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300節
杜中宵道:“契丹那邊不要你管,自有楊文廣?,F在他大軍五萬,不過是守沙州和振武數個地方而已,還對付了不了契丹人嗎?再者說了,耶律重元和洪基在儒州打了一年,分不出勝負,哪里有余力來進攻我們。有這個本事,他們就不會讓河曲路出來了?!?/br> 當時耶律仁先主動退讓,一是因為契丹皇帝耶律宗真之死,二是兩帝并立,時局不清。如果換成這個時候,耶律仁先必然不會那么痛快,總要打上一仗。不過,只要契丹還沒有統一,就沒有對宋朝動武的底氣。這是國力決定的,也是杜中宵初入河曲路時打出來的結果。 看看時候不早,杜中宵道:“你難得到勝州,便在這里住上兩三日。今天夜里,我在后衙為你接風洗塵。再者,帥府諸將和勝州州衙的人,許多日子沒在一起了,今日正好聚一聚?!?/br> 賈逵拱手稱是。他本來是狄青手下大將,從廣西路回來之后,沒有去秦鳳路任職,而是到了河曲路來。麟府路自賈逵主管軍馬司,便就劃到了河曲路,已經一年多。 到了晚上,杜中宵在后衙擺酒,為賈逵的到來接風洗塵。今天勝州城中的官員幾乎全部到了,人比較多,一時熱鬧非常。 杜中宵領了酒,道:“鐵路已經通到伊州了,朝廷進入西域是必然。這一條路,雖然修的時候一直是搶時間,并不如何精良,但朝廷卻是花了大價錢的?;隋X,總要有東西,不能一無所獲??上?,西域的人不這么想。自兩年多前順化渡一戰,西域到現在都沒有派使節來,高昌也不許商隊到伊州,一直是從契丹的上京道到勝州。這樣怎么行呢?沒有商隊,鐵路有什么用?現在看來,從高昌到勝州的商人,跟高昌還真是親密無間。再過一兩個月,我便帶大軍去伊州,打也要打出商路!” 富弼道:“節帥,高昌的兵力有多少?趙滋和張岊十萬大軍,不知夠也不夠?!?/br> 杜中宵道:“據得來的消息,高昌傾全國之兵,也不過三五萬人而已。西域那里的地理,也不允許數十萬人聚于一州之地,不然糧草無法保障。此次出十萬大軍,是怕黑汗與高昌聯合?!?/br> 包拯道:“高昌與黑汗已經打了近百年,沒那么容易聯合吧?這么容易,以前就不打了?!?/br> 杜中宵道:“這些國家,與我們大宋不一樣的。打打殺殺,生生死死,在他們眼里,并不是怎么重要的事。朝廷大軍入西域,為了自身計,他們聯合起來也不是什么怪事。鐵路到了,多數萬大軍也沒有什么,一戰而定,省了以后的許多麻煩?!鋵?,我倒希望黑汗和高昌聯合,大軍集中于高昌,打完了西域也就平定了。以后花的,只是水磨功夫,不必打打殺殺了?!?/br> 黑汗國分成幾個部分,兄弟叔侄,關系非常復雜。東黑汗和西黑汗的關系就不融洽,現在如同兩國一樣。東汗內部,又分成幾個兄弟,各據一方,能不能親密聯合也不好說。只是黑汗占據的地方富庶,又有經秦州到中原的商路,相對比高昌有錢。 在西域打仗,地理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路線不多,就那么幾條商路,和商路上的一串城市。以高昌為界,一條是天山北邊商路,除了北庭,其余大城全部在這條路上。另一條是天山南邊商路,一直到疏勒后,又分成兩條。一條翻蔥嶺入印度,或到波斯,另一條則向東入于闐。占西域,就是占領這兩條商路。 杜中宵的打算,是以伊州為根據地,全力進攻高昌。只要攻下高昌,天山北路的其余幾城都不在話下,先打通天山北邊商路。至于南邊的路,那就是以后的水磨功夫,一點一點修鐵路而已。 第159章 大軍西進 天上下著雨,淅淅瀝瀝,一直不停。 