一戶人家。這些宋人,難道都遷入到了城里去?此處村鎮,縱然人走了,也應該有糧留下來,卻怎么也找不見!” 一邊的親兵道:“糧食于農人是命根子,怎么會留下來?東邊不遠是乾符寨,這一帶以前的歲月許多人煮鹽,住的都是鹽民?,F在冬天,本就做不了活計,招到城中正合他們意?!?/br> 迭里得道:“這里到處都是蘆葦蕩,派幾個人去射些野味,好歹吃些rou,暖暖身子?!?/br> 親兵聽令,自去安排人。這一帶的野鴨到處都是,射起來倒是不難。 一邊的契丹士卒,都在那里吃炒米。這是他們最常見的軍糧,大多士卒帶的都是。附近的井水有股澀味,喝起來味道不好。不過契丹士卒大多吃苦耐勞,并不在意。 過不了多久,幾個親兵拿了幾只野鴨來,生了一堆火,就烤了起來。迭里得喝了一口酒,看著跳動的火光,一時間沒說話。知道宋朝堅壁清野,但真南下了,發現城外一戶人家沒有,糧食一粒不見,還是覺得意外。怎么也沒有想到,宋朝能夠做得這么徹底。這要花多少錢? 其實堅壁清野帶走的主要是人,糧食怎么可能全部運走?特別是滄州這里,地廣人稀,又有大量鹽場,運糧路途太遠了。實際上村鎮中的糧食,大多都被藏在了附近。若者山洞,或者有標記的地方,挖個洞就埋了。等到契丹人退了,百姓回來重新挖出來就是。只是契丹人對地方不熟,走得又匆忙,找不到而已。對于契丹人來說,找不到糧食,這一路上就分外艱難。 士卒除了帶自己口糧,還要帶馬料,每人要帶幾十斤糧食。軍中基本一人兩騎,輪流換騎,不進攻城鎮,一路向南急馳。城中的宋軍看見,也不出城追趕,任由他們離去。 第二天清晨,迭里得翻身上馬,問親兵道:“一路向南,還有多久能帶永靜軍?” 親兵叉手:“還有三百里。不過,如果有宋軍出城阻截,那就不好說了?!?/br> 迭里得撇了撇嘴:“哪個敢出城迎戰?一路上的宋軍,都被我們嚇破了膽!大軍前行,只要到了沒有堅壁清野的地方,就是好日子!宋朝一向富庶,到時兒郎搶上一場,要什么有什么!” 大軍歡呼稱是,驚起了附近一片飛鳥。 河間府,劉幾快步走進帥司,向杜中宵拱手道:“太尉,昨夜契丹人宿于乾符寨附近,今日應該就能到滄州。滄州守將來公文,將緊閉城門,不與其交手?!?/br>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交手也好。契丹人要攻我們薄弱之處,就讓他們好好走一走。兩日前已命永靜軍幾州堅壁清野,他們到了,也搶不到一點糧食。若是到了那里他們帶的糧還沒吃完,我們就讓南邊的幾州再封城。要想搶糧,就把他們活活餓死!” 劉幾道:“到了永靜軍,他們不可能再向前了。一萬大軍,最多帶十幾日糧,再向南走,就真要餓死人了。只是永靜軍一帶的守軍不強,若是契丹強行攻城,不知能不能守住?!?/br> 杜中宵道:“一萬騎兵,南進數百里,沒帶攻城器具。若是連幾日都守不了,守將要來何用!朝廷已派十三郎率五萬兵,沿鐵路去齊州。契丹人再向南,就一頭撞上去了?!?/br> 劉兼濟吃了一驚:“向京東路派兵了?若是能迎頭堵住,我們大軍東進,可全殲契丹人!” 杜中宵搖頭:“據前線來報,契丹三十余萬大軍,已聚到信安軍,估計很快南下。前邊的一萬契丹騎兵,可能只是他們的前鋒。我們所要注意的,是契丹的大軍。是以你這里兵馬,要堅守不動,等到契丹大軍南下了,再去迎擊?!?/br> 劉幾想了想,道:“契丹不擅攻城??v然數十萬大軍,還是攻不破城池?!?/br> 杜中宵道:“契丹就是不想攻城了。如果大軍出信安軍南下,那里沒有大軍駐守,總要派軍隊前去迎擊,難道讓契丹人一直到京東路?契丹打的主意,只怕就是與我軍野戰?!?/br> 說到這里,杜中宵指著地圖道:“契丹人選的戰場,據我估計,就是這里——滄州!” 看著地圖,劉兼濟有些疑惑:“為何是滄州?