杜中宵對前來送行的陳希亮道:“我到西域幾個月,這些日子,勝州事務便交給你?,F在軍政已經分離,軍隊事務不必你管,只要能管好勝州民政即可?!?/br> 陳希亮點頭稱是,拱手道:“節帥早去早回,祝一切順利!” 杜中宵笑道:“此次出征西域,我雖然沒有當年入河曲路時,那樣雄心萬丈,現在手中卻有十萬大軍,不是那個時候可比。高昌一直不派使節稱臣,只好打服他,沒有辦法的事?!?/br> 說完,對另一邊的包拯和陳旭道:“我走之后,河曲路的事務,暫交給二位了!” 包拯拱手:“朝廷有命,節帥盡客去就是。本路事務,自有我和陳提舉處分。西域雖大,卻無多少可戰之兵,節帥此去,只要一切小心,必然不會有失?!?/br> 杜中宵道:“領兵作戰,能夠謹守本心,一直不失的有多少人?此去西域,只盼一切順利,不求大勝,占住高昌即可。只要占領高昌,回鶻失了中心之地,分成幾部就沒什么了?!?/br> 回鶻并不是多么穩固的國家政權,對下面分治,分成幾個部分。東邊是伊州,南邊是焉耆,北邊是北庭,西邊則是彰八里和仰吉八里,最核心的就是高昌和交河州。這一帶后世稱為吐魯番盆地,是此時高昌的核心地區,也是南北商路交匯的地方。 絲綢之路起自漢朝,到唐朝是極盛時期,安史之亂后基本衰亡?,F在黑汗商人通過吐蕃,進入秦州之后入中原,商隊規模與唐時相比很小,對宋朝沒有大的影響。隨著海路興盛,宋朝需要的外邦貨物,多是通過海貿獲得,對西域的絲綢之路基本沒有需求了。 陸上的絲綢之路興盛的時候,沿路有各種強權國家,等到衰亡,這些勢力也就衰落了?,F在有了鐵路,可以進行長距離的貨物貿易,與海路相比各有千秋。杜中宵并不知道,鐵路修過去,西域的絲綢之路再次興旺起來,能不能做到,對世界有什么樣的影響。只是覺得,現在的機會,就要去做。 與眾人拜別,杜中宵登上西去的火車,向河州而去。張岊所部的前鋒已經出發,杜中宵帶著帥府參謀人員,到河州與張岊會合,一路去伊州。此去伊州,十萬大軍齊出,進攻高昌。 攻下高昌之后,要建一條鐵路連接伊州,而后攻下彰八里和仰吉八里,開通商路。至于以后還要怎么辦,杜中宵就不知道了,那時他應該已經離開河曲路。 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甚至開始轉涼。車窗外面,郁郁蔥蔥,在小雨中,讓人誤以為回到了在隨州的日子。有牛群在悠閑地吃草,放牧的漢子躲在帳篷下,懶洋洋地蹺著腳。 富弼坐在杜中宵對面,看著外面的景色,道:“勝州這里,夏天時百花齊放,絲毫不似塞外荒蕪的樣子。如果人口足夠多,牛羊遍地,到處栽滿了稻麥桑田,還真是處好地方?!?/br> 杜中宵道:“是啊,這里北有陰山阻擋冷風,又有黃河流過,確實是處好地方?!?/br> 兩個人說著話,火車過了河清軍,一路向前,外面遍得荒涼起來。路兩邊的地上還有青草,只是非常稀疏,見不到什么牛羊。一路向西,越走越是荒涼。 到了第二日,火車到了河州,張岊等人早早等在車站。迎了杜中宵等人下來,當天就過了黃河,到了對岸。知州在官酒樓為杜中宵等人接風,一夜無話,第二天就坐上了西去居延的火車。 火車一出狼山,就不再見勝州那里的景色,路兩邊多是荒漠。雖然也有綠色,卻不是綠茵遍地,而是雜著黃沙,斷斷續續地出現植被。 杜中宵對富弼道:“這里就荒涼得緊了,連放牧都不容易。除了車站,數百里路不見人家。將來仗打完了,這里也不適合人住,想營田都無從營起?!?/br> 富弼道:“正是因為如此,這一帶雖然地勢平坦,卻沒有村鎮,沒有部落。如果不是鐵路,根本就不會有人來。去西域的鐵路,其實還是走南線去的好。只是黨項未平,無法修建?!?/br> 杜中宵道:“如果走南路,就可惜了居延。那里正好位于河州到伊州的中間,水草豐美,沒有鐵路連接就成了死地。從中原到西域通了鐵路,人口必然向鐵路兩邊聚集,不再像從前一樣了?!?/br> 富弼道:“節帥說的也是。居延不但是東西要道,還是河西數郡到塞外去的路口,只是因為黨項封了商路,才衰落下來。有了鐵路之后,必然繁華?!?/br> 這一段路極不好走,火車的速度較慢,直走了兩天兩夜,才到居延?;疖囃7€,杜中宵站起身伸了個懶腰,道:“這一路著實是長,非在居延歇兩天,才能接著到伊州。此時大軍還未集齊,在這里等兩天也是對的。十萬大軍到伊州,不知高昌人會怎么看待?!?/br> 張岊笑道:“兵馬已經到了,他們怎么想已經不重要。伊州來的消息,趙將軍已經命人重占了鬼谷口避風驛,派駐了兵馬,高昌那里卻依然沒有動靜?!?/br> 富弼聽了不由搖頭:“這些邊疆小國,真是不知想的什么。朝廷大軍已到,要么打,趕快點集兵馬起來。要么和,即時派使節前來。結果也不打也不和,就這么白白耗著!” 杜中宵笑道:“副使,以前作戰,最多一兩萬人,幾百里就要走上近月時間。西域那里,地方廣大人口稀少,大軍作戰想因糧于敵也做不到。以高昌的實力,等上幾年實在算不了什么。只是沒想到,現在有了鐵路之后,一切都不同了?!?/br> 幾個人一邊說著,一邊下了火車,居延的守將等在外面,急忙上前相迎。 杜中宵道:“經略使司還是留在車上,人員過來輪值即可。我們住到岸上去,好好休息一番,兩天之后,大軍向西行進。給趙滋書信,讓他在伊州等待?!?/br> 張岊應諾,自去安排,杜中宵隨著居延守將一起,進了居延城。 此時河州到居延的鐵路,并沒有向民間開放,運的全是軍隊,軍站這里極其忙碌。李復圭先期到了這里,安排一切。河曲路經略副使張昇,則在鐵路開通后,帶人到伊州去了。 十萬大軍,分布在綿延四千余里的鐵路線上,幾個重點地區,顯得特別密集。由于沒有威脅,趙滋所部留在居延的人很少,現在換成了張岊的部隊。 上次營田廂軍由隨州到河曲路,依靠的是地方鐵路運送,坐在悶罐上一路行進。這次不同,整條鐵路都是經略司資產,運輸格外忙碌。不同的軍隊,帶著各種武器,依次在車站集結。 杜中宵和富弼看了一會,道:“此次進西域,沒有帶著重炮,想想還有些可惜。如果有重炮,西域的城池有什么用處?重炮轟上幾輪,城墻就該垮了。沒有重炮,攻城就要費些力氣?!?/br> 富弼道:“節帥何必為這種事情擔心?回鶻本是大漠游牧,不善攻城,同樣不善守城。只要在野外打敗了他們,他們還能夠守住城池嗎?看契丹作戰,學著我們鑄了炮,也只是城內城外兩軍對射,再沒有別的辦法。儒州打了將近一年,還是誰也奈何不了誰,現在還在拼命鑄炮呢!” 杜中宵笑道:“槍炮雖然兇器,最重要的是看怎么用?,F在的河曲路三軍,整訓兩年,也不知道效果如何。當年的營田廂軍是初次在戰場上這樣作戰,其余軍隊不知底細,出人意料地取得重大戰果?,F在的軍隊數量是當時三四倍,敵人又不兇惡,不知效果如何?!?/br> 富弼道:“伊州傳回來的消息,高昌只知道朝廷軍隊打敗了契丹和黨項,到底怎么作戰,卻并不知道。聽說我們用槍用炮,卻不知道槍炮什么樣子,怎么作戰,想來強不到哪里去?!?/br> 杜中宵道:“他們如果跟當年白馬監軍司一樣,這仗還有什么難處?我們十萬大軍,對戰高昌三五萬人,完全可以聚而殲之嗎?!?/br> 張岊道:“高昌就只有三五萬人,戰力也是一般。