那里不是要地,契丹人若攻,我們放任不管就是。他們攻破了,也不過破一不重要的城池,等到春天自然退回去?!?/br> 杜中宵笑道:“到現在,契丹應該看清楚,這一戰他們勝不了。若是能攻破滄州,春天大軍退回又如何?總是攻破了城池,不算失敗。七十萬大軍聚集幽州,契丹人想退,也不好退。若是有一場勝利,退回去就沒人說什么了。經過這幾日的戰事,契丹人明白,攻不破我們重兵把守的城池,這仗還怎么可能打贏?能夠打贏一場就好,內外有交待?!?/br> 劉幾看著地圖,過了好一會才道:“太尉說的也有道理。不是如此,他們從信安軍南下又有什么用處?那里只適合偏師進攻,大軍走那里說不出道理?!?/br> 杜中宵道:“我們若是不援滄州,契丹數十萬大軍,用人命填,也能把人填到城墻上。若是我們大軍前去救援,正好與我們野戰。只要不攻城,契丹人恐怕還是有信心打的?!?/br> 劉幾搖了搖頭:“野戰也不怕他們。等竇舜卿、劉兼濟和賈逵三軍到來,加上河北路今年整訓的兵馬,我們二十余萬大軍,正好與他們決一死戰!” 杜中宵出了一口氣:“此事不急。等到大軍來了,再慢慢商量。契丹大軍若是南下,此戰要一戰定乾坤!只是贏他們,只怕不夠。去喚趙滋來,我們商量一番?!?/br> 趙滋進了官廳,在下邊落座。杜中宵道:“契丹數十萬大軍已到信安軍附近,隨時會南下。契丹人會如何進攻,我們怎么防守,此事必須仔細計議?!?/br> 趙滋道:“已命竇舜卿、劉兼濟和賈逵三軍,坐火車到河間府。六日之后,這三軍應該會到。到時我們就有五軍一共二十萬人左右,迎戰契丹。若再加上河北路原整訓的軍隊,也相差不遠?!?/br> 杜中宵擺了擺手:“兩軍征戰,只看人數是不妥的。前邊契丹進攻長城口,五萬大軍沒有作為,已經可以看出來。不是契丹十萬人,我們十萬人,雙方就勢均力敵了。而是要看雙方交兵,正常作戰,各多少軍隊能夠實力相當。人數是會騙人的,萬不可做準!” 趙滋道:“依太尉所說,契丹三十余萬人,我們多少軍隊可以匹敵?” 杜中宵搖了搖頭:“實話實說,以前我們在這事情上下的功夫少,現在我也說不好。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二十萬軍隊,肯定能敵得過契丹三十萬大軍。人少了會如何,那就說不準?!?/br> 劉幾道:“如此說來,那三軍調來,我們對契丹就有勝勢?!?/br> 杜中宵點頭:“必然有勝勢!而且若是全軍出擊,迎面擊敗他們也不難。難就難在,契丹軍隊全是騎兵,擊敗之后,如何能夠留住他們!” 劉幾一怔:“太尉難道想一戰消滅契丹軍隊?”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這是個好機會,契丹傾國之兵前來,若是能盡殲于此,契丹就再無可戰之力了。我們現有的軍隊,能不能做到,有沒有這個實力,現在心里沒底啊?!?/br> 劉幾看了看趙滋,兩人都覺得震驚。沒有想到,杜中宵存的是這個心思。一戰消滅契丹主力,全部七十萬大軍,這種規??墒菑臎]見過。如果真地做到了,這一戰,可是歷史上少有的。 宋朝在河北路,現在二三十萬軍隊,真地能夠做到?劉幾和趙滋兩人,都有些不相信。 第41章 張馳有度 河間府的帥司里,杜中宵與趙滋、李復圭坐在一起,商量著最近形勢。 指著地圖,杜中宵道:“現在看來,契丹意欲從信安軍南下,主攻滄州。滄州在河間府東,有黃河流過,河這邊是乾寧軍。這一路,沒有大城,人煙稀少,一旦戰事不利,契丹可以極時撤回?!?/br> 李復圭道:“若契丹在信安軍虛晃一槍,等我們大軍調來,再回頭攻保州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