黨項占領沙州的時候,就曾進攻高昌,高昌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要不是路途遙遠,進攻不易,說不定現在黨項已入西域呢?!?/br> 杜中宵笑道:“如果是那個樣子,高昌獻了居延求和,現在我們還不好做呢。進攻黨項,還是要從秦鳳路,大軍沿鐵路集中到鎮戎軍,直接攻靈州才好。從其隊地方進攻,打不到黨項要害?!?/br> 富弼聽了道:“是啊,黨項大國,縱橫數千里,不打要害,終是長久?!?/br> 黨項不能穩定占領西域還有一個原因,到了伊州,已經沒有黨項人口了。黨項向西的極限,就是瓜州和沙州,再向西,就是勞師遠征,得不到任何支持。以黨項國力,這種地方不如放棄。 宋朝比黨項強的地方,就是有穩定的中原做后盾,只要軍事支持,可以一直向西擴張。中原龐大的人力物力,只要國力能轉化為軍力,這個時代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第160章 新生活 杜中宵走出車外,伸開手臂呼了口氣,覺得分香甜。在居延睡了一夜,休息一天,渾身的疲憊勁兒終于去了。這個年代的火車顛簸得厲害,路又不好,白天坐不穩,晚上睡不著,連坐幾天的車,真是跟受刑一樣。河州到伊州的火車,由于修得過快,質量一般,速度也比其他鐵路慢了許多,最重要是有了。 一個穿著制服的鐵路工人,從一邊走過,看見杜中宵,急忙行禮。 杜中宵把人叫住,道:“你認識我么?叫什么名字?怎么在這里做事?” 那人道:“小的丁效忠,本是靈州的農戶,后來被掠為奴,賣入黨項征為輔兵。順化渡一戰,小的被俘,這兩年一直在修路。到伊州之后,修跟的被放為良人,小的就到這里做事了?!?/br> 杜中宵點了點頭,自己曾經到過黨項的戰俘營幾次,這人因此記住,也不稀奇。 這是年代的軍人,沒有什么民族概念,被征了就當兵,被俘之后就聽從安排,做什么都不稀奇。杜中宵也是看了這樣的特點,才放心從戰俘中挑選護路養路的人才。 宋朝是北宋滅亡之后,才興起民族主義,一個原因就是讀書人多了。反而不提倡讀書的軍隊,兩宋之交后,民族主義情緒并不嚴重。打的順時猛沖猛打,打不動了,就各種辦法逃避。 一時無事,杜中宵對丁效忠道:“這兩年一直修路,覺得如何?比以前在黨項軍中苦嗎?” 丁效忠笑道:“節帥哪里話,黨項軍中,我們是輔兵,飯都吃不飽的。修路的這兩年,一直都是吃粟米或饅頭,向來管飽,豈是以前的日子可以比的?正是因為吃的好,修路兩年,大家一直安穩,沒有什么事端。一個月前放為良人,我還覺得諸多不習慣呢。幸虧在鐵路上做事,有食堂,吃不不會太差。我聽說有到地方營田的,分了田分了地,結果卻因為不會做飯,因而竟然餓肚子的?!?/br> 杜中宵聽了就笑:“這可就沒有辦法了,鄉下地方只能自己做吃的。不會做飯,總要趕緊學會了才好。如若不然,家里諸般都有,卻吃不好喝不好,豈不虧了?” 丁效忠道:“節帥說的是。只是我們這些人,以前在黨項,平時家中沒有什么,戰時同樣是吃的不周,都沒有見過的東西,如何知道該怎么做?聽說營田務的人沒有辦法,專門派了人到各村,教去營田的人怎么燒飯呢。還有的村子,干脆辦了食堂,讓營田的人吃?!?/br> 杜中宵點了點頭,以前不知道還有這種事,聽丁效忠說著,就當聽些奇聞。 黨項境內的生活環境,比中原地區差得太遠,很多窮人一輩子沒有見過黃米飯,只聽說加了水煮開就熟了。結果分到營田務,上面分了房子,分了米來,很多人根本就煮不熟,吃的夾生飯。最后營田務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分派人手,到下面村子里教人怎么煮飯。 丁效忠本來沒有想到還有這種事,只是打聽了做護路的人,活不累,待遇還好,最終留了下來護路而已。這些日子聽來往的人說起以前同僚的事,只是覺得好笑。 正在說的時候,廼來友諒從一邊過來,高聲道:“丁效忠,時間快到了,你怎么還不去立牌子!” 走得近了,見杜中宵站在這里,急忙過來行禮,道:“小的冒昧,不知節帥在這里?!?/br> 杜中宵道:“不知者不罪。我在車廂里待得久了,出來透一口氣?!?/br> 說完,看了看表,還有小半個時辰才到轉換鐵路方向的時候,對廼來友諒道:“時間還早,在這里說一會話也沒什么。你叫什么名字?來這里護路前,是做什么的?” 廼來友諒拱手道:“小的廼來友諒,原是黨項軍中人,順化渡一戰被俘,修了兩年路。前些日子要護路的人,小的想自小不怎么會種地,便留了下來?!?/br> 杜中宵道:“你們兩人原來在一起,現在一起護路,還能照應?!?/br> 廼來友諒有些不好意思:“不瞞節帥,小的初被俘的時候,還是以前軍中習氣。一次上面發了黃米下來,讓改善伙食,我還把米湊起來,給自己吃,不讓別人吃。那個時候,就是被丁效忠告了,挨了上面的收拾。這兩年修路,我們兩人話都不怎么說,關系冷清。前些日子一起在這里護路,知道這是一輩子的差事,關系才好了起來?!?/br> 杜中宵聽了不由就笑:“人生于世,最重要的是相互扶持,才能走得好。為了些閑氣,動不動與人爭斗,如何會有好日子過?只要在這里護路,能過上好日子,你們就該仔細做事才是?!?/br> 廼來友諒和丁效忠一起點頭稱是。 杜中宵看了看表,道:“時間不早了,你們去立牌子吧,以后安心做事?!?/br> 兩人一起應諾,轉身向遠處去了。 杜中宵看著兩人離去的背影,心情好了很多。這些戰俘修了兩年路,河曲路的幾條大動脈,就是由他們修起來的。不但是修了路,也改造了自己,但愿以后他們會有更好的生活。 在車外走了一會,杜中宵回到車上。正在當值的衛兵遞過來一封書信,道:“節帥,伊州公文?!?/br> 杜中宵拿起來,發現公文是趙滋寫來的,張昇聯署。上面寫了最近趙滋所部的大致部署,占據了伊州的各要地,并整修到鬼谷口的道路。里面提到,張岊所部的先鋒部隊,已經到了伊州。 杜中宵放下公文,想了一會,對衛兵道:“回信給趙滋,密切注意高昌的動向。還有,鬼谷口有路過天山,要他派人廣為偵察,要防回鶻人從高昌翻天山過來?!?/br> 衛兵應諾。杜中宵又道:“其他的就不要管了,等我和富副使過去就是。后天開車,再有三五天我們就該到了。聽說伊州那里,比居延暖和得多了,是個好地方啊?!?/br> 衛兵道:“我們到這里,一天的時間就聽留在這里的人講,這里的冬天好冷。到了冬天,所有的人都待在屋里,不敢出門。那時的居延海里,大雁多有,想吃多少有多少?!?/br> 杜中宵道:“這些地方地廣人稀,自然就是如此。伊州那里,聽說瓜果很甜,我們到的時候剛好是秋天,正當季節。吃些瓜果,大家集中精神,一仗打到高昌去!” 幾個衛兵一起應諾,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 此去伊州,如果順利占領高昌,西域的整個形勢就變了。有這條鐵路,宋軍可以源源不斷進入,恢復漢唐故土,并不是難事。 第161章 兵進伊州 “什么?杜節帥帶大軍去伊州了?大軍去,不是打高昌?”金三聽了稟報,瞪大眼睛。